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朱灵彬为美军针灸疗伤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1-06

编者按:据《海峡都市报》报道,美国媒体日前选出近10年来改变人类生活的50件事物,针灸榜上有名。报道说,针灸、草药治癌等已逐渐融入医疗主流。确实,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入,针灸和草药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针灸师、中医师在国外的行医受到尊重,感染了很多外国人也纷纷来华学习针灸,学习中医药,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曾致函白宫建议针灸纳入医保

据美国《侨报周末》报道,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军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及高科技的医疗设施。让人称奇的是,美军设在德国的伊战后方医院——陆军医疗中心,居然使用中国的古老针灸及火罐为伤兵疗伤。从浙江农村移民赴美的朱灵彬,即是美军伊战后方医院中的医学针灸师。在军中用针灸为官兵服务,他有不同的感受。

针灸疗伤 官兵欢迎

2003年至2006年,朱灵彬作为美国陆军医学针灸师随军驻守美在德国最大医疗中心(LRMC),为近万人次美军伤兵疗伤。朱灵彬的工作是医治疼痛,为手术后的伤员做康复治疗。他与同事不仅用银针和火罐,还使用了“神灯”。在配备着世界一流医疗设施的美军医疗中心,他们使用最“古老”的医术,显得有些“不合群”,可他们的工作很受欢迎。

朱灵彬在德国驻防期间,每天工作七个半小时,每小时为两名伤兵治疗。朱灵彬的病人中伞兵比率很高,因高空下落,伞兵的膝关节很容易受伤。关节手术后,许多伤兵喜欢用针灸帮助恢复创伤。“那些大兵对针灸疗法很感兴趣。他们都是战场上出生入死过的,对新治疗手段一点都不怕。”朱灵彬说,病人多是年轻的男女士兵,而且人高马大,肌肉丰满,“因此用粗些的针效果才好。”

为了增加疗效,朱灵彬一般先给病人需要治疗的部位按摩,待需扎针的穴道揉开之后,再用针灸治疗。美国大兵此前做过针灸治疗的人很少,敏感度高,治疗效果显著。许多伤兵在接受针灸治疗后可减少止痛药的用量,有时甚至减少到一半,疗程因此大大缩短。

痛苦时刻:

获悉伤员重返战场牺牲

能用中国的传统医术为美国现代化部队服务,朱灵彬感到生活充实、满足,特别是看到他亲手治疗的伤员能完全恢复。“可也有很难过的时刻,”朱灵彬说,每当在报刊上看到自己曾亲手疗伤的士兵在重返伊拉克后殉职的消息时,就非常痛苦。

这种悲痛的时刻在2007年出现得最多,那时朱灵彬已离开德国的陆军医疗中心,随部队返回阿拉斯加州的陆军总医院。正是这段时间,朱灵彬才有闲暇时间翻阅报纸。

朱灵彬相信,疗伤时与伤员多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以及自己使用的医疗手段,会增加治疗效果。因此,他在治疗过程中有意与患者多交流,几乎与每个伤员彼此都很了解、信任,也正因如此,当这些伤兵重返前线牺牲后,朱灵彬在情感上就会受到很大冲击。朱灵彬说,“不管这些士兵是为什么目的打仗,他们的尽职精神是伟大的。”

“部队主要是看效果”

朱灵彬的上级是陆军上校军医斯蒂芬斯(RONALD T.STEPHENS),这位受过严格西医训练的军医,也曾学过针灸,是一名注册针灸师。朱灵彬正是因为这位“伯乐”才进入军营的。朱灵彬夫妇1989年5月移民来到美国,在加州取得了中医针灸硕士学位。

当夫妇俩准备在加州以针灸作为谋生手段时,朱太太却意外地入伍,成了一名美国陆军士兵。朱灵彬也在此后不久成了美国陆军中的一名注册针灸师。虽然针灸合法化在美国推动了30余年,可对美国大多数州来说,针灸仍属“新生事物”,有些州甚至无法接受这一在中国已延续了数千年的医术。“我们不管那一套。”朱灵彬说,“部队中主要是看效果,只要疗效好,就可使用。”

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朱灵彬一边为病患治病,一边探索。他根据美军军营病患的特点,尝试了“一穴多针”、“喷药火罐”等新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最近,他也在尝试使用一些中国民间药方。他说,与地方最大的不同即是,在部队什么都可以试、什么都可以用。

致函白宫建议针灸纳入医保

朱灵彬在军中开展中医针灸治疗的经历,让他看到针灸治疗在美国民间推广的前途:针灸很适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每根针的成本低于1美元,如果全民推广可给政府省下不少钱。因此朱灵彬给奥巴马总统的白宫内阁秘书长卢沛宁(CHRIS LU),写了一封长信,建议奥巴马政府考虑推广用针灸治疗疾病,并把针灸纳入联邦政府的医保范畴。朱灵彬甚至还创造出ACU-CARE(针灸医保)这个词,专门用于联邦医保计划。但这封信发出后便石沉大海了。

这件事多少让他有些灰心,但出身浙江贫困山区的朱灵彬,并没有放弃:“大事办不了,我就专门搞研究。”他想,也许哪一天,针灸真的给部队带来了大效益,那时联邦政府也许会要求民间推广针灸。

来自穷乡僻壤的新移民

朱灵彬幼年生长在贫穷的浙江青田农村。来美前,他曾在浙江省的一所地区级医院学习针灸,后进入北京成人教育“中医针灸按摩大专班学习”,学成后返回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从事针灸按摩工作。

到美进入军营后,2006年朱灵彬随军从德国返回阿拉斯加陆军总医院,并开始为总医院组建第一所针灸诊所,为官兵及家属提供针灸治疗。在大部分业余时间里,朱灵彬在社区中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一项免费针灸治疗,患者只需支付针灸成本即可得到治疗。(邱晨)

一位奥地利医生的中医情结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第22区有一处儿科诊所,它的主人马丁斯大夫是一名西班牙裔奥地利人。诊所里除常见的医学诊断设施外,还可以看到一些中医诊疗器具,挂在墙上的人体经络图更使它显得与众不同。

原来,马丁斯不仅是一名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的儿童卫生保健医学和运动医学双料硕士,还拥有美国橙县庆山大学中医针灸学士学位,并曾在北京广安门中医院进修。运用中医疗法配合西医对患者进行诊治,是马丁斯的儿科诊所的显著特点。

马丁斯告诉笔者,他决定研究中医的最初动力是那些患儿的母亲。母亲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一种“无损伤诊疗”,不用手术,不用打针,药物尽量不含化学成分,副作用尽量小。然而,“我试过很多种方法,除了中国医药,我找不到其他任何可能”。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医药,已经是中医针灸学士的马丁斯又到北京广安门中医院进修,在那里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疗法。他告诉笔者,随着对中医逐步深入的接触,他越来越感悟到其中的奥妙及合理性。

他认为,从根上寻找病因,用包括改变生活方式等在内的全面调理手段进行治疗,从根上解除病因,这是中国传统医药的合理所在。

此外,中医药成本低廉、中医疗法价格便宜,但却能够取得与西医药同样的效果,这也是中医的一个长处。如今,人们还可以采用中医药治疗或预防一些疾病,“吃一些药用植物,做健身操,或改变一下生活方式”,都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马丁斯开业行医15年来,坚持用中医药配合西医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希斯克先生的孩子患有中耳炎,西医建议采取手术的办法进行治疗。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父母希望能够找一种其他办法。后来,他们找到马丁斯求助,马丁斯运用激光针灸疗法,经过1年多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十几年来,马丁斯运用中医疗法也治愈了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家住奥地利西部萨尔茨堡州的克拉梅尔患有青光眼,眼压不断升高,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没有任何效果。经别人介绍,她找到马丁斯接受针灸治疗,只做了两三次,克拉梅尔的眼压便已开始下降。

马丁斯还告诉笔者,由于配合使用中医药,他在维也纳甚至整个奥地利都属于治疗费用最低的医生之一,有些项目的收费甚至比同行低70%。一些患者甚至远道从瑞士和德国来到他的诊所,求医问药。

作为一名医生,马丁斯认为,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不应当用一种医学理论取代另外一种”,它们应当相互结合、共同发展。“中医不能包治百病,西医也不是万能,但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就有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刘钢 徐茹)

田小明:一根银针闯白宫

美国著名华裔中医专家田小明2009年年初被奥巴马政府任命为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田小明表示,中医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和积累的医学瑰宝,已经越来越多地为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

199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决定探索针灸的临床应用,特聘田小明医生为中医针灸临床顾问。田小明成为跻身于NIH15位主任级临床顾问的第一位华人医生。2000年,美国白宫成立补充和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克林顿总统任命了包括田小明医生在内的20名医学专家。这是华人医学专家第一次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代表亲自参与美国医疗政策改革的全过程,为确立包括针灸、中医药、按摩和气功等在内的中国传统医学在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的地位,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华盛顿邮报》、NIH院刊、美国西医专业杂志“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等以“中国针灸的惊人疗效创造医学奇迹”等为题,向美国公众和美国西医界医师介绍了中医针灸的疗效及田小明教授在美推广针灸的贡献。针灸作为中医的先导已成功被美国所接受,并获得稳步发展。(杨凯淇)

老外学中医 “不走寻常路”

传统中医针灸通常扎“足三里”穴位,以治疗消化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而一些外国针灸研究者却在“足三里”附近找到一些穴位下针,证明治疗效果丝毫不比扎足三里穴差。在《湖北中医杂志》创刊30周年庆典上,有关专家表示,国外中医研究者的创新研究值得国内同行学习。

2004年,由湖北中医学院和欧洲出版部门联办的《欧洲中医药杂志》创刊,由《湖北中医杂志》编辑部承担编辑任务,其中刊载的稿件有约10%为外国中医研究者的文章。

杂志创办5年来,国外中医研究者的大胆创新精神,给编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汉鑫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经络”在传统中医里是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经络现象确实存在,但是又看不见,到目前为止,经络的实体结构还是一个谜,而有一些外国中医研究者就突破常规思维,开始了寻找经络实体的研究。

在德国莱茵河畔,有一位名叫科斯的知名中医研究者,他推广的“中华按摩”疗法,融合中医针灸、按摩、反射治疗于一身,其最大特点是一根金属按摩笔代替传统的人手与细针,通过笔尖在全身不同穴位间滑动刺激,促进血气循环。科斯培训的会员已多达数万人次,分布在全球几十个国家。

“国外中医研究的发展超乎我们的想像,尽管他们在中医文化底蕴方面有先天不足,但他们的研究确实能为国内中医界提供一种思路,值得我们重视。”李汉鑫说。(高家龙王少海)

据《楚天都市报》

分清“针”和“灸”

陈业兴 湖南省海口市

“针灸”是指针刺与艾灸两种疗法,“针”是名词,这里当作动词使用,即针刺,不包括灸疗。但是贵报有些文章“针灸”与“针刺”混淆使用,如《针灸奇术解难题——凌企昌针刺解肠癌术后腹胀》(2009年8月19日5版)一文中,主题中使用“针灸”,副题中却使用“针刺”。另外,贵报《扎针灸也要讲“剂量”,天津专家领衔定标准》(2009年8月20日1版)一文中,使用了“扎针灸”一词,笔者认为有语病,说不通。因为“扎针”与“灸”是两种疗法,不能合称为“扎针灸”,这样的用语会误导读者,也会造成翻译的混乱与困难,难以表达原意。这些表达不应该出现在专业报刊中。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