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2-10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 协办 石家庄延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

开栏的话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二届一次常委会通过了“中医外治法”及“中医外治学”的概念、内涵及外延,并最终确定“中医外治法”的定义为:“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融汇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运用药、械、技等手段经体表或体表进入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中医外治学”的定义为:“研究中医外治的渊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发展的一门学科。”

外治法是历经数千年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的手段,集中体现了中医药“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性化、自然化特色。中医外治疗法多流传在民间,世代相传而保留下来。

中医外治讲求不仅要解除病痛,还要消除治疗带来的痛苦与伤害的“绿色医药”理念,正适应了健康理念的转变。今天,外治学会要带领全国同道,特别是那些民间传承者,打破束缚,挖掘宝藏,让宝贵的外治技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在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暨全国名中医高层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外治的特色和优势。

开设中医外治专栏,目的在于搜集、挖掘、宣传和弘扬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展现中医外治学术成果,推动中医外治疗法的普及,树立中医外治学的应得地位。

中医外治学概要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此乃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在其著作《理瀹骈文》中对中医外治的概括,吴师机擅用膏药等外治法治疗内外诸疾,其著作《理瀹骈文》是历史上外治疗法的集大成者,至今影响犹深。

自古以来,凡大医治病,先采用食疗,其次用外治,再用药酒,华佗、扁鹊等医圣均擅长中医外治。

中医外治学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1300年的甲骨文中,就对中医外治的经验体会有了大量的文字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在《黄帝内经》中的“桂心渍酒,以熨寒痹”,意指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后被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外治法,如针、灸、熏、贴、蒸、洗、熨、吸等诸多疗法,古代医家治病多取外治法,如扁鹊治虢太子尸厥,施以针石及熨法而效;华佗亦以针法取胜;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了用生地黄或栝楼根捣烂外敷治伤;用软膏剂贴敷治疗外伤。宗吴氏之学而后起的是邹存淦,著有《外治寿世方初编》,收录民间外治经验约8000余言汇成此书,书中收外治方2300余首。

19世纪以来,中医外治学的发展尽管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依然取得新的成绩,《实用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外治疗法集萃》、《中医外治疗法丛书》、《本草纲目》外治疗法、《常见病症简易外治疗法》等诸多书籍相继出版、发行,中医外治法在临床方面依然得到普遍使用,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或民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外治技术有了较大的创新和发展,如人体白肉际全息诊疗、中药离子透皮导入、频谱照射、超声雾化、超短波疗法、光氧疗法、小针刀、针法微型外科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中医外治疗法丰富多彩,分药物外治疗法、非药物外治疗法、手术疗法三大类,非手术的外治法未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则根据病情,在适当地麻醉下,应用手术疗法,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也可以分内病外治法、外病外治法两大类,按人体部位又分为足疗、手疗、脐疗、耳疗、肛疗、鼻饲、拨筋、推经、点穴等,按使用的物体又分针刺、艾灸、针刀、按摩、牵引、气功、刮痧、穴位注射及电疗、光疗、热敷、水疗、音乐疗法等。

2002年,在卫生部原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胡熙明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正式成立,黄枢教授当选主任委员。现年80高龄的全国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疗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吴震西说:“全国外治专业委员会升格为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标志着中医外治学科正式形成。”

科技部将“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和外治技术示范研究”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表明国家已经把中医外治纳入卫生健康事业进步的重要举措。早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亦公开提倡“自然疗法”,将每年10月22日定为“传统医学日”,并制定了传统医学即自然疗法的发展规划。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中医外治疗法和技术将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人类健康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温建民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不开刀的中医手术——黄枢创立的针法微型外科学

黄枢简介

黄枢,男,52岁。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国际中医中药杂志副主编、西安交大医学院神经科学中心微创医学研究室主任、北京黄枢中医医院院长。

1980年黄枢考入西安交大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从事外科工作,1992年进行针法微型外科(针灸外科)研究工作,率先提出针法微型外科和中医手术不开刀的概念。经大量尸体解剖及基础研究,创立了针法微型外科学,著有大型专著《中国针法微型外科学》,并发表了《经络探源与争论》等多篇论文。创办针法微型外科培训班12期,培训了我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南韩等地区和国家的学员近千名。

黄枢创立的针法微型外科学,由于超越了常规手术必开刀、给患者造成新伤害和痛苦的缺陷,被誉为不开刀的中医手术,并以先进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先后得到了印尼、德国等国家卫生部门的特许准入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针法微型外科学的核心技术“椎间盘转位术”是在“针灸”的“古九针”基础上发明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以高效、微创、治疗周期短、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深受世界各地患者的好评。该技术面世十余年来已为上万名颈腰痛患者解除了病痛。

黄枢极力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健康和谐,率先提出“红、白、绿”三种不同医药划分的概念,即“红色医药”(指开刀手术和输血等与红色相关的医药)、“白色医药”(指以化学药物为主的医药)和“绿色医药”(指在传统医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然的、无痛的、无副作用、无污染的、无创或微创、无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健康的医药),倡导无“红色恐怖”、无“白色恐怖”、无伤害、无污染、回归自然、低成本的“绿色健康”方向。

孟庆德经穴透皮疗法经验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泰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孟庆德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以中医外治理论为指导,以手法按摩、透皮给药为特色的“孟氏经穴透皮疗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孟庆德潜心研究家传医案,发现了针对骨关节相关病症的一个常用外用药方。据此他进行筛选、整理,拟订了由五倍子、儿茶、蒲公英等30多味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并加工成外用酊剂。在试用过程中,将这种自拟创制的复方酊剂“长泰灵”涂抹在病灶部位和相关经络反射区,并配合一些有针对性的推拿手法,在治疗骨关节疾病、颈腰椎病以及多种叮咬、烫烧外伤,促进康复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孟庆德认为,“长泰灵”复方酊剂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消炎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这种酊剂渗透力极强,直接涂抹在病灶部位和经穴反射区,可快速渗透到皮下组织,通过经络的传导所产生的整体效应,可迅速起效,且持续作用时间长,效果显著。

他也特别强调在使用“长泰灵”中配合手法按摩的作用,并遵循中医经络理论和实践经验,针对不同适用病症总结编制了自成体系的患者简易自我按摩手法。在涂抹过程中,同时在相关穴位和反射区配合以推、拍、搓、挤、压、敲等手法以及热敷等方法,促进疗效提高。

“长泰灵”所具有的中药复方特色以及其整体调节的优势,使其在适应症范围上逐步扩大,除上述涉及病症,在治疗骨质增生、颈椎病、滑膜炎、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韧带炎、跟腱炎、腱鞘炎、胆囊炎、手脚麻木、皮肤溃烂、无名肿痛等方面都取得了确切效果。

孟庆德沿着疏通经络、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健脑填髓的思路,自拟创制了“长泰灵”Ⅱ型复方酊剂。对凡是因阴阳两虚、气血不足所造成的体弱乏力、神经衰弱现代所谓“亚健康”状态以及运动机能下降、老年痴呆等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孟庆德认为,“长泰灵”Ⅱ型突出整体调节、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的功能,突显保健养生、预防疾病的作用。

近年来,孟庆德针对皮肤老化现象研制成纯中草药护肤品“丽肤露”,以当归、益母草、甘草等为主要成分,可深入渗透皮肤皮下组织,改善细胞营养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恢复皮肤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弹力,使皮肤及时得到保养和恢复,且具有温和的特性和低致敏性,再次体现了中医外治和中药复方的优势特色。在2009年11月召开的全国中医外治论坛暨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上孟庆德获得全国中医外治先进工作者奖。

(王天明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执行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