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温胆汤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11-29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眩晕心悸,呕吐,嘈杂,甚则癫痫等症。后世医家加入茯苓,故有温胆汤从“二陈汤化裁”之论。

温胆汤临床常用于久病之后有痰饮郁蓄,未能尽消,加之胸膈余热未清,胸胁气机失和,因而产生虚烦惊悸等症者。方用治痰饮的常用方二陈汤去乌梅,加竹茹清脾胃郁热,枳实破滞去痰。全方无治胆之药,但有清痰利气,调畅气机之功。气机调和则胆之痰热自去,邪去则正安,至于有“温胆”之名,实则是因“胆欲不寒不燥,其性平和,可温和胆腑”。《医方集解》录温胆汤为和解剂,属于调和肝胃的常用方,对肝胃不和,痰热为患之胸闷口苦,恶心呕吐,虚烦不眠均有很好的疗效。

临床若见心气不足加人参、炒枣仁,心中烦热加黄连、麦冬、栀子,口舌干燥加麦冬、花粉,脾虚便溏加白术、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