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分型治疗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9-13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不能阻止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炎症,为食管炎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本病常与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管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临床主要症状为吞酸,吐酸,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不适,以及吞咽困难,甚至吐血。为胃或腹内压增高,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引起。病理改变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变脆易出血,甚至上皮剥脱、糜烂和溃疡,终至食管挛缩、狭窄或穿透性溃疡。通过食管内压力测定、pH测定、食管内窥镜及活检可帮助诊断。

本病属于中医学“反胃”、“噎膈”、“呕吐”、“吞酸”等证范畴。其发生与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病初可见呕吐,吐酸,胸膈阻闷、灼痛等症,食管反流日久,可见噎食(吞咽不利)、膈证(食不下行)。辨证分以下4型治疗。

肝郁气滞 由于七情内伤,怒气及肝,升降失常,气滞胸胁,阻于胃脘而致。症见嗳气频发,心烦易怒,胸闷气促,偶尔疼痛,与情绪相关。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选橘皮竹茹汤化裁,药用橘皮、竹茹、柿蒂、木香、沉香、白豆蔻、砂仁、柴胡、郁金、白术、白芍、生姜等。

肝胃不和 由于恼怒伤肝,失于疏泄,犯及胃腑,胃气不降,上逆食管而致。症见吞咽梗噎,胸膈灼热,两胁闷痛,泛酸嗳气,胃中嘈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疏肝和胃,理气降逆。方选旋覆代赭汤化裁,药用旋覆花、代赭石、川楝子、陈皮、半夏、茯苓、黄连、吴茱萸、乌药、延胡索、苏梗、蒲公英等。

痰湿交阻 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脾失健运,水湿化痰,阻滞于胃而致。症见吞咽不利,胸膈灼痛,脘闷呕恶,心悸头晕,身体沉困。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濡。治宜化痰开郁,降逆和胃。方选启膈散化裁,药用丹参、郁金、砂仁、茯苓、瓜蒌、苍术、香橼、佛手、莱菔子、煅瓦楞、金果榄、胆南星等。

气滞血瘀 由于患病日久,体质虚弱,影响气血,气机不畅,血行失常而致。症见胃脘嘈杂,嗳气泛酸,胸胁疼痛,食少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少,脉沉细而涩。治宜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化裁,药用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桃仁、红花、牛膝、枳壳、甘松、香附、延胡索、娑罗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