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疾病(上)(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

(见疾病类十三。)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阴阳三。)

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阴阳二。)

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阴阳俱病命曰风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为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针刺三十一。)

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疾病二十五。)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疾病二十。)

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

(疾病四十八。)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阴阳一。)

邪之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疾病十九。)

阳气者,烦劳则张。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疾病五。)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疾病六十七。)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一。)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阴阳一。脉色三十三。)

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藏象二十四。脉色二十六。)

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

(经络二十二。)

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脉色二十二。)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

(脉色二十一。)

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

(疾病四十五。)

阴阳如一者,病难治。

(针刺二十三。)

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上气喘也。

(疾病十一。)

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疾病三十一。)

阴阳虚,肠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

(脉色二十九。)

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

(疾病六十九。)

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

(针刺五十三。)

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

(疾病六。)

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藏象九。)

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藏象三十。)

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针刺二十五。)

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

(见论治类八。)

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 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 破,毛直而败。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经络三十一。)

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针刺三十。)

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络,孙络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

(疾病十九。)

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

(针刺十四。)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 ,胸中热。邪客于掌臂之间,不可得屈。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始。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衄上齿寒。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息。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

(针刺三十。)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邪在心,则病心痛善悲,时眩仆。

(针刺二十五。)

六腑之病∶面热者足阳明病,鱼络血者手阳明病,两跗之上脉竖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月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

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膀胱病者,小便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趾外廉及胫踝后皆热。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然,数唾。

(针刺二十四。)

喜乐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

(疾病二。)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藏象二十四。)

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

(针刺三十一。)

风伤肝,燥胜风;热伤气,寒胜热;湿伤肉,风胜湿;热伤皮毛,寒胜热;寒伤血,燥胜寒。

(藏象六。)

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

(疾病二十五。)

忧愁思虑即伤心。饮食劳倦即伤脾。又遇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醉饱行房,汗出于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

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运气四十四。又疾病三略同。)

情伤五脏者,病死有时。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藏象九。)

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故咳而泣出矣。

(疾病五十八。)

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 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脉色类三十一。)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也。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脐。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 ,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

(针刺四十七。)

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

(针刺二十六。)

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以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

(脉色三十二。)

数则烦心,涩则心痛。

(脉色二十一。)

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卫之生病也,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

(针刺三十二。)

卫气之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肢胁胃中满,喘呼逆息。

(针刺二十六。)

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针刺二十九。)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经络二十七。)

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

(经络三十三。)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给为痈。

(经络二十二。)

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藏象十一。)

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则肠胃恶,邪气留止,大聚乃起。

(疾病七十六。)

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

(疾病二十一。)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萎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

(疾病类六十九。)

气上走贲上。

(针刺三十。)

五脏所恶。五脏化液。五脏所藏。五脏所主。

(疾病二十五。)

肺布叶举。

(疾病二十六。)

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

(论治十四。)

男子发左,女子发右。

(脉色二十四。)

四时脏脉病有太过不及。

(脉色十。)

诊尺论疾。

(脉色十八。)

五味之走,各有所病。

(气味三。)

诸经根结病刺。

(经络三十。)

本脏二十五变之病。

(藏象二十八。)

五脏异藏,虚实异病。

(藏象十。)

脏脉六变,病刺不同。

(脉色十九。)

十五别络虚实病刺。

(经络五。)

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 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见疾病类五。)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 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阴阳一。脉色三十三略同。)

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疾病二十七。)

春青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者,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冬之虚风。黑色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

(藏象二十一。)

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运气三十一。)

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

(针刺十九。)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疾病五十二。)

逆春气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夏气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者少。逆秋气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逆冬气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摄生四。)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摄生六。)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南方赤色,入通于心,故病在五脏。中央黄色,入通于脾,故病在舌本。西方白色,入通于肺,故病在背。北方黑色,入通于肾,故病在溪。

(藏象四。)

厥阴所至为里急,为支痛,为 戾,为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疡疹身热,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为悲妄衄 ,为语笑。太阴所至为积饮痞隔,为 满,为中满霍乱吐下,为重 肿。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为惊躁瞀昧暴病,为喉痹耳鸣呕涌,为暴注 暴死。阳明所至为浮虚,为尻阴股膝髀 足病,为胁痛皴揭,为鼽嚏。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为腰痛,为寝汗痉,为流泄禁止。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 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运气二十一。)

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

(运气二。)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运气四。)

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太过不及,皆曰天符,而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运气类七。)

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运气二十三。)

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遇贼风则其入深。三虚者,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三实者,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

(运气三十六。)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

(见疾病类三十一。)

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

(疾病十九。)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藏象十。)

手太阴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KT ,小便遗数。手少阴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手心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手太阳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手阳明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手少阳实则肘挛,虚则不收。足太阳实则鼽窒头臂痛,虚则鼽衄。足少阳实则厥,虚则痿 ,坐不能起。足阳明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足太阴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足少阴实则闭癃,虚则腰痛。足厥阴实则挺长,虚则暴痒。任脉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督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

(经络五。)

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藏象九。)

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

(疾病五十三。)

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

(疾病二十一。)

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苦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 。

(疾病七十九。)

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疾病四十五。)

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 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 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经络三十二。)

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

(经络十二。)

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经络十六。)

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

(疾病四。)

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 。

(疾病七十九。)

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

(疾病九。)

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 。

(疾病五十八。)

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

(疾病十一。)

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

(针刺十三.)

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为三虚。帝曰∶愿闻三实。少师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

(运气三十六。)

精、气、津、液、血、脉脱者之病。

(藏象二十五。)

五有余、二不足者,死不治。

(疾病三十六。)

人神失守,邪鬼外干。

(运气四十三。)

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针刺五十八。)

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为大 。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见针刺类二十七。)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阴阳一。)

足阳明,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足少阴,其病气逆则烦闷。足厥阴,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

(经络五。)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

(脉色二十一。)

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

(疾病七十九。)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藏象十一。)

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脉色十一。)

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脉色三。)

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

(脉色十七。)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疾病五。)

一阳发病,少气。

(疾病六。)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

(疾病九十一。)

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 ,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

(藏象二十五。)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经络二十七。)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

(疾病二十六。)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也。

(疾病二十一。)

少阴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

(疾病十一。)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

(疾病四十六。)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肝脉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肾脉软而散者,当病少血。

(脉色二十。)

臂多青脉,曰脱血。安卧脉盛,谓之脱血。

(脉色十六。)

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疾病六。)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

(疾病七十一。)

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疾病二。)

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

(疾病九。)

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

(疾病十八。)

心脉微涩为血溢。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肺脉微滑为上下出血,涩甚为呕血。肾脉微涩为不月。

(脉色十九.)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疾病十九。)

阴虚阳搏谓之崩。

(脉色二十九。)

白血出者死。

(运气三十阳明司天下。)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疾病三十一。)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藏象十七。)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见藏象类二十八。)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脉满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阴阳一。《天元纪大论》作喜怒思忧恐,见运气三。暴怒伤阴以下四句,又见论治十八。)

东方生风,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南方生热,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中央生湿,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西方生燥,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北方生寒,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藏象五。)

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

(藏象四。)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疾病七十九。)

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

(疾病二十九。)

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主。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 脱肉。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 乱,四肢不举。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皮革焦。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 痿厥,精时自下。

(藏象九。)

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疾病十九。)

胃为气逆为哕为恐。胆为怒。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

(疾病二十五。)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

(疾病七十一。)

忧愁思虑即伤心。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

(运气四十四。)

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疾病十八。)

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

(针刺二十二。)

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

(疾病八十。)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藏象十。)

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

(疾病三。)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疾病七十九。)

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

(针刺三十一。)

春脉太过,则令人善怒。

(脉色十。)

阳明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搏,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所谓欲独闭户而处者,阴阳相搏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少阴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搏,故恐也。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

(疾病十一。)

厥阴为阖,阖折则气绝而喜悲。

(经络二十。)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

(针刺三十。)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形乐志乐,病生于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

(论治十。)

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逆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 为挛。

(论治十八。)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疾病五。)

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

(疾病七十六。)

心痹者,脉不通,厥气上则恐。

(疾病六十七。)

隔则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疾病七十八。)

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

(针刺三十三。)

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

(见疾病类十四。)

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

(脉色二十一。)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苦倾。

(疾病七十九。)

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疾病十一。)

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

(脉色十六。)

厥成为巅疾。

(疾病七十七。)

春脉太过则令人善怒,忽忽眩冒而巅疾。

(脉色类十。)

浮而散者为 仆。

(脉色二十一。)

厥头痛。真头痛。

(针刺四十三。)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见经络类二十二。)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疾病五。)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

(疾病五。)

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脉色十。)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脉软而动,九窍皆沉。

(疾病七。)

跷脉气不荣则目不合。

(经络二十八。)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

(疾病九十七。)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脉色三十三。)

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目为之眩。

(疾病七十九.)

精锐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气脱者,目不明。

(藏象二十五。)

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 瞑目。

(疾病四十六。)

太阳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所谓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KT KT 无所见也。厥阴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搏而热,故嗌干也。

(疾病十一。)

岁太阴在泉,民病耳聋浑浑 。

(运气二十五。)

足阳明之筋,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疾病六十九。)

督脉为病,嗌干。

(经络二十七。)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疾病六。)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

(疾病三十五。)

手少阴,虚则不能言。手阳明,实则龋聋。足太阳,实则鼽窒,虚则鼽衄。足阳明,气逆则喉痹瘁喑。

(经络五。)

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曰∶胞之络脉绝也。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疾病六十一.)

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色二十四。)

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针刺四十五。)

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

(疾病八十二。)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

(脉色二十。)

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脉色二十四。)

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

(疾病十四。)

搏阴则为喑。

(疾病二十五。)

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

(疾病三十八。)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藏象十一。)

太阳所谓肿腰痛者,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痛也。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阳明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厥阴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也。

(疾病十一。)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经络二十七。)

春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秋脉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冬脉不及,则令人 中清,脊脉痛。

(脉色十。)

督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

(脉色二十。)

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 .

(疾病五十八。)

腹满 胀,支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疾病十四。)

肾志伤,则腰脊不可俯仰屈伸。

(藏象九。)

督脉缓甚为折脊。

(脉色十九。)

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

(脉色十六。)

颧后为胁痛。

(疾病四十四。)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发为筋溜。以手按之坚,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无热则为肉疽。

(见疾病类四。)

心脉急甚为螈 。肝脉微涩为 挛筋痹。脾脉急甚为螈 。

(脉色十九。)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针刺五十一。)

少阳司天,客胜内为螈 。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 ;主胜则筋骨繇并。

(运气三十。)

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 。

(藏象二十五。)

少阳为枢,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

(经络三十。)

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螈。

(疾病类二十九。)

三阳为病,其传为索泽。

(疾病六。)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疾病五。)

皮 肉苛。

(运气十四。)

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

(脉色三十三。)

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

(论治八。)

十一

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结阳者,肿四肢。

(见疾病类六.)

虚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

(疾病四。)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疾病五。)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膈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色二十四。)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脾脉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 肿,若水状也。

(脉色二十。)

太阳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阳明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

(疾病十一。)

脾脉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

(脉色十。)

四肢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

(疾病九。)

意伤则 乱,四肢不举。

(藏象九。)

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

(脉色十六。)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

(脉色二十一。)

跛,风寒湿之病也。

(疾病七十八。)

十二

仓廪不藏,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见疾病类九十一。)

手太阴,虚则小便遗数。足少阴,实则闭癃。足厥阴,结于茎。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

(经络五。)

厥阴之厥,腹胀泾溲不利,阴缩肿。厥阴厥逆,虚满前闭。

(疾病三十五。)

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

(疾病二十九。)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 痿厥,精时自下。

(藏象九。)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阳明虚则宗筋纵。

(疾病七十一。)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疾病七十九。)

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 。

(疾病类五十八。)

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疾病二十五。)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

(疾病四十六。)

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疾病四十六。)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

(脉色二十。)

肾脉微急为不得前后。肾脉大甚为阴痿,微涩为不月沉痔。

(脉色十九。)

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

(疾病三十六。)

足太阴之筋病,阴器纽痛,下引脐。足厥阴之筋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疾病六十九。)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督脉为病,癃痔遗溺。

(经络二十七。)

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疾病十。)

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

(针刺二十四。)

太阳之胜,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

(运气二十七。)

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

(疾病三十一。)

冬脉不及,则令人少腹满,小便变。

(脉色十。)

淫气遗溺,痹聚在肾。

(疾病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