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文化和西医文化的融合

时间
2004-06-14

中西医文化的融合及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西医科学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重在针对病原、形态和异常功能的对症治疗。而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天人合一,治病求本。比如原发性高血压病,西医限于对症降压治疗,而中医则认为肝阳上亢,应从调肝入手。中医诊治疾病不但针对“形”,更注重无形的“气、神”。医学的进步,给临床诊断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辨证与辨病结合,对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很重要,这也是患者的需要。纯粹的中医已经很少了,这使得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如‘望诊、切脉’等有可能被荒疏,甚至遗弃、失传。中医讲究整体观,更重调整主体,强健自身,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故“治病求本”,但因缺乏现代技术的引进,故对疾病的研究不够细、不够深;而近代西医取得了很大成就,某些疾病从生理、生化、病理上阐述得很清楚,但有时欠缺整体观念,外科治疗对某些疾病如急性尾炎,手术治疗见效快,但手术对全身又是一种伤害。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西医可以利用,中医也可以利用。这些诊断手段,可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纳入中医诊断体系。西医与中医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利用这些技术,而在于思维方式、理论体系的不同。中医固有发展与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不矛盾,中医固有发展指的是科学内容,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指的是科学观念和科学形式,正如证候内容不因其规范化和计量化而发生改变一样。中医固有发展必须以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为基础。中西医结合指两个医学内容上的融合。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由于现实上有现代医学的参照,必然要采取向现代医学学习而非自己从头开始的方式,所以,中医科学化、现代化从另一种含义来说,也是中西医结合 中医固有发展是指中医学按其内容发展的内在逻辑继续发展。如中医学在研究对象(如外感病和内伤杂病),病因(如内因和外因,寒与热),病理(如虚证与实证,阴虚与阳虚,脏腑证候)等方面内容的发展上已显示出规律性。中西医结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西医对某类疾病层层剖析,研究得较深入,而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证,二者应该取长补短。中医也是世界医学的一部分,一种文化在发展中总要接纳不同的东西,处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中医不可能孤立于科学发展之外。16世纪的西方也有传统医学,但是被现代医学的发展渐渐覆盖,成为非主流的医学。中医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这本身就是个奇迹。中医大夫也要懂西医,这是临床发展的方向。目前不排斥中西医并用,但因为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体系、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完全不同,故强行结合恐怕不易。中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不可取。例如,中医的五脏六腑与西医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其发展速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近代西医发展较快,而中医很慢,而现在中医又渐渐兴起,这既与外部因素有关,也与事物内在的规律有关。中西医的结合是多个层面的,如果说治疗,则二者的结合已经实际存在了;但中西医文化背景和治疗体系不同,理论上的结合有待探索。中西医在临床治疗上的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应该说中西医结合也是中医特色,因为无论中医、西医,不仅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也都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中医和西医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二者的结合不但能结合,更能融合。中医理论在保留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和科学的成果,很可能会诞生一个新的中西医融合学派。继而形成一种席卷全球的生命观和新文化,这或许是历史赋予中国青年学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