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山(全本)

一位名医带出一个名院——记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院长周祖山

洪湖市中医医院

洪湖市中医医院

周祖山在病房为病人诊断

周祖山在病房为病人诊断

周祖山耐心与患者沟通

周祖山耐心与患者沟通

周祖山为山区群众讲解类风湿疾病

周祖山为山区群众讲解类风湿疾病

“湖北省知名中医”周祖山

“湖北省知名中医”周祖山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啊……”电影《洪湖赤卫队》优美动听的歌声,使地处长江中游的美丽洪湖蜚声国内外。

今天,由中医名医周祖山领衔的洪湖市中医院,以鲜明诊疗特色解除了成千上万风湿病患者的病痛,为洪湖平添新的魅力。

中医世家薪火传承

早晨7时,对于周祖山来说,是一个雷打不动的时间:必须来到医院坐进自己的诊断室里。此时,来自全国各地患者已在门外排队候诊。

他总是热情招呼患者,细心询问病情,认真诊断。从早到晚,笑容始终挂在他的脸上,也感染着那些素昧平生的人。“周医生是在用爱心为我们看病!”“周医生药到病除,治好了我多年的顽症!”这是那些病愈即将出院的人的由衷赞许。

在天南海北的患者眼中,周祖山是一个德艺双馨的“神医”。而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周祖山家族潜心钻研中医,古道热肠,救死扶伤,不断演绎着传奇般的动人故事。

100多年前,周祖山的曾祖父仗义搭救了一个专治类风湿关节炎、使不少患者丢掉手中拐杖的“去拐郎中”。那位患难中人执意将“去拐秘方”送给了周家。

1964年,担任洪湖乡党委书记的周祖山的父亲周承明,到江陵县参加“四清”运动,用“去拐秘方”治好房东拄双拐的儿媳之病,使之行走自如。从此,找周承明看病的人日渐多起来,后来他干脆弃政从医,当上洪湖市中医院的大夫。

周祖山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采药,对中医用药有了扎实的实践功底。长大后他考入湖北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中药理论。回到父亲任职的洪湖市中医院以后,他潜心钻研,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医院,最后一个离开医院。白天治病,晚上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

天道酬勤。经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周祖山在父亲创造的雷公藤疗法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将雷公藤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使雷公藤疗法实现由定性向定量的质的转变。

周祖山先后开发出了“清热通痹片”、“补肾通痹片”系列中成药,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药使无数的患者重返健康。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往往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痛苦不堪,该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周祖山家族采取黄藤中药系列制剂治疗类风湿疾病,其显著疗效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医药领域的一朵奇葩。

周祖山说:“为了使类风湿病患者解除痛苦,我的家族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从父亲身上,我学习到全力救治他人胜过爱护自己的品德。湖北省京剧团将父亲的事迹编成《药王庙传奇》,在1984年全国文艺调演上,一举拿了6项大奖,曾轰动一时。父亲在前,高山仰止,我要做的,就是像父亲那样,永不停歇,不断攀登治疗类风湿病的高峰。”

视患者病痛为己痛

2000年3月,周祖山被任命为洪湖市中医院院长。此后10年间,周祖山秉承父志,视患者病痛为己痛,以高超医术、崇高医德和仁爱之心,救治了成千上万的患者。

一天,周祖山的诊室里,来了一位叫吴兴文的山东患者,骨关节肿大,双腿疼痛无法站立。更要命的是全身溃烂,一身脓疱。周祖山像亲人一样拉着他的手,详细询问病情,确诊为“银屑病关节炎”,并亲自为他施治,用雷公藤配制的消炎液为他清洗身上的溃皮和腐肉。

正是夏天,病房里又闷又热,吴兴文身上的溃烂发出阵阵腥臭,在场人员纷纷掩上了鼻子。周祖山手法自如,微笑着安慰患者:“不要紧,可以治好的。”在令人窒息的病房里,周祖山坚持治疗两个多小时,为患者穿破一个个脓疱,清除一点点腐肉,一勺一勺地喂他亲手熬制的中药汤。

在周祖山的精心治疗下,吴兴文身上的脓疱奇迹般地很快消失,溃烂处渐渐长出了新肉,双腿也能站立活动。3个月以后,吴兴文彻底扔掉了拐杖,兴奋得在病房里走来走去,不住地说道:“神医呀,神医!真是华佗再生!”

有一天,周祖山收到一封来自甘肃的信件,信封上写着:“救救我!”信里写道:“我叫郑小云,是甘肃省会宁县甘沟乡六十铺村沈庄的农村女孩,今年16岁。我母亲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病。我想卖掉自己救母亲。请求收下我当您家的保姆。我愿意用我的劳动和自由换取我父母的健康。我保证用自己打工挣的钱还清欠您的药费……”

读着读着,周祖山流泪了。他决定伸出援助之手,为孩子的母亲调配了治疗药物,让妻子给女孩寄去,同时还寄去2000元钱。

在周祖山的资助、鼓励下,郑小云终于进入会宁一中学习。此后,周祖山每个月都会为郑小云的母亲配好药寄过去,药价总共达2万多元。

一天,周祖山从《中国妇女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谁能扶我渡难关》:李延芳,北京通州人,29岁,是位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通过网络找到了生命的寄托,几年来已发表一部10万字的小说和10余篇散文。

为李延芳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周祖山立即与《中国妇女报》联系,联系上李延芳,自己掏2000多元钱在医院买了药品寄给李延芳。3个月后,李延芳的病情有了好转,立即与周祖山联系,表示要来住院治疗。周祖山说:“路太远,你的病情严重受不了,还是我们来北京看你。”李延芳听了半信半疑:“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人?”

几天后,一辆写有“洪湖市中医院”字样的救护车开到通州区一个农家院前停下,从车门走下来的便是周祖山。李延芳一家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随后,周祖山为其做了详细的检查,又将2000元的药品送给了李延芳,并鼓励她一定要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周祖山说:“从我父亲手上接过‘接力棒’,父亲的教诲总萦绕在我心间。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无论医院的事务多忙,每年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位最贫困最偏远地区的病人进行义诊。10年间,我为20多个贫困患者义诊,足迹遍布祖国大地。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告诉他们,选择救助贫困的类风湿病患者,是我家从医的传统。父亲从医时,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一些偏远的山区、贫困地区,救助无力治病的类风湿病患者。父亲为我做出了榜样。我想通过我自己一些小小的举动,唤起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德艺双馨建中医名院

今年“五一”,在共和国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名单上,出现了周祖山的名字。这是对他个人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他带领的洪湖市中医院发展成就的褒扬。

周祖山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对祖传秘方进行深入挖掘,每年经他之手治愈的风湿病人都在千人以上。在他的领导下,洪湖市中医院发展成为“湖北省知名中医院”、“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类风湿重点专病专科治疗中心”,年治愈患者数万人,多次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建院26年来,洪湖市中医院就医患者近70万人次,近至邻近县市,远至内蒙、西藏,还有遍布国内外的华人华侨与港澳台同胞。

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百花齐放才是春满园。周祖山清醒地认识到,一所医院要想在行业内立足,必须高扬精湛医术、高尚医德的大旗,带出一支特色鲜明、操守高洁、业有专攻的医疗队伍。

敢于创新的周祖山,出任院长期间,利用风湿专科的带动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用医院年收入的2%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疗技术骨干的培训;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定攻关课题,攻克一个个临床难关;引进关节内窥镜等辅助治疗检测设备,提高整个医院的综合实力。如今,洪湖市中医院已研制开发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黄藤制剂3大类、28个品种,形成了一整套以黄藤等中草药制剂为主、内服外用的系统综合治疗方案,发展成为一所融医疗、制剂、康复、科研于一体,各个专科同步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

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旧的体制所带来的缺陷日益凸显。如何让大批的医学骨干转型成为精业务、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周祖山着力解决的问题。他的做法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局面,激发员工钻研业务、敬业奉献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竞争实力。

为此,医院走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废除旧的分配制度,打破多干少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第二步,通过竞争上岗,实行院、科两级分配,拉开分配档次;第三步,实现效绩工资,工资与能力、业绩挂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三步走”的管理实施后,不仅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而且形成了一股在医学上刻苦钻研、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的良好风气。

目前,洪湖市中医院年收入已逾9000万元,年增长20%,门诊量达到了13万人次,名列省内外同类医院前列。

周祖山说:“一个医生要讲医德,一个医院更要讲医德。我们要求,医院里无论是门诊、住院部,还是行政科室,都要事事处处为患者着想,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为此,我牵头成立一个服务患者小组,根据患者的情况配制合理的膳食,还利用洪湖丰富的特产为患者改善口味。为了方便远道而来的患者,医院在武汉至洪湖的客运车辆内设有‘就医指南’,在医院内有导医咨询,在病房内张贴了长途汽车、列车时刻表,安装了电话。医院还规定医生有帮助病人预定车票义务。在患者出院时,特发给每人一份邮购药品的地址和电话咨询资料。很多患者出院时,感动地说:‘在这里,真正有一种在自己家里的温馨感’。”

“湖北省知名中医”周祖山

周祖山,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主任医师。1980年在洪湖市中医院参加工作,1995年任洪湖市中医院风湿科主任,1997年任洪湖市中医院业务副院长,2000年3月任洪湖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至今。

周祖山在风湿类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湖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他主持研制开发了祛寒痹片、周氏关节止痛膏、归耳养血丸、养阴通络糖浆、益胃散等新制剂产品,把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周氏关节止痛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痹康宁II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撰写编著了《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病诊疗常规》、《周承明学术思想初探》等专著及20多篇论文。2007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学术会上获得推动风湿病学术发展贡献奖,2008年被推选为奥运火炬手。

周祖山是湖北省人大代表,荆州市第二、第三届人大代表,洪湖市人大常委、洪湖市总工会委员会常务委员。近几年来,他先后荣获荆州市十佳青年、荆州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湖北省优秀医务工作者、湖北省首届医院优秀院长、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荆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首届湖北省知名中医,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

专科特色鲜明的洪湖市中医医院

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79年8月,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院,以治疗类风湿疾病闻名全国。

该院现有职工578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以上职称60人,开放病床400张,设有内、外、妇、儿、关节、肛肠、骨伤、肝病、肾病、糖尿病、血液透析、烧伤、皮肤、五官、美容等临床和医技科室28个。配备了全套制剂工艺流程设备、磁共振、全身螺旋CT、彩色多普勒B超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气相液相色谱分析仪、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刀、全数字X线摄影机(DR)、化学发光仪、电子腹腔镜、电子胃镜、肠镜等先进诊疗设备。其中风湿科自上世纪70年代首创雷公藤系列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来,共接诊国内外风湿病患者60余万人次。

1993年6月,“湖北省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中心”在该院挂牌,1995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该院为“全国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单位,2002年1月,该院再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第二轮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心”建设单位,关节科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湖北省知名中医专科”称号。

自建院以来,有2项科研课题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荆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6项获洪湖市科技成果一等奖,编辑出版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病诊疗常规》等专著4本。并有多位学科带头人被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荆州市中医药学会聘任为主任委员、理事、委员。

该院坚持“一专带多专,多专促综合”的发展方针,在保持中医特色和类风湿专科优势的前提下,近年来不断加大对骨伤、肛肠、外科、妇产科、急诊科等科室的投入,取得了快速良好的发展。急诊科现配有救护车3辆,开通了绿色急诊通道,24小时接送病人。

该院确立了“厚德济世、创新求精”的院训,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患者满意为宗旨,坚持不懈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医院”、“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湖北省知名中医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院”、“湖北省质量诚信单位”等光荣称号。(通讯员洪舟)

大医大爱撼郓城——记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院长周祖山

周院长亲自到患者家中诊病

周院长亲自到患者家中诊病

周院长在患者家乡

周院长在患者家乡

郓城,山东黄河边上的一座小城。“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一部《水浒传》将它与“义”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如今,这个“义”字被一位中医名家注入了“大医精诚”的新内涵,演绎得更加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2010年9月4日,山东省郓城县李集乡北李楼大队吴庄的村民们自发地拉起一条袖珍横幅,上面写道:“热烈欢迎全国先进工作者、洪湖市中医医院院长周祖山来我村义诊”。之所以称其为“袖珍”,是因为这条横幅只有普通横幅的三分之一大小。据说这是该村村民第一次自发地悬挂横幅,可见这个周祖山在村民心中的地位还是相当神圣的。周祖山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受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吴庄父老乡亲的爱戴呢?故事还得从15年前说起——

阳光少年染怪病

转眼间3万元花了所剩无几,可吴兴文的病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而且越来越严重。一个鲜活的生命已被逼至死亡的边缘。九天九夜下洪湖

1995年大年初一,说好给邻居拜年去的吴兴文却突然爬不起来了。父亲吴绪东还以为是儿子贪睡,禁不住一边数落一边来到了吴兴文的床前。他揭开被子一看,顿时愣在那里,好半天没有说话。只见吴兴文四肢肿胀,骨关节严重变形。轻轻一按,儿子痛得“哇哇”直叫。吴绪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此他背着儿子踏上漫漫的求医之路。

吴绪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吴兴华,时年22岁,因为家里穷,还没娶上媳妇。小儿子吴兴文时年15岁,却有着1.8米的大个子,活脱脱一条山东好汉。吴兴文十分孝顺,为了改变家境,初中刚毕业,他就谎报年龄,到天津一家外资企业当上一名铸造工。他以每月100元的租金,租住在湿潮的小澡堂里,由此埋下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根。

父子俩几乎跑遍了山东大大小小的医院,借来的5万元也花得精光。可吴兴文的病不但不见好转,相反还加重了许多。一天,吴绪东在邻村邢庄的电杆上看到一则包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小广告,其上所说病症和兴文的一模一样。吴绪东不由喜出望外,揭下小广告就往家里跑。

正应了“病急乱投医”的老话,吴绪东的这次不慎,给儿子带来更大的灾难。吴兴文服完那位江湖郎中的十服药剂,突然感觉浑身燥热,奇痒难忍。用手一抓,皮肤就拉开一道道血口。溃烂从下肢开始,很快就蔓延至全身。待吴绪东怒气冲冲去找那位江湖郎中算账时,却已是人去楼空。吴绪东感到特别对不住儿子,他暗暗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好兴文的病。然而,遭受了这次打击,吴兴文对治病完全失去了信心,任凭父母磨破了嘴皮,他也坚决不去:“算了,我的病怕是治不好了,你们不要再花冤枉钱了,还是把钱留着为我哥娶媳妇吧。”

郓城,自古就是情义之城。一家有难,四邻相帮,是郓城人的传统美德。吴兴文的病情牵动了吴庄乡亲们的心,他们每家每户或100元,或50元,凑足了3万元交到吴兴文的手中:“拿去看病吧,希望你不要放弃。你是我们吴庄的人,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乡亲们其言谆谆,其情切切,令吴兴文十分感动。他抹着眼泪点了点头,心头重新泛起希望之光。

转眼间3万元花了所剩无几,可吴兴文的病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而且越来越严重。一个鲜活的生命已被逼至死亡的边缘。九天九夜下洪湖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吴兴文生命垂危之际,一条与洪湖中医医院相关的信息使他绝处逢生。这天,吴兴文的大伯吴绪军走亲戚时无意听人说起洪湖中医院。原来他们村有个瘫痪多年的风湿病患者在洪湖中医院奇迹般地康复了!

“嘿!那真叫躺着进去,站着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伯忙赶回来把这信息告诉了吴兴文,并把抄好的地址塞在他手中。

当时正值骄阳似火的盛夏,吴兴文全身皮肤溃烂,不断流水,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腐臭味。吴绪东只好用被单将儿子包裹好后,背到长途汽车站。不想上车时却被司机拦住了:“我是客运车,不是救护车。麻风病人也敢往我车上背?你赶快给我下去!”

“我儿子得的不是麻风病,你就行行好,让我们上吧,我给双倍的钱都行。”

“不行,不行,我可不管你儿子得的是什么病,反正不能上我的车。退一步说,即使我答应了,人家乘客也不会答应呀。”

吴兴文虽然病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但听觉还是相当灵敏。听到这里,他微微睁开眼睛,用祈求的目光一一从每个乘客脸上扫过。目光相碰,乘客们纷纷移开视线,像是有意在回避什么。吴兴文的心彻底凉了,他绝望地摇摇头,眼眶里盈满了泪水。父亲不忍再看下去,背起兴文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吴绪东出高价,租手扶拖拉机一站一站往前赶,好不容易来到郑州火车站。

吸取了搭长途汽车的教训,吴绪东不敢在候车室逗留,生怕被值班人员赶出来。长长的站台上,吴绪东背着吴兴文踉踉跄跄奔向车厢。他几乎是踩着秒表上了车,还没喘口气,列车便徐徐开动了。吴绪东庆幸地吐了一口长气。

可惜,他高兴得太早了,意想不到的尴尬接踵而至。吴兴文身上散发出来的异味在乘客中引起了恐慌,他们像躲避瘟疫似地挤到一边,吴兴文父子被彻底孤立起来。列车员掩着鼻子赶了过来:“对不起,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请你们下一站立即下车。”

“别误会,我儿子得的不是传染病,请你们可怜可怜我们,不要赶我们下车。” 吴绪东用哀求的口气说。

“不行,不管是不是传染病,你们都得下车。”女列车员斩钉截铁地说:“不然,我们就要采取强制行动了。”

在人们异样的目光里,吴绪东背着儿子极不情愿地下了火车。万般无奈,他只得出高价租用黑车黑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路奔波,终于来到洪湖。从郓城到洪湖只有1200公里的路程,可他们居然走了九天九夜。舔犊之情,苍天可鉴。

医德医术暖人心

值班医生撩开裹在吴兴文身上的被单一角,禁不住皱了皱眉头:“哎呀,情况不好,你这病属于四不治的范围哟。”怕病人不懂,值班医生接着解释说:“四不治就是红肿不治、溃烂不治、发烧不治、患处不疼不治。”当班医生说的是实话。尽管洪湖中医医院拥有一代药王周承明在祖传秘方基础上发明的黄藤疗法,尽管该疗法对治疗类风湿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然而当时的确存在“四不治”的局限性。

吴绪东听值班医生一说,急得往地上一跪:“求求你哪,你要不收他,我就让他死在你们医院算了。”值班医生连忙扶起吴绪东说:“你先别着急,我叫主任来,兴许他会有办法的。”

正在住院部查房的关节科主任周祖山被请了过来。他拍了拍吴绪东的肩膀,安慰道:“老人家,你不要伤心,这个病人我收下了。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为他治疗。”

值班医生见周祖山毫不犹豫接下这个危重病人,在敬佩的同时也为他暗暗捏了一把冷汗。周祖山前几天刚刚被推荐为副院长人选,正在考察期间,万一有个闪失,岂不前功尽弃?他赶忙对周祖山说:“你正处于关键时刻,还是让我来吧。”

周祖山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这些。他想,与病人的生命相比,个人的得失又算什么呢。

周祖山用盐水将吴兴文身上的被单润湿,再一点点地将被单与溃烂皮肤分离开来。他第一次真实地体会到什么叫“千疮百孔”,什么叫“体无完肤”。更要命的是,难闻的气味令他的肠胃翻江倒海。他强忍着,始终没有呕吐出来。

由于一路搭乘黑车,吴绪东已将所带盘缠全部花光。莫说医药费,就是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周祖山发动全院员工为其捐款3000多元,这才解决了吴兴文父子的燃眉之急。为了确保室温适宜吴兴文的伤口痊愈,周祖山申请购买了洪湖中医院第一台空调机,亲自把它挂在吴兴文的床头上。

据诊断,吴兴文患的是银屑性关节炎。这种怪病不但周祖山没有见过,连他的老父亲——被病人称为一代药王的著名风湿病专家周承明也没有见过。父亲鼓励他说:“干什么都有头一回。突破四不治,就从这个病人开始!”

作为周承明的儿子和弟子,周祖山在幸运的同时,也承受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就拿祖传秘方来说,如果不能推陈出新,创造性发展,就会被局限性所左右,甚至成为一个十分沉重的包袱。

银屑性关节炎是一种世界性疑难病症,被人喻为“不死的癌症”。周祖山通过对吴兴文病情的仔细观察,大胆提出“重药膳,善外治,师法自然”的治疗观念。

他每天坚持用雷公藤配制的消炎液给吴兴文清洗溃皮和腐肉,再将自已熬制的雷公藤合剂一勺一勺地喂进病人嘴里。面对吴兴文身上发出的难闻异味,周祖山故作轻松地和他拉家常、讲笑话,目的就是不让他感到难为情。吴兴文体无完肤,连打针的地方都没有,周祖山专门研制出一种外用膏药,不仅可避免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且弥补了内服药疗效单一的缺陷。该药以黄藤为主要原料,配以活血化瘀之药,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膏药经皮肤渗透,可达到疏通经络、畅达气血的目的。通则不痛,此药不仅解除了病人的病痛,而且解决了毒副作用这一老大难问题。

精心的治疗和调护,加上适宜的温度,吴兴文身上的脓疱终于停止了生长,皮肤溃烂也被较好地控制住。两个多月后,他身上烂皮褪尽,渐渐长出了红红的嫩皮。周祖山乘势而上,将祖传的发泡疗法、麝火疗法综合运用到治疗方案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过了两个多月,吴兴文的皮肤泛出了令人惊喜的光泽,四肢的红肿消失殆尽。他试着下床走了几步,嘿,稳稳当当的,和正常人没有两样!周祖山笑着拍了一下吴兴文的屁股说:“不用试了,你明天就可以出院了!”

这次成功救治,周祖山完善了其父在治疗类风湿疾病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丰富了临床案例,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后来,这个创新方法被命名为“周氏疗法”,并荣获洪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患情深十五载

光阴似箭,一晃15年过去了。当年的关节科主任周祖山早已成为洪湖中医院的当家人。或许是这个病例太特别,他始终像牵挂亲人一样地牵挂着吴兴文。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吴兴文的音容笑貌就会自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当时吴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病历档案上只留了一个“山东郓城”的不详地址。周祖山试着写过几封信,结果是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2010年8月15日,几经周折,周祖山通过当地派出所摸到了吴兴文的地址。他兴奋不已,连夜给吴兴文写了一封信:

兴文:

你好!

你还记得洪湖中医院吗?还记得给你治病的那位医生吗?你患的是银屑性关节炎,我就是当年给你治病的医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挂念你的病情,不知你现在情况怎么样?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没有?希望你接到信后,主动与我院联系。如果你不是当年的患者,也请回信告知。谢谢!

——周祖山

其实,吴兴文一刻也没有忘记周祖山。从洪湖中医院回来后,他的病就彻底好了,不久便外出打工去了。吴家甩掉了“因病致贫”的包袱,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哥哥也成了亲,并有了一儿一女。

2008年秋季的一天,吴绪东买好去武汉的火车票,催促吴兴文去探望他的救命恩人周祖山。不想一场意外的变故,搅乱了这次“感恩行程”。

这一天,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吴兴文在家收拾行李,准备去洪湖。哥哥吴兴华在邻家帮忙盖房子。刚砌的泥墙,经不住雨水冲刷,“轰”的一声倒了下来。吴兴华躲闪不及,被活活地埋在了墙堆里。待吴兴文用手刨开砖堆救出哥哥时,吴兴华早已气绝身亡了。

吴兴华的妻子经受不住这个打击,留下5岁的儿子和15岁的女儿,独自悄悄离家出走了,从此再也没有了音讯。两个孩子刹时间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女儿因此无心读书而辍学在家。这次变故,搅乱了吴兴文的行程,也为他留下深深的遗憾。

千里送医写大义

收到周祖山的来信,吴兴文不知有多高兴,拿着信,他逢人便说:“大名鼎鼎的周院长给我来信了,不信你们看,上面还有他亲笔签名呢!”吴兴文得病时,村上不少人都捐过款,所以对洪湖中医院和周祖山并不陌生。几个患有类风湿疾病的村民还聚到一起,要求吴兴文与周院长联系联系,看能不能来吴庄搞个义诊活动。

吴兴文想,以前乡亲们对吴家没少资助,现在大家托他与周院长联系,自己没有理由不答应啊。

“我可以帮忙联系,可人家周院长是全国的大专家,就怕没有时间来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吴兴文拨通了周祖山的电话:“周院长,我是吴兴文啊。”

听到吴兴文的声音,周祖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找了15年的吴兴文,怎么突然间从天上掉下来了呢?!

“喂,兴文,你还好吗?怎么说话吞吞吐吐的?”吴兴文犹抱琵琶半遮面,转弯抹角地说出了乡亲们的请求。周祖山快人快语,当即答应了吴兴文的请求:“这没有什么,我们每年都要安排一次全国性的义诊,今年的义诊就定在你们的郓城,时间定在9月4日,我也正好来看看你。”

周祖山要来郓城义诊的消息不胫而走。9月4日一大早,十里八乡的患者纷纷聚集到吴兴文的家中,等待着周祖山的到来。

“来啦,来啦!”两辆的士在吴家门口停下来,眼尖的吴兴文看到了第一辆车前排坐的正是周祖山院长。他快步跑上前去,和迎面奔过来的周祖山紧紧拥抱在一起。吴绪东和老伴也紧跟其后,他们握着周祖山的手,老泪纵横地说:“你救了我们兴文的命,我们还没有能力报答,却又把你大老远请来为乡亲们义诊,真让我们过意不去。”周祖山打断吴绪东老两口的话说:“今天来看病的人不少,我们还是抓紧开始吧。”

吴家的小院一瞬间变成了诊室,周祖山坐在低矮的板凳上挨个为夏桂芝、曹文英、李瑞银等20多名患者进行了细心的诊断:把脉、问询、开方,并把随身带来的价值3000多元的药品分发给患者。

后来,随行的一位女诗人将这一幕小院义诊图写进她的诗中:

名医的手/和僵硬的关节亲密接触/处方、膏丸、药酒/让病痛的脸焕发生机/大医圣德/在齐鲁平原上光辉彰显/洪湖中医/在农家小院经年传唱

在为一位叫吴秀英的患者看病时,周祖山无意从其口中得知吴兴文哥哥家的不幸遭遇,当即将1000元现金塞进吴绪东的口袋里:“钱不多只够交个学费。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啊!”

红枣、红薯、花生、玉米、南瓜……吴兴文和乡亲们将准备好的几麻袋土特产执意要塞进出租车的后备箱里。周祖山拦住他们说:“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尝一尝就够了。带这么多东西,我们怎么赶火车啊?”婉言谢绝了吴兴文和乡亲们的好意,周祖山一行和大家依依不舍地一一握手告别。

此时此刻,村里的高音喇叭响了起来,开始播放一首红色的经典老歌:

大红枣儿甜又香,

送给咱亲人尝一尝,

一颗枣儿一颗心,

哎嗨哟嗬心心向着共产党。

歌声追逐着滚滚车轮,传得很远很远……(黄道强 程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