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脉小便不通合参(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五苓散

治暑毒入心,发热大渴,烦躁便秘,邪在上焦而治在下焦者,使浊阴出下窍而清阳之上焦者,自能宣化矣。心邪不从心泻,盖脏无泻法,脏实而泻其腑也。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褐,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此皆伤湿之见症也。湿胜则脾不运土不能治水,溢于皮肤则肿胀,并于大肠则泄泻,水停心下则呕逆,水寒射肺则喘咳,暑先入心故烦渴,肺病则金不能生水,膀胱热则阳不化阴,故便秘而渴,阴阳不利则霍乱吐泻,湿胜则身痛身重,总之,下不通利则阴阳不能升降而变症多矣。且功专荡热滋燥,导饮生津,故亦为消痞良方。

猪苓 白茯苓 白术(炒) 泽泻 桂 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而愈。

此足太阳药也。太阳之热,传入膀胱,故口渴而便不通。《经》曰∶淡味渗泄为阳,故用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水无当于五味,故淡能利水,茯苓走气分,猪苓走血分,然必上行入肺而后能下降入膀胱也。咸味涌泄为阴,泽泻甘咸入肾,同利水道为臣。益土所以制水,故以白术苦温,健脾去湿为佐。然膀胱虽藏津液,必由气化而始能出,故用肉桂辛热为使。热因热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气,使湿热之气,皆从小便而出也。若汗下之后,内亡津液而便不利者,不可用之,恐重亡津液而益亏其阴也。然治秘之道有三∶一曰肺燥不能化气,故用二苓泽泻之甘淡,以泻肺而降气。一曰脾湿不能升精渗浊,故用白术之苦温以燥脾而升精。一曰膀胱无阳不能化气,故用肉桂之辛热,以温膀胱而化阴,使水道通利,则上可以止渴,中可以去湿,下可以泻邪热也。然五苓利水,何以复能止渴生津?盖湿热壅于中焦则气不得施化,故津竭而小便不通也。用五苓以利去湿热则浊降清升,而脾能为胃行其津液、故津回而渴止矣。

蒲黄汤

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赤茯苓 木通 车前子 桑白皮(炒) 荆芥 灯草 赤芍药 甘草(微炒)蒲黄(生) 滑石(各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葱白柴苏煎汤,食前调下。

东垣滋肾丸

治肾虚蒸热,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

黄柏(酒炒,二两) 知母(酒炒,一两) 桂(一钱) 蜜丸。

葱熨法

治小便闭,小肠胀,不急治,杀人。

用葱白三斤,切细炒熟,绢包分两袋,更替熨脐下,气透即通。又法炒盐半斤,囊盛熨小腹。又法以自爪甲烧灰米饮下。

涂脐方

治小便不通。

大蒜独颗者(一枚) 栀子(七枚) 盐花(少许) 上捣烂绵纸上贴脐,良久即通,未通涂阴囊上立通。

八珍散

治大人小儿,小便不利或不通。

大黄 木通(去皮) 滑石 粉草 瞿麦 山栀 荆芥(各等分) 为末,每一钱,薄荷汤调,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