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汗

【纲】仲景曰。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则愈。

【目】朱肱曰。汗出谵语者。有燥屎也。过经乃可下也。下之早。语言必乱。以表实里虚故也。

病患表实里虚。元府不开。则阳气上出。汗见于头。凡头汗出者。五内干枯。胞中空虚。津液少也。慎不可下。下之者。谓之重虚。然头汗出者。有数症。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

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有里也。汗出为阳微。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症。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已汗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表未解。柴胡桂枝干姜汤。心下紧满。无大热。汗出者。茯苓汤。

刘完素曰。热入血室。或阳明被火。及水结胸。皆但头汗出。俱是热郁于内。而不得越者也。

此数者。或吐或下。皆欲除其热也。

朱震亨曰。血室。肝也。肝之热者。必移其热于心。遂令心气受伤。既不能主血。亦不能作汗。

故但头有汗而不能遍及于身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者。

栀子豉汤主之。

【目】朱肱曰。病患表实里虚。元府不开。则阳上出而头有汗也。

张介宾曰。头汗之症有二。一为热邪上壅。一为阳气内脱。盖头乃诸阳之会。凡伤寒遍身得汗。

谓之热越。若身无汗。则热不得越而上蒸阳分。故但头汗出也。治热蒸者。可清可散。甚者可下。

在去其热而病自愈。至气脱一症。则多以妄下伤阴。或克伐太过。或泄泻不止。以致阴竭于下。则阳脱于上。小水不通。而止见头汗。则大危矣。

头汗脉紧数。有表邪当散者。小柴胡汤。或柴胡桂枝干姜汤。若有火邪。脉洪滑。内多烦热。

头汗。当清者。人参白虎汤、益元散。若水结胸。心下满。头汗出者。大陷胸汤、小半夏茯苓汤。

若便结腹胀疼痛。头汗者。承气汤。若诸虚泄泻。阳脱头汗者。速用独参汤、大补元煎。急救之。

庶可保全。

鳌按。此是下后变症。但头汗出者。心火上炎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者。身无汗。齐颈而还。

腹满。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目】许叔微曰。亦可用五苓散。

刘完素曰。头者。诸阳之会。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汗见于头。邪热内蓄。蒸发腠理。遍身汗者。为热越。身无汗。则热不得越。热蒸于阳。故但头汗出也。何者。以三阴经皆上至胸颈而还。

不循于头。独诸阳脉上循于头耳。故为热不得越而上达者也。

王好古曰。头汗出齐颈而还。血症也。额上遍多者。属心部。为血症也。独益中州脾土。以血药治之。其法无以加矣。

王肯堂曰。头乃诸阳之会。热蒸于阳。故但头汗出也。三阴无头汗。其经不上头故也。遍身有汗为热越。但头汗出。热上达也。如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及热入血室。与其虚烦。或阳明被火。及水结胸数者。皆但头汗出。俱是热不得越。故或吐或下以除其热也。且邪但在表。则无头汗之症。

必也寒湿相搏。与邪在半表里。乃有头汗也。如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及伤寒五六日。头汗。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皆邪在表里两间。令头汗出也。湿家但头汗出。欲得被覆向火者。

寒湿相搏。故头汗也。此皆不得谓之逆。然小便不利而成关格。若头汗者。阳脱也。经云。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生。有汗者死。又湿家下后。头额汗出而微喘者。亦阳脱也。经曰。湿家下之。额上汗出。

小便不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二者乃头汗之逆。

陶华曰。诸阳经络循于头。头汗者。邪搏诸阳也。里虚则不可下。内涸则不宜汗。头汗症。不可再汗也。谵语头汗。是为血热。属阳明。用承气汤。心中懊而头汗。栀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