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怎样养生

时间
2008-12-08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旧病易发的季节。怎样养生,才能达到防病健身之目的呢?

春日养阳重在养肝春三月是阳气升发万物萌芽的时节,人是自然之子,与春之阳气相应,机体代谢旺盛,故历代养生学家提出“春宜养阳”。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肝属木,应春阳升发之令,似杨柳般喜条达疏泄而恶抑郁。因此,在养阳之中重在养肝,关键一条是调摄情志。就是要驾驭和调控好自己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如果思虑过度,忧愁不解,就会影响肝气的疏泄条达,使体内的气机升降运行失调,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丛生。特别是素有精神病、肝病、高血压等病的患者,若不注意情志养生,极易引起旧病复发加重。所以,春季务必保持情绪愉悦,乐观达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

春日养阳宜常锻炼春天,冰雪消融,万木吐翠,柳绿桃红,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运动则是养阳的好方法。《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清晨、傍晚及节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径,舞拳弄剑于河畔林间,或去郊外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神悠悠,思悠悠,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无形之中增强了心身健康。

春日养阳饮食宜淡春天,在饮食上宜选用利于升发阳气又清淡可口富有营养的甘、辛、温之品,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等,常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香椿、荠菜、柳芽等,有利于促使体内积热的散发。忌吃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免伤及脾胃。对属于过敏体质者,应禁食羊肉、蟹等含异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春日养阳顺应气候民间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的谚语,道出了早春乍暖乍寒,说变就变,常有寒潮侵袭的气候特点。所以要顺应气候来防寒保暖,不使阳气受遏。《寿亲养老新书》中说:“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摄生消息论》也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薄衣,温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这一科学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于维护人体阳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有效地抵御寒邪的侵袭,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根据天气预报来调节衣着,保暖以养阳,防范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只要注重春日养阳的自我保健,就能健康潇洒地享受大自然恩赐的阳春三月之美。

立春之后,冬去春来,阴退阳长,乍寒还暖,气候多变。正如民谚所云“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适应性差,抵抗力弱,宿疾易发或诱发新病。因此,应顺应时令,重视保健和养生。

一、“春气奋发”。《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养生之道也”。春天,阳气奋发,气候融和,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空气清新。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多做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练功等,以适应时令特点,这样即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筋骨舒展,防病于未然,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祛病驱邪。

二、“春捂秋冻”。中医临床实践证明,这既是适应阳气升发之养生需乍寒乍暖,人体血管舒张,汗孔松弛,突然骤减衣服,极易使“寒邪入内”,引起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因此,应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顿增顿减。中医认为,“春来不可背寒”,还应注意背部保暖。

三、“春困秋乏”。春暖花开,艳阳高照,但有些人却昏昏欲睡,没精打采,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唐诗中形容“春眠不觉晓”。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暂时不能适应环境造成的。并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为更快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脑部供血,可大大减轻或消除春困。

四、“宜甘减酸”。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所健壮,人可延年益寿。因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小疡在春季多发的原因之一。故宜多食些富优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以养阳敛阴、养肝护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