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医院建立第一家临床药理研究所

作者
中医世家
时间
2022-07-21

这是中医药人殷切期待的一天——

这是中医药人翘首以盼的时刻——

7月20日,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著名中医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30名中医大师和101名中医受到中医领域的高度赞扬。大师们聚集在一起,就像星星一样,闪耀着中医事业更光明的未来。

这是所有中医药人的荣耀

盛夏,绿意盎然的北京,处处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国二招东楼三楼主会场,主席台上背景明黄,横幅红,优雅庄重。

座桌上,红丝带和精装印刷《国医大师风采》已经摆放整齐,静静等待。

会议在北京设立主会场,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上午10点,主会场热闹起来,在北京受到表彰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陆续前来。

一声问候,温暖人心。

笑脸,充满期待。

在全国各族人民欢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关键时刻,他们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充满信心,隆重表彰中医药行业领导人才,传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心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人才的信号。

85岁的国医大师翁维良作为一名从事中医工作60多年的医生,深受鼓舞,“我们这一代中医是党中医药政策的见证人和见证人。我深深感受到中医药的政策越来越好,中医药发展的社会氛围越来越好。我很高兴看到,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发展的成已经造福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并走向了世界。”

“我很高兴能在80多岁时获得国家医学大师的荣誉,这与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以及我们所处的伟大新时代是分不开的。”身着水蓝色唐装的国医大师肖成聪明又兴奋。

伟大时代造就人才,伟大事业呼唤人才。

“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发展取得的成就源于党对中医药事业的正确领导,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医发皇古义、融合新知识、敢为人先、努力坚持、积极突破的结果。”远在上海的国医大师严世芸对会议的召开感慨万分。

中医大师、全国著名中医、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等不同层次的中医人才脱颖而出,一批精力充沛的创新团队、交叉团队等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取得进展;结构清晰、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加快聚集,聚集了振兴和发展中医药的雄伟力量。

“这一重大荣誉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极大地鼓励和鼓励了中医药工作者。这一荣誉属于所有继承本质、保持诚信、创新的中医药人。”全国名中医张忠德说。

这是对中医药事业的充分肯定

下午15点,会议隆重举行。

随着表彰决定的宣布,受表彰的北京国医大师和全国著名中医分三批佩戴丝带,走上讲台,拿到证书和奖牌。

按下相机快门,记录这一珍贵的历史时刻。

会场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持久不息。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表示崇高的敬意。

掌声是对他们几十年坚持的致敬——

那是中医大师丁英,带领河南中医儿科像一匹黑马,勇敢地成为中国第一个学术方阵。没有人知道,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会像她一样坚强。

扎根于基层,但是“敢于挑战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摘下中医慢郎的帽子”80多岁的中医大师陈绍宏仍每周出诊四次,建立了中医急诊高端人才培养体系,引领和促进全国中医急诊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周超凡,他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于中医事业。他花了23年的时间研究中医药理学,24年的时间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在无数的夜晚阅读,坐在科学研究中“冷板凳”,不断突破,成长为中医治则学旗手人物。

“今天,我经历了许多艰辛和曲折,也经历了中医改革、创新、发展的成就和喜悦。”谈到成长之路,国医大师李文瑞感慨道。

掌声鼓励他们敢于探索和创新——

为促进气血理论的创新发展,翁维良在全面继承郭世魁、赵锡武血瘀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取得血瘀证研究的创新成果,在西苑医院建立了第一家临床药理研究所,为中国临床药理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医学,全国著名中医杭盖巴特尔致力于继承和学习老一辈蒙古医学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用药方法,充分发挥蒙古医学的优势,解决疑难杂症,成为草原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经过几千年的繁荣,中医充满活力,不断适应实践,守正创新是根本动力。”小承说,激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作风,中医药的发展“盼头”。

掌声是对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和奉献的赞美——

他曾感染“非典”,也是抗疫的“老兵”现在,张忠德已经走过邢台、瑞丽、西安、香港等地区参与疫情防控。他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用银针妙草传播天使之爱,成为中医抗疫计划章节的作家之一。

他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可以挽救危险,也是一位深入培养杏林的教师。为了促进高等中医教育的教学改革,严世云默默工作了30多年,使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结构,参与建设更加包容、开放、多样化的现代中医教育体系。

“老牛也解决了青春的问题,不需要鞭打自己的脚。要充分发挥余热,秉承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以大爱无边的真情为人民服务。”国医大师张伯礼说。

这是中医人才传承的新篇章

作为国医大师陈绍宏的弟子,金伟对自己的老师充满了敬佩和敬佩,“因此,传道授业也解惑”这是他与老师相处时最深刻的感受。

“老师总能简化复杂的问题,细化简单的问题,直接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业余时间,陈绍宏喜欢思考如何发展中医,比较西医的优势,并喜欢与学生讨论。

“跟着陈老师,你会觉得进步很快。他会巧妙地将中西医结合起来,仿佛只是转了个弯。他不仅教我们如何治疗疾病,还教我们如何做人。”金伟说,“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是陈老的人生信条。在中医的路上,金伟和更多的人沿着老师的脚印脚踏实地。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评选打破“以年龄论英雄”质疑激发了中医人才一波又一波的澎湃热情。

60岁以下的张洪春,作为中日友好医院的支柱,被评为全国著名中医。他感到不安、压力、兴奋和动力。作为中医大师赵恩祥的学生,他有着做大做强中医肺病研究的夙愿。

“继承赵老的经验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想在老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解,使赵老的思想更加清晰和规范。”

和张洪春一样,目前不断优化的人才梯队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中医年轻人“大有可为”,形成千帆竞争、千帆竞争、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使中医药产业成为人才创新创造的热点。

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作为高层次人才,也是引领中医药发展的先锋。

“表彰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沉重的责任。要继续做好中医传承创新工作。”赤子其人,丹心如铁,新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将以赤子丹心培养更多人才。

“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知识、培养、运用人才的导师作用,以历史责任感甘为人梯,提掖后学,相互授予,使中医药人才辈出。”张伯礼说。

“蓝胜于蓝,我鼓励学生超越我。”全国名中医阎小平说,“虽然我们很多人都年过古稀,但我们不服老,不懈怠,还将努力为中医学术精髓贡献绵薄。”

如今,86岁的周超凡依然笔耕不断,像着孩子般的生活“水晶”透明的他把目前工作的一部分重点转向了青少年和儿童的科普。他主编的《精彩视图话中药》和《精彩视图话方剂》已多次出版。

但他乐此不疲,“中医传承要从娃娃开始。”他的心正从文字变成甜雨,滋养着孩子们的心。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星光照亮银河系。

会议结束了,但中医药界却结束了。“每个人都渴望成才,每个人都努力成才,每个人都能成才,每个人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打开新篇。

旅途万里宽,正好是时候扬帆起航了。看,在广阔的沃野上,精心培育的中医人才青苗正在蓬勃发展,茁壮成长,郁郁葱葱,只等待未来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