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本)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及常用药物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多见,对人们健康危害大,为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虚实夹杂的本虚标实证。临床表现随个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论治时视病情变化而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同治,使心胸之阳舒展,血脉运行畅通。治本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之法;治标则以祛寒、豁痰、活血等法。总之,要辩虚实、明标本进行补虚或泻实,或标本兼顾,进行辩证分型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该病多为气血不足,阴阳亏虚、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等引起。临床表现多见不足和虚损的症候。因此,用中药治疗时多用补益气血,滋阴补阳之类法则治疗。“扶正祛邪”原则指导下,先切除诱发、加重的因素,根治本身的病患。祛邪以活血化瘀,温通心阳,豁痰通络,理气宽胸,化湿通络,清除痰热为主。

1. 补虚主要是补阴、补阳(补肾)、补气、补血、补肝肾。

2. 活血化瘀有血府逐瘀汤,药物有田七、丹参、红花、川芎等。

3. 温通心阳有附子苡米散,药物有石菖蒲、桂枝、附子、苏子、霍香等。

4. 豁痰通络有栝萎薤白半夏汤等。药物有橘络、法夏、川贝、苍术等。

5. 理气宽胸有四逆散等,药物有香附、瓜萎、枳壳等。

6. 化湿通络可用平胃散或二陈汤加霍香、佩兰等。

7. 清除痰热,方用小陷胸汤,黄连温胆汤等。

真心痛(急性心肌梗塞)辨证论治

1.寒滞心脉证:

心痛剧烈,胸闷短气,心悸,恶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紫,舌淡紫,苔白,脉弦紧或沉伏,或结代。治以温通血脉。乌头赤石脂丸(《金贵要略》方。药物组成: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蜀椒)改为煎剂,送服冠心苏合丸。

2.心脉瘀阻证:

心痛如刺,剧烈难忍,胸闷心悸,面唇青紫,舌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或结代。化瘀宽心。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组成: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加瓜蒌、三七、水蛭、九香虫、肉桂等。

3.痰热扰心证:

胸闷如窒,心痛不休,口苦口干,或体胖痰多而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清热化痰宽胸。小陷胸汤(《伤寒论》方。组成:黄连、半夏、瓜蒌)加浙贝、胆南星等。

4.心气阴两虚证:

胸闷心痛,短气,神疲乏力,心烦失眠,眩晕,汗出,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促或代。补益心气、滋补心阴。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方。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加枣仁、枣皮、黄连等。

5.心阳虚脱证:

胸痛剧烈,胸闷气短,面色苍灰,焦虑不安,四肢厥冷,冷汗不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苔白滑,脉微细或结代。回阳固脱。参附汤(《妇人良方》方。组成:人参、熟附子、姜、枣)加桃仁、红花等。

冠心病的中药治疗

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胸痹、心痛和真心痛的范畴。此类病变常以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等为突出的临床特征。根据中医病因病理的认识,大多是由于阴阳寒热失调、气机逆乱,导致了气血淤滞、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篇》中所说:“心痹者脉不通”。

气虚血淤或气滞血淤,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主要中医病理基础。历代医家应用活血化淤法治疗胸痹、心痛和真心痛的记载,散见于诸多医籍之中,可谓不胜枚举。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根据临床实践自拟的经验方--愈梗通淤汤,比较具体地体现了活血化淤与祛痰利湿并重的治疗原则,愈梗通淤汤的组成是:生晒参10~15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5克,全当归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10克,广藿香12~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黄6~10克。该方具有益气活血、清淤抗栓、利湿化浊的功效,用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病人,能够促进梗死组织愈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心肌梗死实为心脉痹阻病证,属于内科急重症的范畴。临床上常表现为气虚、气滞、血淤浊阻、气阴两虚、心阳不振,其证情凶险且错综复杂。故而在立法处方时应以标本兼治、通补兼施为宜。因此,需要选用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淤抗栓通脉以及化浊祛湿、通腑降逆的方药。

愈梗通淤汤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基本用方,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加减运用,灵活变通。方中人参以用生晒参或红参为好,津液亏损者可用西洋参。有人说“人参专于补气而短于疗疾”,其实不然。人参为“气中血药”,帅气之力既强,血之运行当可改善。党参虽然也可以用,但因其为平补,而且作用相对缓和,似不能与生晒参等的温补益气之效同日而语。古称黄芪乃“疮家圣药”,亦可“遂五脏间恶血”。临床实践表明,黄芪确有补气生肌的功效。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理论,冠心病病人血虚当补,血滞当通,选用当归正逢其时石丹参补血之力虽稍逊于当归,但通淤之力强于当归。玄胡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雷公炮炙论》有“心痛欲死,速觅玄胡”之说。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亦证实,川芎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尤佳,玄胡索得此,效用更彰。心肌梗死时由于气血聚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司,脾失健运,湿浊上泛,阻遏胸阳,故而可见苔腻脉滑,纳呆呕恶、大便干结之症。痰湿浊阻不除,胸阳之气难以恢复。观察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病人的舌象,大多舌质暗、苔厚腻,甚至出现黑燥苔。藿香、佩兰合用,有醒脾和胃、避秽利湿的功效,四时均可以用。陈皮、半夏理气和中,降逆止呕,治疗浊阻效果尤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陈皮可治“途中心痛”之语,张仲景亦有“呕加半夏”之训。大黄之用,功在祛淤生新。胃气和顺则五脏也得以安和。

在加减运用愈梗通淤汤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辨证精当,遗方灵活。凡处于低血压状态甚而休克阳脱者,可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加肉桂;凡舌红口干、五心烦热者,可加石斛30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沙参10克,生地10克;凡出汗较多者,可加山萸肉12克,五味子10克,黄芪加至30克;凡七情不畅、胸闷胁胀者,可酌情应用四逆汤、柴胡疏肝散;凡心痛剧烈者,可含服苏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细辛3~6克,三七粉3克,冲服;凡大便干结或不畅者,可加桃仁泥10克,火麻仁10克;已畅通者可改用番泻叶10克泡水当茶饮;凡舌暗淤血重者,可加莪术10克,水蛭12克,赤芍12克;凡脉结代者,可用复脉汤或保元汤;凡心功能不全者,可温阳利水,加北五加皮3~6克;凡夜卧不安者,可加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应注重活血化淤与祛浊利湿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到规律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作为病人,也应密切关注自己病症的特点,及时、准确地向医生反映病情变化,以便于医生正确地辨证施治,合理地用药。

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

1、冠心苏合丸是古方苏合香丸经改制而成的复方丸剂,内含朱砂、苏合香油、冰片、制乳香、檀香、青木香等成分。功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每次1粒,每日3次,必要时加服1粒。服药后5~30分钟起作用,持续2~3小时。

2、苏合香丸有芳香开窍、温化痰浊、行气止痛功效,内含苏合香、麝香、冰片、香附、檀香、丁香、沉香、木香、乳香、朱砂、诃子肉、犀角等成分。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止痛效果明显。口服蜜丸每次1粒,每日1~2次。

3、丹参片及丹参注射液丹参有活血化淤、养心除烦、镇静安神的功能。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冠脉血流的作用。丹参片1~2片/次,每日3次;丹参注射液肌注每次2~4毫升,每日2次。静注每日1次,每次4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稀释;静滴每日1次,每次8~1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稀释,10~14天为一个疗程。

4、复方丹参片及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降香。丹参可活血化淤、行淤通经;降香理可理气开窍,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并有镇痛、安定的作用。复方丹参片每次2~4片,每日3次;复方丹参注射液肌注每次2毫升,每日1~2次;静滴每日8~16毫升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10~14天为一疗程,也可以2~4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毫升静注。

5、地奥心血康有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心肌缺血、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每次100~200毫克(1~2片),每日3次。

6、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等成分组成,经严格的标准生产,每粒滴丸有效活性成分恒定。它能抑制脂类过氧化、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并清除氧自由基,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在心肌局部缺血和缺氧的情况下,它能保护心肌细胞、降低心肌新陈代谢损耗,阻止钙进入细胞并提高心肌细胞中钾的含量。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能防止血栓形成。

冠心病病人不宜长用的中成药

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这类药既能缓解心绞痛发作,又无西药硝酸甘油引起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所以有些冠心病人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以为这样能有效地预防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其实,这种作法并不科学。

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症的范畴,其病机在于气血淤滞、闭阻胸阳,不通则痛。而使用冠心苏合丸的目的在于芳香开窍以止痛,复方丹参片则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将冠心苏合丸1~2粒放在舌面上含化或咬碎吞咽,在半小时内会出现较好的效果,起效时间虽较硝酸甘油片迟些,但持续作用的时间较长。如果病人近来心绞痛发作较频繁,也可每日3次连续使用冠心苏合丸或复方丹参片(疗程的长短视病情轻重而定),这对于控制心绞痛频繁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冠心苏合丸属于急救药物,当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减少或消失后,则应改用其他药物。症状较轻的冠心病病人,不宜长期连续服用这些药物。因为在冠心苏合丸中含有乳香、冰片、檀香、青木香、苏合香油等成分,复方丹参片则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多用、久用会耗伤气血,对病情不利。

冠心苏合丸的药性偏温,属“温开”的芳香开窍药,因此对冠心病病人最为合适。如属热痹型的病人,则需加服大补阴丸或知柏地黄丸等养阴药,以免出现唇干舌燥、心烦、口渴、喉痛、便秘等症状。又因方中乳香、苏合香、冰片对人体消化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冠心病合并食道炎及胃肠病人应慎用。

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药膳

患者嗜睡乏力、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口干舌燥、气短自汗、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弱。

食疗原则:调补阴阳、益气养血。药膳举例:

芪菇黑鱼片

黑鱼1条(约500克),黄芪20克,香菇20克,葱、姜、盐、酱油、料酒、味精、糖少许。黑鱼去头及内脏等,切成薄片,加盐、葱、姜后上浆;黄芪水煎浓缩成50毫升;香菇泡软略煮。热锅中加油少许,将黑鱼片在油中煎熟,再加入黄芪浓汁、香菇及糖、葱、姜、盐、酱油、料酒,略煮收汁,起锅时稍加味精,作菜肴食用。

黑鱼味甘性寒、补脾益胃、养心益肾;黄芪补气;香菇补气健脾和胃。本菜肴功效补气养阴,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各种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出现慢性心衰、下肢浮肿者最适宜。

茯苓莲子糕治疗心阴虚型冠心病

患者心胸闷痛或灼痛,时作时休,心烦不寐,头晕健忘,口干,大便不爽,舌红少津,苔薄干或剥脱,脉细弦或细数或节律不齐。

食疗原则:养阴清热。药膳举例:

茯苓莲子糕

白茯苓15克,莲子(去心)15克,麦冬15克,粳米250克,桂花5克,红糖适量。粳米浸泡后磨浆,略加发酵粉放置发酵;将白茯苓、莲子,麦冬碎成粉掺入;再加入桂花及红糖,和匀,上笼蒸熟,切成方块即可。酌量分次食用,每日1~2次,连食7~10天。

茯苓能健脾利尿强心;莲子养心阴、清心热;麦冬有滋阴清虚热作用;桂花可清心安神。四者共同配伍,有宁心健脾养阴功能,对心阴虚烦躁不安、失眠少寐、口干、胸闷痛者有一定效果。

应用中药系统化同步疗法简介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血管狭窄而导致心肌供血障碍,由于心肌在漫长的缺血缺氧状态下,必然导致心肌细胞变性、萎缩、心肌损伤,由于冠脉血管狭窄的部位不同,累及到的心肌部位也不同,所表现的临床表现亦不同,如冠脉血管狭窄的逐步加重,可导致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后导致心动过缓或病窦综合征和各种心律失常改变,病情发展严重后可导致心力衰竭等,直接危及到人类生命。多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在冠心病治疗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及探索,同时在针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治疗上的难题。例如:

一、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的治疗及预防问题。

二、如何克服硝酸脂类扩张血管类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冠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问题。

三、针对病窦综合症,以及其它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治疗问题。

四、针对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恢复问题。

五、针对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治疗问题

六、 冠脉支架或搭桥后血管再狭窄的治疗问题。

针对这些医学难题,我中心课题组曾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应用中药系统化同步疗法在治疗冠心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系统化同步疗法的科学严谨性是应用中西医结合,从西医冠心病生理、病理为研究基础,有针对性筛选中药进行组合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中药水蛭、地龙有明显分解抑制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及细胞增生作用,胆星、半夏、麝香等有明显抗心肌纤维化、促进心肌细胞代谢,击活心肌细胞处于冬眠、顿抑和功能低下的细胞,从而对从根本解决冠脉血管狭窄、恢复心肌供血、纠正心律失常预防心肌梗死、消除心绞痛有着良好疗效。

应用中药系统化同步法应用治疗冠心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理论,从西医理论基础为研究依据,筛选中药进行治疗,克服了众多治疗冠心病领域的医学难题,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并带来了从根本上治愈的希望。

冠心病药膳方

1、韭白粥:韭白30克,粳米100克。韭白洗净,粳米淘净。韭白、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早、晚餐食用。

2、玉米粉粥:玉米粉50克,粳米100克。粳米洗净,玉米粉放入大碗内,加冷水调稀。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九成熟,将玉米粉糊倒入,边倒边搅,继续用文火煮至玉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早、晚餐食用。

3、木耳烧豆腐:黑木耳15克,豆腐60克,葱、蒜各15克,花椒1克,辣椒3克,菜油适量。将锅烧热,下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豆腐,煮十几分钟,再下木耳翻炒,最后下辣椒、花椒、葱、蒜等调料,炒匀即成。

4、芹菜红枣汤: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每日2次。

5、山楂玉面粥:红山楂5个,去核切碎,用蜂蜜1匙调匀,加在玉米面粥中服食。每日服1~2次。

6、海带粥:水发海带25克,与粳米同煮粥,加盐、味精、麻油适量,调味服食。每日早晨服食。

7、菊花山楂饮: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开水冲浸,每日1剂,代茶饮用。

8、柠檬玉面粥:柠檬1个,切成片,用蜂蜜3匙渍透,每次5片,加入玉米面粥内服食。每日服2次。

9、海藻黄豆汤:昆布、海藻各30克,黄豆150~200克,煮汤后加适量调味品服食,适用于冠心病并高脂血症、高血压者食用。

10、大蒜粥:紫皮蒜30克,置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蒜瓣,再将粳米100克煮粥,待粥煮好后,将蒜再放入粥中略煮。可早晚食用。

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疗法

所谓行为心理因素,是指当遇到不论是物理、化学、生物,还是社会心理的刺激时,机体总是出现一种非特异的反应,称之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生活当中的应激事件,如晋级、分房、工资调整、离异、亲人亡故、迁居、失业等,常会引起人们强烈的情绪波动;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均可诱发冠心病发作。动物实验模型表明,情绪激动(愤怒)可引起心肌缺血,表现为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血管缩窄,心电图也出现缺血性改变。有人观察到,近半数的冠心病病人,当处在“应激”状态下时,经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证实心脏活动出现异常,心脏排血量下降;但随着应激因素的消除,心脏功能可迅速恢复正常。同样,应激因素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发因素。

为此,对于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除了常规的治疗措施外,还应进行行为心理的治疗。冠心病的行为心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综合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使病人了解心脏的解剖,病理生理基础和冠心病的形成、发展,以及饮食、情绪、运动等对冠心病的影响,从而就有关问题及时得到科学的解释和劝告,使病人对冠心病有正确的认识,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基本态度,适应周围环 境的变化,使冠心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减少。

2、行为类型的转变。通过咨询(包括饮食习惯、锻炼方式、药物使用等)、松弛训练、暗示疗法等,以期改变冠心病的行为类型,从而使具有A型行为的冠心病病人的病变明显减少。

冠心病病人饮食应“五低两高”

科学合理的饮食保健,可以使冠心病病情稳定,防止进一步恶化,并且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按当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冠心病饮食原则,主要为“五低两高”。

1、五低

(1) 低热量 当摄入总热量超过消耗时,剩余的热量就会积存在体内变成脂肪。在生活中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故冠心病人要保持低热量状态,即肥胖者每公斤体重正常者可供给83.7干焦(20千卡),卧床休息体重正常者可供给104.6千焦(25千卡),轻度活动体重正常者可供给125.5干焦(30千卡)。因为热量的计算一般人不易操作,只须注意每餐不要吃得过饱,达到八九成即可,尤其是晚餐量要更少,并提倡饭后轻微活动,如散步等。

(2) 低脂肪 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与食物中脂肪总量有关,故每日脂肪总量宜少于总热量的30%。另外,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也与脂肪类型有关,动物脂肪易致血清胆固醇升高,而植物脂肪(除椰子油外)则有抑制血栓形成,阻止动脉硬化病变发展的作用,故低脂肪是指限制动物脂肪。

(3) 低糖主要是限制淀粉的摄入。精米、精面中富含糖类,过多的糖类可致血中甘油三酯增高,因此每日饮食中糖总量应占总热量的55%~60%为宜。由于粗杂粮中富含纤维素,有利于胆固醇的排除。因此,提倡饮食中应有适当比例的粗杂粮。

(4) 低蛋白质 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适当限制,占总热量的10%~15%为宜。冠心病人应注意选择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如鱼、牛奶及豆和豆制品等,这样既可满足机体蛋白质的需要,又可避免过量蛋白质而增加病人的肝肾负担。

(5) 低盐 食盐过多可加重机体钠潴留,增高血压,这对冠心病人是不利的,因而要注意限盐饮食,每日膳食盐总量在6克以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病人,食盐应更低些,以每日3克以下为好。我国北方地区居民平日摄入盐量较多,往往在12~20克,故而北方居民中冠心病人要特别重视低盐饮食。

2、两高

(1) 高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B、C和P均能促进毛细血管内膜间隙黏膜质的增多,增强血管壁韧性和弹性,减低脆性,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血管状态,因而要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日总量在500克以上。资料表明,价格低廉大众化的苹果、梨、黄橘、核桃、山楂等水果,以及萝卜、黄瓜、冬瓜及绿叶蔬菜中都含有水溶性维生素,补充机体需要无需花费过多钱财。

(2) 高纤维素 食物纤维属于多糖,人体不能完全分解利用,多吃可增加粪便内胆固醇的排出,降低胆汁和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并软化粪便,防止便秘。故而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谷类、水果和蔬菜,如玉米、小米、芹菜、韭菜、木耳、黄花菜等,对冠心病人是有好处的。

此外,冠心病人在饮食中还应注意不饮酒,少喝含糖、酒精的饮料,以及饭后喝些淡茶等。

治疗真心痛(急性心肌梗塞)单方验方

1、冠心苏合丸,1~2丸/次,3次/日。

2、速效救心丸,口服或含服,10~15粒/次。

3、五灵脂、蒲黄各等分,共研细末,5克/次,热黄酒送服。早晚各1次。

4、郁金10克,香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1剂/日。

治疗心痛(西医诊断冠心病)验方

1、冷热心痛。用伏龙肝末一茶匙,是热痛则以热水湿烫后服,是冷痛则用酒冲服。

2、冷气心痛。用桃仁二两,去皮,加水研磨,绞取汁,倒入青粱米四合,煮粥吃。又方:用灵砂三分、五灵脂一分,共研细。加稀糊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前服。饭前服,石菖蒲、生姜汤送下。

3、心痛腹胀,大便不通。用巴豆二枚(去皮、心,炙黄)、杏仁二枚,棉包捶碎,以热水一合,泡取白汁取下。

4、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5、湿痰心痛。用白螺蛳壳洗净,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匙。立止。

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编审 许可)

治疗胸痹心痛验方

1、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用远志、桂心、干姜、细辛、蜀椒(炒)各三两,附子二分(炮),一起捣细,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米汁送下。一天服三次。如不见效,可稍增加药量。忌食猪肉、冷水、生葱菜。此方名“小草丸”。

2、胸痹急痛(痛如锥刺,不能俯仰,自汗)。用生韭或根五斤,洗净捣汁服。

3、胸痹(胸痛彻心,喘咳气短,喉中燥痒,寸脉沉迟,关脉弦数)。用栝楼实一枚、薤白半斤,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此方名“栝楼薤白汤”。又方:薤白四两,半夏一合,枳实半两,生姜一两,栝楼实半枚,切细,加醋煎服。

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

冠心病患者宜食薤白粥

【原料】薤白50克,粳米160克。

【做法】薤白清洗干净,切成碎米粒状。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薤白、清水,上火烧开,换小火慢慢熬煮成粥。

【功效】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止痛。适宜于冠心病胸闷不舒或心绞痛。

冠心病患者可饮用丹参酒

【原料】上等丹参30克,白酒500克。

【做法】将丹参洗净,泡入白酒中,约7天后即可服用。每次10克左右,饭前服。

【功效】补气活血。适宜于冠心病患者经常饮用。

西医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人如何使用急救盒?

心绞痛是冠心病急性发作时最常见、最危险的症状,因此冠心病人应随身携带急救盒,并懂得正确使用,以防不测。

1、硝酸甘油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取出硝酸甘油片1片(每片0.3~0.5毫克),嚼碎后舌下含服,1~2分钟后心绞痛即可缓解,药效可维持30分钟。如果5分钟后疼痛仍无缓解,可再含服1片。如数分钟后仍不见效,则应速请医生诊治或拔打120急救电话。

2、亚硝酸异戍脂

使用时将亚硝酸异戊脂药瓶塞在手帕中捏碎后放在鼻前吸入,半分钟即可奏效。注意:此药绝不可同时使用2支。因为过急过量吸入,会使人体血管急剧扩张,血压迅速下降,从而导致低血压性休克,甚至造成猝死。

3、安定片

在心绞痛发作时,如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失眠等情况,可服用安定片,每日3次,每次1~2片,可以缓解症状。

含服硝酸甘油须注意

作为治疗心绞痛的老牌药物,硝酸甘油问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硝酸甘油的剂型很多,有舌下含服片剂、内服片剂、软膏剂、注射剂、霜剂、喷雾剂等,其中以舌下含服片剂应用最多,疗效最好。这是因为舌下毛细血管极其丰富,药物吸收快,且可不经过肝脏的代谢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般情况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2~3分钟开始出现效果,3~15分钟达到高峰,半小时后才会失去效能。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应注意以下问题:

服用硝酸甘油时最好采用坐位。因为站位服用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会出现头晕目眩甚至昏厥;若卧位服药,由于静脉回流量增加,心脏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易延长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

心绞痛发作时将药片放于舌下,让药物自然溶化,未完全溶化前不可吞入,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可将药迅速嚼碎含于舌下,这样吸收更快。

用药5分钟后如无效可再用1片,10分钟后若疼痛继续存在,还可加服1片,但15分钟内不得超过3片。到15分钟时仍无效,应立即送病人就医。送往医院时病人应平卧,平稳抬送,切忌坐在自行车后或由人背驼奔跑。

初次用药者可先含服半片,以避免或减轻副作用。心绞痛消失后,如口内仍有余药,应吐出。用药后应休息15~20分钟。

硝酸甘油可使眼内、颅内血管扩张,具有升高颅内压的作用,故青光眼和颅内压升高者慎用。本药如长期应用,会产生耐药性,但停药10天后可恢复。停药时应递减用量,以防心绞痛反跳。

硝酸甘油常见的副作用有思睡、头晕、面部潮红、短时间头痛、恶心、呕吐、脉搏加快、烦躁不安等,少数病人也可出现视物不清、口干、皮疹等,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对症治疗即可。

冠心病发作时应处变不惊

冠心病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突发病症。

1、心绞痛

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时,多在胸骨上中部深处出现疼痛,并可放射到左肩部、左上臂、左手无名指和小指;部分病人疼痛可在胸骨下段、左心区前,甚至上腹部。疼痛可延伸到颈部、背部或右肩、下肢;有的可延伸到下颌或咽部。疼痛多数表现为严重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而不是针刺、刀割样锐痛。 .

疼痛多因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疼痛发作往往迫使病人终止正在进行的活动,一般3~5分钟即可自行缓解,很少超过15分钟。

对于典型心绞痛,应多加注意。疼痛发作用在活动时一般消失较快,而在安静或休息睡眠时,疼痛消失较慢。怀疑冠心病时,应到医院请医生诊断与治疗。

一旦突发心绞痛,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1) 病人保持安静,家属不能惊慌。因为病人情绪紧张,必然造成需氧量增加,加重心绞痛的病情;

(2) 不论在何场合,都应原地休息,不可再增加活动;

(3) 舌下即含服1片硝酸甘油片,一般2分钟内疼痛会得到缓解;

(4) 疼痛缓解后,如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时,可找一下本次发作的诱因,以后注意避免再次诱发;若尚未明确诊断,既往也无心绞痛发作的病人或本次发作与以往不同,应急去医院。

2、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血栓形成时,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受该动脉供血的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坏死,称为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往往突然发生,胸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一致,但疼痛剧烈,持续时间也长。而且全身症状明显,面色苍白,皮肤发凉,可有恶心、呕吐。心肌梗死的危险,在于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猝死。故一旦出现心肌梗死,应采取一下列方法进行现场抢救。

(1) 病人独自一人时,可利用室内的工具通知来人抢救,如电话呼救,而自己则不要动,不要紧张。家属在场时,立即向医院报告紧急情况,采取救护措施。

(2) 让病人静卧,不要搬动。

(3) 含服硝酸甘油片。

(4) 医疗条件许可,立即给病人吸氧,注射吗啡、哌替啶等强力镇痛剂止痛,注射利多卡因预防室性心律失常。

(5) 猝死者,立即就地行心肺复苏。

冠心病的溶栓治疗

平常有发作性胸痛的病人,若出现严重而又持续的胸痛超过20分钟,舌下含硝酸甘油又不缓解,应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病人家属此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立即送病人到医院。医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或心肌受损标记物的动态、序列变化做出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诊断后,应立即进行溶栓治疗(对非Q波梗死,不进行溶栓治疗)。现代病理学已证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栓的急性形成引起血管腔的急性闭塞,导致冠脉的血流中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内输注尿激酶、链激酶等溶解血栓药物,达到开通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的目的。此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已确立了其在挽救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地位,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史上的重大进展之一,并已普及到国内各基层医院,疗效迅速、安全性高、简单易行,大大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这种疗法适用于起病后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病人,以6小时为佳,其成功率达75%左右。起病后越早接受治疗,疗效越明显。起病后1小时内溶栓,在每1000名病人中可多救活35人;起病后7~12小时内溶栓,每1 000名病人中仅多救活16人。因此,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就要争分夺秒,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尽早进行溶栓治疗。现在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如能在发病以后6小时内到达医院,也就是说,如果能在心肌坏死以前,进行溶栓治疗,将脱落的血栓溶解开,堵塞的血管就能够再通。受损的心肌重新获得血液供应,从而避免了心肌坏死。所以,医学界有认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20世纪医学史的重要进展,甚至有认为目前已进入了“溶栓时代”。

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原则

服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要做到合理、防滥、持久,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根据病情,采用中西药搭配服用,如硝苯地平加硝酸异山梨酯加冠心苏合丸或硝酸异山梨酯加复方丹参片,这是两组较好的搭配治疗方法。

2、按照心绞痛的发作规律用药,如心绞痛多发生在夜间,那么就不要把药物均集中在白天服用,可以拉长两次服药间隔时间,将最后一片药放在睡前服用,或睡前贴用硝酸甘油贴片。

3、采用预防性用药,如心绞痛发生在排便,各种活动之后(如刷牙、饭后、讲演、赶车、看球赛等情况时),可以在从事上述活动之前半小时服用,以达到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目的。

冠心病病人应按“生物节律"用药。

生物节律即人体生物钟。人的生物钟有的是按天进行(比如人体适应昼夜交替周期),有的是按月进行(比如妇女的月经周期)或是按季进行的。根据病人的生物钟给病人治病用药,又称生物节律疗法,这一疗法在美国正在逐步得到认可。采用这一疗法的目的在于提高疗效和控制副作用。专家们认为,这一疗法尤其适用于高血压病人、局部缺血性心脏病人。

心血管专家建议说,冠心病病人最好早上刚醒还没起床就应尽早使用抗心绞痛的硝酸酯类制剂,如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或硝酸甘油等;睡前可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如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等,效果十分明显。因为病人晨起醒时,适值人体收缩血管物质如儿茶酚胺释放的高峰期,其时冠状动脉的张力也最高,此时冠状动脉变得狭窄的冠心病病人,一旦冠脉血管与体循环血管剧烈收缩,容易阻碍心脏的血液供给,造成心肌缺血,诱发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在上午6~9点,促进血凝的物质如血小板的粘聚力最强,而这段时间人体抗凝物质如纤维蛋白溶酶原活性恰恰最低,清晨是冠心病发作的最危险的时辰,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猝死。采用上述用药法,对预防夜间发生脑血栓形成、清晨发生心肌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血管新生:冠心病治疗的曙光

目前,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传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由于药物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极其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又不能阻止病人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发生再狭窄,所以上述三种治疗措施只能缓解冠心病的症状,而不能解决冠心病的根本问题。

近年来,医学专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如果促使缺血心肌组织周围生成新的血管,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即能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从而有效促进病变的好转。因而,在缺血心肌区域建立侧支循环--血管新生,成了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专家的研究热点。

血管新生,包括两种血管新生的:①血管生成,指心肌内的侧支循环血管(直径小于200微米)生成和毛细血管(直径小于20微米)增多;②动脉新生,指已狭窄或阻塞的心外膜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中新生成较大的动脉血管(直径大于200微米)。血管新生过程是这样的: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早期,一方面毛细血管密度会增加,另一方面坏死的心肌细胞等释放一系列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最终形成正常的动脉,新生的动脉在已经阻塞或狭窄的冠状动脉周围,组成新的旁路循环,通过这两条途径,就可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

目前,虽然以上设想还未达到临床扩大应用阶段,但几千年的祖国传统医学对此提供了可能。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相关理论”、“活血化淤理论”可能与血管新生有关。“活血生肌”、“行气通脉”、“补气活血”等与血管新生有关方药,可能具有促进冠状动脉血管新生的作用。我们相信,应用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循证医学观点和方法,在不久的将来,将使这一可能变为现实。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于许多冠心病病人来说,它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怎么回事?它与其他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比较有什么特点?

当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内腔发生了粥样硬化,管腔增厚、变硬,管腔当然变窄了。血管窄了,通过的血流就会减少,相应的心肌供血不足,就会产生心绞痛。如果血管闭塞,血液不通,可导致心肌梗死。

引起血管狭窄的因素很复杂,预防的措施当然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戒烟,减肥,适量运动等。如果已经发生了血管狭窄,那就应积极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治疗方法之一。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冠心病,恰似疏通河道,用一种设备去直接清除堵塞的血管,恢复血流的畅通无阻。准备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病人,首先要做冠脉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然后用一根纤细而柔软的钢丝导管用穿刺的方法插进大腿根部处的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顺血管将它引向到达心脏表面的冠脉狭窄处。导管在血管腔内推进时病人是感觉不到的。球囊膨胀时,少数病人有胸闷感,这是因为膨胀的球囊暂时阻断了血流,球囊一排空,症状也就消失了。至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风险,可以说,任何一项治疗技术都有一定的风险,关键是能否认识它并采取措施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用物理的方法,将狭窄的血管扩开,增加局部的血流,减少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它的疗效比药物更直接,而风险又比搭桥手术小。当然它不能代替这两种方法,有的病人适合做搭桥手术更有利。实际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也有缺点,主要是过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病人扩张的血管会再狭窄。如果发生再狭窄,可再做一次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而且第二次扩张的效果比第一次更好。

超声溶栓治疗冠心病

溶栓是指将堵塞血管的血栓重新化解开,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供血,以使缺血组织得以新生,近年已成为治疗心肌梗死、脑梗死及其他血管闭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就急性心肌梗死来说,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溶栓就成为治疗的关键。但以往主要是利用药物溶栓,无论链激酶、尿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酶等都不外是药物的生化溶栓作用;而超声溶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国外众多研究表明:低频、高强度超声能量能溶解体内新鲜和陈旧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溶栓的机理是既利用超声的生化作用,又利用生物机械振动作用和微电流作用达到溶解血栓效果,使闭塞血管再通。

超声溶栓术为治疗冠状动脉栓塞增加了新手段。近20年来,心脏外科运用重建冠状动脉血运的搭桥手术;心血管内科则向冠状动脉管腔内进军,不仅心导管直接插入狭小弯曲的冠状动脉,进行造影,还直接注药进行冠状动脉内溶栓,并利用球囊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甚至放置支架,使闭塞的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明显提高,这些技术能使50%~80%的血栓闭塞的血管重新开放,使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死亡率大大降低。现在又能将超声探头引进动脉管腔,深入部分冠状动脉,发挥其溶栓作用,这无疑又等于给内科医生进行血管腔内“开刀”增加了一件得心应手的“手术”器械。

超声溶栓术的另一特点是能与其他几种新技术进行联合应用,从而显出“立体作战“的效果。超声溶栓后,根据病情还可决定是否继续做冠状动脉成形术。首都医大心血管研究所冠脉内超声溶栓对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为73%,表明单纯超声溶栓还遗留残余狭窄,但进一步做了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残余狭窄进一步减少。

当然,任何新事物都会有不足和缺陷,冠脉内超声溶栓应注意适应证,下列为禁忌证:①导引钢丝不能通过病变处。②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③血管闭塞部位的近段存在弯曲部位,超声探头难以通过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从病人身上取一根不影响生理功能的静脉或动脉,一端连接于主动脉根部,另一端连接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远端,正好绕过有病的冠状动脉部分,像一座“桥”到达远端心肌。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但可以解决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在冠心病治疗中面临的难题,如冠状动脉分支病变、多支处病变、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等,而且是目前最彻底、完整的血运重建方式。搭桥术后1~2个月病人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其早期心绞痛症状消除率高达85%~95%,65%以上病人术后5年无心绞痛,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0%。即使3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伴心功能受损者,7年生存率也可达90%,而单纯药物治疗者仅为37%。以往多采用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械的完善与发展,目前外科医生更愿意采用内乳动脉、桡动脉等长期畅通率和生存率更高、预后更好的动脉作血管桥。

手术结果证实,80%以上的病人,术后心绞痛立即消除,心功能也得以改善,多数病人能够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但是,在选取“搭桥”材料,即病人自身的动脉和静脉时,往往困难不小,再加上手术又要“开胸”,又要“开心”,这样“大动干戈”,对病人的损伤很大。

冠心病心绞痛的“守护神”

人类描述心绞痛已有两个世纪,采用硝酸酯治疗心绞痛也已有一百余年(据说制造火药的人很少发生心绞痛,由此而得到启示)。如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虽已有了许多新技术,如经皮冠状动脉气囊扩张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激光心肌穿孔术等等,但主要手段仍然是依赖于药物。为此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或者减少心肌血氧的消耗,达到中止心绞痛的目的;二是长期缓慢地扩张冠状动脉,使发生狭窄的血管周围动脉扩张、增粗,逐渐建立侧支循环,以便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心绞痛的治疗需要坚持“三心”,即信心、耐心和恒心。据有关资料分析统计,即便属于严重心绞痛病人,只要坚持合理用药,90%以上均能控制,无需进行有危险的手术治疗。有人顾虑,长期服药是否会产生耐药性。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种类很多,各种药物交替使用,即可减少耐药的机会。假如病情恶化(如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说明常用药物不再适宜,需改换其他药物。

治疗心绞痛目前证实有肯定疗效的药物大致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硝酸盐类,也是常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药物,其能扩张冠状动脉、小静脉,重新分配心肌血流,抑制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迅速改善由于心肌缺血而导致的胸痛、胸闷症状。其中包括速效的硝酸甘油,即“三硝”。当心绞痛突然发作时,将1片(0.5毫克)“三硝”放在舌下含化,一般1~2分钟即可缓解。因为硝酸甘油有扩张血管作用,可造成血压下降,因此不可大量连续用药。若1~2片药仍不能缓解,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需住院治疗。另一些药属作用时间较长的,如硝酸异山梨酯(即二硝)、长效心痛治等。前者每次口服2片(10毫克,也可用作紧急情况下口含),每日3~4次,起持续预防心绞痛的作用硝酸甘油需放在褐色小瓶内保存,并要避光、防潮、防热。如药片放在舌下无辛辣感,说明药物放置过久,已经失效。保健盒内的硝酸甘油应半年左右更换一次。有人初期服用上述药物会产生头痛、头胀,这是药物引起脑血管扩张的结果。因此用药初期可从小剂量开始,如先从1/3或1/2片用起,以后逐渐增加到常用量;或先放在饭后服用,减缓药物吸收的速度,待习惯后再改为空腹服药。最近还出现一种硝酸甘油贴片,用时将药膜贴在皮肤较薄处,如胸前等部位,每24小时更换一片。由于药物被缓慢、均匀地吸收,血液中药物浓度平稳,可防止夜间心绞痛发作,也可避免病人夜间起床服药,影响睡眠。

第二类是钙离子拮抗剂,是近年来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该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和全身动脉,降低心脏负荷,并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常用的有维拉帕米(异搏定)、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等。硝苯地平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适用于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合并有心绞痛的病人。每日用药3~4次,每次10毫克,往往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第三类是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除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外,还有明显减慢心率的作用。常用药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心绞痛发作的同时合并心率快的病人,适宜用此类药物。普萘洛尔每次1片(10毫克),每日3~4次。哮喘病人禁用。

第四类药为中草药。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血淤、痰阻、阳虚等证,因此治则为活血化淤、宣阳通痹、开胸祛痰。通过临床观察,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活血片、复方丹参片、三七片、苏冰滴丸等均有一定的抗心绞痛的效果。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冠心病实质上就是由于营养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使它的管壁弹性降低,内膜下有胆固醇等沉积的斑块隆起或凸出,故血管腔变狭窄,流向心脏的血液减少,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或心电图上缺血性S-T段及T波改变。狭窄不平滑的血管腔,如果一旦发生血栓,就会使这支血管腔闭塞,使局部心肌完全得不到血液供应,于是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和心绞痛都是冠心病最典型的表现。有人把冠心病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也就是这个道理。

冠心病监护室(CCU)

目前,在许多大医院有一个新的科室---“CCU”,它的中文名字称作“冠心病监护室”。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科室呢?这就要从心肌梗死谈起。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有一些专家对死于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死亡原因分析,发现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是由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所致。美国《循环》杂志曾经报道,心肌梗死的病人中有80%以上的人并发了心律失常。显然,防治心律失常,对于心肌梗死病人的突然死亡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在心律失常中,心室颤动和心跳骤停,又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它们多见于发病以后的最初72小时内(医学上称为“高度危险期”),往往来不及救治。

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于是就产生了冠心病的监护。在冠心病监护室里,专门治疗心肌梗死的病人。这里装备了连续心电图监测装置,安排了经过严格训练的医护人员,并且配备了能迅速进行治疗所需要的各种急救设备。

心脏监测系统的核心,是由供监护人员观察病人心脏搏动情况的“总机”,和放置在病人床头的“分机”共同组成的。医护人员只要通过心电示波和按动选台电键,并借助电视系统,即可将室内全部病人的心电状态“尽收眼底”,这样就使得病人处于严密的观察之中。一旦出现了险情,监测系统的自动报警器立即灯光闪烁,并且发出特殊的声响,向医护人员“呼救”。几乎与此同时,心电图记录装置也自行启动,录下了20秒内心电活动图形,以备进一步测定分析和存档。

通过心脏监护系统,可以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且达到及时进行治疗的目的。由此,心肌梗死的病人的死亡率也有了明显的下降。过去住院病人的死亡率高达30%,现在已经下降到15%。

死于心肌梗死的病人,大约2/3是在住院前死亡的,许多病人又是死于送往医院的路上。说明病人在住院以前,如果能够即刻得到心电监护,以得到必需的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现在已经有“流动冠心病救护车”投入了使用。在这个救护车里装备了心肺复苏、心脏除颤和心脏监测系统。这样就可以保证病人从发病之初,以及往医院转送途中,都能够得到严密、精心的医疗保护。

冠心病的预防保健

血液黏度高是“危险因素”

人的血液循环流动宛若奔波不息的河流,又象涓涓的小溪,一旦血液过于黏稠,流速则必减慢,大量脂质沉积于血管内壁,是发生血栓或栓塞的隐患。当血中含有很多的“不速之客”,如衰老死亡后脱落的血管内皮细胞碎屑,囤积于血管内壁与崩解脱落的类脂质及癌细胞等,这时,血中的纤维蛋白与血小板会因积极性太高,在异物周围粘附聚集,形成血栓或癌栓,干扰血液的正常流速,使血液黏度有增无减,血细胞在血浆中游弋时“步履艰难”,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据资料表明,众多的中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闭塞性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肺原性心脏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慢性肝肾疾病等也是血液高黏稠的“危险因素”,不难想象,血栓的形成犹如在血管内埋下定时炸弹,当它增大或突然脱落流入一根口径较小的动脉,就会阻塞血管,造成心、脑、肾、四肢动脉等栓塞,使依赖该血管供血的组织缺血与坏死,高血压的发作性眩晕则与脑血管痉摩收缩、血液高度黏稠使流速变慢,造成“脑部瞬间缺血”有关。

什么人易患冠心病?

一、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的猝死发病与年龄成正比。年轻的男性患者比年轻的女性患者多,但绝经后的女性以及年过60的妇女,其危险就几乎与男性相等了,甚至大于男性。老年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较高。

二、吸烟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至少大2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在35到45岁的年龄层中,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的人数,是不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人数的5倍以上。香烟可损坏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使心脏缺氧。

饮食:常进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此病。同时食量多的人也易患此病。

三、如果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将增加患冠状动脉病的危险。男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几率,是其他男性的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几率,则是其他妇女的5倍。

有高血压表示心脏需加倍工作。心脏病发作的机会也越高。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四、冠心病具有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有人患上冠心病,就更容易有心脏病发作。

五、体重超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比体重正常的人要大。体重超重多过20%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体重健康的人高三倍。

六、如果是从事经常坐着不动的工作,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可能性就比从事包括体力劳动在内的工作者要大。缺少运动心脏不强壮者得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比健康者高出两倍。

七、如果是女性,已年过35岁,并且在服用避孕药,就较采用其他方式避孕的妇女容易罹患冠心病。

八、高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人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与此病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易患此病。血胆固醇量每100毫升最好低过200毫克5.2mmol/L)。含量越高,危险性就越高。

九、持久的精神压力是公认的致病因素之一。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以上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胆固醇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最大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

通常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有退行性、增生性、非炎症性病变,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弹性丧失、管腔变窄而言。医学上一般将动脉硬化分为三型:即①小动脉硬化,多见于高血压病引起的小型动脉弥漫性、增生性病变;②动脉中层钙化,常见于老年人四肢的中动脉,因为血管壁中层变质、钙化,不太引起症状,故意义不大;③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人体内的大。中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以及脑、肾、四肢等动脉),是引起冠心病的最大祸根。所谓动脉粥样硬化,顾名思义,就是说在大中动脉内膜下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磷脂等脂类物质沉着,使血管内膜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稍稍隆起的淡黄色斑纹或小块。此种病变可逐渐向血管壁深层扩张、沉积,使血管壁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损坏,并发生营养障碍,而引起病灶处坏死、变性、出血、破溃并形成内容如米粥样的脂质,故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也可以发生钙化、脱落、血栓等。

血管是怎样“变硬"的?

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动脉,为人体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命的养料。当动脉壁增厚、变硬并形成斑块,斑块坏死、自溶,软化成一团稠粥一样的东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液供应就要“告急”了。这种要命的病变,最常发生在心脏血供的“命脉”--冠状动脉,简称冠脉。

那么,冠状动脉是怎样变硬的呢?分期又是怎样呢?

1、冠心病始于青少年期这样说绝不是危言耸听。当你还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时,心血管就开始向“硬化”迈出了第一步,如果不加防范,到中年则病变已发展成熟。

2、脂质条纹期一个人从3岁左右开始,心血管内膜表面便逐渐出现扁平或轻微突出的富含脂质的淡黄色病变--脂质条纹。随着年龄增长,脂质条纹也增多,这属于生理变化,不会造成血管狭窄,也不一定会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

3、纤维斑块期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肥胖、吸烟的人,脂质条纹部位容易明显增厚,形成向血管腔突出的灰黄色或质地坚硬的灰白色斑块(即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若狭窄足够严重,则可导致心肌明显缺血,产生胸闷、胸痛等症状。

4、复合病变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上述冠心病易患因素得不到改变,病变将发展至晚期:斑块中央组织的坏死物质增多,并伴钙化和出血;斑块表面出现破裂和溃疡,可继发血栓形成;血栓的机化增加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使管腔进一步狭窄,加重心肌缺血,甚至完全堵塞,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猝死。

冠状动脉为什么会发生硬化,原因很复杂。简单地说,有一条规律,似乎血液压力高的地方较容易发生硬化。比如肺动脉虽然也叫动脉,但实际上它承受压力仅为主动脉的十几分之一,所以通常极少硬化,若因某种原因使肺动脉压力增高了,硬化即可在此发生。主动脉根部的压力是全身血管中压力最高的地方,冠状动脉血直接来自于此处,“上游”压力也高。而冠状动脉的“下游”是在心室壁内,心肌收缩时室壁的张力很大,绷得很紧,简直把血管都挤扁了。这时,冠状动脉中近端(即位于室壁以外的一段)承受的压力和主动脉一样大,而这些血管又比主动脉细得多,管腔也薄得多。只有当心脏舒张期,心肌放松了,冠状动脉内的血才能趁此机会向前流动。这是冠状动脉循环的一个特点,也是它容易发生硬化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一些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的因素,这些也就是医生们常说的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主要的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

1、年龄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尸检证实此过程可开始于儿童期,随着年龄增长,病变的严重性逐渐增加。临床上,男性多在40岁后出现症状,女性的发病时间通常比男性晚10年左右。

2、性别 50岁以前,男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女性于绝经后逐年增加,60岁后和男性基本相等。

3、遗传 冠心病的遗传因素是充分证明了的。如果家庭一级亲属(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患冠心病,那么他(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增加,亲属患病的年纪越轻,他(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大。危险性增加的程度可以不同,有的高达无家族遗传者的5倍。

4、血脂异常 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离脂肪酸等,和一定的球蛋白结合后则成为水溶性的脂蛋白,包括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目前认为,血清胆固醇升高[>5.23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3.15毫摩尔/升(121毫克/分升)]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0.9毫摩尔/升(35毫克/分升)]都可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其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比率>4.5时,冠心病危险明显增加,上述比率越大,危险越大。研究发现,血清胆固醇均值每增加5毫克/分升,冠心病病人发病率则增加5/10万。

5、高血压 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标准,将收缩压≥21.3千帕(160毫米汞柱),舒张压≥12.6千帕(95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改为收缩压≥18.6干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12.0千帕(90毫米汞柱)。对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提法,无论从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还是实验室观察都已得到广泛和一致的证据。据1998年1月1日《中国医学论坛报》载,收缩压均值每相差0.27千帕(2毫米汞柱),冠心病发病率相差6/10万。

6、糖尿病 空腹血糖多次>7.2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或饭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可诊断为糖尿病。已确认,糖尿病是冠心病和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成年中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发病率密切相关。一项回顾性分析提示,糖尿病病人冠心病发病率较正常人高2倍。

7、肥胖病 肥胖病与冠心病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资料都提示,肥胖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国际上常使用体重/(身高的平方),即体重指数作为衡量肥胖的标准,一般认为体重指数<30为正常,体重指数均值每增加1,冠心病患病率就增加14/10万。另外,“啤酒肚”也与冠心病有关,男性腹围/腰围比值>1.0,女性>0.9,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加。

8、吸烟 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吸烟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同时具有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更是如此。一篇关于《90年代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特点》的研究文章中指出,吸烟可使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2.2倍,使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增加21%。

9、不运动及运动减少 近10年来,美国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等或剧烈活动可减少冠心病的危险,不活动的人冠心病危险性增加2倍,其危害性与收缩压增高(2.5)及血清胆固醇增高(2.4)近似。

10、A型性格 1950年,美国的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发现在冠心病病人中有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他们称之为“A型性格”或“急性子”,其特征为好争辩、竞争性强、固执、好冲动、大声讲话、动作急速、无耐心、对周围环境警觉、具有攻击性、持续时间紧迫感等,并提出“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这一假说,经过多年来的不断研究和反复论证,直到1978年美国心脏和血液研究所才宣布确认A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991年,我国对A性格与冠心病关系有关报道显示:A型性格者和那些与其性格相反的人相比,男性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前者比后者高6.33倍,女性高5.05倍。

冠心病可防可治

目前国际上无论是保护健康人不患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还是保护已患冠心病者不发展为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死亡的二级预防,都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与十几年前相比,冠心病预防有了更多的良策。除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病、适量运动、戒烟等措施外,还有了运用阿司匹林(A)、β受体阻滞剂(B)和降低胆固醇(C)的冠心病二级预防“ABC”原则。

减少冠心病的危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不仅要在公共场合禁烟,学校、医院门前也要禁摆烟摊。各种传媒都要向群众宣传如何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倡导展开有氧运动,科学地锻炼身体。临床医生必须认识到二级预防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道十分重要的防线,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规范治疗每一例病人,并认真做好教育指导病人的工作。

正确的药物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冠心病现代治疗的三个主要思路;作为这三个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为部分难治性心绞痛病人提供了有效的症状缓解措施。

如何判别胃疼与心痛?

心脏与胃虽为两种主司截然不同功能的器官,且分别位于胸、腹腔内,但是两者却仅被膈肌相隔,同时受着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有病变时又常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所以如不细致区分,很容易混淆不清。

胃病的发生常见于中年之前,病程多冗长。疼痛多因进食不当(如冷、硬、带有刺激性食物)或因气候骤变诱发。疼痛发生的部位在上腹部,有烧灼闷胀感,平素多有反酸、嗳气等现象。发作时一般不影响正常活动,犯病常缠绵数日以至数周,采用解痉止酸药如复方胃舒平、盖胃平或注射阿托品等,常可以缓解疼痛。

心脏病所引起的疼痛(这里主要指冠心病)常因劳累或情绪紧张、激动、过于兴奋等诱发。疼痛出现的部位在胸骨的后方(请注意不在心尖跳动的部位),性质犹如刀割、压榨或沉闷感,且可窜到左上肢内侧或颈、背部,持续数分钟(如持续半小时疼痛不缓解,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了),胸痛发生后,与胃疼相比不同,常常迫使病人停止活动,经休息或用药,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等即可使疼痛中止(心肌梗死引起的疼痛常不能止痛)。

因此,突然出现了胸或上腹疼痛或“久治不愈”的“胃病”,甚至仅有胸闷、气短感时,都不应轻易断定为胃痛,应想到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即便平时有胃痛史的人(或经医生诊断已明确有胃部疾患的人),遇有疼痛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也应当考虑到心绞痛、心肌梗死,需立即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如何识别心绞痛?

能够引起胸痛的原因很多,其中,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最容易出现危险。在医院里,经常要遇到一些因为胸痛来就诊的病人,有的病人小题大做,而有的病人,虽然发生了严重的心绞痛随时可能出现危险,自己却往往未加警惕,以致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现在介绍一些有关心绞痛引起胸痛的常识。心绞痛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胸痛突然发生

心绞痛发作时的胸痛,病人常常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先兆,在两次发作的间期,病人的感觉可以完全正常。因此,突然发作的胸痛,是心绞痛十分重要的危险信号。

有一部分病人常常把胸痛与胃痛相混淆。一般说来,胃痛常伴有吐酸水和上腹部的烧灼感,而且胃痛的疼痛是以隐痛为主,服一些解痉止痛的药物有效。胃痛的发作与进食不当有密切的关系,而与活动、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没有明显联系。

2、胸痛部位在前胸

心绞痛的时候,病人的胸痛部位在前胸部,即以左侧腋前线、胸骨上缘至上腹部为界的区域内。最多发生的部位是在胸骨的上部和中部。病人常常难以精确地表达出疼痛的部位。

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常放射至一侧或两侧上肢的内侧面,少数病人的胸痛,还会放射到下颌或口腔,但绝大多数不向腹中部放射。一般来说,腋中线处(腋窝部位)和局限于心尖区的疼痛,往往不是心绞痛的特征性表现。

3、绞痛难以准确描述

心绞痛发作的时候,病人常叙述胸痛有压迫性、紧缩性、阻塞性或窒息性的感觉,而不是真正的疼痛。但是,病人不敢继续活动,这是心绞痛的共同特点。有的病人描述胸痛是剧烈的,这只能说明疼痛的性质较为严重而已。胸痛出现的同时,还可能伴有嗳气(即打嗝)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以为是“胃痛”引起的。

4、与情绪有关

劳动、兴奋、发怒、激动、受寒、惊恐等,都可能诱发心绞痛,特别是饭后、气候寒冷或在刮风天气,仍在外面步行、骑车,更容易使胸痛发作。这也是心绞痛的重要特征之一。病人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首先要考虑心绞痛发作。

5.胸痛发作时间持续短暂

心绞痛发作,常常为3~5分钟,时间很短。绞痛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者,较为少见。但是,如果胸痛发作时间很短,为瞬间性的,而且像针刺状或“闪电样”的疼痛,多数不是心绞痛,而可能是肋间神经痛,或因心脏早搏引起的胸部不适。

6、胸痛发作的一致性

虽然心绞痛发作的疼痛症状,病人与病人之间可能稍有不同。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来说,疼痛总是发生在同一个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相同,疼痛的性质也相同。所不同的,主要在于容易诱发的程度、受累区域大小,以及不适的严重程度。这些相异的原因,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而对医生诊断心绞痛却无明显意义。

7、硝酸甘油有效

胸痛发作时,或发作前,以及运动前,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心绞痛病人来说,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或预防效果。这一点在诊断心绞痛的时候,非常重要。不是心绞痛引起的胸痛,含服硝酸甘油以后往往起不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总之,心绞痛是冠心病危险的信号之一,特别是频繁发作或程度严重的病人。对于医生和病人,都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出现了心绞痛,就说明病情较为严重。另外,心绞痛还会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有冠心病的人,要熟悉心绞痛的特点,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心绞痛的自我诊断

为什么心绞痛容易误诊?其主要原因:一是心绞痛发作的时间短暂,而发作之后又迅速恢复正常,像“没事儿”一样,所以很容易使病人掉以轻心。二是即使是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但由于大部分(尤其是初发作较轻的病人)心绞痛病人平时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只有在心绞痛发作时或刚刚发作后进行心电图检查,才能显示出特有的特征性改变,而这个机会是轻易碰不到的。因此,完全靠医生和医疗器械来诊断心绞痛,有一定困难。

要进行自我诊断,通常要认识和掌握心绞痛的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1、疾病的部位 心绞痛疼痛的主要部位是在胸骨上、中段之后,疼痛的范围约有拳头或一拳以上大小,有时可稍偏左侧或较为广泛而涉及心前区的大部分。

2、疼痛常向左上肢放射 这是心绞痛的一个重要特征。疼痛多数是从左肩沿左臂前面内侧经过前臂到达小指与无名指,有时也放射到颈部、咽部及下颌部和牙齿。

3、疼痛的性质 心绞痛并非是剧烈的绞痛,而是多表现为带有一种压迫或紧缩的感觉,一种持续性的闷痛,而不是针刺样或跳动性的。常伴有窒息的感觉,有时会有濒死的恐惧感,迫使病人立即停止当时的动作,不愿动弹甚至不敢说话。

4、发作的诱因 心绞痛常在一定条件下诱发。其中最常见的是体力劳动,其次是情绪激动、寒冷、饱食等。应该注意的是,发作是在劳动或激烈活动的当时,而不是停止劳动或活动之后,并且常在停止劳动或活动后很快消失,情绪激动包括烦恼、焦急、气愤、发怒或过度兴奋,都可以单独成为发作的诱因。饱餐、寒冷均能增加心脏负担和增加心肌的耗氧,常是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少数心绞痛易在夜间发作,疼痛较剧烈,且时间较长,称为“夜间心绞痛”。

5、发作持续时间和缓解因素 一般的心绞痛发作时间多在5分钟以内,很少超过10分钟,经休息或祛除诱因后迅

速停止。发作时,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常能使疼痛在2~8分钟内消失。

凡基本符合以上五项或完全符合其中四项的,均可初步确定为心绞痛。这时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血脂,或做心电图负荷试验,再结合病人的年龄(如中年以上)和家族史、血压等情况,作出最后确诊。

但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基本排除心绞痛:

1、疼痛持续几小时甚至一两天的心前区隐痛,或为仅一两秒钟的刺痛。

2、疼痛只局限于一范围很小的地方,病人常用一个手指可指出疼痛部位。

3、疼痛不是在劳动或活动当时,或在情绪激动、饮餐及受寒当时发作,而是多在休息时发作或劳累结束数分钟之后发作,而且舌下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夜间心绞痛"者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