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贵

李佃贵与他的“浊毒学说”

李佃贵院长

李佃贵院长

李佃贵院长(中)做客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

李佃贵院长(中)做客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

李佃贵院长荣获首届中医传承特别贡献奖

李佃贵院长荣获首届中医传承特别贡献奖

印尼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印尼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首届“光耀中华·新世纪全国杰出人物颁奖盛典”日前在北京举行,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李佃贵成为十大杰出人物之一。颁奖典礼上,李佃贵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就中医与西医哲学思维方法的差异,阐述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及为维护人类健康所做的贡献,他呼吁社会各界要关注中医药、热爱中医药、支持中医药。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中医院院长”、“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这次的“十大杰出人物”只是让李佃贵身上的众多光环又多了一道。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学会副会长,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院长等多项职务集于一身,然而李佃贵觉得自己最主要的身份是中医大夫,运用自己独创的“浊毒学说”治好患者的疾病是他最大的使命。

他根据“浊毒学说”使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打破了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传统理论。从医40多年来,临床治疗患者10万人以上,其治愈率、有效率居国内领先水平。由李佃贵教授主持的浊毒理论研究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首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成为中医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科研基地。

继承基础理论 创新浊毒学说

任何一个新理论、新学说的诞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李佃贵教授研究“浊毒学说”花了数十年时间。

1974年,李佃贵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一直好学的李佃贵,即使工作了仍然坚持学习。在教学和临床的业余时间,他阅读了大量古代中医理论文献,刻苦钻研脾胃、肝胆病的中医治疗。

勤学苦练,让他的业务技能突飞猛进。1983年,年仅33岁的李佃贵就被任命为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兼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当了副院长的李佃贵明白,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而医术水平的高低往往关系到患者的生死。白天忙工作,晚上看书,研究继承中医基础理论。因成绩突出,1987年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中医副教授之一。

从医之初,李佃贵就主攻脾胃肝胆病。他认为古代医籍中关于脾胃病的论述很多,先要很好地继承这些基础理论,然后结合现代环境疾病的变化加以创新。在临床上,他将脾胃病方面的基础理论进行验证,数十年来观察了大量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

李佃贵在临床上见到有很多脾胃病患者胃脘胀痛,纳呆,舌苔黄腻,脉弦滑。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这是痰湿中阻,脾失运化。他觉得这其中应该还有更加贴切的理论解释,而且应该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新的治法。“要创新!”李佃贵的脑子蹦出一个念头,“必须要跳出固有的模式,有新的独到的见解。”

经过多年的研究,李佃贵发现这些患者体内大多有浊气有毒邪,应该属于“浊毒证”。一个新的理论在他心中逐渐成熟起来,就叫“浊毒理论”。

针对浊毒病机 治以化浊解毒

李佃贵学验俱丰,对中医药和古代哲学的研究都非常深入。他告诉记者,西医是治病的,而中医是治人的。中医讲的是整体理论,人体内的阴阳、寒热等都是动态平衡的,要辨证分析,浊毒等邪气与人体正气也是辩证的关系。

李佃贵说,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最高境界,中医的基础就是哲学,中医和哲学一样都是综合、整体、辩证地判断问题。治病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判断医学水平高低,应看病人的生活质量,看病人的寿命。中医理论之精妙,在于体悟之细微;应用之效验,则全在认真二字。

李佃贵解释,按照浊毒学说,人体除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外,还有浊毒之邪。浊与清对立而统一,浊是病理现象;毒既是药物的一种功能,也是一种病理。浊能生痰、生热、生火,而热、火都能转变为毒。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以降为和,与脾相表里,是人体的消化中枢。浊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脾宜干燥,湿邪会影响脾胃,湿而化浊,浊再变毒,就会出现各种疾病症状。

举例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难治性消化道疾病之一,其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被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在西方医学界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然而根据“浊毒学说”研究发现,浊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机之一,化浊解毒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多年来,经李佃贵治疗过的脾胃、肝胆病人达10万人之多,大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只要证型相符 各科皆能适用

“中医看病是辨证论治,只要同属浊毒证型,内外妇儿各科疾病都可用化浊解毒法治疗,甚至恶性肿瘤也适用。”李佃贵特别强调,“这个符合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思想。”

李佃贵说,浊毒证的患者一般舌苔黄腻或薄黄腻,脉象多为弦滑、弦数或弦细滑,不同的疾病还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比如胃病就表现出胃脘疼痛、胀满纳呆等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治疗分四个步骤:第一步疏肝和胃,第二步活血化瘀,第三步化浊解毒,第四步健脾和胃。疾病的生成与情绪有很大关系,生气、郁闷会导致肝气不畅,肝气不畅会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则易浊毒侵犯,浊毒侵犯最终导致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异型增生。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他采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可防止萎缩性胃炎癌变,消除肠化增生,截断癌变的渠道。后期治疗用健脾和胃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功能正常了,抵抗力上来了,病人自然很快痊愈。

运用“浊毒理论”除治疗萎缩性胃炎以外,治疗肝硬化疗效也十分显著。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腹水,是肝病发展的几个阶段。根据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李佃贵总结了肝脏“最喜条达、最恶抑郁;最喜疏降、最恶上亢;最喜柔润、最恶燥热;最喜涵养、最恶湿困”的基本特征,发现浊、毒、虚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因素。浊邪在肝硬化的发展中,不仅是病理产物,还是致病的原因。然后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证施治,大胆将浊毒理论运用到肝硬化的治疗上,并确立了软肝化坚法、化浊解毒法、活血养血治疗原则,并将“化浊”作为治疗肝硬化之大法。病人只要坚持治疗,即可缓解病痛,延长寿命,最重要的是可阻断肝硬化向肝癌发展。

“虽然临床多实证表现,但浊毒证并不都是实证。”讲到这里,李佃贵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一名患者全身发冷,大热天竟然穿了7层衣服。按照常理,如此怕冷肯定是阳气虚,然而患者脉象却并不是虚象,同时还伴有胃胀等症状。李佃贵分析认为,该患者属于湿热中阻,浊毒内瘀。由于湿热浊毒阻滞了阳气在全身的输布,故而出现邪实正虚怕冷的表现。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同暖气管一样,里面的水垢太多,阻挡了热水的流通,即使锅炉烧得再热,暖气管也是凉的,不能温暖房间。而这水垢就相当于人体内的浊毒。随后,该患者在李佃贵的化浊解毒法治疗下,很快便痊愈了。

“辨证的过程很重要,要分析其中的病机,根据症状、舌苔、脉象,看是否有浊毒,再进行相应治疗。”李佃贵强调说,“临床上除了肝胆脾胃,像高血脂以及一些恶性肿瘤都可以采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效果不错。”

独特理论疗法 惠及数十万人

当记者问到李佃贵教授运用“浊毒学说”治过多少患者,并希望他举一些病例时,他想了半天说:“这么多年到底看了多少患者,我还真没算过,要举病例的话一时间也不好讲,因为看过的病人真的太多了!”

记者通过河北省中医院了解到,仅李佃贵院长亲自诊疗过的病人得有10万人次以上,而作为博士生导师的李院长将浊毒理论教授给自己的学生以及本院的业务骨干。这些人现在也都把浊毒理论运用到临床诊治中。因此,要说受惠于浊毒理论的患者肯定有数十万。

尽管李佃贵本人已记不清自己看过多少病例,但他运用浊毒理论的典型病案还在他的学生中传颂。

石家庄市一位老干部被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并伴有不典型增生后,多家医院表示无能为力,老人心理负担非常沉重,最后李佃贵教授用疏肝和胃、化浊解毒等方法予以调治,半年后老人再做胃镜检查:癌前病变竟然全部消失,萎缩性胃炎也变为浅表性胃炎。这个结果让老人一下子就振奋了。

江苏无锡肖姓患者患有浅表性胃窦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中度肠化生,因为脾肾两虚全身出现严重浮肿现象,病人痛不欲生,在最绝望之时从朋友那里听说河北省中医院李佃贵教授治疗胃病一绝,他千里迢迢慕名来到省中医院,在李佃贵教授四个月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得到了很大的好转。后经胃镜复查与病理诊断:胃窦炎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均转为轻度,全身浮肿消失。出院时患者非常激动,他将一幅写着“一箭双雕治顽疾,医精德高显神奇”的锦旗亲自送到了李院长手中,他说这不仅代表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代表了无数患者的心声。

石家庄市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患肝硬化腹水并伴有子宫结核,曾去西医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李教授详细诊断病情,运用软肝散结、健脾利湿法进行中药调理,1个多月后患者腹水消失。

保定一位胆结石患者,胆囊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结石,疼痛难忍,李教授应用疏肝利胆、软坚散结法,通过中药将结石软化,使患者在北京顺利取出结石,避免了直接手术带来的风险。

李佃贵运用浊毒理论治疗脾胃病的神奇疗效不仅吸引国内患者前来就诊,甚至连国外患者也闻讯来华求医。印度尼西亚一位男子患萎缩性胃炎多年,在本国多方医治不见效果,通过媒体了解到李佃贵教授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好,于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费尽周折找到了李教授。李佃贵仔细查看其病历、了解病史,并根据病人的舌苔、脉象等症状,运用化浊解毒理论,确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这位印尼患者多年胃疼、胃胀症状消失,做胃镜显示萎缩性胃炎明显好转。他高兴地说“中医中药很神奇,我回国后一定会介绍给身边朋友们。”

继续深入研究 推广浊毒学说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和李佃贵院长的努力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已经成立。河北省科技厅也给予支持,成立浊毒理论实验室。

“国家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会继续深入研究,把浊毒理论进行完善,形成浊毒学说,争取出版《中医浊毒学》专著。”李佃贵表示。目前,研究室正在同步展开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大量临床病例,找出客观指标,分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病、疾病的什么阶段会出现浊毒证,还要研究不同疾病、不同阶段适合化浊解毒法,还是清浊解毒法,或者化浊排毒法。

“目前,浊毒理论已经得到了中医药行业老专家们的认可,就连西医医生也很认同。我希望浊毒理论不仅指导河北省中医院的临床工作,还能推广到全国,供广大中医大夫们参考应用。下一步,我们还将进行开发性研究,最终研制出一种适用于浊毒证的中成药,方便患者服用。”

李佃贵教授40年如一日,在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中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并创立的“浊毒学说”和制定出的一整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则、治法,经数万例临床病例实践,取得了显著疗效,从而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肝硬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新理论,同时也得到了业内的肯定。正如他所说的“穷尽我一生研究浊毒理论,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重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