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全本)

糖尿病与中医

对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思考中医》

谈到消渴,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一个现代的病名,就是糖尿病。从文献记载来看,实际早在隋末的时候就已经把消渴病当作糖尿病了。那么,厥阴提纲条文中提到的这个消渴与隋唐以后的消渴病,亦即与现代的糖尿病有什么联系呢?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在讲到厥阴提纲证时,老师还会专门强调不要将厥阴的消渴当成现代的消渴(糖尿病),教材的释义也这样明文规定。厥阴病很主要的一个证是消渴,而现代糖尿病很主要的一个证也是消渴。虽然厥阴提纲证的消渴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与厥阴病会不会就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萦绕心头,久久难去。

我们知道,糖尿病很直观的一个情况就是血糖升高,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时,超过了肾的糖阀值,这时就会连带出现尿糖。所以,古人对糖尿病的诊断就主要通过对尿糖的观察。尿糖怎么观察呢?那个时候又没有尿糖试纸,这就要靠蚂蚁帮忙。蚂蚁嗅觉很灵,尤其对于糖更是灵敏,一般的尿拉到地上是不招蚂蚁的,蚂蚁也怕这个臊味,可是糖尿病人的尿拉到地上,很快就会招来许多蚂蚁。古人就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糖在身体的作用主要是为身体的组织器官提供能量,那么,现在血糖为什么会升高呢?现代的说法主要是胰岛素的不足,所以,过去治疗糖尿病的惟一方法,便是设法补充胰岛素,或是设法刺激胰岛细胞的分泌。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胰岛素的不足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发生障碍。所以,看起来好像是血糖很高,好像是糖多了。而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真实的情况却是机体组织细胞内处于缺糖的状态。正是因为机体组织内处于这样一种糖缺乏的状态,所以,你不足我就得补足你。怎么补足呢?当然就需要机体启动各式各样的方法,其中一个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方法就是易饥,就是多食。糖尿病人的易饥多食其实就是由此而来。而在生化上的一个集中表现,便是血糖升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它不是糖太多,而是糖不足。因而,糖尿病的关键问题是要没法解决糖的利用问题。扫除了糖利用过程中的障碍,糖尿病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以上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对糖尿病作了一个大致剖析,那么,从中医的角度,尤其是从伤寒六经的角度,我们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呢?血糖升高是不是土跑到水里面去了?糖尿病属于糖的代谢利用障碍,糖在中医它属于哪一类的东西呢?糖是甘味的东西,而甘味于五行属土,所以,很显然,糖应归到土这一类。因此,糖的代谢、利用障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应该是土系统的障碍。土系统怎么障碍呢?从上述直观的角度我们知道,糖尿病就是血中的糖太多了,糖太多当然也就是土太多,而血于中医、于自然它可以与什么类比呢?它可以与江河类比。故古人云:人之有血脉,如大地之有江河。所以,把血中的糖分过多的这样一个病理情况放到自然里,实际就是水中的土太多了,江河中的土太多了。

过去,我们沿着长江往西走,江中的水是碧绿碧绿的,再加上两岸青山的依衬,真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可是现在我们再去长江看一看,原来的青山不在了,绿水也变得黄浊。绿水为什么会黄浊呢?水中的土太多了。土本来应该呆在它的本位上,不应该到河流里,可现在为什么会跑到河流里来呢?根子在木。这个原因我们在太阴篇里已经讨论过,就是土的流失。由于树木砍伐,植被减少,所以,土就很难安住在本位上,几度风雨就把它带到河流里了。由此可见,水中的土太多,使河流变得浑浊,其根本的原因还是木少了,植被少了。看上去好像是土的问题,土不安分,跑到水里来滋事,使我们看不到从前的绿水,可是追溯它的根子,却是在木上面。

我们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将上述糖尿病的过程放到自然里,就知道糖尿病虽然是土系统的毛病,可是它的病根却在木系统上,却在厥阴上。厥阴的提纲证为什么首言消渴呢?这里的消渴与后世的消渴病(糖尿病)是不是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很显然,我们将糖尿病放到厥阴病里来思考,这便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三消学说,使我们得以从真正的源头上来设立对治的方法。这便将糖尿病的论治,糖尿病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自然境界。迄今为止,现代医学还是认为糖尿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必须终身服药。而我们从厥阴的角度,能不能找到一个治愈的方法呢?对此我是满怀信心的。用中医的思想武装中医。我们通过思考,利用中医的方法治愈了现代医学认为不能治愈的疾病,这个算不算现代化呢?这个不但是现代化,而且应该是超现代化。作为人类,我想他更希望中医以这样的方式来出奇制胜地为现代提供服务。用现代的仪器设备将中医武装起来,甚至武装到牙齿,不是没有用处,但,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不是惟一的方法。我们应该更多地开动脑筋,用中医的思想来武装中医,只有这样,中医的路才可能走得长远。

中医的消渴症根本就不是西医的糖尿病《中医之钥》

常听说:西医的糖尿病,就是中医的消渴(三消)症,事实上,中医的消渴(三消)症,根本就不是西医的糖尿病!西医的糖尿病只是发明了血糖、尿糖的检查,而在糖上做文章,玩糖的数字游戏,结果没法向病患者交代,反而牵强附会地拿中医的消渴(三消)症,来自圆其说,掩其医学的不是,做为欺骗病患的掩耳盗铃之学说。

中医学的消渴症根本就与糖、胰岛素无关,西医的糖尿病以糖与胰岛素的作用而为医学的标的。

糖尿病是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证状,试问今日被检查到糖尿病的一百个病患中,有几个会有多吃、多喝、多尿的证状呢?事实上,今日被检查到有一点糖尿病的病患,有三多证状者,不到百分之一呢!

从来不曾听到糖尿病的医学报导,为什么会多喝?为什么会多吃?为什么会多尿呢?

让我们从中医的医学来揭穿这幕糖尿病的医疗骗局吧!

三消病因肺燥、胃热、肾虚之别。

医宗金鉴:消渴篇。

上消:属肺,饮水多而小便如常。

中消: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且多食。

下消:属肾,饮水多而小便浑浊,量多。

三消皆属燥,热病也,然观年老好饮茶者,夜必多溺,则非三消皆燥热也,亦有寒者矣!

今日许多医学报导劝人多喝开水,亦为造成老人多饮、多尿之病源。

饮水多,小便少而浑赤者属热,是火盛耗水而浑也。

饮水少,小便多而清白者属寒,是火虚不能耗水也。

内经:灵枢五变第四十六篇,黄帝问于少俞曰:善病消瘅(能吃能喝而瘦为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则多怒,柔者易伤也。黄帝曰:何以候(诊断)柔弱之与刚强?少俞答曰:此人皮肤薄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是为情志不调之病。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死于上,气为之留,皮肤肌肉为之充塞,而血脉不能通,所以蒸而为热,热则消肌肤而消瘅之病成矣!

高士宗曰:按平脉篇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和也。

朱永年曰: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盖因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也,形体为五脏外内之相合也。

消渴的原因在于燥、热之气,影响虚弱的身体所造成,而此燥热之气有三:

1、天气:如夏天,天气热,令人口渴,晒太阳,令人口渴,中暑、中暍令人口渴。

2、食物:煎、炒、炸、辛辣………等燥性食物令人口渴,如花生用煮,不使人口渴,用炒、炸很香,但容易使人口渴,如猪肉用煮、用蒸不使人口渴,用炸则使人口渴,食物因料理之不同,易产生对身体不同的影响令人口渴。

3、情绪:诸气愤郁,气血不顺,蓄积逆流,血脉不行,转而为热令人口渴。

身体虚,热(火)、燥在上焦(上消)耗水,则多饮,在中焦(中消)耗食则多吃,在下焦(下消)因肾虚则多尿。

身体为何会虚呢?热(火)燥是如何进入体内的呢?

4、感冒:感冒分为风暑寒湿燥火,却被消炎伤心肾,致心肾虚,风寒内侵,又吃燥性食物(如油炸食物,炒花生、饼干、辣椒………等),致食物之燥与风寒相结合致口干、口渴。

5、房事过度:房事伤肾、风寒乘虚进入心肾,致口渴又吃冰凉食物而口淡,再食燥性食物致肾阴受伤。

三消为体虚,风寒与燥气食物结合在上焦为上消,在中焦为中消,在下焦因行房事或消炎伤肾致肾虚而成下消。

消渴虽有上、中、下消之分,肺燥、胃热、肾虚之别。实际上三消证状,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或有明显的多饮,而其它二者不甚显著,或以多食为主,而其它二者为次,或以多尿为重,而其它二者较轻,故上中下三消之治疗,当辨证以论治。

经云:心传热于肺,传为鬲消,治疗上消者,宜清热润肺,兼清其胃以生津止渴,治中消以清胃养阴,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阴补肾,兼补其肺,使金能生水,为治消渴之基本原则。

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食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又曰:渴饮水干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景岳全书: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上消者,渴证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古云其病在肺,而不知心脾阳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故又谓之膈消也。中消者,中焦病也,多食善饥,不为肌肉,而日加消瘦,其病在脾胃,又谓之消中也。下消者,下焦病也,小便黄赤,为淋为浊,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渐消瘦,其病在肾,故又名肾消也。此三消者,古人悉认为火证,然有实火者,以邪热有余也。有虚火者,以真阴不足也。治消证而不辨虚实,则未有不误者矣!

医学心悟:三消之证,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但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

消渴症发生,小便泡沫多,如膏如脂,如麦麸片,如浓油………等许多营养的流失,不止糖份——尿糖,而今日医学只发明了对糖份的检查,却不明各种营养流失的真正原因,而以糖份的多寡做为治疗的依据,致杀人如麻的医疗科学产生——糖尿病。

糖尿病为何会一个病人都治不好呢?糖尿病的病患都是被饿死的、医死的。《中医之钥》

火热、燥与肾虚造成多吃、多喝、多尿的消渴症,是为三种疾病,并非糖与胰岛素的问题所造成。

常听到口好渴,泡碗糖水来解渴,喝碗糖水口渴的问题就解决了。

为什么喝碗糖水就能解决口喝的问题呢?

人体为一小天地,人体的作用与天地的变化作用相同,流汗太多喝碗盐水,补充盐份,口渴,喝碗糖水,补充糖份,如土之得雨水滋润,糖(味甘)——甘味入脾,脾(味甘),脾属土,土能生养万物,土生金,土润而金旺以生水,天气下降为雨水,水气上升为云雾。天气下降为雨水,能降气温,大家都看得见,体会得到,水气上升为云、雾时,除廿四节气时,大家都不易看见。

土得甘(糖水)而生金,脾主肌肉,土旺则饮食甘美而肌肉强。小孩喜欢吃糖之主因,乃为供给迅速生长发育的肌肉。甘津之气布溢,全身得以润泽,肌肉强能使皮肤具弹性、光泽,皮肤与肺的呼吸作用得以发挥。

缺少糖份则皮肤枯萎干燥,皮肤的呼吸作用衰退,即无力气,故感觉疲倦无力。

肺强(金盛),则小便通利,大便顺畅——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水能气化上升为汗,乃土得水润之涵养,得甘滋而使气升润肺金之燥,而解口渴,故喝糖水能解决口渴的问题。

容易饥饿多吃的原因,亦因火热燥,火热能消食,而心脾肾之功能衰退,吸收功能差,故常见小便混浊,有脂似麸片者,有色如脓油者,上有浮膜,是以排出的并不止糖分,今日医学只发明了糖份的检查,而忽略了其它更重要的成份之检查。

糖份的检查更犯了数据的错误,如吃十公克的糖,身体能分解利用的有八公克,而排出两公克的糖,检查为正常。即身体每天所须的糖份为八公克。

如吃十公克的糖,身体能分解利用的只有两公克,而排出了八公克,即须加强补充,以供身体所须,是身体起自然的反应而多吃,即须服用四、五十公克的糖分,身体能利用的才有八公克或十公克的糖,乃有足够的食物、糖份以维持身体所需。虽排出四十公克的糖,乃为多吃的原因,多吃以维持身体所需。而不致造成身体能源不足的无力感,是身体调理之自然现象也,多吃自然就会多排,其检查数据自然增高,今日医学却以降低此增高数据为依据。

今日医学不明医理,盲目的从数据做为医疗的标的,研究发明了胰岛素的克制、消灭此超高数据糖份的救命仙丹,更限制病患不准吃饭、不准吃糖,结果呢?

今日的病患者不为健康,只为了达到检查的数据标准而过日子,甚至为了数据而挂急诊。

我们常看到许多糖尿病的患者,并没有几个是有多吃、多喝、多尿的证状,全都是怕自己有病会不知道,而去做健康检查,结果是医生告诉他们高血压有一点!糖尿病有一点!的病患。

就像狗被拴上链子,一辈子被医生拉着走,成天在害怕高血压、糖尿病所造成的后遗症而提心吊胆,心想事成,因而有许多人不敢吃饭、不敢吃糖的自虐病患,只吃青菜、冬粉,致饿得手软、脚软,其至昏迷或死亡。

身是铁、饭是钢,多吃的原因是营养流失太多,消耗太大,身体需要加强补充营养的自然反应,俗谓一餐能吃两、三碗饭,则什么病也没,有一餐、两餐没吃饭则手软、脚软、头昏眼花,几个月不吃饭呢???

身体的疲倦虚弱无力,因营养食物的未能获得充分、适当的补充,未获补充营养,而营养照样流失。最后检查,虽未见营养的流失,乃身体营养补充的弹尽援绝——禁吃饭、禁吃糖,而不是身体机能的恢复。

心属火、肾属水,因心肾的衰弱,又被禁吃饭少吃、禁吃糖,脾属土,土不得甘不能生养万物,脾主肌肉,肌肉因而消瘦。致肌肉失去了弹性,心脏无法获得充分氧气的供应,致心肾的衰弱(引起头痛、头晕、呕吐、出汗、全身震颤、呼吸困难、思睡等等),乃心脾衰弱无力,饿得发慌的证状,甚至昏迷,皆因被限制吃饭、吃糖,又用胰岛素消灭身上的糖份所造成。此时用十四味建中汤加枣仁、远志、或归脾汤、或参苓白朮散救急有良好的效果。呕吐甚者加鹿茸,被检查尿毒者亦加鹿茸,皆可痊愈。

为了血糖、胆固醇的数据而只吃青菜、冬粉,不吃饭、不吃糖而挂急诊,或不能工作的病患,是否应该醒醒呢?

糖尿病所生恶疽与消渴症的痈疽不同《中医之钥》

千金要方: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虑有大痈。

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万病回春:消渴者,口常渴也,小便不利而渴者,知内有湿也,湿宜泻之,小便自利而渴者,知内有燥也,燥宜润之,大抵三消者,俱属内虚有热也。

消渴口渴的原因在于燥热、火气与虚,体虚而燥热之气内蓄,久而成痈疽,是湿热内缊而成,不因于糖。

今日糖尿病之头痛,疮疖收口慢,易疲倦,乃长期使用胰岛素致胰岛素之药物在肝中毒,故其所造成之病皆在肝经经络,疖疮发作皆始于肝经之大敦穴——即脚之大趾,阴部骚痒糜烂皆因肝经经络络于阴器,尤以妇女为甚,视网膜障碍皆在肝经经络。如肝经流注图:

糖尿病所发之病皆在肝经经络,而不在胰脏,是为肝中胰岛素之毒所造成,并非糖份蓄积造成,骚痒、溃烂与视障若是糖的问题,注射胰岛素应该可以消除其糖份的蓄积,而不会单独蓄积于肝经经络,长期使用胰岛素所造成中毒的结果也。

男性因肝蓄毒,而肾又衰弱,致肝无力运作其经络而阳痿,肝气无力通于目,而产生视觉障碍。

肾脏衰弱,糖份无法排出,肝又中胰岛素之毒,无力使糖分从小便排出致糖份回流血液中,引起血糖增高,或皮肤骚痒皆肝中毒所造成,故要消除血糖,当以清除肝中毒素——胰岛素,使肝有力解毒,更补肾水以生肝木而不是用胰岛素降血糖。

西医的糖尿病中,或许有些病患具有中医的消渴症病人,但中医的消渴症不等于西医的糖尿病,西医的糖尿病根本不是中医的消渴症。要使疾病痊愈当认清这点。否则永远困于医疗的科学,怨得了谁?

消渴症的“病因”在于燥火、热,在于内虚,故治疗时清热、润燥、滋阴补肾,病可以治疗痊愈,不禁吃饭、吃糖,而禁吃燥性食物、辛辣酒之类食物。

糖尿病的病因在于糖的数据、在胰岛素,一个病人也不能治疗痊愈,病人都因被禁吃饭、禁吃糖而被饿死,或被打胰岛素中毒而成全身都是并发症——引发心脏病肾损伤及眼疾病,整篇似是而全非的医学理论,媒体强制灌输给大众,科学数据讲得多正确、多标准,从头到尾却没有治好一个人,不知残害了多少人的健康之科学,是否应重新修正,以正视听呢!

胆固醇、血脂高,皆因肝肾的衰弱,无力排除,回流血液中,与血液中的糖份——血糖相同,不求肝、肾的恢复作用,而在降血糖、胆固醇、血脂高之检验,是否在慢性谋杀人类的健康呢?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希望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糖尿病类似于中医的“消渴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为“阴虚燥热”,多采用滋阴清热、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近年来,广大中医药学家开展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研究,尤其在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上,中医药的辨证施治有着比西医不可比拟的优势,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方药,为糖尿病的防治研究开辟了新的途经。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大有希望。

为什么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体表现在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西医的微观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了糖尿病的疗效。经临床发现,有一部分患者经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后,虽然在血糖、尿糖方面控制比较满意,但自觉症状仍很多,如乏力、大便干、失眠、汗多等,患者很痛苦,而中医的优势则表现在西医疗法处于劣势时,得以充分显示。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总的说来,西医的优势是控制血糖,中医的优势在于慢性并发症的预防,症状的改善以及协助降糖作用。故二者结合,才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及慢性并发症的预防。

糖尿病最新动态

国际糖尿病研究获突破

日前,我国权威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合作中心与加拿大1585710安大略生物公司共同建立的全球联合药物实验室,开展国际糖尿病课题研究的攻关小组在北京正式公告,该课题组在胰岛素分泌十条和胰腺功能障碍修复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据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加拿大1585710安大略生物公司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穆拉德博士介绍,“唐复焕胰素介入疗法组合”的研制成功,为人类攻克胰腺功能障碍修复难题,从源头上治疗糖尿病指明了方向。

糖尿病人出现高峰

晨报讯 虽然五一长假才过去4天,但是,昨天记者从南京几大医院了解到,糖尿病人出现了小高峰,且很多是年轻力壮的中年人。

昨天,记者在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看到,节日期间门诊依然一片繁忙。正在候诊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49岁,平时工作挺忙的,本想利用长假跟家人、朋友好好玩玩,想不到过节过得很不舒服。

“老是觉得口渴得厉害,不停喝水不停上厕所,一个熟悉的朋友提醒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所以到医院来看看。”经医生检查、诊断,李先生果然被确诊为糖尿病,而且血糖比标准值高出了一大段。专家表示,很多糖尿病人一开始并没有症状,节日期间过度劳累或者饮食变化容易使疾病发作,所以这两天门诊糖尿病人明显增加。而该院最新完成的一项调查则显示,中年人一旦患上糖尿病很容易出现抑郁。

“在到我这咨询的病人中,经常会遇到心情比较忧郁的。”省人民医院糖尿病中心专门从事糖尿病教育的蔡娅护士告诉记者,有一位中年女性,因为患上糖尿病后,心情差到了极点,“每次来她都要先伤心地痛哭,哭完再跟我讲讲话,心情才会平复。”该病人之所以心情忧郁,主要是担心患糖尿病后将成为家中的负担,更加害怕原本和她关系就不是很好的丈夫会因此嫌弃她。

糖尿病高发族裔祸首并非遗传

新华社洛杉矶4月16日电 (记者高原)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美国印第安人、墨西哥裔、非洲裔美国人及澳大利亚土著人患糖尿病比率较高是由社会、环境及基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并非此前认为的主要由基因遗传造成的。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人类学家米歇尔·蒙托亚和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分析这些族裔的基因资料后认为,在这些族裔中存在的糖尿病高发病率现象主要由“后天因素”造成,如贫困、不合理饮食、心理压抑、体力活动少等。

此前,医学界有观点认为,在人类早期历史中,上述族裔“食无定律”,久而久之,他们体内产生了一种专门“搜刮”身体内稀少营养的基因,这种基因成为了如今造成肥胖症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蒙托亚等人认为,从患糖尿病的角度上说,基因遗传对上述族裔的影响和对其他族裔的影响是一样的。过去对糖尿病的研究忽视了社会和环境的因素,这些因素要比遗传基因重要得多。

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新近出版的美国《生物学和医学展望》春季刊上。

七成糖尿病患者不知已得病

按市疾控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南京居民去年十大单病种死因中,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系统疾病以3.3%的比例,造成613人死亡,位列第四,其中最主要的致死疾病为糖尿病,共造成587人死亡。

糖尿病的危害已众所周知,但昨天记者从该中心进一步了解发现,因早期症状不明显,我市糖尿病的知晓率不足30%。“大多数糖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根本不自知,也许这正可以说明,为什么糖尿病现在杀伤力这么强!”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克勤说。

不知自己得糖尿病的患者超七成

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工作人员梁亚琼表示,根据去年该中心调查,我市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6.84%,患者中只有近30%的人知道自身病情,其他70%以上的早期患者因为尚无症状,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导致不能及时对自身病情采取控制措施。

张克勤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及时控制,它会带来全身性的并发症,包括失明、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严重疾病。

据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该病具有家族遗传性。但这种遗传性需在外界因素诱导下才起作用,包括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

糖尿病人群呈“两头高中间低”

据了解,糖尿病主要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前者主要来源于遗传,后者则主要和肥胖、超重有关。

市疾控中心去年调查的数据显示,南京人中已知2型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9%,并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状况,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与仅接受义务教育及以下的学历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同,处于相对高位;仅具有中学、中专等中等教育水平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却最低。

梁亚琼分析说,高学历者知道如何科学饮食,但他们往往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运动少且应酬多,导致饮食结构失调,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仅接受义务教育及以下者对科学饮食缺乏认识,偏重于以荤菜为主,同样饮食结构失调。相对应,只具有中等教育水平者由于具有一定的科学饮食知识,从事职业也多为半体力劳动,因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最低。

“空腹测血糖”会漏掉部分患者

“现在我们正逐步迈入小康社会,在这种社会经济转型期,市民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倡导合理膳食,并保证充足的体力活动。”张克勤说。

他还认为,要提高糖尿病的早期发现率,单位组织员工体检时,应对所有30岁以上的人群都进行血糖监测。另外,目前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空腹测血糖”的习惯也亟待改变,因为临床发现,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时血糖指数是正常的,只有在饭后才能显示出异常,所以为了增加安全系数,医院最好对体检者空腹、饭后两次测血糖。

熟悉糖尿病

多吃糖就会糖尿病吗?糖尿病怎么引起的?

因个人体质不同,吃糖多了一般不会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是复杂的,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发病。

一、遗传 在部分糖尿病人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或母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10-5%,如父母均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如一兄弟发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其他兄弟的发病危险率为10-15%。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的子女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于一般人群。

已证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特殊的HLA有关,危险性高的有DR3;DR4;DW3;DW4;B8;B15等。

现在多认为部分糖尿病系多基因遗传疾病,不是由某个基因决定的,而是基因量达到或超过其阈值时才有发病的可能。

二、病毒感染 许多糖尿病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例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可能与病毒性胰岛炎有关。当然是每例病毒性感染均发生糖尿病。

三、自家免疫 部分糖尿病人血清中发现抗胰岛β细胞抗体,给实验动物注射抗胰岛β细胞抗体可以引起糖耐量异常,病理检查也可看到胰岛中有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的浸润等现象。也有报导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早期用免疫抑制治疗可得到良好效果,甚至“痊愈”。

四、继发性糖尿病 如破坏了大部分胰岛组织的胰腺为和胰腺纤维束性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垂体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即症状性糖尿病。长期服用双氢克尿塞、皮质激素、肾上腺能药物等均可能导致或促使糖尿病加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下Turner综合征等也容易合并糖尿病。

五、其它诱因

(一)饮食习惯 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无明显关系,而与食物组成相有关,如精制食品及蔗糖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由流行病学分析,高蛋白饮食与高脂饮食可能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二)肥胖 主要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肥胖是食物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要所致。过量进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可能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不能吃糖吗?

人们日常生活所吃的糖是指蔗糖、白糖、冰糖,是双糖,是由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经口进入小肠后迅速被分解出葡萄糖,吸收入血,引起血糖升高。由于这一类糖分解迅速,会立即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病人要严格控制食用量,病情较重的要禁止食用。病情较轻、血糖稍高的病人,如吃进含糖食品,应减少与之相当的主食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一律不能吃糖(水果或甜点心),只是要根据病情来掌握吃或不吃、吃多少。

有些糖尿病病人因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产生低血糖反应时,要及时补充少量糖,以缓解或纠正低血糖。这些病人外出时,随身要带几个糖块,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甚至昏迷时,马上在口中含一块糖,可以防止低血糖意外。

此外,木糖醇、糖精、果糖、甜叶菊甙等,可作为糖代用品或甜味剂,低热或几乎不产热,能满足糖尿病病人对糖“嘴馋”的需要。木糖醇、果糖和葡萄糖一样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燃烧后可以产生热能,每克约供16.7千焦(4千卡),但在某一代谢过程中却不需要胰岛素的参加,食后对正常人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的速度和水平也低于葡萄糖:若葡萄糖的吸收率为100,那么果糖仅为43,木糖醇就更低了,约15,但吃多了易引起腹泻。这两种糖都可以由控制较好的糖尿病病人使用,但用量不宜多,并应同葡萄糖一样,食用时要计算热能,控制不好不用。而糖精与甜叶菊是不提供热能、不含营养素的甜味剂,它们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300-500倍。但要注意,糖精不宜多用,尤其是妇女妊娠期要禁用。

总的来说:人之所以会患糖尿病,是因为体内的胰岛B细胞分泌不足,而使体内的血糖无法降低,过多的葡萄糖分布在体内,而肾的重吸收功能有限,因而出现糖尿病.所以说,糖尿病人不是不可以吃糖,只是要尽量少吃含糖量高的食品,木糖醇、糖精、果糖、甜叶菊甙等,可作为糖代用品或甜味剂,低热或几乎不产热,能满足糖尿病病人对糖“嘴馋”的需要。

患有糖尿病的人还能怀孕吗?

对于育龄妇女来讲,怀孕生子是她们的权利和义务,但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讲,能否怀孕却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许多患者或其家属的提问:"患有糖尿病的人还能怀孕吗?"

由于妊娠可以加重糖尿病,使代谢紊乱更加恶化,而糖尿病又可增加孕妇及胎儿、新生儿的并发症,尤其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率远远大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想怀孕的糖尿病患者应了解以下有关几个问题。

糖尿病对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

①糖尿病女不孕症约2%,流产率可达15%~30%;②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数倍,约13%~30%,同时有糖尿病血管病变时则更易发生,可达68%;③羊水过多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孕妇的20~30,而羊水骤增可致孕妇心肺功能不全;④手术产的机会显著增加;⑤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较非糖尿病产妇高;⑥继发感染,糖尿病孕、产妇较非糖尿病者更易继发感染,而且产后感染常较严重;⑦糖尿病孕妇容易生产巨大儿,巨大儿可使分娩受阻,胎儿缺氧;⑧围产儿死亡率5%~10%,多发生在孕36~38周;⑨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及新生儿畸形率,为非糖尿病孕妇的4~10倍。

医生的建议

如果患有糖尿病的育龄妇女决心要一个小孩,建议在怀孕前先使用避孕工具避孕3个月,严格控制代谢紊乱,使血糖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然后再考虑妊娠,妊娠后2~10周尽可能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畸胎可能。但是如果是已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出血时,奉劝患者应尽量避孕,怀孕者应终止妊娠,同时绝育。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注意

饮食控制:孕期总热量一般为1800~2000千卡/日,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质20%,脂肪30%,I型糖尿病每日可进5~6餐,II型糖尿病则在睡前可加一餐,孕期体重增加不宜超过9公斤,每月不超过1.5公斤。

适当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每次不超过15分钟,运动幅度以轻至中等度为宜,妊娠后4个月,不做仰卧位运动,运动后适当增加饮食量或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往有高血压病、妊娠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体位性低血压等则不能行运动治疗。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孕妇妊娠期只能用胰岛素治疗,原来用口服降糖药物者也应改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或致畸、或死胎、或对孕妇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而被列为禁忌,胰岛素的量应根据每项个人血糖情况调整,并尽可能使整个妊娠期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而又不发生低血糖。妊娠期胰岛素的用量,在孕早期、中期、晚期、产后不同,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调整。

糖尿病可以治好吗?

对于原发性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能够治好的是继发性糖尿病,在原发性疾病得到彻底治疗后糖尿病症状消失。现在只能采用手段控制血糖在允许的范围以减少并发症。千万别轻易相信。

这里我想告诫中华康网糖尿病病友几点:

1、糖尿病是终身病,必须坚持终身用药,控制血糖升高,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时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2、就目前的医疗水平,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疑难病症,没有根治办法。所以凡是宣称能够治愈的都是骗人的谎言!试想:如果他能治愈,世界诺贝尔医学奖早拿到手了。

3、凡声称能够治愈糖尿病的大多是中医。中医只能对糖尿病起辅助治疗作用,有些中成药服用后确实把血糖降了下来,多是其中添加了西药成分,这些药如果乱用,反而起到不好的作用。

4、现在糖尿病病友中流行的“三句真言”、“五架马车”等等都是对糖尿病防治的科学总结和经验之谈,糖尿病人不妨体验体验。

5、尽早使用胰岛素。现在治疗糖尿病的新理念是胰岛素用的越早越好。不要相信用胰岛素可以上瘾之类的鬼话!早期糖尿病用上一段胰岛素后还可能不再用药,只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就能控制血糖。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患?

由于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故至今糖尿病尚无根治措施。采用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口服药、胰岛素及传统医药治疗,只能有效的控制病情,但目前还不能根治糖尿病。因此那些所谓能够根治糖尿病的灵丹妙药是不可信的。即使有的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血糖、尿糖恢复正常,与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及劳动,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也仍不正常,呈糖尿病曲线。如果此时不注意调养,饮食不控制或不按医生的要求治疗,还会出现高血糖及尿糖。因此可以说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长期坚持治疗,即使病情理想控制,但也要坚持饮食治疗,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糖尿病患者也不要因为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而忧心忡忡,悲观失望。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可怕的是威胁生命的慢性并发症。因此只要糖尿病患者坚持长期治疗,与医生密切配合,长期稳定的控制糖尿病,就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达到长寿与健康的目标。

怎样判断糖尿病的病情轻重

(1)轻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功能没有完全丧失,有一定量的内生胰岛素,即胰腺分泌胰岛素相对不足。多数患者只需用饮食疗法,有的需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少数人需用胰岛素治疗。这类患者在感染及创伤等应激情况下,为了预防酮症酸中毒,可选用胰岛素治疗,但停药后,一般不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及昏迷等。轻型糖尿病多见于2型糖尿病。

(2)重型糖尿病:胰岛功能趋于衰竭,胰腺分泌绝对不足,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这类患者对胰岛素敏感,停药后病情会迅速恶化,在24—48小时内即发生酮症酸中毒。重型糖尿病多见于

1型糖尿病。

(3)病情不稳定的糖尿病:血糖波动大,低血糖现象频繁发生,对胰岛素及影响病情的各种因素十分敏感,常在严重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即苏木杰氏反应,并且极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与胰岛素有关吗?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糖尿病的基本特征是长期的高血糖。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的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若得不到及时的、恰当的治疗,则会发生双目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血管病变或心脏病变,以致危及生命。糖尿病是一个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全世缫延?亿多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人总数至少有1000万,约占总人口1%

糖尿病是什么样的疾病

糖尿病是人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病,是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其特征是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及尿中有糖。血糖过高时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有疲乏,无力及精神不振。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酸中毒昏迷,且可伴有各种感染。病程长者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神经,肾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病变及其危害性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发生紊乱为主的综合性慢性疾病。当某些原因导致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时,就会发生糖、脂肪、蛋白质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进而导致血糖升高,出现“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症状,并对全身各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这种以高血糖为特征,多种并发症并存的终身需要治疗的疾病称为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不可能完全治愈,因此一旦控制不好会给人体各个脏器带来病变,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而威胁生命。慢性并发症以大、微血管的并发症最为严重,大血管的并发症表现为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病、脑中风等,微血管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眼底血管病变及白内障等导致患者失明,有的还会带来肾功能衰竭的后果。此外,还包括神经血管病变、合并肝脏病变及合并免疫系统病变等,可见它对人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高血糖对机体的危害性

高血糖对机体危害较大,主要表现为:

(一)引起血管、神经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使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使病情加重。

(二)β细胞功能衰竭。长期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不断刺激,使其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更少。

(三)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时大量排尿,从尿带走电解质,使电解质紊乱。

(四)严重失水。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机体失水。

(五)渗透压增高。高血糖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流动,导致细胞内失水。当脑细胞失水时,可引起脑功能紊乱,临床上称高渗性昏迷。

(六)全身乏力。血糖过高,葡萄糖不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从尿中排出。

(七)视力减退。血糖升高时,眼睛视力往往减退。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危害

问:提起DM的危害,人们不禁“谈病色变,为什么?

答:原因主要有三:(1)一旦患病,终生所有。(2)因需终生治疗,导致经济负担重。据最近《健康报》报道,仅全国城市治疗2型DM及并发症的医疗总成本就达208.60亿人民币,人均年医疗费用约2000余元。(3)并发症多,严重威胁着“健康”和“长寿”的人生两大目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疾病,所以有人说:“DM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各种并发症。”

问:那么DM并发症主要有哪些呢?其发病情况又如何呢?

答:概括地说,DM并发症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

急性并发症主要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M性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

DM性乳酸性酸中毒

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

这四种并发症发病急,病情凶险,一旦发生,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争分夺秒,迅速救治,以防意外。

慢性并发症主要有:

DM眼病如白内障,糖网(DR)等,DR是四大致肓原因之一,比非DM高25倍。

冠心病、脑血管病是非DM的2~4倍。

DM下肢动脉病变为非DM的15倍,约占住院病人的3%。

糖尿病肾病(DNP)

约40%DM发为DNP,肾衰发生率比普通肾病高17倍,在美国的换肾冶疗中DM占33%。

糖尿病神经病变(DN)

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本、疼病等,国外发病率为36~66%,国内发病率为90%。

DM合并阳萎者占13~23%,比同龄非DM高2~5倍。

此外,DM还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皮肤病变,结石等。

以上各种急慢性并发病给病人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但如能正确就医,规范治疗,把血糖、血脂、体重、糖化血红蛋白、各种症状等指标控制好,这些慢性并发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问:哪些人易患DM呢?

答:容易得糖尿病的群体,也叫糖尿病高危人群,他们目前虽然还不是糖尿病患者,但他们比其他人更有患病的危险性。

⑴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⑵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者或曾有妊娠期糖尿病者。

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者;

⑷40岁后,体力活动减少,营养状况好,尤其是肥胖者;

对上述四种情况,要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不仅要查空腹血糖,而且,更要重视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知道糖尿病的易患群体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对这个群体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使他们不发展为糖尿病,或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糖尿病会不会传染?

至今,我们仍然不知道糖尿病的确实病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糖尿病不是传染病,它不是从别的糖尿病病友那里传染来的,也不会传染给别人。

患了糖尿病,怎么办

糖尿病是一种病情比较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且影响病情波动的因素很多,病情变化较大,故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正确与否,对于疾病的治疗及恢复有着很大影响。既要克服满不在乎的思想,又要避免急躁、恐惧情绪,要“既来之、则安之”,与医生密切合作,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树立信心,有长期、持久地与疾病作斗争的思想准备,保持高度乐观主义精神,坚持服药与控制饮食,力求减轻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把疾病对人体的损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达到延长生命、保证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治疗目的。

为什么现在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我国亦不例外。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1980年的糖尿病患者约为700多万人,到现在已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多、运动少: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摄人的糖、脂肪、蛋白质越来越多,而同时由于运动量少,缺乏体育锻炼,消耗减少,从而导致肥胖,而肥胖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摄人多、消耗少,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2.环境因素: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刺激诱发幼年型糖尿病的病例日益增多,导致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3.社会趋于老龄化:大于40岁后,糖尿病随年龄上升而急剧上升。

4.对糖尿病警惕性及检测手段提高,发现率上升。

糖尿病治疗

得了糖尿病该如何治疗

糖尿病患者别走进治疗的误区

多年来,人们传统认为糖尿病是胰岛功能减退或受损引起的,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又引起了各式各样的并发症,在糖尿病的传统治疗中,多采用刺激胰岛素分泌或强加外源性胰岛素的方法,并严格限制饮食。但其结果却是:药越吃越多,饭越吃越少,体质越来越差,并发症越来越多,很多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并发症仍会出现,小到便秘,身体无力,大到失明,尿毒症。

现代糖尿病研究及元素医学研究已彻底推翻了关于糖尿病的传统认识。

1、除Ⅰ型糖尿病人外,绝大多数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岛功能并没有大的损害,胰岛功能都在正常范围内,其中80%以上的糖尿病人体内存在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但由于胰岛素抵抗,血糖居高不下,而过量的胰岛素是诸多并发症的直接诱因。

2、糖尿病是人体内糖、脂代谢紊乱后的一种综合症状,高血糖只是一种表现,不调节代谢,只强压血糖对糖尿病发展不能起到逆转作用,有时用大剂量的药物还会加快或诱发糖尿病并发症。

3、糖尿病人体内脂肪及蛋白质合成有障碍,需要额外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果采取过分严格的饮食控制,会造成营养不良,身体垮了,血糖正常,也没有用。

4、糖尿病人体内存在有系列微量元素的缺乏,在元素缺乏的情况下,任何方法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些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①糖尿病教育;②饮食治疗; ③运动疗法;④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中药);⑤血糖监测。由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生活环境、年龄不同,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但不论哪种类型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都要进行饮食治疗。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配合饮食治疗及心理调整。北京儿童医院采用糖尿病儿童夏令营的形式,对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国内外的重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情较轻者应以饮食治疗及运动锻炼为主(有严重合并症者活动应有所限制) 。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更应以运动疗法及饮食疗法为主,适当的运动可使糖尿病人增强体质,消除大脑皮质的紧张状态,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减少,具有减肥、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对于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具有一定作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饮食治疗及运动疗法情况下,血糖控制不满意可加服口服降糖药及中草药或针灸治疗,若加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不能很好控制,可改用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对妊娠糖尿病应采取胰岛素配合饮食治疗。对老年人糖尿病应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选择第二代磺脲类药)或中草药、气功疗法综合治疗。对于糖尿病的慢性病变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上不少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血糖控制不够理想,糖尿病及合并症的临床症状不能解除,若配合中医药治疗后,血糖能稳定地控制,糖尿病及合并症的临床症状能明显改善。

糖尿病的阶梯用药方法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90%以上)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所致,必须选择胰岛素治疗或采取胰岛移植等能够使机体产生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而2型糖尿病则有所不同,它发病的始动因素可能是胰岛抵抗,随着病程的进展,最终伴有胰岛素不足,当这两种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显性糖尿病,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胰岛素功能衰竭。

一般而言,糖尿病的病程分为4个阶段。即遗传易感期、葡萄糖耐量低减期(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糖尿病晚期。在前两个阶段由于还未发生糖尿病,应采取1级预防的方法,包括饮食和运动疗法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糖尿病期应采取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的综合疗法,其中药物疗法应采用阶梯治疗更安全、更有效、更方便、更经济,堪称糖尿病治疗的优化治疗方案。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阶梯疗法的理论依据,因为随着糖尿病的进展,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并进行性加重使胰岛功能进行性下降。因此,我们的对策是一方面及早使用胰岛素增敏剂降低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避免过早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尽可能地保护胰岛功能,并保证每日生理性胰岛素需要量。其宗旨是控制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发生。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步采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胰岛素增敏剂配合糖尿病的饮食、运动治疗,如无效可进入第二步方案;第二步采用胰岛素增敏剂加上餐后血糖调节剂,如罗格咧酮和拜糖平或倍欣或诺和龙,无效再选择第三步治疗方案;第三步用胰岛素增敏剂加餐后血糖调节剂,再配磺脲类降糖药,无效可进入第四步治疗方案;第四步,口服药和胰岛素联合治疗,根据胰岛素缺乏的程度采取胰岛素补充疗法(每日1次~2次注射)或胰岛素替代疗法(每日3次~4次注射)。

糖尿病治疗的误区

血糖反复的原因

(1)气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血液浓缩而血糖增高。

(2)感冒:感冒后可使血糖升高。

(3)患者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是危害极大的慢性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治疗易,坚持难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患者由于不能坚持科学治疗,而引起心、脑、肾、下肢等脏器的血管病变,并最终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及下肢麻木、坏疽等不严重后果。

一、用药时机不对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但不能一发现糖尿病就马上用药,对于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一般诊断糖尿病不能以 一次为准,首次发现血糖升高后,要隔壁1-2周再测,如空腹血糖 大于7.8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就应该考虑糖尿病。明确诊断后,若血糖检查为时低,本人又无任何症状的时候,可通过减肥、合理科学的饮食、体育锻炼或者禁烟酒等非药物方法治疗。如血糖控制良好,则可维持,若仍无效,则口服药物治疗。

二、尽量早期治疗 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由于很多人通赤字体检发现的,往往不重视。生活、饮食仍不规律,更不愿意用药物。治疗,或病重时用些药物,血糖正常后擅自停用,持续几年后,当发生心、脑、肾、神经病变等症状后,又极端恐慌,生活小心翼翼,饮食上几乎是任何主食都不敢吃,由于长期能量给的不够,而引起贫血、乳酸性酸中毒等另外一种严重后果。 从临床治疗来看,病人治疗越早,郊果越好,费用越低,相当一部分病人康复后,可以长期摆脱药物。治疗越晚,费用越高,疗效越差;同时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造成治疗上难度更大,用药增多,恢复周期越长。

三、擅自停药,频繁换药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有的患者一次血糖检查正常,即擅自减量,甚至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不仅仅导致血糖再次升高,同时血糖的不稳定,会对身体各个脏器带来更严重的影响。但是病情长期稳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服药次数或调整剂量。

目前,降糖药物品种繁多,中西药对血糖控制都有一定疗效,糖尿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在用药时应考虑糖尿病病人的病情程长短、病情轻重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同时,偏爱用中药者,一定要按中医的“四诊八纲”辩证治疗,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患者切勿轻信广告,一方一药统治百病的情况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四、单纯依赖药物,忽视生活调节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疾病,生活调节在整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糖尿病与长期饮食过多,体格肥胖,活动减少,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 去除上述不良因素,血糖往往有很大下降,从而直到很大的辅助治疗的作用,研究表明:对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病人进行正确的生活调节,较不进行生活调节的人,一般来说服药量少,血糖控制的也较满意。相当一部分患者康复后长期停用药物。所以合理进行生活调节,尽量减少降糖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是糖尿病患者的明确选择。

糖尿病的常识治疗方法

糖尿病发病机理复杂,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其受体不敏感、胰高血糖素过高、遗传、过食、少动、垂体-肾上腺轴亢进等有关,属代谢内分泌疾患。我亲身体验其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权衡利弊,精心调理。

饮食胖人要节食,以减轻胰β细胞负荷。有“三多一少”症状时,应严格饮食疗法,这也关系到药物的疗效。我采用“东方食谱”,即碳水化合物占60%-70%,低脂肪、中蛋白的饮食结构。限制总热量,日用主食5—6两、鸡蛋1-2枚、鱼、牛、羊肉适度,多吃豆制品、粗粮及青菜等。早晨坚持喝鲜奶,少吃瓜果,不吃葡萄,可服用蜂蜜、蜂王浆。。午餐后有尿糖(+-++)不必紧张,只要空腹血糖接近正常,血脂亦随之正常。药物治疗应采取小剂量,避免为了尿糖全消而使用大量药物。

胰岛素堪称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救星。然而,体重达标的Ⅱ型患者,没有心脑血管、肾、眼并发症或酮症时,不必使用胰岛素。我只口服降糖药:①消渴丸。主要含优降糖,作用于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且能刺激其受体敏感性。作用较D-860强100倍,口服30分钟起效,持续16-24小时。应注意低血糖反应。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磺脲类我都未用。②二甲双肌。近年来我每次用O.25克,每日1—2次,作用是增加肌肉利用葡萄糖。虽然我午后尿糖问题不易解决,亦末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我认为午后一过性尿糖妨碍不大,不必用大剂量药物来控制。服药注意其作用时间应与餐后血糖高峰值同步一致。

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的利用,又能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很有益处。前述我多年常做的各种活动,老年糖尿病病人也多能做到。像我这把年纪,病程又长,心、脑、肌、神经血管已有损害的,若进行“处方运动锻炼”就不容易了。我每周练两次单人羽毛球击打,每次40-50分钟,心率超过了170减年龄的限度,但室早反而减少,肌肉反而丰满未消耗。我的体会是用进废退,不超负荷难以达到运动疗法的目的。

神经心理下视丘-垂体-肾上腺轴受控于大脑皮质,交感神经紧张能加重糖尿病病情,而恬静安详的平衡心态有利于糖尿病病人康复。

总之,糖尿病病人应选“东方食谱”,药物一种有效则不选两种,用小剂量以留有用药余地。生命在于运动,“神经内分泌内环境反馈平衡”能增加代谢、增强免疫、促进修复与再建,这是维持健康、消除疾病的极重要的自然功能。千万不要信什么“法轮”、“神”、“气”等。

糖尿病治疗的原则概论

很多人说,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这话不无道理。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又一次证实了“病从口入”这句古训,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攀升。那么.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如何?我们做过一次调查,结果令人吃惊,仅不到10%的患者血糖控制得较好,也就是说,有九成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血糖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控制,就会出现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对心脑血管.肝、肾、神经等器官组织造成严重损害。如在上海的资料中,因肾功能不全而需要肾透析或肾移植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许多因眼底视网膜病变而失明的患者和冠心病、卒中患者,其原发病因还是糖尿病。而降低血糖可以使糖尿病的眼、肾等微血管并发症和心脑等大血管并发症明显降低,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实施严格控制血糖的疗法,称为“强化治疗”,它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原则。

让患者“达标”

强化治疗就是把治疗强度设定在空腹血糖低于7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这两项测定指标也称为“达标”,有人形象地称其为“双七”标准。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手段很多,不论使用何种治疗手段,只要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就是强化治疗。

我院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心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制订不同的强化治疗操作流程,使治疗更加规范、有效和个体化。不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先在门诊由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1型糖尿病:①若空腹血糖在10毫摩/升以上,就需要住院进行强化治疗;②若在7—10毫摩/升,则在调整原治疗方案后继续在门诊治疗;③若在7毫摩/升以下,仍按原方案在门诊继续治疗。

2型糖尿病:①新诊断的患者可以根据其空腹血糖决定强化治疗的方案(参照图1)。②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可以根据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决定强化治疗的方案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对于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侧重,中医十分重视机体内在因素的作用,“五脏柔弱者,善于病消瘅”,明确地指出了糖尿病的发生与秉赋不足有关,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病因有共同之处,又如中医认为饮食不节,积热伤津,可致消渴。现代研究表明,饮食疗法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有利于β细胞功能的恢复,还可使肥胖者降低体重,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和敏感性,近些年来,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一是通过综合调节作用,补五脏,益精气,祛瘀血,标本同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恢复正常;二是中药确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目前已被证实有降糖作用的中药达70余种,复方30余首,中药降糖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和数目,改善胰岛素受体后效应;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利用,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

1、 糖尿病的辨病与辨证分型相结合,逐步形成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模式

这种模式吸取了中西医学之长,把西医侧重病因和病理形态的诊断与中医侧重全身生理病理反映的诊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医生对整个病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既可使着眼于整体宏观的中医辨证进一步深入走向微观化、客观化和定量化,又可使侧重局部和微观的西医辨病走向整体化和综合化。在糖尿病的诊断方面,中西医的诊断标准是一致的。中医辨证突破了传统的三消辨证方法,充实了阴阳,脏腑、气血津液辨证内容,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对328例糖尿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型。其中阴虚为三型之共性,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为糖尿病之本;热盛、湿浊、血瘀为糖尿病之标。上述辨标准已被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纳,对于诊断规范化、指导新药研制及临床治疗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针对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着眼点不同,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研究方面提出许多新观点、新学说,丰富了中医糖尿病学的内容,不少学者对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证”与某些客观指标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病结合起来 ,探讨了中医学宏观上的“证”在微观上的物质基础,开展了“证”本质上的研究,如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的释放、与胰岛素反调激素、与肾上腺皮质髓质激素的代谢产物、与清除自由基的损伤、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的关系以及糖尿病瘀血证的研究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了“辨证客观化”、“诊断定量化”、“证候规范化”等与客观指标相关联的体系,使糖尿病诊断方面的中西结合研究进入了较高的层次。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国学者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对燥热较盛,血糖较高的初发病人,首先应用中西医的各种方法(饮食控制、运动、中药 、化学合成药或胰岛素)尽快控制血糖;等血糖控制满意后,将治疗重点转为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这种治疗模式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2、中西医结合极大地丰富了糖尿病的治疗途径,显著地提高了疗效,改变了传统的治疗观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如西药降糖效果好、起效快,而中药改善症状好、降糖作用持久,两者合用,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另外,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一系列客观指标相结合,使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科学性向前跨跃了一步,对“施治”的指导也更加确切。

糖尿病发展到一定时期,可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通常是不可逆的、进行性的发展,从而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而目前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发展较快,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而中医中药对防治糖尿病高粘血症及微循环障碍具有优势。中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及蛋白非酶糖化抑制剂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不但在临床上证明是可行的,从理论上也为现代的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分子酶学、分子生物学所阐明,当前,在糖尿病研究领域重要的任务是选准突破口,最大限度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发扬、开展相应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优势,造福广大糖尿病患者。

中医新法可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多种原因所致的一种代谢紊乱综合症,以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血糖、尿糖升高为特点,临床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劳等症状,若长期西药控制,便会出现抗体,常可引发心、脑血管、肾、眼底、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病变,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

北京市糖尿病治疗专家组运用中医学理论对糖尿病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制出治疗糖尿病的特效纯中药系列制剂“胰复三消丹”1—6号,该药能调节机体代谢紊乱和阴虚燥热状况,改善微循环和肢端血流量,从而平稳降低血糖、尿糖。

经临床实践和众多病人追踪治疗,一般Ⅱ型糖尿病患者服用“胰复三消丹”2—3个疗程可康复停药;Ⅰ型糖尿病患者服药期间也可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直到完全康复。该药最大特点是不控制饮食、水果,不须长期服药。

儿童糖尿病治疗的特点

儿童糖尿病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在谈到治疗原则时必须予以注意的是:

⑴年龄小,认知性较差:儿童糖尿病人一般发病于小学或者中学阶段,但我们也看到出生后2个月就得了糖尿病的例子。由于孩子小,对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有什么危害,糖尿病应该怎么综合治疗在了解和理解上有些困难,这就要求家长和医师更加细致和耐心地帮助和指导他们和糖尿病做斗争;

⑵饮食控制较为困难:现在的孩子嘴不馋的不多,其他同龄儿童都能吃各种好吃的东西,他们却必须受到限制,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情,家长和医师也应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给予指导,提出要求。另外,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在饮食治疗方面提倡用计划饮食来代替控制饮食;

⑶体力活动量相对较大:孩子多爱玩好动,运动量难以控制,在这方面,家长和医师也应给予关怀,不使不动,也不使过量运动;

⑷必须使用胰岛素:儿童糖尿病在药物治疗上的特点是,他们绝大多数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要做长期打胰岛素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切勿听信巫医假药的欺骗宣传随意停用胰岛素去试用什么根治糖尿病的"祖传秘方"或"新医疗法",以免酿成大祸;

⑸监测可较多地采用尿糖:和成年糖尿病人一样,糖尿病儿童也需要经常做血糖检查,但儿童天天上学,采血比较困难,而且小胳臂小腿的,经常抽血让人心疼,所幸的是儿童糖尿病血糖波动虽可较大,但他们的尿糖与血糖相符率较高,所以可以用监测尿糖的方法来观察病情的变化;

⑹ 青春期问题:青春期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好发年龄,也是血糖波动和胰岛素需要量较大的时期,对这个问题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

老年糖尿病治疗

有人认为老年人的寿命又不长了,不需要治疗了,甚至于血糖很高也不采取积极措施。这是不对的。这样不但会使慢性并发 症(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加速发展,而且还可 以引起严重的急性并发症(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招致死亡。

由于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糖尿病得以有效控制者可以长寿,有的可以活到85岁以上。而60岁进人老年期得病者也可以 因控制较差而发生严重并发症早亡。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不应受 年龄限制,应与中青年一样积极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 正常水平,且使其长期保持下去。

但要注意,对老年糖尿病人进行有效的控制时常有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对老年人危害较大,因此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既要做 到较好的控制血糖,又要防止低血糖反应。我们的经验是采取宽 松治疗方案,即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为标准。对较长时间饮食疗法后,空腹血糖在8mmol/L以上,餐后2小时血糖未降至12mmol/L以下,且 加强体育疗法亦未能达到治疗效果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 口服降糖药,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老年糖尿病人中约有30%的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饮食疗法的原则是:

(1)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人每天总热量卡可按每公斤体重30卡左右估计。蛋白质 每公斤体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 每天200—300克(主食4-6两)。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 酸的摄人。 (2)肥胖者每日总热量卡要低一些,以利于逐渐减少体重, 达到理想体重后糖耐量往往会显著改善。降低总热卡逐渐减少体 重可按下述公式:总热量卡—250卡+30分钟活动=逐渐降体重。

(3)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应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饮食 控制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自己掌握。

(4)对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据血脂情况掌握,如胆固醇增高者应予低胆固醇饮食;对高甘油二脂者,应以严格限制碳水化合 物为主。

(5)对应用降糖药物者,饮食要适应于药物治疗,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至少分成四餐吃,即睡前加餐一次。2.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但运动疗法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 始,根据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 受能力。3.口服药物疗法

目前口服降糖药有两类:

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 摄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物为D860,此类药 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出,老年人不适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的 老人禁用;近年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已相继问世,如优降糖、达 美康、美吡哒、克糖利、糖肾平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作用 强,剂量小,副作用低。

②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有一 定防止微血管病变等作用。

③糖肾平95%由胆道排出,应用于 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者最适用。但优降糖50%由肾脏 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应用时应密切观察。

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 化道反应,其代表药物为降糖灵、降糖片、二甲双胍等。由于此类药物副作用明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但根据国内经验,合理 地应用疗效还是不错的,副作用也可减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于降糖灵,作用也比降糖灵弱。4.胰岛素疗法

(1)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但是临床约 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指征如下:

①胰岛素依赖性的1型糖尿病人。

②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糖尿病人。

③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人。

④合并感染、创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应激情况时,即使原来口服降糖药有良好效果,也要暂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⑤饮食疗法不能控制,又不宜应用口服降糖药的Ⅱ型糖尿病人。

(2)应用胰岛素的方法:正常人每日分泌24—48个单位胰 岛素,故胰岛素的应用剂量要低于此标准为宜,因为糖尿病人的 胰岛素分泌只是相对或绝对不足。在严格饮食控制的条件下,一 般尿糖(+)加用胰岛素4单位,血糖每高于正常50mg/dL (2.98mmol/L)增加胰岛素2-3个单位。如饮食控制的不好或未 控制饮食,则胰岛素剂量应根据情况增加,短效与长效胰岛素之 比为2:1,每日三次剂量分配为: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当 血糖尿糖接近正常时,胰岛素剂量应偏小(按上述标准减去1/2 -1/3),这样会安全些。若餐后血糖高,选用短效胰岛素每日3 次或中效胰岛素每日1-2次;若空腹血糖也高,可在早或晚加 用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老年患者应 注意夜间低血糖症。

(3)病情监测及控制标准: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 要有尿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 及低血糖症。

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定。 1994年亚太地区规定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 时血糖<11.1mmol/L及消除糖尿病症状。应当注意的是对老年糖 尿病的控制标准松一些为宜,我们多年来临床经验认为老年糖尿 病人血糖控制标准,以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2mmol/L为宜。因为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耐受低血糖。

(4)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

①饮食。当胰岛素B细胞功能极差时,即基本上已无胰岛 素分泌,一旦饮食有了变化,血糖也随之明显变化。进食多,血 糖就高;进食少,则发生低血糖。所以病人应做到定时、定量进 餐。如发生饮食变化时,胰岛素(也包括口服降糖药)用量,用 时应灵活掌握,既要做到控制高血糖,又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②活动。活动应定时、定量,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和进餐情 况选择活动量和时间。如个别病人餐后1—2小时的血糖高,稍 加胰岛素又在3—4小时发生低血糖。此时可在胰岛素不变的情 况下,餐后1—2小时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即可使血糖正常。

③老年糖尿病人绝大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大多自身有一 定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此时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稍大,则 易发生低血糖。另外,因为老年人常有肾功能减退,胰岛素从肾 脏排出和分解减少,胰岛素作用增强易发生低血糖。

5.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

血糖高于27.8mmol/L,常超过33.3mmol/L(600mg/dL),血 浆渗透压≥320mosm/L,血钠>145mmol/L,进行性意识障碍伴严 重脱水,酮体阴性或弱阳性,即可诊断。

(1)迅速补液:当血钠>145mmol/L,血浆渗透压≥ 320mosm/L(血浆渗透压估计公式:2(Na+K)+血糖mmol/L) 时,输人生理盐水,补液量可先按体重10%—15%估汁,前4小 时补人总量的1/2,其余在24小时输完,在总液体中应有400— 800ml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亦可,有利于维持血压及防止脑水 肿。

(2)小剂量胰岛素:短效胰岛素4—6u/h静点,当血糖降至 14mmol/L时,可用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 为1u:4g),在治疗过程中每2-4小时测血糖1次。如用大剂量 胰岛素,使血糖及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则可使水迅速向细胞内 转移,而导致脑水肿、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低血糖等。

(3)当患者4—6小时少尿或无尿时,应考虑到发生了肾功 能不全,可给速尿。

(4)积极治疗诱发疾病、伴发疾病及并发症,特别是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1)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 因为胰岛素不仅能增加葡萄糖利用,还能抑制游离脂肪的释放, 抑制游离脂肪酸在肝内转变成酮体,所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 人,应首选胰岛素治疗。关于胰岛素的应用方法,近年来的研究 证实,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小剂量普通短效胰岛素4—6u/ h肌注或静脉点滴具有与大剂量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少低血 糖、低血压、脑水肿、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胰岛素 人液体治疗6小时,血糖水平仍不下降,则应考虑可能有胰岛素 抵抗,可将每小时胰岛素剂量加倍,直到血糖降至13-14mmol /L,然后改用5%葡萄糖盐水或5%葡萄糖液加胰岛素治疗之。

(2)补充液体:由于高血糖、高酮体所引起的高渗透性利尿 失水,及水摄人量少,加之呕吐、腹泻等所致的脱水,应静脉补 给生理盐水、消化道补水,当血糖降至13—14mmol/L时,可用 5%葡萄糖液静脉输人,至于补液多少及补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 脱水程度、心脏情况及年龄而定。在补液同时应注意纠正电解质 平衡。

(3)抗感染: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常在感染等应激情况 下诱发,因此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7.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疗

此并发症比较少见,但当老年Ⅱ型糖尿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血 管病、肾脏疾病或肺疾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下降、组 织缺氧状态下,出现呼吸深快、意识模糊、昏迷、血pH<7.35, 血乳酸>5mmol/L、尿酮体阴性时,即可诊断。

(1)除去诱发因素:立即停用双胍类降糖药纠正器官功能,改善缺氧,积极抗感染。

(2)纠正酸中毒:输人5%碳酸氢钠250-500ml,输人量视血pH情况而定。同时应补充生理盐水纠正脱水。

(3)胰岛素治疗:血糖>17mmol/L,每2—4小时静点4-6u 胰岛素;血糖<11mmol/L,在静脉滴人胰岛素同时输人5%葡萄 糖液,防止低血糖。

(4)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在应用胰岛素情况下,注意补钾。

(5)血压下降时,给升压药,宜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对微循环和肾血流量影响小的药物。

糖尿病治疗的控制标准是什么?

(1)血浆葡萄糖:空腹:4.4—6.1为良好,6.2—7.0为一般,>7.0为不良;非空腹:4.4—8.0为良好,8.0—10.0为一般,>10.0为不良。

(2)糖化血红蛋白:<6.2%为良好,6.2—8.0%为一般,>8.0%为不良。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和血红蛋白发生糖化反应而生成的,糖化过程缓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一旦形成不再解离,它取决于红细胞在120天生命期间暴露于血液中的平均血糖浓度,故它能确切反映测试前4—8周内的平均血糖情况。

(3)血压:<130/80mmHg为良好,130/80—160/95mmHg为一般,>160/95mmHg为不良。

糖尿病、高血压分别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合并,使脑血管病、心肌梗死、心衰和肾衰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故控制血压对糖尿病患者意义非常重大,以上血压控制标准可结合患者年龄适当调整。

(4)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男:<25为良好,<27为一般,≥27为不良

女:<24为良好,<26为一般,≥26为不良

通过运动及饮食疗法,控制体重,可以使胰岛素受体增加,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血糖。

(5)血脂:

总胆固醇:<4.5mmol/L为良好,≥4.5mmol/L为一般,≥6.0mmol/L为不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为良好,1.1—0.9mmol/L为一般,<0.9mmol/L为不良;

甘油三酯:<1.5mmol/L为良好,<2.2mmol/L为一般,≥2.2mmol/L为不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为良好,2.5—4.4mmol/L为一般,>4.5mmol/L为不良。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糖代谢障碍而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出现高脂血症。使血脂代谢恢复正常,可减轻或恢复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管并发症,使冠心病死亡率下降。

糖尿病患者都必须使用降糖药吗?

不一定。一部分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能通过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减轻体重,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多,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同时,每天摄人热量减少,胰岛细胞的负担减轻,可以使血糖控制良好,而不需使用降糖药。

糖尿病人在治疗中要点

为了使糖尿病得到理想的控制、糖尿病人必须和医生密切配合并掌握如下要点:

(1)糖尿病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学会防治糖尿病的要领。在医生指导下不断制订和完善适合于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案。

(2)饮食治疗是一切治疗措施的基础,离开它即使最好的药、最好的疗法也是狂费心机,因此必须长期甚至终身坚持饮食治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放弃饮食控制的治疗措施。

(3)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原理、适应证及副作用。

(4)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体力活动对糖尿病是有益的,但不宜过于劳累。

(5)即使血糖、尿糖已经降到正常,症状完全消失,也不要轻易停止治疗。改变治疗方案,应和医生员好是内分泌医生研究后决定。

(6)不要乱投医、乱服药,更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声称能“包治或能根治糖尿病”的人,以免上当受骗,病情反而日益加重。

(7)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必须定期到医院检查,定期复查血糖、尿糖、糖基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糖定量、尿常规、血脂、肾功能及眼底和心电图等.以便了解糖尿病病情及心血管、眼底、肾及神经等系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

(8)学会自我监测、自己检查血糖、尿糖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经常总结分析病情变化规律。若血糖、尿糖突然增加,要想到:①是否多吃了?②药是否少用了?③体内是否有感染?若血糖尿糖突然减少,也要想到:①是否少吃了?②药是否多用?③活动量是否过大?总之,不论血糖突然升高或突然下降,总是有原因的,应自己查原因或报告医生共同查,不要贸然大幅度调整药量,不然会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而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冬季保养

糖尿病(II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据临床观察,冬季是该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故在冬季来临时,糖尿病人更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做好自我保健,以平安渡过严冬。

情绪稳定:过度的喜、怒和悲伤,使情绪出现波动,与糖尿病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内在联系,因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故病人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负性情绪影响,保持情绪稳定。

节制饮食:糖尿病人本来就多食,尤其是冬天,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更旺,也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订科学的食谱,控制主食如米、面及淀粉食物,忌食糖及甜糕点,有饥饿感者,可增加副食如豆制品。乳类、肉类等,多吃些新鲜蔬菜,以满足机体需要。

防止感染:呼吸道、皮肤、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因素。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洗澡、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漱口,患有牙病及时治疗;积极治疗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以消除发生肺炎的隐患。

注意护肢:糖尿病人,多有血管功能不全和神经病变,造成脚的局部感觉迟钝,足部的皮肤破损或癣感染等,均可发展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成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坏疽,有时被迫截肢或感染扩散到全身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故糖尿病人应穿宽松的棉鞋,经常换袜子,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每晚以45℃左右热水泡脚15分钟,有助于子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避免用手撕脚皮和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破损招致化腔性细菌感染。

注意保暖:寒冷刺激,可使体内儿茶酚胺物质增加,促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故应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

适当运动: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可根据年龄及健康状况,积极、适当地参加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舞剑等健身锻炼,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十分有益。

糖尿病并发感染的预防

糖尿病人由于体内代谢发生紊乱,使机体防御机能减弱,同时因营养不良等固震,使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所以容易招致多种感染。糖尿病因感染致死者仍在10%以上,而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者死亡串更高,占死亡原因的首位,不可忽视之。糖尿病并发感染防治措施如下:

(l)积极治疗糖尿病,尽量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纠正代谢紊乱,这是最根本的办法。

(2)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3)注意卫生,特别是饮食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刷牙,搞好口腔卫生及手、足、头发卫生,及时治疗甲沟炎、鸡眼、胼胝、脚癣、甲癣等感染,以防细菌人血。妇女应经常保持外阴清洁。合并末梢神经炎病变者,避免因热水袋引起烫伤。

(4)发生急性感染后,要及时就医。已用胰岛素治疗者,可适当增加剂量,以防病情恶化;未用胰岛素治疗者,必要时可改用胰岛素治疗。

(5)应用抗生素治疗。剂量、疗程都要足够,感染严重者以静脉给药、联合用药为原则,住院病人则根据药敏为指导。但不宜长期用药或预防性用药。

(6)外科治疗。当合并痈、蜂窝组织炎、皮肤感染时,常需清创或切开引流等外科治疗。

糖尿病口腔并发症预防

糖尿病口腔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及高血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所引起的。糖尿病与口腔病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是相互影响的。未得到满意控制的糖尿病人,本身对感染的抵抗力低,给细菌的侵袭造成有利条件,因此常并发口腔疾病。常见口腔并发症有蛀牙、齿龈脓肿、牙周炎、齿糟脓漏症、牙龈炎、腭部炎症、齿龈、舌和脑膜面的糜烂及小溃疡等多种炎症。临床上许多病人有口干、口腔烧灼感、牙龈肿痛和牙齿叩痛。牙周和牙齿反复发生感染,又可使糖尿病病情恶化。鉴于上述原因,糖尿病人一定要经常注意口腔卫生,做到饭后漱口,睡前、起床后刷牙。要尽可能不要劝病人将全口牙齿拔除,保存几个健康有功能的牙齿,有益于咀嚼。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对没有必要保留的牙可以拔除,时间最好在饭后1个半小时做。并在拔牙前两天给予抗生索,拔牙后再用几天抗生素,以防感染发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预防

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根本的办法就是积极治疗糖尿病,随时防止诱发因素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l)积极治疗糖尿病,坚持长期严格控制血糖,不要随意中断胰岛素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用药剂量。

(2)注意防止多种诱发因素的发生,特别是预防感染,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即使有发热、厌食、恶心、呕吐时,也不宜中断胰岛素治疗。但应适当补充营养。

(3)严格遵守饮食制度,严禁饮酒,限制肥肉等脂肪食物摄人。饮食不当和饮酒往往诱发酮症酸中毒,应引起注意。

(4)当处于各种应激状态时,如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塞、外科危重症手术等,口服降糖药物需暂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以防酮症酸中毒发生。

(5)随时警惕本症的发生,一旦发现尿中有酮体,就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预防

正常人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20%~40%,而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约占60%。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脂肪代谢紊乱,经常有游离脂肪酸从脂库中动员出来,血液中首油三脂及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易于沉着在动脉壁上,使血管壁内膜有脂质及多糖类物质沉着,呈表面突起大小不等的黄色斑块,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逐渐狭窄,造成相应器官供血不足。糖尿病人伴有脂代谢紊乱是促进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经常检查血脂。如出现高脂血症,在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要积极进行降血脂治疗,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和脑卒中的发生。

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治疗措施是:

(l)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高脂血症能迅速得到改善,可见因高密度脂蛋白(HOL)上升而引起HDL-胆固醇升高。这由于胰岛素使血脂蛋白脂酶活性增加,而与血糖控制程度不成比例.在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6个月的过程中,从2~4周起极低密度脂曰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减少,第2个月起HDL-胆固醇开始增加。

(2)饮食、运动及体重调节:控制体重及合理的运动疗法,可使极低密度脂蛋白、血脂蛋白脂酶下降及高密度赡蛋白升高。饮食成分对HDL-胆固醇有一定影响。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2时。HDL-胆固醇增加。酒精可使HDL。胆固醇增加。严格执行饮食疗法与减轻体重时,HDL-胆固醇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也减少,对于预防动脉硬化起着良好的作用。

(3)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口服降摄药物治疗组病人,HDL-胆固醇下降。但根据病情分组进行饮食疗法时,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说明日服降糖药组,对HDL-胆固醇未必有不良影响。

(4)抗血脂异常剂:经饮食、运动疗法及胰岛素等治疗无效的高脂血症,可采用脂肪代谢改善剂。根据高脂血症的分类,分别采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以降胆固醇为主的药物,有脉通、益寿宁、脂平、心脉乐、β-谷固醇等;以降甘油三脂为主的药物,有烟酸及其衍生物、安妥明及其衍生物。常用降脂药,还有诺衡、立乎脂、多烯康、鱼油降脂丸、真菌降脂素、弹性酶、脂必妥等,也可以根据病情选用。

糖尿病肾病怎么样预防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人员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人最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其防治工作关系重大。

(l)长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高血糖是糖尿病性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早期发现糖尿病并予以合理治疗,尽可能使三大物质代谢恢复正常是非常关键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常能使早期肾脏病理改变恢复,但如进展到临床肾演期,即使严格控制血糖,效果也较差了。糖尿病肾病接近尿毒症期可出现下列现象:①肾糖团明显增高,故不能以尿糖来判定血糖控制程度,面应以测定血榴为准,增加了调节胰岛素和降糖药剂量的困难;②在尿毒疲时某些代谢产物有还原性,致使用硫酸铜还原法测定尿糖时有假阳性;③尿毒症的患者食欲不振、进食量少,更兼肾脏本身对胰岛素灭能下降,胰岛素需要量减少,易发生低血糖症,应随时调节剂量;④一般不宜再用口服降糖药,面应使用胰岛素。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糟尿病可以慎重使用口服降糖药。双胍类药物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不宜使用;甲苯磺丁脲(D860)及糖适乎比较安全,但也有出现低血糖的报道,应用时仍需严密观察。

(2)积极治疗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对于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很重要。血压控制后往往尿蛋白排出亦减少。要使血压下降到16.8/l1.5千帕(126/80毫米汞柱),在这个时期治疗高血压比治疗高血糖更为重要,但两者要同时进行。目前多主张肾病时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该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 Ⅰ变成血管紧张素Ⅱ,使水钠潴留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另外,由于肾小球人球、出球小动脉扩张,使肾小球供血改善,减轻了肾小球进行性损害,改善了肾功能,常用药物有开搏通、说宁嚏等,也可用心痛定、尼群地乎、复方降压片等治疗。

(3)调整饮食:减少蛋白质摄人量,不仅对肾功能不全有利,而且有助于减少尿蛋白排出量。一般每日蛋白质摄人量不超过30~40克。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肉类。豆制品等应限制。

(4)透析与移植:榴尿病性肾病尿毒症期,应进行腹膜或血液透析治疗。肾或胰-肾移植,为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肾末期最有效的办法。经过移植后,可使糖基化血红蛋白和血肌酚水平恢复正常。

(5)不使用对肾脏有害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6)改善肾脏徽血管病变:给扩血管药、抗血小摄藏聚药和活血化滴药,如潘生丁、丹参等。

糖尿病肠道并发症预防

糖尿病肠病包括小肠和大肠并发症。糖尿病的小肠并发症,常为频繁的腹泻。这种腹泻常在餐后或夜间以间歇性水样便为特点,一般不伴体重减少或脱水。可合并非热带口疮和腹部疾病。引起腹泻的原因有:①由神经病变引起小肠排空减慢,食糜滞留,细菌繁殖,后者使肠内分解脂肪的化学物质受到抑制从而引起腹泻,可用抗生索治疗。②神经病变弓I起肠液分泌过多,可用可乐宁治疗。有时用胃复安,因为它能使小肠肌肉反应增快,缩短食物在肠内停留。

糖尿病的大肠并发症,常为便秘。便秘在糖尿病人中最为多见,约20%的糖尿病人有便秘。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糖使体内缺水,因大肠水分太少而引起便结,大便困难。另一方面是支配大肠的植物神经病变,引起大肠排空减慢而便秘。大多数便秘属机能性便秘。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养成有规律的正确饮食习惯。②适当的睡眠、休息和运动。③环境舒适。④避免滥用泻剂。由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引起者,可采用新斯的明、番泻叶、通泰胶囊或便秘舒等进行治疗。

糖尿病胃部并发症预防

糖尿病的胃部并发症有:糖尿病胃麻痹、消化性溃疡、胃酸缺乏和维生素 B12缺乏。

据报告,有20%~30%糖尿病人发生目麻痹。目麻痹是由于支配胃运动的神经受损面引起。在酮症酸中毒时,也可暂时性发生。表现为胃紧张度减弱、田动减弱以及排空时间延长。患者自觉上腹部不适,如稍吃几口饭即有饱胀感,以及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在呕吐出的胃内容物中可见数日前摄人的食物,有时还可见由食物硬结成的“胃石”。频繁的呕吐,可导致营养不良。由于进入胃的食物排空馒而不能按时被吸收,可能引起低血糖;而当数小时后食物排空人肠后,又会引起高血糖,故影响血糖的控制。

胃麻痹的治疗,可采用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等刺激胃排空的药物,或甲氰味吸等抑制胃分泌的药物,后一类药物能减少胃分泌,从而可减轻饱胀感。出现胃石时,可由胃镜取出。

据报告,约10%糖尿病人出现消化性溃疡、呕血、甚至出血性休克而致死。其原因是胃微循环功能不良,从而降低局部防御能力,胃酸低、内源性胰岛素减少或无分泌,面致胃液分泌减少,以及檀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胃液分泌减少。此外,由于胃粘膜微血管病变,口服降糖药,可合并急性溃疡。为预防发生溃疡,应禁烟、戒酒,加强饮食卫生;避免摄取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对阿司斯匹林、保泰松、利血乎、咖啡因、皮质激素等与溃疡有关的药物,需慎用或不用。

胃酸缺乏症,可由自身免疫引起。 I型糖尿病本身即有自身免疫的异常,也可因为控制胃酸分泌的神经受损而引起。胃酸缺乏时,外来的细菌不能被杀灭,易使胃部感染、发炎,另外,胃酸缺乏,也影响食物的消化。

当胃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减少时,可引起人体维生素 B12不足的营养性贫血。因为内因子可结合维生素 B12防止后者受破坏,并使后者到小肠被吸收。

糖尿病肝脏疾病的预防

(1)积极治疗糖尿病,必须和肝病治疗相结合。

(2)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吃饭,以预防肝炎发生。糖尿病人如在脂肪肝的基础上再传染上府炎,则治疗效果不佳。

(3)饮食控制可适当放宽。应采用高蛋白(每天每公斤体重不低 l.5~2克)、高维生素、适当糖量(每天每公斤体重不低于5~6克)、低脂肪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 1~1.2克),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4)对肝源性糖尿病,如血糖仅轻度升高,可不必给降糖药治疗,一般可随着肝病的控制面恢复;但禁用糖皮质激素和酒类。虽然酒是高热量物质,每克酒可产生29.16千焦(7千卡)热量,但是它和糖、蛋白质、脂肪不髓实线,而且可消耗体内热量。过量的酒可促使高脂血症的形凤项优醚紊乱,使肝病加重,同时可抑制肝糖原分解,使血中葡萄糖减少而产生低血糖。正在用胰岛宏和口服降糖药时,必须忌酒。

(5)为符合生理要求,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凡血糖在8.32~l1.1毫摩尔/升(150~200毫克/分升),适用小剂量胰岛.索皮下注射,三餐前4~8u;食欲明显减退者,8~12u加于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2次,但必须注意避免低血糖反应。

(6)试用口服降糖药时应尽量避免用对肝脏负担过重或影响肝功能的药物,易发生胆汁滞留性黄疽,不宜应用。若属高胰岛素者,可试用降糖灵,但必须注意高乳酸血症。

(7)适当应用保肝药。如肌苷、B族维生素等。

(8)腹水期必须限制钠盐的摄人,如发展至昏迷前期,则须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热卡以糖类为主。

糖尿病人必须备用物品

常言说得好:“久病成良医”。糖尿病人就应当成为半个医生和护士。为了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护,糖尿病人应备有以下物品:

(1)一套检查尿糖、尿酮体所璧奈锲罚绨嗍弦骸⑼宸邸⑹怨堋⒕凭萍澳蛱鞘灾降取S刑跫撸晒褐?台家用血糖仪。

(2)1本记录检查结果、病情变化及体重用的笔记本。

(3)有关糖尿病知识的科普书籍和中国食物成分表。还应有简单的食物衡量器,最好还要有1架称食物的小磅秤和1台称体重的小型台秤。

(4)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需准备1套注射胰岛素所用的器具,如注射器、针头、消毒盘、消毒用棉签、酒精及消毒设备;胰岛素冷存处。有条件使用人胰岛素者,如购置1把胰岛素笔就更理想。

(5)常备水果糖、饼干等食品,以防发生低血糖之用。

糖尿病人家属注意事项

(l)病人家属和病人一样,首先应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及治疗常识,从而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使病情保持稳定。

(2)家属应配合作好饮食控制,根据医生饮食处方,作好食谱花样调剂,并协助作好饮食控制。

(3)家属应鼓励和督促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正确对待饮食控制,经常帮助和督促病人作尿糖、血糖的化验,督促病人按时按量用药,切不可突然中断治疗。

(4)家属对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应给予同情、关心和帮助,鼓励病人战胜疾病。

(5)因糖尿病人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特别是Ⅰ型病人更易发生,这种反应来势很快,需要立即采取枪救治疗措施。因此,家属应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和预防处理方法,一旦发生低血糖,家属应在来医院前就作些简单处理。

(6)因为很多因素会影响血糖,使血糖升高,因此家属应熟悉这些影响因素,使病情能稳定控制。例如情绪能影响病情,故家属应使病人经常保持愉快、乐观情绪。

(7)督促病人戒烟、酒。

(8)协助病人搞好必要的运动,并注意在运动中保护病人,防止足的损伤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9)督促病人定期来院检查,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人外出注意事项

当糖尿病人离家外出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随身携带降糖药物,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应携带胰岛素、注射器、针头、酒糟棉球及尿糖试纸,但别忘了按时服药、打针及注射用具的消毒。

(2)别忘了及时加餐。一般外出时,特别是当爬山、游玩、长途旅行等活动量较大时,主食量要相应加大些。

(3)注意劳逸结合。外出时比较劳累,要注意适当休息,保证睡眠。

(4)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之类的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5)凡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最好随身携带一张糖尿病自我保健卡片,以备在发生低血糖昏迷或其他紧急情况时急用。别人一旦发现这张卡片,便可处理并送医院急救。

糖尿病人注意脚部的保养

秋天天气变冷,气候干燥,糖尿病人因并发血管及神经病变,极易引起脚部皮肤的干燥、龟裂,发生细菌感染,严重的还会造成皮肤破溃甚至脚趾坏死,医学上称之为“糖尿病足”。因此,秋季糖尿病人应重视对脚的保护。

仔细检查您的脚:每天一次在明亮处彻底地检查您的脚,特别要注意趾间和脚掌部,检查是否有裂痕、抓伤、水疱、红肿、鸡眼、胼胝等,切勿自己用小刀、锉子或者除蚀药去除硬斑、鸡眼和胼胝,即使是很小的伤口,也应及早就医治疗。

保持柔软的皮肤:可以使用一些护手膏来保持脚部皮肤,防止干燥(两脚趾间除外)。

选择合适的鞋子:鞋子的尺寸应适合您脚的大小,不能挤脚,穿时先看看鞋里是否粗糙,不要穿您觉得不舒服的鞋子。另外,尽量不要在室内外赤脚行走。

穿着较厚的袜子:注意脚部的保暖,选用透气吸汗的纯羊毛和纯棉袜子,袜子同样不能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袜子应每天更换。

适当地清洗脚部:每天用温和的肥皂洗脚,水温不要超过体表温度,脚浸泡在水中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特别注意清洗脚趾间的皮肤,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不要用火炉暖脚:糖尿病人由于脚部神经发生病变,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所以不能用热水袋、暖炉、油灯等直接暖脚,否则容易被烫伤。

怎样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

病人必须认清该病本质,包括进行性神经病变和溃疡发生的危险性。这点有时很难知道,解决认识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经常检查自己足部,包括水泡、切割伤、抓伤、趾甲问题;

(2)经常检查鞋子,有无异物和粗糙的地方;

(3)保持足部清洁;

(4)鞋袜要宽松;

(5)不要赤足走路;

(6)不要热敷足部;

(7)不要过分剪除足部胼胝,或涂刺激性药物;

(8)剪趾甲时要小心;

(9)不吸烟。

糖尿病患者缺乏良好的血压控制

芝加哥,9月20日(路透社医学新闻)星期二药理学家的一份报告显示,虽然丰富的资料显示将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到推荐水平是很重要的,但只有11%的患者能够达标。

Rush Presbyterian-St.Lukes 医学中心Rush大学高血压研究中心的Bakris,在美国临床药理学院的年会上称,新近的国家健康和营养测试调查提供了大量新的数据,显示许多美国人高血压的控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没有达到目标水平。

Bakris认为,造成血压控制不好的原因是,医生害怕给糖尿病患者处方过多的而又是降低血压所必需的药物。

制订血压控制目标的美国联合委员会,强烈建议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水平控制在130/85mmHg以内,英国、加拿大高血压协会和国家肾脏基金会最近一致推荐了更严格的控制目标130/80mmHg。

这是因为一旦糖尿病患者肾脏出现危害,减缓肾脏疾病发展最简单且最重要的方法是降低动脉血压。

回顾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后,Bakris认为,减缓高血压进展最为有益的方法是,至少将收缩压控制在125-130mmHg以下,舒张压70-75mmHg以下。

Bakris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唯一且最重要的药物,它同时可以降低血压和蛋白尿。

目前重要的是要克服蛋白尿的问题,因为研究已经显示,有大量蛋白尿的人肯定有某种肾脏疾病,不论是因为糖尿病、高血压或其它肾脏问题。

怎么样预防糖尿病眼病

(l)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有人对这类病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20年后有80%以上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之大,

(2)应该教育病人,让他们了解到在糖尿病病人中,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它可以严重地影响视力,且在视力正常时可能已经发生了并发症。对眼部并发症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可以大大减少因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而引起的失明。

(3)糖尿病人年龄在10~30岁,应在确诊为糖尿病后第5年到医院眼科做全面检查;若年龄大于30岁,则应在确诊时就开始到医院眼科做全面检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但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无视网膜病变者,可以间隔稍多一些时间复查。

(4)糖尿病妇女,应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到医院检查眼底。怀孕后应于第l孕期内再进行眼底检查,以后定期复查。

(5)如有下列情况,应立即请眼科医生会诊。①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②戴眼镜后视力减退。③眼压增高。④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⑤其他眼科病变可以危及视力时。⑥黄斑水肿。

(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①激光治疗,氢离子激光光斑小,绿色激光易被血红蛋白吸收,故可直接凝固封闭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和有荧光渗漏的毛细血管。它可制止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水肿,而不致影响黄斑的功能。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时,先封闭其供养动脉,并同时凝固其周围的视网膜,使它由缺氧状态转为不需氧状态,故可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或使之萎缩。每年需作激光补充治疗,以封闭初发的新生血管。②玻璃体切割术,近年来,对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当玻璃体内有较多钒化物时,如视网膜电图正常者,可以采用切除玻璃体内祝化物的治疗方法,以防止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适当提高视力。③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徽血栓的形成所致,故可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丹参等;抗凝药物,以肝素为代表;促纤溶药物,以尿激酶、链激酶为代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mil)对少数病例有效。

糖尿病预防

快步1小时预防糖尿病

在新出版的《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中,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内科医生发表的医学研究显示,增加运动量能显着降低成年人罹患糖尿病的机率。

美国医学界将糖尿病称为“当代流行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有1亿3500万人患上糖尿病,预计在2025年将增加到3亿人,且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7万名中年妇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散步也可以减少罹患糖尿病的危险率。研究报告说,一个人如果每天快步走大约1个小时,就可降低约五成的患糖尿病危险。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内科说,重要的是以运动消耗体能,而不是运动的种类,即使是快步行走等看起来比较温和的运动和跑步等比较激烈的运动,都同样能明显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也称为非依赖胰岛素型NIDDM)的危险。

其实,在过去,医学界也有研究认为,坚持进行适当的运动,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减少脂肪、降低体重、增加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步行是最安全、简便,同时也是最易坚持下来的运动, 但切忌空腹运动,以避免引起胰岛素下降而使血糖增加,加重病情。同时,运动的环境应选择新鲜空气、环境安静的地方如公园等场地。

糖尿病是一种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血糖一直居高不下,会损害体内器官,几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因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失明、高血压、肾脏衰竭、心脏病和心脏病暴发、中风、传染病和手脚坏疽。

专家认为,尽早发现及尽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重要的一环,因此,中老年人每年不妨检验血糖一次,同时,那些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更应定期进行血糖试验,防患于未然。

糖尿病是指体内所生产的胰岛素份量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血中葡萄糖浓度(简称血糖)过高的疾病。食物经消化后,会被化解成葡萄糖,然后由血液吸收。

对于正常的人来说,胰岛素帮助把葡萄糖带入细胞内,以便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但糖尿病患者,由于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内而累积在血液中,导致血液出现高血糖的现象。

根据美国糖尿病资料组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糖尿病分为第一类型(胰岛素依赖型#,IDDM)及第二类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NIDDM)两种。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内科医生发表的文章也指出,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糖尿病是第二型糖尿病,致病因素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吸收血糖满足细胞的需求,使到血糖上升。

第二型糖尿病也是本地最常见的糖尿病,患者通常是40岁以上者,致病原因大多数是由于长期饮食不当,以及缺乏运动所引起。

怎样治疗和预防糖尿病

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中、西治疗。中医以中药降低血糖。西医治疗主要是口服或注射进行降糖和补充胰岛素。糖尿病的治疗还有以下疗法

食物疗法:协调饮食结构,控制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从根本上减轻胰腺负担。

气功疗法:通过锻炼真气,培养元气,扶植正气,同时消除机体应激反应,排除紧张状态。从而恢复正常人体代谢过程。

推拿疗法:运用各种不同手法作用于体表某部,进行刺激的物理疗法,通过推拿来调节机体的神经或体液平衡。

激光照射疗法:对局部组织消炎、促进修复,并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

磁疗法:通过经络传导或神经反射作用,调节脏腑功能;磁疗产生微电流,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整神经机能,并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

药浴疗法:对糠尿病足,足药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疏经通络,调整脏腑功能。

你会不会得上糖尿病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理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学专家的关注。根据糖尿病遗传理论的最新进展,以下几点都和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第一类是孟德尔遗传。目前已知四种单基因变异可引起Ⅱ型糖尿病:一种是胰岛素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区的点突变,导致胰岛素肽链上氨基酸密码的改变,产生氨基酸排列顺序异常的胰岛素分子。一种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40余种点突变,临床上可分为A型胰岛素抵抗、妖精容貌综合征等。一种是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现已发现20余种点突变,与Ⅱ型糖尿病的亚型,即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一种是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其基因多态性亦与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

第二类是非孟德尔遗传。目前认为,大多数Ⅱ型糖尿病属非孟德尔遗传,为多基因———多因子遗传疾病。

第三类是线粒体基因突变。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进行发病前正确预测的一类糖尿病。早几年,我国就已经在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分子生物学诊断部门,可以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在基因水平诊断Ⅱ型糖尿病亚型,并且已经在基层医院开展诊断工作。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除了遗传易感性外,还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各种环境因素中,肥胖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过度肥胖的危险在于,你的体重越重,你就需要越多的胰岛素来维持你的血糖达到正常水平,你的胰岛素很可能会由于超负荷运作而变得失去功能。有一种向心性肥胖危险性更大,这是一种腰围与臀围的比例大于0.90的肥胖。因为这种肥胖是脂肪细胞体积的肥大,而不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增生,这种肥大的脂肪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指征。

还有一种逐渐流行的都市化生活方式,将会把你推向糖尿病患者一列。比如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偏高,而碳水化合物(米、面等)和纤维(蔬菜、水果等)含量偏低,以及体力活动太少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有些人出生时及婴儿期体重偏低,反映了生命早期的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器官胰腺的发育而使胰岛素细胞体积较小,易发生糖尿病。

青年男性不要忽视糖尿病

如果你过于专注自己的工作,整天忙于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却忽略了饮食和生活,盒 饭或快餐通常是你的午餐;如果你的家族中有人有糖尿病史,那么你在不久的将来不得 不面对的难题就是:由于饮食结构长期不合理,糖尿病可能会伴随你的一生。

不要认为糖尿病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事实上,糖尿病患者有正处在青春期的男性, 也有正当壮年的年轻男性。有资料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人发病的时间是在35岁 左右。

80%—90%的糖尿病患者所患的是抗胰岛素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患者自身可以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与葡萄糖进入细胞感受器的联系发生故障,使葡萄糖滞留在血液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人体有可能会中毒。并且由于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 人会感到饥饿和疲劳。这种糖尿病与遗传有关,但在许多情况下,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 患者体重超常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对病情不进行适当的治疗,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严 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诸如神经受损、失明、截肢或心肾衰竭。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并不是宣判了你最终要得糖尿病,要知道,没有家 族病史的人如果不注意饮食习惯一样会得糖尿病。因此预防糖尿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养 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和控制体重是最根本的办法。另外每天要少 食多餐,不要仅进食两次大餐,因为在短时间内进食过多,会导致血糖突然升高。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也有利于健康,如水果、蔬菜、坚果和大豆等。

如果你一旦患有糖尿病,你必须对它有所察觉才能及早治疗和控制。但令人忧虑的是,很多青年男性对于自己身体状况不像女性那样敏感。有的人糖尿病症状已经非常明显但他却毫无察觉。这种情况并不鲜见,男士们在辛勤工作数个星期或至数月间根本没 有时间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许他们会偶尔感到饥渴异常,有时又尿频,但一忙起工作来就忽略了。然而这就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还包括:强烈的饥饿感、体重锐减、容易发脾气、恶心和呕吐、视力下降、腿脚或手指等部位有麻刺感。

让小胖墩远离糖尿病

路明给儿子亮亮洗澡时,看到他脖子、腋窝和大腿根处黑乎乎的,便使劲地搓,搓得亮亮直喊疼。令路明奇怪的是,儿子身上那些黑乎乎的污垢,即便用肥皂也搓不掉。当看到亮亮的乳房时,路明更惊出一身汗来,男孩的乳房怎么长得像女孩?带着问号和不安,路明带着儿子找到了我。

看到亮亮胖乎乎的体型后,我对路明说,都是肥胖惹的祸。

先从人体内的糖代谢说起。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燃料,就像汽车奔跑需要汽油一样。葡萄糖要变成能量供机体所需,离不了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腺组织中的胰岛分泌的,分泌胰岛素最大量的能力是根据人体正常的体重来设计的。人体肥胖,胰岛素就相对不足,并出现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体内血糖水平升高。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能量代谢,胰岛必需加倍工作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这种代偿性的增加分泌胰岛素所产生的高胰岛素血症,在早期可使体内的血糖浓度处于基本正常水平。因为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血中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对胰岛素相对较敏感部位的皮肤受其剌激后,便会产生黑色素沉着和天鹅绒样增生。于是肥胖儿童就会出现以颈部、腋下、腹股沟处的皮肤粗黑为特征的黑棘皮病变。可以说,在肥胖儿童中若出现黑棘皮病变,是发生糖尿病的先兆。如不及早防治,迟早要成为糖尿病部队的童子军。

男孩乳房发育也与肥胖密切相关。因为肥胖儿童与成年人发胖不同,儿童肥胖不仅是每一个脂肪细胞的体积增长,而且脂肪细胞数目增多。脂肪细胞内有一种芳香化酶,能把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男孩肥胖以后,芳香化酶的活力大大增加,可将雄激素转化为更多雌激素,这样一来,体内雌激素与雄激素的比值就升高。乳房是脂肪组织比较丰富的部位,雌激素水平增加明显,作用也相对加强,在雌激素的剌激下乳房发育变大。

其实,像路明这样的家长很多,对孩子的肥胖不以为然,有的还会觉得孩子胖了好。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肥胖的孩子由于出现对胰岛素抵抗,机体为了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就会分泌过多的胰岛素,然而胰岛分泌胰岛素有一定限度,如果长此下去,不堪重负的胰岛终有一天会因精疲力尽被压垮,其最大分泌量也会随之下降,渐渐分泌不出胰岛素,此时体内的血糖便会持续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对这种高胰岛血症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却有秘诀良方。秘诀是减肥,良方是管住嘴,多动腿。世界卫生组织倡导“两高四低一平”,即高复合碳水化合物、高粗纤维;低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一平,指蛋白质。

对孩子来说,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同时,要管好他们的嘴巴,让孩子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减少肥肉、奶油、油炸等富含动物脂肪食品的摄入,少吃甜食和含糖多的食品及饮料,避免造成营养过剩。鼓励孩子多到外边参加运动,家长要作表率,和孩子一块儿做游戏,做运动,每天锻炼30-60分钟,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做到了这些可使体内能量代谢保持平衡,随着体重的下降,颈部、腋下等处粗糙变黑的皮肤会慢慢地自然消退。虽说增大的乳房较难恢复,但孩子还小,随着生长发育,不会影响日后的体形健美。

三道防线预防糖尿病

当今世界,糖尿病、冠心病、肿瘤并称为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其实,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把好三道防线:

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关键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二级预防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年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和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

三级预防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患者多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而到了晚期,疗效往往不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