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补黄耆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内补黄耆汤

处方

黄耆 当归 芍药 干地黄 半夏各9克 茯苓 人参 桂心 远志 麦门冬 甘草 五味子 白术 泽泻各6克 干姜12克 大枣30枚

制法

上十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

补气养血。治妇人气血两虚,身体疼痛,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饮食,并诸虚少气,心悸不安。

用法用量

用水1.5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内补黄耆汤

处方

黄耆(盐水拌炒)6克 熟地黄(酒拌)人参 茯苓 甘草(炙)各1.5克 芍药(炒)川芎 官桂 远志(去心,炒)当归(酒拌)各2.4克 麦门冬(去心)1.5克

功能主治

治痈疽溃而反痛者。

用法用量

上为一剂。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取18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明·《外科发挥》:内补黄芪汤

组成

黄芪、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人参、茯苓、甘草、麦门冬、肉桂、远志、生姜、大枣各五分(各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益气血,养阴生肌。

主治

主治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倦怠懒言,间或发热,经久不退,脉细弱,舌淡苔薄。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糖尿病病足、失眠等病症。

1.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治疗组58例在一般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内补黄芪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8例单纯常规治疗。疗程为3日,以体温降至正常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治愈4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愈率79.3%,总有效率94.8%;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治愈率13.8%,总有效率63.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陕西中医》2013年第8期)

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本方加味治疗50例,疗程为6周,以胃部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判断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显效31例,好转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显效病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10%。(《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56例采用西医清除病灶,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口服内补黄芪汤加味。结果:56例患者经治疗,全部获得愈合。患者自觉精神好,食欲增多,白细胞及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患处伤口红肿消失,窦道闭合时间最长2个月,最短15日。(《四川中医》2010年第5期)

4.糖尿病痛足:98例患者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内补黄芪汤治疗。疗程为15天,以溃疡及疼痛的改善程度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愈59例(60%),好转35例(36%),无效4例(4%),总有效率96%。(《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4年第1期)

5.失眠:以本方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64例,疗程为1个月,以睡眠时间的恢复判断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39.1%;显效36例,占56.3%;无效3例,占4.7%;总有效率95.4%。(《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1期)

方解

本方所治诸证,皆由气血两亏所致。故本方之旨意在气血双补、阴阳并调,用四君子汤去白术以补气健脾,四物汤养血补肝;黄芪、肉桂益气助阳,可收阳生阴长之效;麦门冬养心除烦,护阴以配阳;远志宁心安神,用在内补黄芪汤的另一作用是:“长肌肉……治一切痈疽”。诸药配合,共使气血充盛,促其腐祛肌生,疮口收敛。如疼痛,加乳香、没药以定痛;硬者,加穿山甲、皂角刺以消硬。

方歌

内补黄芪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善后功。

摘录
明·《外科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