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谈养生

时间
2004-02-27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我国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本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关于老年养生学内容,散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阴阳应象大论、四气调神大论,以及《灵枢》天年篇、寿夭刚柔篇等章节。其内容有:

1.长寿根基,首责先天《内经》认为,长寿与先天禀赋有关。强调人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盾”。生命禀生身父母而有形。禀赋厚实,则“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指出先天肾脏精气充足,形体壮实,肢体内脏功能健全,营卫气血流通畅达,呼吸消化功能正常,津液充足,卫外坚固,就能够寿度百岁。

2.盛壮衰老,人人如此《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灵枢·天年篇》一以10年为阶段,一以每值女子7岁、男子8岁为一阶段,描述了人体从生长、壮盛到衰老的整个过程。前者说明人体气血盛衰,关系着每个人的形体、性情、行动的变化。后者说明人体的肾气盛衰,关系着人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变化。综合两篇的内容,可以了解到人体自幼至老的变化规律,并且无论“愚、智、贤、不肖”都是一样的。

3.摄生方法,归纳四项《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将养生调摄方法归纳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也就是说养生应做到:①适应周围环境,避免外邪侵袭。②锻炼身体,强壮体魄。③节制饮食,注意起居。④保养精神,保持精气充足。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精神与形体相称协调,享受天赋的自然寿命。

4.治疗未病,重视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也就是说,古代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对于疾病,不着重于治疗,而是着重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正和治理国家一样,不是国家出了乱子才去整治,而是在平时加以很好的防范。假如已经发生了疾病再去治疗,国家出了乱子才去整顿,这样做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铸造武器一样,为时已太晚了。本书这种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至今仍有着现实意义。(作者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