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增免方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年4期30页

摘要: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90年代初由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孟仲法主任医师首次提出的新概念。该项临床研究成果,当年曾经上海市卫生局组织专家鉴定获得认可。它是指小儿(多见于6岁内)在一次或多次急性感染后不久产生的一组与脾虚证相似或以脾虚证表现为主的综合征群。患儿厌食,乏力,便通失常,睡眠不良,消瘦,身高、体重落后于同年龄,其中以厌食为最突出的主诉。病情迁延、反复,可达数月到数年之久。一旦形成,仅用西药抗感染治疗难于见效,甚至反使病情加重,而采用以健脾为主的中医辨证施治,常能获得良好效果。

诊断标准:(1)有1次或多次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或伴有发热病史的患儿,在感染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后存在脾虚证的症状和体征者。(2)常见症状为厌食、乏力、多汗、口渴、便通失常(包括便溏、干结、便秘)、睡眠不良、磨牙、异嗜、腹痛。(3)常见体征为消瘦(包括身高、体重落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面色苍白或萎黄少华,面部有花斑,扁桃体慢性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舌质淡或淡红,或舌质红、花剥,苔白腻或黄腻,脉细弱或指纹淡、淡红等。(4)实验室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降低。凡存在上述(1)条情况,又有(2)、(3)条所述症状,体征3项(包括3项)以上,并有(4)条阳性者,即可定为本征。

治疗方法:增免方组成:太子参、炙黄芪、仙灵脾、黄精、五味子、白术、麦冬、甘草。以上药物按不同年龄给予不同剂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一般两个月为一个疗程。

治疗效果:显效45例,占67.16%;有效16例,占23.88%;无效6例,占8.96%。总有效率为91.04%。

讨论

一、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中医乃把此病归纳为“虚证”范畴。古人对时邪发热后出现的虚证,与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证候群颇为接近。

二、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感染后出现以脾虚为主的证候群。调理脾胃乃是治疗小儿感染后综合征的关键所在。

三、增免方具有益气健脾、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