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卵巢癌(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通管

“通管”即“通输卵管”,临床上“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占40%左右,大多由于输卵管 及盆腔炎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古书虽无明确叙述,但某些记载极为类似,如《石 室秘录》中“任督之间,倘有疝瘕之症,则精不能施,因外有所障也”,庞师认为此“疝瘕 ”即无形之积聚和有形之症瘕阻于脉络,使精不能施,血不能摄,故婚而无子。

本病肝肾之症为多,因肝肾同源,精血互化,根本病机是“气滞血瘀”,症见患者平素 腰酸膝软,少腹酸胀或隐痛,经前乳胀,烦躁易怒;或经行两少腹刺痛,胀痛,以夜为甚, 下血有块,头晕耳鸣健忘,脉弦细或细涩,舌暗或有瘀点。治疗当“理气活血”,然庞师认 为症积既成,病在血分,且病程较长,女子以血为本,若投以峻剂,欲求速效,难免耗血伤 正,故治此病,不能强攻,应选较平和的理气活血软坚之品,常服久服,缓图其功。

内服以《内经》中“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中海螵蛸有软坚散瘀,茜草行血凉血,合“桃 仁四物汤”,其中“四物汤”养血活血,桃仁,红花专攻活血化瘀,加香附,路路通,石菖 蒲理气通络,皂角刺,米仁消积除障,红藤,败酱草清热消炎,合之取名为“通管汤”,肝 经瘀阻去“熟地”加柴胡,广郁金;肾虚夹瘀去“红藤”加菟丝子,仙灵脾;肝郁肾虚去“菖 蒲”加柴胡,菟丝子;虚寒去“红藤,败酱草”加桂心,炮姜,经后连服7-10贴,排卵后再 酌加补肾之品。

2.促排卵

卵巢功能失调排卵障碍是不孕症的又一重要原因,临床上又见闭经、多囊卵巢综合症, 月经稀发,功血,或无明显症状,但基础体温单相,经期诊刮为增生期子宫内膜等,庞师认 为其病机主要与肾虚有关,肾为生胎之元,肾气充盛是卵巢功能正常的基础,如素体虚弱, 先天不足,房劳过度,肾气损伤,或阳虚不能温煦胞宫,不能温化痰湿,均难以摄精成孕。 症见久婚不孕,又经后期,稀发,甚则闭经,头晕耳鸣,带下清稀,腰酸腿软,性欲淡漠; 或经来无度,淋漓难净;或形体肥胖,月经停闭,胸胁满闷,面浮足肿,神疲倦怠,脉沉细 或濡细,舌淡肿苔薄或苔白腻。

治疗当“补肾调冲”为主,庞师认为此类患者大多是肝肾不足,胞宫虚寒。补肾要温阳 暖宫,激发卵巢排卵功能,调冲要寓补于通之中,不能见闭经就活血化瘀,见月经淋漓就一 味止血,而应补肾促排卵使经血循经,按期而行,取方以“四物汤”养血和血,黄精、菟丝子、杜仲、苁蓉、仙灵脾,补肾促排卵;紫石英、石楠叶温阳暖宫,茺蔚子、泽兰叶、留行子、牛膝活血通经,或经后“乌鸡白凤丸”及“河车大造丸”连服10天,小腹冷痛加艾叶、小茴香、桂心;乳胀加制香附、柴胡、陈皮、青皮、郁金;月经淋漓去活血通经之品,加女贞子、旱莲草,痰湿重加苍术、制半夏、胆南星、生米仁。

3.健黄体

如果有排卵,基础体温双相,但黄体功能不足,排卵后曲线爬行上升或提前下降(黄体 期<10天),或由于子宫内膜分泌期状态不佳,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或生长,而造成不孕和早 期流产,庞师认为此系排卵期阴阳转化不及或不平衡,肝肾不足,精血亏少,即能摄精也难 于成孕。或由于阴血不足,不能化阳,虚火下迫,症见期中出血,量少淋漓,2~7天方净, 月经失期,量多或少,腰酸乏力,口干燥,心悸失眠,脉细数,舌红苔薄,或由于脾肾阳衰 ,不能统摄,则症见月经色淡,量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脉沉细,舌淡苔薄 。

治疗当“补脾肾调气血”,血充气和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庞师强调此方重在“调” 字,即补气兼理气,养血兼活血,然而用药要谨慎,以防受孕,不宜过用理气活血之品,而 选用“当归、川芎、泽兰叶、茺蔚子、香附”之流,活血而不动胎。取方“圣愈汤”为基础 ,加菟丝子、苁蓉、黄精、泽兰叶、茺蔚子,脾肾阳虚者,加仙灵脾、巴戟肉、紫石英,阴虚内热,虚火下迫者,加天冬、麦冬、苁蓉、地骨皮、生茜草、女贞子、旱莲草;肝气郁结者 ,去党参、黄芪,加柴胡、制香附、郁金;肝经郁热者,加丹皮、山栀。

{2}三、痛经

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原因。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治疗按寒、热、虚、实论治。庞师谓:治疗痛经要分清标本,守常达变。

1.审证求因固其本

庞师认为,痛经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症状,而是一个周期性发作的病证,治“痛”必须审 证求因,标本兼顾。“痛”时治标,“不痛”时固本,贯序用药,才能根除病痛。诚如《素 问》所曰“治病必求于本,”“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对于“原发性痛经”,常见年 青女性,大多伴有子宫或宫颈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异常,庞师认为此乃先天不足,肾气未充 ,肝血不旺,胞宫失于润养,临经易受寒邪侵扰,或胞宫发育欠佳,气血不循常道,脉络阻 滞,不通则痛。故“大补肝肾,调养气血,促进胞宫胞脉的发育”为固本之要。临床常用仙灵脾、巴戟肉温宫助阳,温而不燥;菟丝子、肉苁蓉、黄精补肾填精,补而不腻;生地、熟地、白芍滋阴养血,柔肝益肾;或以“乌鸡白凤丸”“河车大造丸”等血肉有情之品,经后连 服至下次月经前,胞宫虚寒者加桂心,吴萸以温通经脉;气血失畅加当归、川芎、制香附、小青皮以条达气机。对于“继发性痛经”,常见育龄女性,大多由于器质性疾病所引起,如 “内异症”,“盆腔炎”等等,庞师认为,此类病证较复杂,可由房事不慎,人工流产或情 志不畅造成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热瘀互结,日久症聚下焦,冲任瘀阻。治本关键在“理气 活血,清热化瘀,软坚散结,疏通冲任”,使症化气顺血畅,痛经自愈。临床常用炙鳖甲滋 阴潜阳,破症消症;石打穿、夏枯草、生牡蛎软坚散结,炙乳香、炙没药,米仁,桃仁化瘀止痛;丹皮、丹参、败酱草、红藤清热化瘀消炎;尤其是血竭一味,庞师谓其能活血止血,行气止痛,主治症瘕引起血崩腹痛,作用颇佳;如肝气郁结可加柴胡,郁金疏肝通络止痛。

2.寓补于通治其标

痛经辨证,痛甚拒按属实,喜温喜按属虚。经血夹块,下血痛减属血瘀。腹胀乳痛属气 滞。庞师认为,临床症状虽分虚实但实症所见无几,大多为虚实夹杂,寒热并见或本虚标实 。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中“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 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如年青女性,本身禀腻不足,经前贪冷感寒,寒湿 客于胞脉,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多见经前腹痛,得热或下血痛减,治疗应以“通”为大法 ,但如强攻猛进,则欲速不达。庞师强调,必须“寓补于通”中,在滋补肝肾的基础上,合 用“温经汤”加减,当归、川芎补血活血,行气调经;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吴茱萸、小茴香 温经散寒;丹皮、牛膝活血散瘀;桂枝改桂心,庞师认为,桂枝走四肢,肉桂温脾肾,桂心能 入下焦盆腔,为温经止痛的一味良药。下血不畅者,加泽兰叶、茺蔚子活血去瘀不伤正;乳 房胀痛者加制香附、延胡索,疏肝理气兼调经;膜样痛经,加花蕊石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又 如内有症瘕宿疾之患,久病成症、症痼为害,使气血愈加不通,恶性循环,多见月经量多如 冲,夹血块,腹痛随经量增多而加剧,血去气脱,久则气血必不足,庞师认为,治疗此症应 遵循《内经》“大积大聚,衰其半而止,盖恐过于攻伐,伤其气血也”之意,攻补兼施,特 别是经期要注意扶正。用“四物汤”加炙鳖甲、炙乳香,炙没药、生茜草、艾叶、延胡索、 徐长卿共奏补血滋阴、软坚消症、行气活血止痛之效,重用徐长卿30g,具有镇静作用。 情志不畅加柴胡、郁金;下血块多,加桃仁、红花、牛膝、失笑散;便秘加瓜蒌仁、制大黄, 后者泻热通腑,且有清热消炎之功。

3.守常达变求其功

明·张介宾曰“用药处方,最宜通变,不当执滞也”。对于痛经的疑难病例或久治不愈 者,庞师常常会打破常规,灵活变通地治疗,如对“内异症伴盆腔炎”的顽固痛经,因腹中 有块,兼有炎症多用清热活血消炎之品,屡治不效,临床见经行小腹疼痛抽紧,出冷汗,月 经量多,下血有块,舌黯红,脉弦紧或细数,庞师认为,此症除瘀之外,另有寒邪作崇,或 一味清热化瘀消炎,过用寒凉,使阳气受抑,导致气血愈加凝滞。此时应舍脉从证,活血化 瘀佐以温通阳气,驱散阴霾,用吴茱萸炮姜桂心温阳散寒;艾叶、小茴香暖宫止痛,反获良 效。又如腹痛喜温,口干舌红之下寒上热之症。庞师善于寒温并用,吴茱萸、桂心,艾叶温 下焦虚寒、丹皮、赤芍、生地清血分之热,寒热相济,相反相成,临床收效亦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