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补润燥重于贴秋膘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9-14

常怡勇 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

秋天是进补的好时机,但是秋补是有讲究的,不可乱补、猛补、急补,否则事与愿违。

进补前先调理脾胃

夏天脾胃功能多较弱,立秋后如果突然大量进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系统不能一下承受,即“虚不受补”,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进补前要先调节胃肠功能。特别是以下三类人:

脾虚患者,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些人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之品,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或健脾丸、香砂六君丸等。

胃火旺盛者,夏天平素嗜食辛辣火锅、油腻烧烤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些人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如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人及儿童,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

严禁不分虚实乱补

中医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证不能补。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证进补才能有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气虚常见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气虚当益气,进补可选用人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以及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

血虚常见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血虚当补血,进补可选用十全大补丸、归脾丸,以及当归、阿胶、龙眼肉等。

阴虚常见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虚当滋阴,进补可选用大补阴丸、参杞蜂王浆、六味地黄丸、银耳、鳖甲、麦冬、沙参、黑芝麻等药物。

阳虚常见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阳虚当壮阳,进补可选用金匮肾气丸、鹿茸口服液、龟龄膏,以及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杜仲等药物。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有严格的要求,但起码应分清寒热虚实,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则容易导致“火上加火”、“寒上加寒”。

巧选补品代替品

物以稀为贵,那些昂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不见得是最好的补品。而十分平常的红薯、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补品。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选择补品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原则。

研究证明,燕窝、鱼翅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其中的胶原蛋白有美容养颜和安神作用,而猪蹄、蹄筋和银耳也有相似的作用,如果喜欢吃肉,换成猪蹄、蹄筋就可以,如果喜欢吃素,换成银耳就行了,效果也不错;鲍鱼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蛋白质,其中的球蛋白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我们平常所喝的牛奶中,每一百克就含有十多克的免疫球蛋白,如果想补充球蛋白的话,牛奶就足够了;海参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蛋白质,特别是含白蛋白比较高,如果想用海参补充白蛋白质,用鸡蛋替换就可以;虫草的主要功效是滋阴润肺补肾,提高免疫力,而价格便宜的山药、核桃也有类似效果,可适当替代虫草。

秋补也要防肥胖

肥胖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也是容易发胖的季节,肥胖者更应注意减肥。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此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来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因此,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物,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润燥比“贴秋膘”更重要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这就是秋燥,与秋天特有的天气有关。故秋天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除了少数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