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派的守望者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9-22

苏庆民 王燕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孟河,一个江南小镇,无数中医人难以释怀的地方,是明清及近代中医发展的重要承源地之一,是众多近现代中医教育家、临床家、理论家的学习成长之地,也是研究中医学术、中医教育一个难以越过的历史长河。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四大医家,恽铁樵、谢观、陆渊雷、程门雪、章次公、黄文东、秦伯未、严苍山等当代大家,更有无数的传人、门人,学术承源无不在孟河。立秋翌日,受恩师嘱托与好友一行来到了梦萦已久的江苏孟河,寻觅孟河医家曾经的足迹和当今的传人。

孟河,公元811年开渠,长40余里,孕育了1600年前的齐梁文化,儒释道包容的文化传统哺育着孟河两岸世代子孙,小小的孟河连接了长江、古运河两大水系,如有大河之胸怀,同样孕育了无数的孟河名医。自明末朝廷命官费尚有弃官从医,至民国四百余年,孟河两岸,医药兴盛,名医辈出,始有费家,渐有马家、法家、丁家、沙家、杨家、奚家、蒋家、张家、巢家、贾家……三里长的孟河街,二百余户人家的孟河小镇,药铺林立,同德堂、聚德堂、仁济堂、天宝堂、保和堂等大大小小矗立着十一家药铺,孟河名医的影响与医术水平,可见一斑,“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南北车马,求医喧赫,江船如织,舳舻衔接数十里,其孟河两岸的医药盛景,更不难想象。从1832年费伯雄赴京为道光医病、马培之进京医慈禧太后之疾获封三品御医,到孙中山亲赋丁甘仁“博施济众”,无不昭示着孟河医家昔日的辉煌。

1890年,孟河一代传人丁甘仁先生携全家行医苏州、而后定居上海,开启了孟河医家名扬海内外的新纪元。丁氏先以治疗烂喉痧名扬上海滩,而后为抗争西医的侵入兴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医医院,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开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中医人才培养的先河,先后30期培养近900余中医人才。一代代中医学子承载着孟河人的医魂,从这里走出;一代代孟河医派的传人,走向了全国,许多人成为近现代名医,在中医学术史、中医教育史上,留下了一份厚重的财富,成为当代中医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几经走访,经当地卫生部门和在此从事医药生意的台湾朋友介绍,有幸拜访了倾力发掘整理传承孟河医派的顾书华和张高炯先生。顾书华,药学专家、企业家,以发掘整理传承孟河医派为己任,组织成立了孟河医派传承学会;张高炯,心系孟河,一位默默地为孟河医派的传承而常年奔波、无私奉献的退休老干部;胡秀芳,一位为孟河医派传承振臂呼喊的好区长;还有张琪、申春娣、李夏亭等,众多以弘扬孟河医派为己任的一代常州名医……。

两年的艰苦努力,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从成立至今已吸引了近260余位孟河医派传人。顾书华更是投资800余万,在丁家故居复建丁甘仁故居纪念馆,兴办了孟河医派名医馆。远在他乡异国的孟河传人,念祖寻根,无不纷纷响应,尚健在的四大医家丁氏、巢氏、费氏、马氏等门生、后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期、二期丁氏再传弟子纷纷回到孟河,以各种方式进行谒拜,献医方、传史实、寄实物,捐款捐物,再筑孟河医家心灵的家园。在孟河名医馆,张高炯诉说着近年孟河传人无私践行的感人故事,为一件件孟河医物、孟河故事和那些无数从孟河走出的医家而自豪、而感动。面对孟河医派传承的艰难,他们无怨无悔,默默梳理着孟河医派曾经积淀的中医文脉,期藉以其孟河千年流淌的传统、不息的文脉,去召唤孟河的医德、孟河的医魂,去尝试吹燃孟河医派再度辉煌的薪火。

走过孟河两岸,历史抹去了孟河昔日的辉煌,但是抹不去一代代孟河中医那厚重的的情怀。无论在上海的丁一锷、席德治、胡彭寿、黄羡明、方宝华,坚守孟河的名医巢伯舫及其传人,常州名医张琪、申春娣、李夏亭,还是孟河医派的守护者顾书华、张高炯、胡秀芳……他们在担负起孟河医派传承发展的重任,他们正成为孟河医派的脊梁。还有先后成立的常州孟河医学研究所、孟河医派研究会,无不在传承着孟河医派的衣钵,更有常州市中医医院孟河医派史馆,向世人展示着孟河医派那曾经的辉煌。

孟河的守望者期盼当代中医人能够铭记孟河,能够传承孟河医魂,期盼中医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