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药企业的现代化迫在眉睫

时间
2004-07-29

在对以身心疾病为主的多数现代疾病的治疗中,化学药物越来越表现得无能为力,特别是在慢性病治疗中,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和抗药性日趋严重,而此时中医药的比较优势却越来越明显。然而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我国作为中药生产大国,各种品质的洋中药竟然占领1/5的国内市场,中医药企业的现代化迫在眉睫。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市场植物及其制成品1999年销售额已达到300亿美元,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其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产品占10%,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占7%,我国仅占4%-5%,约5.8亿美元,在这极为有限的出口额中,绝大多数还是原料初级品,中成药仅占1.26亿美元,且多以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出口。这与中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国内市场方面,我国每年从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等国进口“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抢占了国内的中药市场,给本来不太景气的中药市场带来阴影。

湖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湖南省医学研究院院长蔡光先对此深表忧虑:“我国是一个中药资源大国,有近5000家中药企业,在中医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吃洋中药,这不能不令人警醒。在国内市场,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正以其工艺先进、质量可控、剂型适宜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侵占中药市场,而且随着关税的降低,中药产品的国内市场将会受到更为严重的挤压,加之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不健全,以及长期以来保护意识的淡漠,导致中药的宝贵财富在流失,因而,加快中医药产业化进程刻不容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导刘耕陶说,中医药企业的现代化之路关键是提高科技含量。一是要注重临床疗效;二是保证产品质量,使其能够稳定生产;三是中草药应具有安全性,明确毒副反应,减少药材中重金属、农药的含量,以免对肝脏、肾脏、心脏的影响。

在我国医药行业新一轮的“大洗牌”中,作为国内中医药企业的知名品牌正清集团董事长吴飞驰认为,医药产业已进入“规模经济+特色经济”时代。规模经济是高品质、低成本、大规模;特色经济是高新产品、独家品牌、差异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