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大小总论合参(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六君子汤

治气虚脾弱,食少痰多。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一钱) 半夏 橘红(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

姜水煎服。

控涎丹(一名妙应丸)

治有余痰饮。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各等分) 为末,糊丸,桐子大,临卧淡姜汤下七丸至十丸。加朱砂二钱,全蝎三钱,治惊痰极效。

治酒痰方

青黛 括蒌 为末 姜蜜丸,噙化救肺。

一方

治痰嗽。

贝母 南星(各一两) 滑石 黄芩(酒洗,一两五钱) 白芥子(五钱) 风化硝(二钱五分,取其轻浮速降) 为末,汤泡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小胃丹

芫花(好醋浸一宿,瓦器炒令黑) 大戟(长流水煮一时,再水洗,晒干) 甘遂(长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晒干,各五钱) 黄柏(一两,焙) 大黄(湿纸裹煨,勿焦,切,焙干,再酒洗,炒熟,焙干,一两五钱)

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临卧津液吞之,或白汤一口送下,取其膈上之湿痰热积,以意消息之,欲利则空心服。

二陈汤

见伤风门。

茯苓丸

治中浣停痰,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者。

半夏(四两) 茯苓(二两) 枳壳(一两) 风化硝(五钱) 为末,神曲、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隐君礞石滚痰丸

治实热老痰,非此不化,功效若神。

大黄(酒略蒸) 黄芩(各八两) 青礞石(消 ,一两) 沉香(五钱) 为细末,水丸,川椒大,量人强弱多少用之白汤下。

痰不自动,因气而动,气不自升,因火而升,积之既久,根据附肠胃,回簿曲折之处,以为栖泊之窠臼,谓之老痰变现之症,莫可名状,非寻常药物可能疗也。故用大黄为君,以开下行之路;黄芩为臣,以抑上僭之火;礞石剽悍之性,游行肠胃,踵其回薄曲折之处,荡而涤之,故以为佐;奔驰于上午下焦,开飞门、魄门之窍者,沉香之力也,故以为使。然必服之得法则效如附应,用水一口,送过咽即便仰卧,令药在咽隔间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饮水,不可起身,行坐言语,直待药气除逐上焦痰滞,然后动作大抵服罢,喉间稠粘壅塞不利者,乃痰气泛上药力相攻,故也。少顷药力既胜自然宁贴。

若欲速为利下者,再饮白汤催之。

《内经》半夏汤

治痰盛夜不得寐。

秫米(一升,即小米之糯者) 半夏(五合)

用千里水八升,扬之万遍,取清五升,入前药煮一升半,每服一杯,日进三服,以知为度。病新发者,覆杯即卧,汗出则已,久者,三服而已。

歧伯曰∶卫气行于阳,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阳者,动也,辟也。阴者,静也,合也。故行于阳则动而醒,行于阴则静而卧,阳光亢上,则气有余而膈有痰。《经》曰∶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气行于阴而阴不足,则阳愈狂而阴愈格,静反为动,合反为辟,神气散而不守,故目不得瞑。秫米甘平益阴气而利大肠;半夏辛温通痰窍而泄小便,二便俱通,气可立降,阳不乘阴卧可立至,经曰∶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此之谓也。

一方

解郁清火消痰。

天冬(去心) 黄芩(酒炒) 海粉(另研) 栝蒌(另研) 橘红(各一两) 桔梗,香附子(捶碎盐水浸,炒) 连翘(各五钱) 青黛(另研,二钱) 芒硝(另研,三钱)

为末,炼蜜入姜汁少许,和丸,龙眼大。或噙化一丸;或嚼烂清汤细咽之;或为细丸,淡盐汤送下五六十丸。

本门诸方内有未备者,悉于咳嗽、喘哮、颠狂,凡属痰病诸门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