痈疽第二

(脉七首 论一首 方八十七首脉数身无热即有内痈。

诸浮数脉,当发热,而反洗洗恶寒,若有痛处,当结为痈。

脉浮而数,身体无热,其形默默,胃中微燥,不知痛处,其人当发痈肿。

脉微而迟必发热,脉弱而数,此为振寒,当发痈肿。

凡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即为营,数即为卫。营卫相逢,即结为痈。热之所过,即为痈脓。身有痛处,时时苦有疮。

问曰∶寸口脉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当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器所伤,亡血之故也。

趺阳脉滑而数,法当下重少阴。脉滑而数,妇人阴中生疮。

论曰∶夫痈疽初发至微,人皆不以为急,此实奇患,惟宜速治。稍迟缓即病成。以此致祸者不一。但发背,外皮薄为痈。外皮浓者,为疽,宜急治之。

凡痈疽始发,或似小疖,或复大痛,或复小痛,或发如米粒大白脓子,此皆微候,宜善察之,见有小异,即须大惊忙,急为攻治及断口味,速服诸汤,下去热毒。若无医药处,即灸当头百壮。其大重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壮,数灸不必多也。复敷以冷药种种救疗,必速瘥也。

凡用药贴,法皆当疮头处开孔,令泻热气。亦当头以火针针入四分即瘥。

凡痈疽、瘤、石痈、结筋、瘰 ,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用不致祸也。

凡痈,无问大小,已觉即取胶如手掌大,暖水浸令软,看大小当头上开一孔如钱眼大,贴肿上令相当,须臾干急。若未有脓者,即定不长。已作脓者,当自出。若以锋针当孔上刺出脓,大好,至瘥乃洗去胶。

凡肿,根广一寸以下名疖,一寸以上名小痈,如豆粒大者名 子,皆始作。急服五香连翘汤下之,数剂取瘥乃止。

凡痈,高而光大者不大热,其肉正平无尖而紫者,不须攻之。但以竹叶黄 汤申其气耳。肉正平为无脓也,痈卒痛,以八味黄 散敷之。大痈七日,小痈五日。其自有坚强者,宁生破,发乳。若热手不可近者,先内服王不留行散,外摩发背膏。若背生破无苦,在乳宜令极熟候手按之,随手即起者,疮熟也,宜针之,针法要得着脓,以意消息,胸背不过一寸。

斟量不得脓,即与食肉膏散着锐头,纳痈口中,如体气热歇,即服木占斯散。五日后痈欲着痂者,即服排脓风塞散。

凡痈,破之后便绵 欲死,内寒外热(缺文),肿有似痈而非者,当以手按肿上无所连,乃是风毒耳,勿针之。但服升麻汤,外摩膏。破痈口当令上留三分,近下一分针之。务令极热,热便不痛。破后败坏不瘥者,作猪蹄汤洗之,日二度。夏用二日,冬用六七日。用汤半剂亦可。凡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敷食肉膏散,恶肉净后,敷生肉膏散,及摩四边,令好肉速生。当断绝房室,忌风冷,勿自劳烦,俟筋脉平复,乃可任意耳。缘新肉易伤,伤则里溃,溃则重发,发则难救,慎之慎之,白痂最忌。

凡诸暴肿,一一不同,无有近远,皆服五香连翘汤。刺去血,以小豆末敷之。其间数数以针刺去血。若失疗已溃烂者,犹服五香汤及漏芦汤下之。随热多少根据方用之,外以升麻汤拓洗熨之,摩升麻膏。(二方俱见后丹毒篇)。若生息肉者,以白 茹散敷之,青黑肉去净即停止,好肉生敷升麻膏。如肌不生敷一物黄 散。若敷白 茹,青黑恶肉不尽者,可用漆头 茹散半钱和白 茹散三钱,稍稍敷之。其散各取当色单捣下筛,成散用之。此数法(《集验》用治缓疽)。

或身中忽有痛处,如遭打扑之状,各曰气痛。痛不可忍,游走不住,发作有时,痛则小热,痛定则寒,此皆由冬时受温气,至春暴寒,风来折之,不成温病,乃作气痛。宜先服五香连翘汤,摩丹参膏。又以白酒煎杨柳皮及暖熨之。有赤气点点者,即刺出血也。其五香连翘汤及小竹沥汤可服数剂。勿以一剂未瘥便止,以谓药无效,即祸至矣。中间将白薇散佳。

又有气肿痛,其状如痈肿,无头虚肿色不变,但皮急痛,不得手近,亦须服此五香汤,次白针泻之,次与蒺藜散敷之。

胸中痛短气者,当入暗室中,以手中指捺左眼,视若见光者,胸中有结痈。若不见光者,是

经云∶气宿于经络中,血气俱涩不行,壅结为痈疽也。又言∶热之所作,其后为痈,又阳气溱集,寒化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也。由人体有热,被寒冷搏之而脉凝结不行,热气壅结成痈疽。方有灸法,亦有温治法。以其中冷未成热之时,其用冷药贴敷之。治热已成,以消热令不成脓也。赤色肿有尖头者,藜芦膏敷之。一云醋和蚌蛤灰涂,干则易之。

余平生数病痈疽,得效者即记之。考其病源,多是药气所作,或有上世服石,遂令子孙多有此疾。食中尤不宜食面,及酒蒜,及慎温床浓被。能慎之者,可得终身无他,此皆躬自验之,故特论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