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思维 研究中医的突破口

□ 张瑞贤 中国中医科学院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指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想。”

数千年来,历代医家通过不断地深入观察和反复地临床实践,采用与其他医学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全面总结了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建立了独特的医学体系。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主要内涵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把握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规律,从而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点。

中医学的一系列特点,则是因为中医药文化有着特有的思维方式。但这种方式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逐渐被取代、遗忘乃至抛弃。这就是“象思维”。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象思维的首倡者王树人就指出:“象思维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原创性的源泉,原创性的母体,西方的思维没有像中国这样一直保持到现代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象思维。因此它是本原性的思维,最具原创性的思维,用现代科学研究的话来说,是提出和发现问题的思维。因此,我们要重视我们自己抛弃的象思维,只有回到经典,回归独立,进而进行多学科的汇通、融合,才能真正地发展中医。”

中医学认为“医者,意也”。象思维来源于古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他们并不把自己与自然分割开,而认为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于是就产生了整体观念。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象”,除眼见之象外,还有五官可感知之象,他们都是属于感知层面的,具有同一性。只有超出外在形象之象,才能逐渐接近“本原之象”。中医将各种各样的象进行一番异相拟、类相合、似相通的思维处理,形成了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独一无二的学说体系,而这些理论又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的实践。如果以逻辑思维的方式去解构这些理论则往往弄巧成拙,就如同当年的经络实质研究一样走进死胡同。

在中药方面也是如此,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只是一个传说,而中药的发现往往不是一味一味药去试出来的,古人常会根据药物(主要是植物)的环境、形态等等因素,通过象的流动与转化的思维过程,去推断、揣摩这些药物可能具备的功能,从而发现新的药物。又如,药物的性味也不是一一品尝出来的,而是通过药物的功能主治反推而来的。其他诸如药物分类、药物归经等等无不如此。如果根本不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而一厢情愿地使用现代概念思维的方式进行科学实验,常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在中医药学术研究的今天,各种研究方法都在探索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把“象思维”作为研究中医药的突破口,对于探索中医药的本源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也会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