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的主方

时间
2008-04-21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的名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要功用是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

什么是伤寒少阳证呢?伤寒是古代医家对一类外感疾病的统称。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此处的伤寒与西医的伤寒完全不同,不可混淆。中医理论认为,在伤寒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中,寒热症状的变化是其主要标志。伤寒初起的时候,寒重热轻,或但寒无热,属太阳证;传入少阳的标志是寒热往来,即发热恶寒交替出现,为少阳证;再向里即传入阳明,表现为但热不寒。

从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体系中的位置可以看出,小柴胡汤是为外感伤寒,病邪停留于少阳部位而设计的。小柴胡汤用药主要意在少阳,但是配伍中还兼顾了太阳和阳明,发挥了调畅少阳枢机的作用。方中柴胡辛凉清热为主药,是发散表热的代表药物,生姜能发散表寒,二者合用能发散表邪,解除寒热之象。表邪入里化热,主要伤及的脏腑是肺和肠胃,因此方中使用了黄芩清肺,兼以半夏调和肠胃。因正气不足,不能顾护肌表,是外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祛邪的同时,方中辅用人参、大枣、甘草以益气扶正,鼓邪外出。

《伤寒论》还用本方治疗大量的杂病。列举的症状有:“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等。这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辽阔的想象空间。根据辨证,张仲景自己及其他医家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衍生出大量的新方以适应临床需要。有名的类方有:柴胡桂枝汤、柴芎汤、柴胡双解散、柴平汤、柴柴胡白虎汤、青镇丸、大柴胡汤、柴胡陷胸汤、柴苓汤等。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小柴胡汤具有显著的抗炎、保肝、利胆、兴奋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有解热、解痉、镇痛、镇静、抗惊厥、增强非特异性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变态反应等作用,还有一定的抗菌、抗疟、健胃、镇吐、抗过敏等功用。故现代常用该方治上感、流感、胃肠型感冒、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疟疾、肠伤寒等感染性疾病见少阳证者;也用它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胃炎、胃溃疡、产褥热、行经发热、更年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妊娠恶阻、乳腺炎、睾丸炎以及癫痫、抑郁症、失眠等精神性疾病和荨麻疹、慢性湿疹、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梅尼埃病等见少阳证者。

研发前景:

目前,小柴胡汤的原方中成药在国内的应用不是很普遍,这是一个缺憾。虽然有许多生产厂家在进行小柴胡冲剂、小柴胡片的生产,但这些制剂的工艺仍亟待提高。而在我国的台湾、香港,以及邻国日本、新加坡的中药店中,小柴胡中药制剂的应用反而更普遍一些,其药品主要来源于我国台湾和日本的几家屈指可数的实力雄厚的厂商,其市场固定,质量也可靠。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正柴胡饮(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之类的制剂,尚可算作是小柴胡汤的衍生方,是在传承了小柴胡汤解表内涵基础上的再发挥;而柴胡注射液、柴胡滴丸、柴胡口服液几乎都是单味柴胡制剂,离小柴胡汤的配伍思想相去甚远。

小柴胡汤配伍简练,思想明确,适用广泛,疗效卓著,是中医的瑰宝。如能根据现代疾病谱变化的需要,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开发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新药,如针对抑郁症,将会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文第一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