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功效

时间
2008-12-02

黄芩,又名:空心草、黄金茶。

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大,略呈圆锥状,外皮褐色。

茎方形,高25~60厘米,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

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3~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全缘,具睫毛,上面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有腺点,光滑或仅在中肋有短毛;无柄或有短柄。

总状花序脓生,花偏向一方;萼钟形,被白色长柔毛,先端5裂;花冠唇形,上唇比下唇长,筒状,上部膨大,基部甚细,紫色,长2~2.5厘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雄蕊4,2强;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

小坚果4,近圆形,黑色。

花期7~8月。

果期8~9月。

生于草原、高燥砾质的山坡。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黄芩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下列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①粘毛黄芩,又名:黄花黄芩。

形态与黄芩相似,唯植株较矮,高仅10~27厘米。

花淡黄色,花萼密被腺毛及柔毛。

小坚果被长柔毛。

生砂砾地、荒地或草坡。

分布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

②滇黄芩,又名:西南黄芩。

植株矮小,高10~25厘米。

茎直立,每节间密被两纵列白色柔毛及腺毛。

叶片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长达3.5厘米,宽约1.2厘米,全缘或稍具疏齿,两面疏被微柔毛;无柄。

总状花序顶生;花冠蓝紫色,外面密被柔毛及腺毛。

小坚果椭圆形,棕褐色,被柔毛。

生于山区林边或疏林间。

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③甘肃黄芩,形态与滇黄芩相近,但叶较宽,呈卵状三角形,叶缘有不等的锯齿,叶柄显著。

多生于石山地向阳草坡上。

分布甘肃、陕西及山西。

④薄叶黄芩,植株较小,高约35厘米。

叶较薄,上面无毛或散生短毛,下面叶脉及边缘具短毛,散生腺点。

分布东北至宁夏等地。

⑤丽江黄芩,茎高20~36厘米,被倒向小疏柔毛。

叶近无柄,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

花冠黄白色、黄色至绿黄色,常带紫斑。

生灌丛、草坡或松林下。

分布云南西北部。

⑥川黄芩,茎高10~30厘米。

叶片大多为卵形。

花冠白色、绿白色至紫色、紫蓝色。

小坚果卵球形,具瘤。

生于草坡、高山森林林缘。

分布四川西部。

【采集】春季至夏初采收(秋季亦可)。

选生长3~4年的植株。

将根挖出后除去茎苗、须根及泥土,晒至半干时撞去栓皮,再晒至全干。

【药材】干燥根呈倒圆锥形,扭曲不直,长7~27厘米,径约1~2厦米。

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

上部皮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皮细,有顺纹或细皱纹,上下均有稀疏的疣状支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深黄色,中间有棕红色圆心。

老根断面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片状,习称枯黄芩或枯芩;或因中空而不坚硬,呈劈破状者,习称黄芩瓣。

根遇潮湿或冷水则变为黄绿色。

无臭,味苦。

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除净外皮者为佳。

条短、质松、色深黄、成瓣状者质次。

主产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此外,辽宁、黑龙江亦产。

四川、云南所产的黄芩,为植物滇黄芩的根。

药材外形相似,但较细,直径一般约0.5~1厘米,常有分枝,断面为极明显的黄绿色,质量较差。

【化学成分】黄芩根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和黄芩新素,还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

茎叶中含黄芩素甙。

【药理作用】①抗炎抗变态反应 黄芩甙、黄芩甙元对豚鼠寓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并与麻黄碱表现协同。

甙元的磷酸钠盐较硫酸钠盐作用强,黄芩甙元能抑制离体气管及回肠之Sehultz-Dale反应,对豚鼠被动性皮肤过敏反应、组织胺皮肤反应亦表现抑制,在抗变态反应方面,甙元较甙作用强。

黄芩此种抗变态反应,是由于伤害了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SH-酶),抑制了过敏性介体的释放,因而不产生过敏反应,此外它对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松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