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制药业面临大变革

时间
2003-10-15

综观国际市场,没有哪个行业像医药行业这样不仅供销两旺,而且新品开发成果显着。更令人注目的是,该行业整合频繁,购并浪潮不断。

为求生存而结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基因重组刚刚显露端倪时,国际制药业的有识之士就认为,现有的企业结构和经营机制无法适应药物更新换代的需要,而资产重组将是制药业适应新形势唯一可选择的道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制药企业之间的收购、合作之风开始盛行,目标都是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和占领市场。

实践证明,优化药品的研制和开发对当今的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美国著名的市场咨询企业麦金西公司的调查报告指出:“合并就像是企业资金的一个微调器,它能够促进企业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并为企业在开创市场新局面方面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筹措到大量资金。”例如,一个新药产品从立项研制到问世,通常需要10至12年的试验时间,投资总额约5亿至8亿美元甚至更高。对一家制药公司来说,欲使企业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0%的话,它必须每年至少推出6个新品种。此外,一个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它必须有能力在世界各地为自己的新药开辟市场,并确保新药的销量能够进入同类药品中的前三名,这样才能很快收回投资。

21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世界医药业的资产重组逐渐进入高潮。尤其是1998年年底发生的三起大的合并,都与欧洲公司有关。在法国,赛诺菲公司和合成实验室公司实现联合,缔造出一个市场资本总额为300亿美元的大集团;此后,英国的捷利康公司和瑞典的阿斯特拉公司达成协议,创建了按销售额计算居世界第三大的制药公司;德国的赫希斯特公司和法国的罗纳-普朗公司联手,组建了欧洲最大的生命科学集团。业界分析说,欧洲制药业合作,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打入美国市场,因为那里的市场最大,利润也最丰厚;其次是研究费用的不断增加,使分散开发的企业日益难以承受,以致就连最大的制药公司对参与每个疾病领域的竞争也连想都不敢想;另一个原因是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公司正在频频发动攻势,这些公司实力雄厚,欧洲业者实际上处在不进则退的境地。由此可见,制药界结盟,不仅为占有市场,更是求生存的需要。

高科技改造传统药品市场

随着一些大制药集团合并,不同实力和抱负的世界制药商之间在日益分化和重新组合的同时,均纷纷加强高科技开发。鉴于目前世界药品市场仍然比较分散,即使是最大的制药集团也不过控制了8%的市场,这种客观现实促使药品商争分夺秒开发新产品。据制药行业权威人士分析,随着制药业当前以及将继续展开合并,各大制药集团争夺市场的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领域:传染病、肿瘤、心血管病以及变应性哮喘等。由于拥有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充足的研制开发经费(如葛兰素史克公司每年的科研开发经费高达55亿美元,诺华公司为32亿美元),大集团在推出新产品时都在实施面向全世界的“全球性药物市场战略”。而制药业不断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不得不推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以及科研开发的无国界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制药业向高科技向各国转移的趋势。其结果不仅使传统药品的结构获得革新,而且缩短了新型药品进入市场的时间。

美国公司攻势凌厉

业界认为,当今世界制药业的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国的推动下出现的。以生物技术在制药业中的应用为例,美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水平要领先于欧洲15年,其奥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后美国实施的科研政策已开花结果。同时,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带动了国内的药品市场,过去10年美国开发的新药,42%的销量和60%的利润都是在本土上发生的。从1998年至2001年,3年间美国药品市场规模增长了35%,高档药品增长近50%。而期间欧洲的增幅分别仅为19.5%和25%。此外,美国制药业成功地推出一大批“生活方式药品”,其市场涵盖面极广,如治疗阳痿的“伟哥”、治疗精神抑郁症的PROZAC等,均使欧洲、日本的药商难以匹敌。据引用美国专业杂志《制药商情》的调查,药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能够为美国企业带来这样丰厚的利润。世界上100种销量最大的药品中,有28种药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的19种主要是由美国药商控制市场。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抗抑郁药ZOLOFT,过去4年的销量年均增幅高达19.6%,销售额达到22.9亿美元;美国强生公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RISPERDAL,过去4年的销量上升了122%,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

基因技术迅速崛起

业界认为,21世纪世界制药业最重要的变化将是由普及基因技术而导致的药品开发的大变革。基因技术给21世纪人类带来的最大福音是增强体质,预防和减少疾病。科学家已经证实,目前有3,000多种疾病与遗传有关,例如细胞性贫血、血友病、甲种酮糖尿病、先天性痴呆症等都是基因缺损造成的。早在1994年2月,设在荷兰的欧洲基因制药中心就开始筹划生产基因药物,两年后该中心从含有人体基因的母绵羊奶中提取阿尔法-1抗胰肮酶的原料,并成功地研制出首批治疗肺气肿的药物。鉴于基因药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针对性强,因而可获得很高的疗效,专家预计进入21世纪,人类将迎来个性化药物PERSONALIZED MEDICINE 时代。

基因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实用价值极大,因而巨大的市场潜力已被许多企业看好。据美国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调查,1997年至2001年,工业化国家在基因医药开发、生产方面的投资年均增长达16.5%,是此前5年的2.1倍。2001年,上述国家用于研发基因药物的支出达225亿美元。早在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10家制药公司就在美国芝加哥宣称,共同出资4,500万美元同世界上五大基因实验室合作,力争在2005年以前使部分转基因药品进入市场。日本农林水产省最近决定建设生物药物工厂,以便利用动植物体内分泌出的有用物质生产低成本、高疗效的贵重药物。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培育出了能够分泌药物成分的山羊和绵羊,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国际医药界相信,基因技术将从根本上革新传统药物的开发和生产,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商品市场最大的热点之一。

药物开发承包备受欢迎

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制药业难以应付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即使实力雄厚的企业也不例外。为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工业化国家就出现了药物研制开发承包企业。1990年后,药物开发承包快速发展,90年代中期进入高潮。1998至2001年,全世界药品开发承包按药物市场规模累计250亿美元。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250个药物开发承包机构,每家机构的营业额估计达3,000万美元。据调查,开发承包贯穿了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整个领域,这些机构拥有分工细致的专业人才,一般均拥有多项专利,一些较大的承包研究组织往往是跨国机构,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临床部门。由于研制速度快、成本低,近年来尤其受到大财团的青睐。业界认为,随着基因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普及,以及药品的个性化市场要求,药物开发承包将成为药商开拓市场的难以取代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