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想傍医院抢“大餐”消费者“买账”几人?

时间
2004-03-24

据中国医药报讯 不久前,在距济南市槐荫区人民医院仅200多米的地方,老百姓大药房槐荫店开业了。这家药店与山东省立医院的距离也仅1500米。开业伊始,“老百姓”便推出“一张处方返还5元”的活动,结果开业第一天,就收到医院处方近300张。

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相隔100米,与广医二院距离500米,“保利·祝福您”大药房把平价药店开到了医院门口。不久前,因“明目张胆”争夺医院客源,“保利·祝福您”更与中山二院发生冲突。

在北京,也同样上演着“药店傍着医院开”的一幕幕大戏:“京隆堂”大药房与北大医院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百姓阳光大药房与健宫医院之间只有一栋楼,与宣武区妇幼保健医院和白纸坊医院隔街相望。

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药品市场80%的份额在医院,20%在零售药店。为了争夺这小小的20%,近两年,药品零售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演绎了一场残酷的药品价格大战。但是,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多数药店发现自己并不是赢家。那么,当“价格牌”并不如预想的那样奏效时,把目光转移至更大的“蛋糕”便成了很自然的事。

药店:抢的就是医院处方

当记者走进京隆堂大药房的办公室时,才庆哲经理正大喊“……医院开方,药店买药……”。但也许是不想树敌,当记者问及当初店址的选择是否针对北大医院时,才庆哲说:“这是偶然,偶然。”对于“京隆堂”的日接处方量,他始终不肯透露,不过他告诉记者,尽管药店中没有开设中医诊所,但“京隆堂”的中药饮片每天销售额能达到2000多元,而中药饮片的销售需要处方。不只是北大医院,附近厂桥医院的处方也已流到“京隆堂”。

济南老百姓大药房解放桥分店的李虹店长则明确表示:“我们的选址就是针对医院,我们就是要和医院抢处方。”老百姓大药房解放桥店距济南市最大的两家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200米、省立医院300米,日接处方能达到200张,其中60%来自距离较近的济南市中心医院。

李虹说,现在参加医保的人还很少,医院药品价格很高,老百姓难以承受。把药店开到医院门口,这顺应了人们的需求。

据了解,3月底,由北京双鹤药业参与投资的双鹤康友大药房即将开业,它与北大医院比邻而居。显然,它也是冲着医院这块“蛋糕”去的。

医院:你有上策我有对策

不久前,“保利·祝福您”大药房派出十余名身穿广告马甲的宣传员,到中山医院附属第二医院药房门口,向正在那里排队等候挂号、购药的消费者派发“请柬”,“请柬”上印有100多种低价位的药品价格。医院则派出保安人员加以阻拦,双方发生了冲突。而这场“处方争夺战”的直接后果是,中山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实行了电子处方制度,即医生开好处方后,由电脑直接传送到药房,病人则根本见不着处方。

这一招果然奏效。“保利·祝福您”长堤大马路分店店长陈干伟沮丧地告诉记者,以前日接处方能达到100多张,其中首方(初诊处方)占30%。可是现在,日接处方只有三四十张。

其他与医院距离较近的药店也有与“保利·祝福您”类似的遭遇:如处方使用代号、阿拉伯语,或用简称、特指,剂量不用国际计量单位而用“一份”、“二份”等。面对“天书”一般的处方,药店店员只能“望方兴叹”。

济南市中心医院药剂科的杨主任告诉记者,该院药品销售额每年大概有1亿元,虽然处方药所占份额不到一半,但老百姓大药房在医院门口“摆开擂台”后,处方药的销售额流失很大,达到30%左右,算下来也有近千万元。医院采取措施限制处方外流是必然的。

他说,医院药品的定价是符合国家政策,符合物价局、卫生局、计委的规定的。那么,医院的药价就没有降价的空间吗?杨主任说,降价的空间是有的,但医院需要资金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只要生存,还要发展,这部分资金要从药品销售中来。目前医院自己也在探索降低药价的方法。

对于药店采取的低价策略,他怀疑有恶意竞争的嫌疑。他举例说,济南产的头孢泡腾片,医院曾直接从药厂进货,但进价比药店的卖价还高,就算药店因为大型连锁的缘故,能拿到更低的进价,但以那样的低价格出售是很难赚到钱的。

消费者:“买账”者寥寥无几

既然药店从医院抢到了处方,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抢到了市场?3月15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了北京多家药店的“靶子”——北大医院。虽然挂号处已经摆出“下班”的牌子,可划价窗口依然排着“长龙”。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约有40多人将处方划价。有2人拿着划完价的处方去了医院别的地方,没有离开医院;其他人都是划完价后,直奔收费处付费后取药。其“生意”之兴隆,远非任何一家药店能比。

记者拦住了几个取药离开医院的人,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医院的药贵,我知道呀,可我有医保,要报销只能在医院买药。”“到药店买药?我怕没有。我的病不太常见。”“反正只开了一两盒,先在医院买了,吃吃看”……在“京隆堂”,记者同样询问了几个离开药店的人,他们都是没有医保的人。

“药方?不用,我得这病都好几年了,我记着药名呢。”“医院?我从来不去那儿买药,太贵。”“我得的是心脑血管病,医院开的维脑路通什么的,这都有”……才经理透露,“京隆堂”凭处方销售出的药品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额中的占比非常小。

记者还了解到,在药店每天接到的处方中,大部分不是首方,而是重复使用的处方。也就是说,从医院流出的处方多为隐性处方,大部分到医院看病开方的人会在医院买药。同时,在北京,由于参保人员手中没有医保卡,不能到医保定点药店刷卡购药,这在一定程度挡住了参保人到药店购买药品的脚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平价药店开到医院门口,医院药价居高不下,却依然“生意兴隆”了。

不过,即使是参加医保的人,对平价药店也不是一点“感觉”没有。在“京隆堂”,记者就遇到一位有医保的大妈来探查价格,“我药方上开的剂量和药店卖的不一样,不好比,其他药还是便宜,不过我还得到医院买药,我就是来看看。”柜台的服务员也告诉记者,常有顾客拿着在医院开过的药,问这里有没有。

看来,如果“以药养医”的体制不革除,医药不能实现分家,药品市场的竞争就不会处于公平状态,药店的“弱势”地位就很难改观,老百姓也难以用上价廉物美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