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症统论(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温剂之剂

温法有二,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以补。子和论疝多从劳内得之,然并补法。愚谓寒从外入者,其病多实。寒从内生者,其病多虚。设不能辨而概与散法,难免虚虚之咎矣。余采当归、萸肉等方,以补子和之未备。且遵仲景之旧法也。

《和剂》胡卢巴丸治疝气偏坠,痛不可忍,甚则呕吐闷乱。

胡卢巴(炒,一斤) 川楝子(去核,炒,一斤二两) 川乌(炮去皮) 巴戟(去心,炒、各六两) 茴香(盐水炒,十二两) 吴茱萸(洗,炒,十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温酒下,食前。一方有黑牵牛。

乌头桂枝汤(仲景) 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

乌头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分,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桂枝汤和营卫,散寒邪,止痛。乌头直入厥阴,逐寒气,用蜜煎者,缓其毒也。一方只用乌头,水煮去滓,内蜜煎,令水气尽服之,名乌头煎。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精者)

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十片;痛多而呕者,加陈皮二两,白术一两。

《金匮》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衍义》云,服之无不应验。有一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脐以下胀满,手不欲犯,此寒疝也。师将与抵当汤,谓有瘀血,非其治也,与仲景羊肉汤,二服而愈。

海藏附子建中汤

桂 白芍 甘草 饴糖 附子(制) 白蜜 生姜

此温养营血之剂,亦有虚在气分者。丹溪云∶疝有挟虚而发者,其脉不甚沉紧,而豁大无力者是也。然其痛亦轻,唯觉重坠牵引耳。当以参术为君,疏导药佐之,如桃仁、川楝、茱萸、木香、橘核之类是也。

逐水之剂

醉后饮水过多,脾气不化,则流入下焦,或房劳汗出入水,肾气不治,则渗入脬囊,此水疝之源也。子和以导水、禹功,治蔡参军疝痛,泻水三十余行,肿痛立消,盖必决去其水而疝乃愈。若杂进姜、附,水湿为燥热所壅,则三焦闭塞,水道不行,而肿痛益甚矣。

禹功散

黑丑(头末,四两) 茴香(炒,一两)

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

宣胞丸治外肾肿痛。

黑牵牛(半生半热,取头末,一两) 川木通(炒,一两) 青木香(一两,用盐蝥七枚同炒香)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除湿之剂

水湿同气也。然水汪洋而湿淹濡,故水可逐而湿宜渗,水成形而湿化气,故水无阳而湿有热。子和水疝、 疝所由分也。学人辨诸。

《元戎》加味五苓散

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 川楝子

上为末。

降心火之剂

治疝降心火之说,子和语焉而未详。戴氏有心火下降,则肾水不患不温之语,然与子和之治不同。子和所谓降心者,治在筋疝,茎肿痛,溃脓血。戴氏所谓降心者,治在木肾顽痹,结硬如石。大抵子和主清降,使心火下泄,如加味通心散之类。戴氏主咸降,使心火下济,如海藻溃坚丸之类,然而治法悬殊矣。

加味通心散治膀胱实热,小肠气痛。

瞿麦穗 木通(去皮节) 栀子仁 黄芩 连翘 甘草 枳壳(去瓤,) 川楝(去核,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心二十茎,车前草五茎,同煎,空心温服。

海藻溃坚丸治木肾如斗,结硬如石。

海藻 昆布 川楝实 吴茱萸(汤泡,各一两) 木香 青皮 小茴香 荔枝核(炒) 延胡索(炒) 肉桂(各五钱) 海带 橘核(炒) 桃仁(麸炒,去皮炒,各一两) 木通(七钱)

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温酒盐汤主下。

和血之剂

子和所谓血疝,即今人所谓囊痈也。睾丸肿痛,溃出脓血,以病在血分,故名血疝。血行则疝亦愈,故当和血。

桃仁当归汤治疝因瘀血作痛。

桃仁(去皮,二钱) 当归梢(酒洗) 延胡索(各一钱半) 川芎 生地黄 赤芍药 吴茱萸 青皮(醋炒,各一钱) 牡丹皮(八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散气之剂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之聚散也。故曰治疝必先治气。

青木香丸

黑牵牛(二十两,炒香,取末十二两) 补骨脂(炒) 荜澄茄(各四两) 木香(二两) 槟榔(用酸粟米饭裹湿纸包,火中煨令纸焦,去饭,四两)

上为细末,清水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

寒热兼行之剂

疝气有寒束于外,郁热在内,攻刺急痛者,法必寒热兼行,如仓卒散之类。丹溪云∶用之无有不效。盖川乌头,治外束之寒;山栀仁,治内郁之热也。

仓卒散

山栀仁(四十九个,烧半过) 附子(一枚,炮)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煎七分,入盐一捻,温服即愈。

丹溪方

山栀仁 川乌 吴茱萸 橘核 桃仁(各等分)

上研,水煎服。

逐气流经之剂

许学士云∶疝病多因虚而得之,不可以虚而骤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必涤去所畜之邪,然后补之,是以治疝诸药,多借巴豆气者,盖为此也。

天台乌药散(东垣,下同)

天台乌药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白) 良姜(炒,各五分) 槟榔(锉,二枚) 川楝(十个) 巴豆(十四枚)

上八味,先以巴豆打碎,同楝实用麸炒,候黑色,去巴豆、麸俱不用,外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川楝子散

川楝子(锉散,用巴豆十四粒打破,一处炒黄色,去巴豆) 木香 茴香(盐一匙炒黄,去盐,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食前,温酒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