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象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见阴阳类四。)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阴阳五。)

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

(针刺二十八。)

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经络二十八。)

阳中之少阴,肺也。阳中之太阳,心也。阴中之少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阴中之太阴,肾也。

(经络十五。)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疾病二十四。)

肝为牡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脾为牝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秋,其日庚辛,其味辛。肾为牝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为五变。

(针刺十七。)

春脉者肝也。夏脉者心也。秋脉者肺也。冬脉者肾也。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脉色类十。)

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运气一。脉色五。)

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

(经络十二。)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

(疾病类五十八。)

五脏六腑,肺为之盖,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肝者主为将,脾者主为卫,肾者主为外。六腑者,胃为之海。

(藏象二十九.)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针刺六十四。)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疾病七十一。)

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成此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

(疾病十八。《本神篇》曰∶脾藏营,心藏脉,肾藏精。详藏象十。)

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为五病。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

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九针论》曰∶肾藏精志也。)

是谓五脏所藏。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疾病二十五。)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阴阳一。)

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

(脉色三十二。)

肝色青,心色赤,肺色白,脾色黄,肾色黑。

(疾病类二十四。)

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

(疾病八十。)

重阳之人, 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

(针刺二十二。)

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人之所以生成者血脉也。

(针刺二。)

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

(疾病七十一。)

肺者脏之盖也,

(疾病八十二。)

肺者气之本。

(藏象二。)

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

(疾病六十一。)

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经络二十一。)

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疾病十三。)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疾病三十四。)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

(脉色二十七。)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经络二十三.)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气之离脏也,卒然如弓弩之发,如水之下岸。

(经络十三。)

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气味二。)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脉色十一。)

脉无胃气亦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脉色十二。)

肾者至阴也。肺者太阴也。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

(针刺三十八。)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藏象十三。)

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疾病八十二。)

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

(气味三。)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经络一。)

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病难已。

(脉色十二。)

神∶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运气三。)

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

(运气四十。)

玄生神,神在天为风。

(运气三。藏象六同。)

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

(阴阳四。)

阴阳者,神明之腑也。

(阴阳一。运气三。)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运气二十四。)

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

(运气十五。)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运气九。)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脉色十。论治十四。)

出入有行,以转神明。

(脉色八。)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故能形与神俱。不知持漏,不时御神。

(俱摄生一。)

四气调神。

(摄生四。)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起居如惊。神气乃浮,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俱疾病五。)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疾病六十七。)

心藏神。

(疾病二十五。)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藏象一。运气四十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藏象二。)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针刺二十三。)

心藏脉,脉舍神。

(藏象十。)

积神于心,以知往今。

(脉色三十二。)

血者神气也。

(经络二十三.)

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

(疾病八十。)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

(藏象二十五。)

血脉和则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藏象二十七。)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志意和则精神专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俱藏象二十八。)

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

(脉色五。运气一。)

腑精神明,留于四藏。

(藏象十二。)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气味一。)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经络十四。)

重阳之人,其神易动。

(针刺二十二。)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摄生二。)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俱摄生三。)

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俱藏象九。)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

(论治十七。)

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俱脉色十七。)

神在秋毫,属意病者。神属勿去,知病存亡。神无营于众物。必正其神。

(俱针刺七.)

一曰治神。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俱针刺九。)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藏象十一。)

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神者正气也。

(针刺一。)

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

(运气十二。)

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俱针刺十三。)

莫知其形,若神仿佛。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俱针刺十。)

推阖其门,令神气存。

(针刺十四。)

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

(针刺二十九。)

医不能严,不能动神。

(论治十八。)

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

(论治十九。)

必一其神,令志在针。以移其神,气至乃休。

(俱针刺六十二。)

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针刺五十六.)

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补虚泻实,神归其室。

(疾病五十六。)

神变而止。

(针刺十九。)

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俱运气四十三。)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何者为神?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俱藏象十四。)

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俱论治十七。)

五神失守,邪鬼干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运气四十四。)

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论治十八。)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疾病九十一.)

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疾病十八。)

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神不使也。

(论治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