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病程分述

百日咳卡他期的概述

自起病至痉咳出现,约7~10天。初起类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低热、咳嗽、流涕,喷嚏等。3~4日后其他症状好转而咳嗽加重。此期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

百日咳前驱期的概述

证候 鼻塞流涕,咳嗽阵作,咳声高亢, 2~3 天后咳嗽日渐加剧,日轻夜重,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苔薄白或薄黄,为时约 1 周左右。

辨证 本证为疾病初起。时行邪毒,侵犯肺卫,肺失宣肃,邪气与痰浊交阻搏结,肺气上逆。临床表现与感冒咳嗽相类似,但咳嗽日渐加剧,昼轻夜重。痰稀白伴风寒表证者为风寒郁肺;痰稠不易咯出伴风热表证者为风热郁肺。临证以风热多于风寒。

治法 疏风祛邪,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或杏苏散加减。偏于风热者,用桑菊饮加减以疏风清热宣肺,常用药:桑叶、菊花、杏仁、桔梗、薄荷、连翘、芦根、桑白皮、甘草。偏于风寒者,用杏苏散加减以辛温散寒宣肺,常用药:杏仁、苏叶、半夏、橘红、前胡、桔梗、枳壳、生姜、百部、甘草。

加减 痰多色白者,加胆南星、全瓜萎燥湿化痰,理气宽胸;痰黄而粘稠者,加葶苈子、鲜竹沥清化痰热。

百日咳痉咳期

证候 一般从发病第 2 周开始,病程长达 2~6 周。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持续,日轻夜重,咳后伴有高音调鸡鸣样吼声,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得以暂时缓解。某些外因,如进食、用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闻刺激气味常易引起发作。轻症昼夜痉咳 5~6 次,重症多达 40~50 次,伴有眼睑浮肿,面红目赤,白睛出血,两胁作痛,舌系带溃疡。重者可见涕泪交流,大小便失禁。舌红,苔薄黄,脉数。年幼体虚者可发生痰热闭肺,热陷厥阴的变证。

辨证 痉咳期指从出现典型的痉咳开始至痉咳逐渐消失。邪毒由表入里,邪郁化火,痰火交结,阻塞气道。证侯特点为咳嗽持续,每次发作连咳十数声或数十声,咳后有高调鸡鸣样吼声,最后呕吐出痰涎或胃内容物,方才暂止。痰浊者,痰涎较稀薄,面唇苍白,舌质不红,苔白腻;痰火者,痰涎稠粘,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腻。

治法 泻肺清热,涤痰解痉。

方药 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浙贝母、黄芩、黄连、葶苈子、大枣、甘草。

加减 痉咳频作者,加僵蚕、地龙、蜈蚣祛风解痉止咳;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紫石英降逆止呕;咳血、衄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三七凉血止血;面红目赤,白睛出血,加龙胆草清泄肝火;面目浮肿加车前子、滑石、赤芍清热利湿;胁痛者,加柴胡、郁金、桃仁疏肝活血;偏于痰浊阻肺者,可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以温肺化痰,行气降逆。合并肺炎者,痰热闭肺,证见发热、咳喘、气促、鼻煽、口唇紫绀,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味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合并脑病者,邪陷心肝,证见高热、神昏、抽搐者,选用安宫牛黄丸、羚角钩藤汤以清心开窍,熄风止痉。

百日咳恢复期

1. 肺脾气虚

证候 痉咳缓解,仍有咳嗽,咳声无力,痰液稀薄,神倦自汗,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 本证属百日咳恢复期,多见于素体脾虚者。痰浊阻肺之痉咳缓解后,肺脾气虚,痰湿未尽。以咳声无力,神倦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脉弱为辨证要点。

治法 益气健脾,化痰止咳。

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甘草、百部、紫菀、杏仁。

加减 自汗者,加黄芪、浮小麦、牡蛎益气敛汗;咳甚痰多者,加款冬花、苏子、白芥子化痰止咳;食少腹胀者,加砂仁、神曲、蔻仁化湿行气。

2. 肺阴不足

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咳声嘶哑,面唇潮红,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苔少而乏津,脉细数。

辨证 本证为痉咳缓解后,热伤肺阴,余邪留恋。辨证上重点抓住阴虚内热的证候,如潮红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外,尚有干咳少痰,痰稠不爽等余邪未清症状。

治法 养阴润肺,清热化痰。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桑白皮、枇杷叶、百部、地骨皮、甘草。

加减 潮热盗汗者,加银柴胡、白薇、浮小麦清热敛汗;口干明显者,加天花粉、知母养阴生津;声音嘶哑者,加木蝴蝶、胖大海、玄参清咽开音;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