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意见 宛政[2010]49号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9-29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特色优势,推动传承与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现代科技,强化技术创新,强力推进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筑牢集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化体系,构建“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互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为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与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保持特色优势又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和技术水平;坚持中西医结合,促进两种医学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市场导向,效益第一,重点突破,规范运作;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

(三)主要目标。以“仲景健康”为城市品牌,以发展养生健康为主导产业,通过5~7年的努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把市张仲景国医院建成全国知名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县级公立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规划建设张仲景健康养生一条街,使之成为集药膳、足浴、推拿、拔罐等中医药特色养生为一体的服务中心;组建张仲景国医学院,使之成为中医药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成立张仲景国医研究院,建成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规划建设中药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企业,形成产业优势;高标准建设张仲景博物馆,使之成为向国内外展示南阳中医药文化的窗口;打造中医药旅游专线,整合优化设计中医药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使张仲景医药文化旅游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品牌。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加大公立中医院建设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至少办好1所公立中医医院,其设施、规模、功能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标准,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相适应。加大对张仲景国医院的支持力度,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优化环境,突出特色,把市张仲景国医院建成床位800张,规模、功能与之相匹配的一流中医医院,使其充分发挥全市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

2、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巩固提高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成果,按照标准积极开展西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病床和中药房建设工作,形成分工合理、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的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要配备常用中药,积极用中医药为群众诊疗常见病、多发病;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最大限度地提供中医药服务,鼓励支持乡村中医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按照有关规定充分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治疗疾病。

3、提高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研究制定中医诊疗常规、出入院标准、用药指南、临床诊疗路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建成一批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中医名院和名科,发挥其示范带头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设立市级名老中医会诊中心,成立南阳市名老中医学术研究室、工作室,系统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同时对名老中医著书立说、传授学术思想和优秀中青年临床骨干到工作室研修给予支持。

4、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开办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探索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经备案批准到多地点执业;支持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聘请中医执业医师坐堂诊治疾病。

(二)积极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1、建立中医预防保健体系。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配备中医药技术人员,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防治重大传染病。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健康促进指导室,突出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将疾病防控的关口前移。

2、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市、县中医医院要率先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治未病”试点工作,为城乡居民建立中医健康档案。按照人群体质特点、健康状况、年龄层次和季节特点,为城乡居民提供个性化的中医医疗、膳食、起居、运动、心理等养生保健处方,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使群众“少得病、不得病”。

3、规范市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引导服务行业有序开展中医药康复保健服务,在有条件的宾馆、酒店和公共服务场所规范开展中医养生、药膳、足浴、推拿、拔罐等中医药服务;建立中医养老、康复、托老机构,在白河东岸建设张仲景养生苑,在医圣街利用药材市场开展仲景养生一条街服务项目,促进中医药保健服务发展。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1、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以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南阳医专为基础,完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设置,组建张仲景国医学院,通过3~5年努力,逐步恢复建设全国知名的张仲景国医大学。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通过创新办学模式、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强化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等,培养中医基本理论扎实、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中医药后继人才。探索中医药专业学生按特长生录取的招生办法,降低考生文化课分数,增加中医专业课考试,鼓励学生从小学中医。

2、引进开发高层次人才。制订实施中医药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造就大批中青年名中医和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形成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术精湛的中医药人才团队,引领中医药学术的发展。重点引进带有中医药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科研开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高教人才、高级医疗人才和农村中医药技术专家。加强同国内外知名院校、企业集团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中医药产业开发需要的骨干人才队伍。

3、重视中医药师承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国家和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我市继承型高级中医药人才培养为主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承教育,鼓励县级以上医院开展院内名老中医师承工作,探索高层次师承教育与学位对接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面向农村、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从事种植、加工、经营的实用人才。加强药农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药农的专业素质。

4、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整体素质。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措施,加强县级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培养,培训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制订实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造就新二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一大批中青年名中医。建立培养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长效机制,制定高层次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

5、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标准,改进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中医药专业考试方法和标准。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

(四)建立完善中医药研发体系

1、建立张仲景研究院。在南阳市中医中药研究所基础上,依托中医药大专院校和中医医疗机构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建立南阳市张仲景研究院,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技术平台,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张仲景研究会,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整理历代医家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研究院应设立一批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设立经方研究室,开发应用和创新博大精深的张仲景医学思想。建立中药实验室整理研究传统中药制药、中药炮制、中药种(养)植技术和经验,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

2、建立中医科技创新体系。制定具体措施,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推进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加强常见病、疑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加快中医科技进步与创新,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鼓励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结合,打造南阳中医科研核心团队。

3、推进中药科技进步与创新。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使研究、产品、市场有机结合,形成“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的机制,努力提升我市中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开发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等绿色产品,形成绿色产业链。鼓励中医药企事业单位和技术人员在中药材、药效物质、中药新用途以及制药工艺等方面及时申请中医药产品专利、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

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鼓励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和中药企业以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我市中医药资源和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和地区间中医药技术合作与交流。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在境外开办中医医院和中医药院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涉外中医药短期培训班、进修班和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合作、成果转让、合作研究等活动。选派中医专家参加对外合作与国际援助,促进中医药行业对外开放。

(五)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1、制订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强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搞好中药产业布局,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保持中医药发展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产品优势,重点发展区域特色道地药材,积极开发中药新品种,发展现代中药,加快形成产业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中药企业为主,建设经方中药研发与生产基地发挥市场优势,积极引进省外优势品牌整合我市中药企业;优化中药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药出口产品附加值,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中医药产业开发,促进中药产业优化升级,催生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使南阳成为全省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中药制造产业基地。

2、重视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加强中药材野生品种科学种养研究;开展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普查;在伏牛山等地建立麝、穿山甲、蛇类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促进野外种群数量增长;加强中药材新品种研究,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确保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农民发展优质中药材种植,真正把中草药种植作为扶贫开发项目,为贫困山区开拓新的致富门路。

3、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筹建南阳张仲景药材种子公司,建立种子种苗基地,为全市中药材种植提供服务;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生产;集中连片开发的要求,重点建设山茱萸、辛夷、葛根、桔梗、连翘、栀子、板蓝根、杜仲、裕丹参、半夏等十大基地。建立若干个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区。按照GSP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发展以中药材购销为主的农贸市场;建立中药配送中介服务机构;拉长拓宽中药产业链条,提高中药材原产地附加值,加强同境内外大型中药加工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固的中药材供求关系。大力推进生产名药、建设名店、建设名厂和保证中药材、中药饮片与炮制、中药产品与制剂质量的“三名三保”工程。

4、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广泛招商引资,催生和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中药加工龙头企业;使之在工业经济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一批老字号中药名店开展连锁经营,培育一批新的中药连锁经营企业。支持相关企业开发生产中医药保健器材、食品、饮料(如仲景茶、乐神康)等产品。鼓励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的出口,积极寻找国内外合作伙伴,采取股份制、上市公司等多种形式组建新兴饮片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低耗材、低成本、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中药材加工体系。

(六)传承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

1、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传承人创造良好的传习条件。重点研究张仲景医药文化学术特点和学术思想,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诊疗技术,重视确有疗效的民间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的收集、整理、研究。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张仲景博物馆。内设医圣张仲景、中国历代名医、中医药发展史、张仲景学术思想检索、中医药标本、中医药基础知识等馆、室,使张仲景博物馆成为集张仲景生平介绍、历史文物收藏、医药文献研究、医药学术交流、中医思想教育、旅游观瞻朝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成为国内外医药者祭拜医圣和进行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阵地,办成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和接待国内外来宾参观旅游、文化交流的窗口。

2、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技术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中医医院形象文化、服务文化、特色文化、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突出中医药文化建设,增加传统文化含量,提高中医药文化品位,塑造优秀的中医医院形象。

3、开辟建设张仲景医药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中医药旅游专线,整合优化设计中医药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以拜谒医圣张仲景为主线,参观张仲景博物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生产加工、种植和中医药文化等。培训导游及有关人员中医药知识,使张仲景医药文化旅游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仲景医药文化旅游品牌。

4、积极创作张仲景医药文化艺术精品。撰写制作包括有关中医药的影视、文学、艺术和科普作品;征集研究张仲景的标准画像,开发仲景塑像、《伤寒杂病论》影印版本等旅游纪念产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宣传中医药政策和发展成就,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中医药知识要在中小学进教材、进课堂。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具有南阳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行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职责,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有关政策措施。一是市、县市区政府要成立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办公室,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协调。二是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市、县市区都要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能,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管理服务能力。三是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吸收国内外高层人士和著名专家,对发展战略、实施规划、产业方向、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形成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格局。一是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并纳入财政预算,使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市本级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经费。二是加大对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等的经费投入。三是市、县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奖励中医发展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四是成立南阳市张仲景基金会。

(三)制定优惠政策。制定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政策,促进中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扶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参与产业开发,使之享有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加强对优质、高效药品和疗法的扶持,落实中医药知识产权政策,保护中医药研究、生产者的权益。优先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政策中,适当降低参保人员在中医医院以及其它医疗机构中医科诊疗费的报销起付线,提高支付和补助比例。按照医院制剂管理规定,鼓励医院将经方和安全有效的经验方制成膏、丹、丸、散等传统制剂,方便群众使用,提高中医药使用率。以宛西制药公司为主成立的“河南省经方中药研发与生产基地”所研发的药品和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的中药制剂,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在全市医疗机构范围内调剂使用。

(四)建立促进机制。打破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传统格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以医、教、研为主体,以企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节会、商贸为载体,政府统一领导、规划、扶持的中医药产业开发运行机制。同时重点整合现有分散的中医药事业和企业的人才、技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医、教、研、产、贸紧密结合。实行“低门坎”开明政策,优化环境,放水养鱼,谁先发展支持谁,谁发展快支持谁,谁当龙头扶持谁,用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活力的新机制,加速产业扩张。在各类宣传媒体开辟中医药知识专栏,推动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定期举办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国内国际交替进行。邀请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企业汇集南阳,开展张仲景医药文化交流、商贸洽谈等活动。

(五)强化中医药监督管理。对中医药科研立项、成果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等工作,实行同行评议。加强中医医疗秩序和医疗安全监管,严格中医药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发布虚假违法中医药广告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中药行为。依法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