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

时间
2006-03-31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日发布了第1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再次发出警告——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严重不良反应问题依然突出,并有导致患者死亡的报告,临床医师在用药中应密切关注,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葛根素注射剂主要成分为葛根素,其化学名称为: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葛根素系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出的一种黄酮苷,为血管扩张药,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等。

经检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数据库,截至2005年11月21日,我国获准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包括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注射用葛根素四个品种,涉及181个批准文号。

2003年1月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葛根素注射剂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等相关安全性问题进行了通报。2004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修订葛根素注射剂说明书的通知”。通报发布后,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葛根素注射剂的新发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1006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2003年1月1日~2005年6月30日)。其中,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2005年1月1日~6月30日的共243例(要求修订说明书通知发出后)。1006例病例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报告30例,其中11例死亡。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主,共18例,其中8例死亡(占死亡病例的73%)。

这18例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均来自医疗机构,其中北京地区6例,广州、湖南、浙江地区各两例;河北、江苏、青海、广西、上海和辽宁地区各1例。女性7例,男性11例;平均年龄73±10.2岁。原患疾病多为冠心病、高血压和脑梗塞后遗症等。用法用量均符合说明书相关要求。每天1次,静脉滴注,日剂量为0.2~0.5克。用药时间为2~3天的3例(2例注明为第二次用药),8~15天的15例。两例报告注明与参麦注射液合并使用。

其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腰痛、腹痛、黄疸和尿色改变(严重者呈酱油色)。治愈3例,好转7例,死亡8例。8例死亡患者,女性3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71±6岁。均按照说明书使用,用药时间为2~12天,平均用药时间为8±3.4天,其中用药2~3天的两例(均注明为二次用药),8~12天的6例。

综合现有资料,提示葛根素注射剂导致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反应有以下特点: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可危及生命;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腰痛、头痛或头晕,并伴有尿色改变;发病时间:初次用药者在持续用药1~2周左右出现,再次用药者,发病时间明显缩短,2~3天即可出现。

葛根素注射剂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的预后与诊断、治疗的及时与否有很大关系,早期即可出现尿色的改变,密切监测尿胆红素、血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尤其是尿胆红素和网织红细胞值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目前研究结果初步确定,葛根素注射剂引起的血管内溶血为Ⅱ型变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