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来源
中国医药报
时间
2009-07-13

呼唤优质优价,弘扬传统文化,正视不良反应

本报记者 陆悦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了中药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讨论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会者纷纷表示,《意见》提出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这是中药行业的大利好。但是关键是如何贯彻执行,如何把《意见》落到实处。比如,怎样在基本药物目录中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如何在新药审评中保持中药特色,中成药定价如何体现优质优价,对中药注射剂的偏见急需改变,等等,与会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建议一:鼓励优质优价,价格随市场调节

药品定价机制成为与会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中药价格过低已经成为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现在的药品定价机制“扶弱不扶强”,在政府招标采购中,价格低的产品显然更有优势,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中成药、药材价格倒挂的现象。“在这种价格体制下,真正用好药材做好药的知名企业连成本都收不回,也就根本无法与一些使用劣质原料的杂牌企业竞争。某知名中药企业就曾因为价格问题而退出了四川省的一次药品招标。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中药发展非常不利。”他提出,国家在政策层面应当鼓励优质药品。“以六味地黄丸为例,目前国内有800多家中药企业都在生产,售价也从1元多到十几元不等,质量也是千差万别。像同仁堂这样的品牌企业的产品,就不应该与一些不知名小厂生产的产品卖同样的价钱。”房书亭认为,招标不能只看价格,更应当看质量,对优质、品牌中药应另眼相看。“一旦被列入优质优价中药品种后,不应再要求其在招标时与未列入优质优价的品种同台竞争,再行竞价或降价。应给中药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使其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能够生存发展。”

中成药与药材价格倒挂,也使企业叫苦不迭,不少低价传统中药甚至面临退出市场。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恩表示,药材价格年年上涨,人工成本、生产成本也在上涨,而成药价格却不断下降,招标采购是越便宜越好,进入采购名录的药品还需要每年有10%~20%的降幅,至少不能高于上一年价格。如保和丸,最初定价是3.6元,至今没有调整过。中成药与药材价格倒挂,使得正规企业赔本生产,入不敷出,不法商家就会采用劣质甚至假冒原料生产以降低成本,有良知的企业不得不放弃部分产品。“四五十种药典中记载的传统中药已在市面上难觅踪迹了。”李晓恩提出,中药材价格与政策、年景、市场、劳动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变化频繁。因此,中成药价格也应采取灵活的市场调节机制,或者定期调整。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朱雁表示,无利甚至亏本经营,使得企业没有精力进行技术开发。“很多企业已不再研发新药,中药行业研发资金严重投入不足,加上科研院所的学术研究与企业生产脱节,使得创新力不足已经成为中药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建议二:为中医药发展营造社会环境和文化基础

“《意见》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现实情况是中医药的地位远远不如西医药。”座谈会上,几位企业负责人对中医药的现实处境表示担忧。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关彦斌表示,中医药的群众基础日渐薄弱,并且有被神秘化、边缘化的倾向。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世臣说,建国初期,我国有50万名中医,而经过60年的发展,现在的中医人数仅有37万,队伍严重萎缩。“没有中医哪有中药。”他建议,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教育,增加中医药教育机构数量和办学质量,并把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大学课程;建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重视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多组织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学者来中国研究和学习中医药,组织国外官方人士、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来中国了解中医药,改变他们对中医药的偏见,逐步消除中药在国际推广中存在的认识上的障碍,使中医药堂堂正正地走向国际市场。

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人员表示,该局联合有关部委共同主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至今已有两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规模的中医药科普宣传,增进了民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同。此外,他们正在北京的部分小学试点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让青少年亲手栽培中药,了解中药的种类、外观及功效,感受并传承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基础。

建议三:为中药注射剂正名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屡次出现不良事件,公众、媒体以及监管部门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都极其关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由此受到质疑,相关部门应当予以澄清。”张世臣表示,不合理用药、临床使用欠规范,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不能归咎于中药注射剂本身的安全性。临床上,西医和基层医生缺乏中药注射剂使用配伍知识,往往扩大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范围和适应证,不合理联合用药、超量用药,导致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如鱼腥草事件,问题出在药物辅料上;完达山刺五加事件,是因为药物在仓库中受到污染,问题出在药物储存上;医院给刚出生9天的新生儿使用茵栀黄注射液,明显属于不合理用药;某县医院将双黄连注射液和头孢、林可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无视中药注射剂禁忌和配伍原则,造成三例不良事件,也是明显的不合理用药,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无关。”

关彦斌表示,媒体以偏概全的报道也造成了极其错误的舆论导向,披露信息以偏概全,缺乏实际调查和专业分析,造成了医院和患者的恐慌,使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现在很多医院都要求医生不开、少开中药注射剂,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扭转社会上对中药注射剂的错误认识,对于中药注射剂出现的问题,不忽视,不放任,不炒作,客观公正地说明,决不能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

同时,与会者也指出,中药行业也有待整顿,提高药品定性、定量检测标准和水平,清除“害群之马”;企业则要加强诚信自律,推动中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