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济柱(全本)

学术观点

一、治外疡重整体,治病求本。

史老医术精湛,学验俱富,平素推崇清代医学徐灵胎既精通内科杂症,又擅治外科难症,故临证不避内外,通治两科,认为形之于外,必根于内,治外而不求之于内,是舍本逐末,外科专家陈实功亦曾说:“痈疽虽属外科,用药即同内伤。”因此强调要做到精于内而专于外,认为二者结合有利于疮疡和疾病的诊治,故每以汤药为主,结合外治,外疡病人经其处治莫不见效,如郑姓8岁男孩,患左下颔骨髓炎,局部肿胀,左颔下瘘口脓脂外渗,屡治未效,X线摄片提示:左下颔骨骨体破坏,伴有0.7×1cm死骨二块,实因惧手术,请史老诊治,投以生黄芪、潞党参、大熟地、升翘、白蘝、生甘草等扶正败毒之剂内服,外掺推骨散,治疗2,先后排出死骨二块,瘘口随之而愈。

史老对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骨结核中医称之为流痰,但流痰只是局部的表现,实际上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故又称之为骨痨,其辨证必须局部结合整体,治疗时多以益肾温经为主,兼顾脾胃的方法,常重用大熟地、角胶之属益肾壮骨,补精填髓,为扶正气,而培其本,以治其根,使肾充骨密易于化痰败毒,消瘀散结。在阳和汤基础上自创骨痨汤、痨起瘫汤,与外用的消散膏、肿散等结合应用,疗效满意。如何××,女,39岁,上海手表厂职工患胸腰椎结核,于1996年7月至97年5月期间,在医院住院进行病灶清除+融合术及用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痨治疗,好转后出院,但冷脓疡连续发生,再次住院冷脓疡切开排脓后瘘管形成,胸椎外凸畸形,于1997年5月中旬来市中医院专家门诊就诊,诊得患者第11、12胸椎部椎骨明显外凸,外院X线片显示胸10、11、12、腰1,骨质破坏,左髋外侧瘘口脓水清稀,形容消瘦,胃纳不振,脉濡,舌质淡,舌苔薄腻,辨证为痨毒深入,骨骼受损,肾督二亏,脾胃失运,与骨痨汤为主随证加减内服,外用黄连纱条等换药,经治9个月11天瘘口收敛,体力恢复正常,X线复查病灶稳定,胸椎外凸畸型略有改善,血沉在正常范围,继续康复治疗,随访一年多,情况良好。

史老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传统经典教导,证之临床确有其深刻意义,特别是一些疑难重症,更须重视脾肾先后天之本,古人比之如水之有源,树之有根,澄其源则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治病而重视脾肾有同样的意义。数十年来对于一些疑难重症,如脓胸、肝硬化腹水、骨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空洞症等,都是在治病求本的思想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无湿不成痹,湿去痹自通。

“无湿不成痹”是史老数十年来从临床实践中的心得,认为湿为粘腻重浊阴邪,其性着而难移,无论内外各种疾病,凡与湿有关者,每多缠绵难愈,一些顽固痹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脊柱炎等,常缠绵多年未愈者,与湿关系很大,虽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湿实为主,风寒风热无湿不成痹,风寒热可以速去,但湿很难快除,《内经》云: “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湿与风寒相结,走窜全身,涩滞筋骨关节,酸痛重着难忍,蕴而化热,或感风热湿,使关节红肿疼痛。《金匮》“湿病篇”云: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是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上段文字来看,由于湿的原因,可以单独命名为湿痹,其他如麻黄加术汤的治疗寒湿,麻杏苡甘汤的治疗风湿,防己黄芪汤及桂枝附子汤的治疗风湿表虚和表阳虚,白术附子汤的治疗风湿里阳虚,都是以湿为主的,故治痹要重视治湿,湿去风寒自除。但湿有内湿外湿之分,内湿为脾虚失运,水湿内停引起,外湿则是外感六淫之湿引起,多由阴雨或潮湿所致,而内湿外湿可相互影响,如脾虚失运内湿盛的人易感外湿,感受外湿 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治湿之法甚多,如健脾、宣肺、温肾、发汗、利小便等,但脾的运化是基本的。脾失健运易使水湿内停,外湿也就易侵,尤在泾云:土德不及,湿动于中,气化不速,湿侵于外,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水湿有所归。

证治经验: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属于痹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痹病,病情错综复杂,发展轻重快慢不一,病程长,病位深,《金匮》历节风的症状比较近似,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所以有的称之为顽痹,内因由营卫肝肾虚亏,外因感受风寒湿热,病情进展,外邪深入关节筋骨,血滞成瘀,湿聚成痰,痰瘀互结,筋骨二损,耗及肝肾,致使筋脉拘挛,关节僵硬强直变形,致残率高,《内经》云: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然三者之中,湿实为主,风寒风热无湿不能成痹,本病的缠绵难愈,与湿有密切关系,故治疗中化湿利湿至关重要,兹根据类风湿具体病情分型论治。

治疗原则:早期和发作期以健脾燥、湿祛风散寒清热为主,中后期和缓解期以补益肝肾气血,调和营卫,健脾搜邪,化痰瘀为主。

(一)湿兼风寒型

主证为四肢关节肿痛不红,从手足指趾掌zhi关节开始,逐步发展至腕踝肘膝肩髋等大关节,晨间关节僵硬,遇冷时疼痛加剧,畏寒畏风,关节肿大久延不消,逐步形成强直畸形,或伴有皮下结节,脉濡缓,苔白腻或薄腻。

早期治法:健脾燥湿,祛风散寒,常用方药为:炒白术、炒苍术、羌活、独活、桂枝、制川乌、防风,本方白术健脾燥湿,佐以苍术燥健脾,所谓土强可以胜湿,羌独活防风祛风湿,桂枝配白术祛表里之湿,川乌祛寒湿,如麻木多汗加黄芪白芍,并重用桂枝调和营卫。

(二)湿兼风热型

主证为四肢关节红肿热痛,从小关节延伸至大关节,关节疼痛较剧,强直变形较快,晨僵明显,某些病例伴有发热或长期低热,脉濡或濡数,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而腻。

早期治法宜清热利湿,活血祛风,常用方药为:生石膏 黄芩 知母 生米仁 木防己 全当归 生甘草 络石藤 茵陈

本方以石膏、知母清热,黄芩清热燥湿,苡仁、甘草清热渗湿,当归活血,防己、茵陈清热利水退肿,红肿甚者加紫草、忍冬藤,肤色发紫加红花、归尾,肢节拘挛加山羊角、僵蚕。

以上二型后期病中后期,气血渐虚,脾胃失运,出现神疲乏力,面色伤白,胃纳不振,四肢关节酸痛不甚,少数关节有僵硬强直,脉濡弱等,法当健脾益气,养血祛痹。常用方药为炒白术 党参 黄芪 当归 白芍 川芎 秦艽 羌活 老鹳草 木防己 川续断 川牛膝

本方以白术健脾燥湿,参芪归芍补养气血,川芎行血,秦艽、羌活、老鹳草去风湿,川续断牛膝益肝肾、强筋骨,红枣调和诸药,偏于寒象加附桂,偏于热象加黄芩、石膏、寒水石,拘挛强直加虫类药,如酸痛较广泛,营卫俱虚,寒热夹杂,肿痛重点又在下肢,出现足肿如脱等,可用芍药知母汤加减。

以上二型邪深入筋骨,关节拘挛强直,活动受限,畸形日甚,甚至连生活不能自理,时有头目眩晕,或腰膝酸软等,法当补益肝肾脾胃,加强营卫,强筋壮骨,搜剔风寒湿热,化痰瘀,通经络。常用方药为:熟地 狗脊 川续断 功劳叶 淮牛膝 杜仲 桂枝 白芍 细辛 炒白术 炒茅术 络石藤 蚕砂 生米仁 蜈蚣(研吞) 本方以熟地、狗脊、续断、功劳叶、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桂枝乌药和营祛风寒,细辛发肾中之表,白术健脾配桂枝能祛表里之风寒湿,苍术燥湿健脾;与熟地配伍,可使燥湿而不伤阴,熟地补而不腻,络石藤祛风热,活血通络,苡仁渗湿益脾,蚕砂蜈蚣祛风湿,止痛缓痉挛。痹病日久,深入筋骨,气血凝滞,痰湿瘀浊互结,须借虫药窜透搜剔,易于浊去凝解,气血调和,但虫类药性能各有不同,疗效也各有所长,故需辨证应用,或用虫类药主要在病之中后期,如关节僵硬变形用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蜂房、蟑螂等,偏于寒性者与温阳祛风湿药同用,偏于热性者与清热祛风湿药同用,去痰用僵蚕,配以南星、竹茹,清热活络止抽搐用地龙干、羚羊角粉,活血化瘀用地鳖虫,配以桃仁、红花,四肢拘挛用蚕砂,配以木瓜、五加皮、千年健等。

用药特色

1.熟地

益肾填精,滋阴补血,首推熟地,肾水枯涸,阴血衰竭之症,非熟地莫属,故四物汤、六味地黄汤类皆以之为君,熟地为常用的主要药,其功效为众所周知,故不多提,兹就我在临床应用所领会到的功效简述如下:

一、神散者能聚:如热性病中元阴耗伤,出现撮空摸床,直视或视觉模糊者投以熟地为主之汤剂,可以转危为安。

二、骨损者能益:常治骨结核骨质破坏,以熟地配合治疗,能加强骨质的修复。

三、药力走者能守;治疗痹病等多用走而不守的阳药,若配以熟地为主的滋养肝肾药,可使药力持久,加强疗效。

2.

地骨皮为枸杞之根,性味甘淡而寒,能退虚热治骨蒸潮热,常配合银柴胡、鳖甲、秦艽、知母、象贝等治肺热咳嗽,骨蒸潮热等。以其性平和,无副作用,每遇不明原因的低热,延久未愈或夏季热,常单用地骨皮20g 煎汤代茶频饮,时获良效。

医案

案一, 唐××,女,39岁,里弄干部

初诊日期:87年4月20日。

脑癌术后放疗至今4个月病理报告为星形细胞瘤病1-2级,现感头目眩晕咽喉干痛,牙关开合困难,纳谷不香,脉软舌质偏红而光。

辨证:症瘀上结,阴液耗伤,津失健运。

治法:消解健中滋培阴液。

蛇六谷(先煎2小时)3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30g 冰球子10g 佛手片6g 大麦冬15g 北秫米(包)15g 白蒺藜30g 大生地15g 地骨皮15g 生甘草15g 大枣15g 14帖

复诊:87年5月4日。

经投消解滋养之剂,头目眩晕较减,胃纳渐振,脉软,舌质红光。

辨证:症瘀上结,阴液渐回。

治法:消解清养

蛇六谷(先煎2小时)3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30g 冰球子10g 天冬、麦冬(各)12g 大生地15g 制黄精30g 佛手片6g 老苏梗10g 北沙参10g 京玄参15g 生甘草10g 红枣15g 14帖

患者脑部手术为星形细胞瘤,这种恶性肿瘤分布是散在的,所以手术难度大,不易全部切除,术后有残留。患者术后放疗4个月,以后就按上方加减治疗,至今已十余年从未间断,情况良好。目前生活自理,能做家务事。

案二, 张××,女,61岁,退休工人。

初诊日期:91年8月30日。

患者因阴道出血于89年11月在妇产科医院手术,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腺癌Ⅱ-Ⅲ级,现感腰酸背痛放射至左腿足,8月20日大便下血(有痔疮),胃纳不振,脉弦舌质暗红,苔薄腻,花剥。

辨证:症瘀下结,肝脾二虚。

治法:消解补益肝脾

黄毛耳草30g 冰球子10g 半枝莲15g 潞党参15g 杭白芍15g 陈棕炭15g 侧柏炭15g 地榆30g 川续断20g 白茅根30g 白芷6g 焦六曲15g 佛手片6g 砂仁(后下)3g 红枣15g 7帖

复诊:91年9月6日。

子宫内膜癌术后药后大便出血已止,左侧腰背腿部放射性疼痛好转,脉弦,苔薄腻布不匀。

辨证:症瘀下结,肝脾渐充。

治法:原法进步

黄毛耳草30g 半枝莲15g 蛇莓15g 川续断20g 杭白芍15g 党参15g 炒白术10g 云茯苓15g 地榆30g 槐花炭15g 熟玉竹15g 天麻10g 天花粉30g 红枣15g

患者10年来一直按上方加减治疗,情况良好。

案三, 宋××,女,39岁,工人

初诊日期:91年8月19日。

右侧乳腺癌,术后3个月病理报告为腺癌Ⅰ~Ⅱ级,现感头目眩晕,神疲乏力,脉软,苔薄腻,舌质暗红。

辨证:症瘀内结,真元未复。

治法:消解扶正。

七叶一枝花15g 冰球子1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30g 潞党参15g 云茯苓15g 枸杞子10g 潼蒺藜15g 佛手片6g 炙甘草10g 红枣15g 杭白芍15g 7帖

患者按上方加减治疗后情况良好,头目眩晕渐除,精神逐振,休息一年后恢复正常工作。连续服药5年,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今仍在继续上班,无不良症状反应。

案四, 梁××,男,8岁,学生

初诊日期:92年7月13日。

患者于92年6月开始感弯腰不利,经X线等检查,胸10右足大趾及右侧头颅骨均有骨质破坏,伴有低热,胃呆纳少,经新华医院诊断为嗜片酸性肉芽肿,脉软,苔灰黑腻。

辨证:症瘀弥漫湿热,内阻脾失健运。

治法:消解清化健中

猫人参3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15g 生米仁30g 功劳叶15g 老苏梗10g 姜半夏10g 胡黄连10g 川续断15g 焦六曲30g 川厚朴花6g 佛手片6g 六一散(包)15g 7帖

复诊:92年7月20日。

经投消解清化健中之剂,低热已退,局部疼痛好转,肝功能GPT80,胃呆纳少,脉软滑,苔黑腻渐化。

辨证:症瘀弥漫湿热渐化,脾失健运。

治法:原法进步

猫人参30g 半枝莲15g 红藤30g 川续断20g 炒白术10g 姜半夏10g 姜竹茹10g 胡黄连10g 金钱草30g 绵茵陈30g 制首乌15g 川牛膝15g 制川厚朴5g 红枣15g 7帖

患者以后配合用长春新碱化疗,发脱明显,肝功能异常。经上方加减治疗半年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脱发渐生,颅骨缺损渐见再生。再按原方加太子参、生黄芪、补骨脂、骨碎补等益肾扶正药,一年之后骨质破坏基本好转,胃纳正常,能到学校上课,随访至今无不良反应。

案五, 朱××,男,53岁,干部

初诊日期:95年2月27日。

患者于94年8月17日感颈部僵硬作痛逐渐加剧,同年9~10月两手臂抽搐疼痛,徐“中心”诊断为颈椎脱位牵引治疗无效,经X线摄片诊断为颈椎结核,经抗痨治疗,至今3个月无明显效果,经瑞金医院诊断:1.颈椎肿瘤;2.颈椎结核因X线摄片为1~3颈椎骨质明显破坏,ECT显象关节有转移,根据骨质破坏现象,首先考虑为骨肿瘤,现项部不能转动,依靠颈托维持,两耳鸣响,右侧为甚,两手臂麻木,左腿浮肿,脉弦细舌质紫苔薄腻。

辨证:症瘀弥漫,肾督二亏,骨骼受损。

治法:消解益肾养督

猫人参30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30g 大熟地15g 山茱萸肉10g 制狗脊15g 潼蒺藜15g 枸杞子10g 蚕砂(包)30g 川续断20g 炒白术15g 绵茵陈30g 老红藤30g 白茅根30g 红枣15g 7帖

另:小金丹 7盒

按: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后,头晕耳鸣两手臂麻木项背板滞等症逐渐轻减,处方着重益肾养督扶正疏络。

大熟地30g 生黄芪30g 全当归15g 川续断20g 功劳叶15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葎草30g 泽漆30g 刘寄奴15g 杭白芍20g 生甘草10g 红枣15g

另:小金丹

按:上方加减治疗1年后,头晕耳鸣、两手麻木、项背板滞好转,项部能稍微转动,在上方基础上加鹿角胶9,连续治疗3年以上症状明显好转,X线颈椎复片与前片比较,骨质破坏已有好转,惟颈椎关节粘连明显,已能摆脱颈托,恢复正常上班,随访目前一般情况尚可,头晕耳鸣手麻时有。

案六, 王××,女,42岁,会计

初诊日期:93年3月22日。

风心两闭两狭伴心衰,一度胸腔积液,面肢浮肿,经用强心药后好转,现感胸闷气喘,动则更甚,面色萎黄,胃呆纳少,脉细涩,苔薄腻,舌质紫。

辨证:气阴不足,心肾二亏,脾失健运。

治法:健中温肾,养心补益气阴。

潞党参15g 炒白术15g 炙甘草10g 熟附子9g 云茯苓15g 大熟地(砂仁拌)12g 炙远志6g 肉桂6g 大麦冬15g 杭白芍15g 朱灯芯2扎 泽漆15g 炒枣仁10g 红枣15g 7帖

复诊:93年3月29日。

经投健中温肾养心,补益气阴三剂,胸闷心悸,动则气喘均有好转,胃纳较振,脉软而结,苔薄布不匀。

辨证:心肾渐充,脾运逐复。

治法:原法进步

潞党参15g 炒白术15g 云茯苓15g 熟附子10g 枸杞子10g 大熟地(砂仁拌)12g 补骨脂15g 炙甘草10g 五味子5g 川桂枝6g 福泽漆15g 炙黄芪15g 炙远志6g 大麦冬15g 红枣15g 7帖

患者风心心衰,心脏巨大,治疗前不能平卧,生活不能自理。服药3个月后胸闷心悸气喘好转,渐能平卧,生活稍能自理。停经4年,服药后月经恢复正常。以上方加减,连续治疗4年情况尚可。

案七, 冯××,女,44岁,工人。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源性肝硬化腹水、胆囊炎、胆石症。

初诊日期:94年7月29日。

胸闷、心悸、气急3月。

患者94年2月因胸闷、心悸、动则气喘而住市九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狭二闭,房颤,全心衰竭,心源性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经治疗后症情改善,94年7月出院。出院后症状反复,伴两巩膜及全身肤表黄染,腹胀,消瘦明显,前来门诊。有风心史10年。

形体消瘦,面容焦暗,灰滞,两颧粉红,端坐呼吸,腹膨大,腹壁静脉怒张,肝肋下5cm,剑突下6cm,质中;脾肋下4cm+,腹水征(+),两下肢轻度浮肿,四肢细弱,舌苔薄净,舌质紫,脉细而结。

辨证:瘀阻脉络,肝肾二亏,气阴并耗,心失所养,湿热中阻,脾失运化。

治疗:活血养心,补益气阴,滋养肝肾,清利湿热。

自拟方:紫丹参30g 炙甘草10g 炙远志6g 淮小麦15g 川桂枝6g 云茯苓15g 党参15g 炒白术15g 麦冬15g 茵陈30g 金钱草30g 白茅根30g 羚羊角粉0.6g(分吞) 红枣15g

另:炒车前150g 白茅根150g 红枣15g 代饮

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心源性肝硬化腹水。

心痹,症瘕。

医嘱:忌咸保暖,调情绪。

二诊:94年8月12日。

前进化瘀养心,补益气阴,滋养肝肾,清利湿热之剂,巩膜全身黄疸渐退,胸闷心悸气喘好转,腹部膨胀缓解,下肢浮肿渐消,纳谷渐振,舌苔薄,质暗红,脉细结,辨证:瘀滞渐化,肝肾得充,湿热逐清,心气渐充。拟守法进步。

1.原方加炙苏子、苏梗(各)10g 去白茅根30g 羚羊角粉

2.炒车前150g 白茅根150g 红枣15g 代饮

三诊:94年8月26日。

患者巩膜,全身肤表黄疸明显消退,近一周左胸ying作痛,脉细而结,舌苔薄,舌质暗。

辨证:瘀阻脉络,气阴二亏,脾肾二虚,湿热蕴表,拟养心化瘀通阳,健脾益肾,清利湿热。

炙远志6g 淮小麦15g 紫丹参30g 大麦冬15g 薤白头10g 桂枝6g 瓜蒌10g 党参15g 炒白术15g 云茯苓15g 茵陈30g 金钱草30g 平地木30g 炙甘草10g 红枣15g

另:代饮方同上(2)

四诊:94年10月27日。

药后左侧胸痛已除,诸症进步,舌质紫,脉细结。辨证:瘀滞渐化,心得所养,肝肾渐充,脾运逐复,拟化瘀养心,补益肝肾,健脾利水。

丹参30g 茯苓15g 炙远志6g 党参15g 炒白术15g 麦冬15g 平地木30g 川桂枝6g 淮小麦15g 枸杞子10g 金钱草30g 绵茵陈30g 羚羊角粉0.6g(分吞) 炙苏子10g 白茅根30g 红枣15g。此方加减服药2年,症情稳定,期间未住院治疗。

按语: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谓胸痹范畴,根据证状可分为心痹、心悸、水肿等。《内经·素问痹论》曰:“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患者患疾二十年余,来本院门诊前一年分别住院四次,病重且多,久病必瘀。心病累及肝,出现心源性肝硬化,出现腹水,其形体消瘦,腹膨大,下肢浮肿,巩固及全身黄染,病情重笃,动则气喘,舌苔薄腻,舌质瘀紫,脉细结。辨证:瘀滞脉络,肝肾二亏,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湿热中阻,经活血养心、补益气阴,滋养肝肾,清利湿热治疗,胸闷心悸气喘浮肿明显改善,用桂枝湿通心阳,白茅根、车前炒代饮而利水消肿。

案八, 孙××,男,22岁,工人。诊断:右脓胸,肺萎缩,右胸引流术后。

初诊:90年5月28日。

右侧脓胸引流术后5月,盗汗,纳差,发热。

患者89年12月,持续高热8天,伴咳嗽,经瑞金医院诊断:右侧脓胸,肺大泡,予打洞排脓,脓水量多,请市第一结核病医院会诊,同意转该院进一步治疗,经右侧胸肋骨切除引流(未作胸膜剥离),诊断为右侧脓胸,肺萎缩,右脓胸引流术后,冲洗,并注入抗痨药,口服利福平等药。因携带引流瓶,行动不便,退求中医治疗。即刻见引流瓶内约300cc黄色稀稠液体。形体消瘦,舌苔薄,舌质红,脉细滑,测血沉25mm/h,T37.8℃。

辨证:内毒潴溜,正元亏耗。

治疗:败毒扶正。

自拟方:红藤30g 败酱草30g 葎草30g 泽漆30 生米仁30 苎麻根30 白芨3 淡竹叶6 鲜芦根30 生黄芪30 潞党参15 制首乌15 川续断15 麦冬15 生甘草10 红枣15 7帖。

诊断:右侧脓胸引流术后,肺萎缩。

二诊:90年6月6日。

发热、盗汗、纳谷渐增,脓液每日外溢约100~180cc,舌苔薄白腻,舌质偏红,脉细数。体温38.4℃。

辨证:内毒留恋,正元亏耗。

治疗:扶正达邪。

守方加熟地15(砂仁拌) 天冬15g 减首乌 党参 川续断 14帖

三诊:90年6月21日。

药后发热已退,脓液外溢每日约150cc,舌苔薄腻,舌质偏红。辨证治疗同前,守法进步。上方加制黄精30g 桔梗6g。连续服用四月余。

四诊:90年10月22日。

叠进扶正达邪之剂,身热已除未作3日,脓液每日约50~30cc,有少量血丝,纳谷较振,舌苔薄,脉细。

辨证:痰瘀渐化,正元不足。

治疗:扶正化痰败毒。

大熟地30g(砂仁拌) 川续断20g 川牛膝15g 生米仁30g 白芨3g 葶苈子10g 元参15g 五味子10g 补骨脂15g 山茱萸肉10g 野百合15g 败酱草15g 葎草30g 泽漆30g 生甘草10g

上方加减持服60贴。(加忍冬藤30g 苎麻根30g 生黄芪30g 减山茱萸肉 五味子)

五诊:90年12月24日。

右侧脓胸,外溢脓液已止,咳嗽,痰白沫,晨起痰多,舌苔薄,舌质偏红,脉细。

辨证:痰毒上结,经络阻隔,正元渐充。

治疗:化痰败毒,通络扶正。

升连翘15g 象贝母10g 光杏仁10g 炙百部30g 炙苏子10g 炙款冬6g 苎麻根30g 白芨3g 败酱草30g 葎草30g 泽漆30g 红藤30g 生黄芪30g 生米仁30g 玄参15g 川续断20g 杭白芍20g 红枣15g。此方加黄精30g 山海螺30g 服药16月。

六诊:92年4月27日。

叠进化痰败毒,通络扶正之剂,引流瓶弃之,右胸肋骨切口愈合,时有咳嗽,无痰,口干欲饮,胃纳正常,舌苔薄、舌质偏红,脉细。患者及家属均十分喜悦。

辨证:痰毒渐化,真阴不足,肺失宣肃。

治疗:清热敛毒,滋阴肃肺。

山海螺30g 忍冬藤30g 白芨3g 葎草30g 败酱草30g 苎麻根30g 天冬、麦冬(各)15g 杞子10g 制黄精15g 大熟地15g 炙苏子10g 苍耳子10g 泽漆30g 21帖

七诊:92年5月25日。

右侧脓胸,术后肋骨部瘘口收敛稳定,口干欲饮,咳嗽明显减轻,舌苔薄,舌质偏红,脉细。

辨证:瘀滞渐化,正元不足。治疗:化瘀扶正,原方进步,原方去忍冬藤,苏子,苍耳子,苎麻根,加生黄芪30g 杭白芍15g 当归15g 川续断20g 此方加减服药一年。

八诊:93年4月26日。

右胸肋骨切除后,伤口愈合良好一年,体重增加,舌苔薄腻,脉濡。辨证:内毒已清,正元渐复,拟扶正清解,山海螺30g 生黄芪30g 潞党参15g 杭白芍15g 麦冬15g 佛手片6g 败酱草30g 川续断20g 菟丝子15g 红枣15g 生草10g 14帖

随访:95年12月30日去函后,家属持信来本院面述,喜告患者右脓胸肺萎缩后,结束中药 治疗,经常去市第一结核病医院检查,胸片示:右侧肺不张消失,两肺纹理增多。无胸痛等症状,已恢复工作,完婚后得子,现已3岁,合家欢乐,再次感谢史老等医师的高超医术。

按语:患者男性青年,因脓胸大量脓液,经切除肋骨引流后,终日带着引流瓶,行动十分不便,携瓶不愿去公共场所。其又是独生子,青年正值交朋友之际,怕影响婚事,家长为此焦虑不安,四处求医,早日康复,经人介绍前来本院史老骨痨专科门诊,经史老诊治,投之清解化瘀,扶正滋阴之剂,治疗8月后弃引流瓶,一年后右胸肋部伤口收敛,继续中药治疗约1年,伤口愈合稳定,症状明显改善,二年后恢复工作,并完婚,喜得一子,生活美满,身体健康。

案九, 赵××,男,48岁,工程师。诊断:左结核性脓胸术后。

初诊日期:89年2月27日。

左侧脓胸术后9年,左肩麻木一年。

患者60年因肺结核空洞及支气管扩张,曾在北京结核病医院治疗。80年出现脓胸,返上海第二结核病医院作胸减手术,去除8根肋骨,术后瘘口久日不愈,86年在该院二次扩疮,因瘘口脓液外渗,胸廓塌陷,形体消瘦,痛苦焦虑,予市卫生局去函要求中医治疗,由市局介绍前来门诊,87年5月始口服中药化痰瘀败毒,肃肺健脾,补肾扶正之剂,外用拔毒散,内外合治17月,瘘口收敛,目前左肩麻木,中脘胀滞,舌苔薄,舌质偏红,脉濡。

辨证:内毒已消,肾督二亏,经络失舒,脾运乏力。

治疗:益肾养督,温经通络,健中助适。

自拟方:熟地30g(砂仁拌) 生黄芪30g 吴茱萸15g 鹿角霜15g 白芨3g 葎草30g 泽漆30g 杭白芍15g 川续断15g 老苏梗10g 佛手片6g 砂仁3g(后下) 红枣15g 生甘草10g

上方加减,胃呆减炙龟版,服药42剂。

二诊:89年9月12日。

服前药后,右肩麻木大好转,纳谷欠佳,舌苔薄腻,舌质淡,脉濡。

辨证:内毒已清,肾督渐充,脾运乏力,脾虚生湿。

治疗:健中化湿,佐以理气,兼辨病治疗。

老苏梗10g 川厚朴花6g 砂仁3g(后下) 姜半夏10g 佛手片6g 玫瑰花7朵 广木香6g 云茯苓15g 葎草30g 泽漆15g 红枣15g

上方加减,中脘胀痛加公丁香8只,连续服药1年。

三诊:90年9月3日。

中脘胀痛已除,右肩麻木未作,神疲乏力,瘘口愈合良好,舌苔薄腻,舌质偏红,脉濡,辨证:脾运逐复,病久肝肾受损,拟补益肝肾,健中益气。

熟地15g(砂仁拌) 生黄芪30g 潞党参15g 炒白术15g 山茱萸肉10g 天冬、麦冬各15g 杭白芍20g 生米仁30g 白芨3g 炙百部30g 葎草30g 泽漆30g 生甘草10g

上方加减,服药1月,随访6年,病情稳定。

按语:脓胸中医属悬饮范畴,以病日体虚,且手术后正气受损,且该结核性伤口,愈合不佳,手术后8年左脓胸手术伤口不愈已成瘘口,脓液不断外渗,伤口之大,可见心脏搏动之状,此乃顽症,难症。史老用内服和外治法,精心治疗17月,瘘口终于愈合,因病史被遗失深感遗憾。瘘口收敛后,右肩臂麻木,史老认为这因肾督二虚,筋骨失养,予益肾补督通络之剂,症状好转,又出现脾胃虚弱,中脘胀滞,纳少等症状,此乃脾虚失运所致,加强健脾助运,以资生气血,其培土生金,提高机体免疫力,巩固瘘口愈合,同时使正气盛,以达邪不可干的目的,治疗1年,气血旺盛,体重增加,随访6年,症情稳定、中医药治疗结核性脓胸手术后病人有较深的潜力,有待于总结。

案十, 秦××,男,40岁。诊断:风湿性关节炎。

初诊:95年10月20日。

两膝关节肿痛一月余,伴低热。

患者一月前感冒治疗后,右侧锁骨关节肿痛逐渐至两膝关节,逐步加剧并发热38.9℃左右,两下肢行走困难,在外埠工作,就地治病,疗效不显,返沪去瑞金医院治疗,血沉87mm/h,抗“O”1250u/ml,RF(-),粘蛋白6.7mg/dl,AKP421g/L,CH50 80u/ml,经用激素,抗生素静注,肌注及口服药后膝关节疼痛好转,低热不解,两膝关节肿痛反复,前来本院史老专科中医治疗。即刻测血沉87mm/h 抗“O”833u/L,两下肢行走不稳,站立困难,膝关节肿大,触痛(+),舌苔薄腻,脉濡,辨证,行痹走窜,筋骨失养。

治疗:清解祛痹舒络。

自拟方:西河柳30g 忍冬藤30g 草河车15g 羌活10g 秦艽10g 络石藤30g 当归20g 黄芩10g 防己10g 牛膝15g 炒苍术、白术(各)30g 千年健15g 川续断20g 茵陈15g 红枣15g 7帖

诊断:风湿性关节炎(西医)

热痹(中医)

二诊:95年10月27日。

低热起伏,两膝关节及两锁骨关节走窜肿痛,舌苔薄腻,脉濡,辨证:热痹留恋,经络阻隔,拟守法进步。

生石膏(先煎)30g 生甘草10g 鸭跖草30g 净麻黄3g 炒苍术、白术(各)30g 西河柳30g 防己10g 牛膝15g 皂角刺10g 羌活10g 淡黄芩10g 茵陈30g 忍冬花15g

上方加川桂枝6g 千年健15g 川续断20g

三诊:95年11月10日。

低热已除,两膝,锁骨关节肿痛好转未除,舌薄苔腻,脉濡,辨证:痹邪渐化,筋骨得养,拟原方进步。

上方去忍冬藤 加刘寄奴15g 生地15g 天仙藤15g

四诊:95年11月17日。

病情稳定,而下肢步履及站立较利,两膝及锁骨关节疼痛明显好转,舌苔薄腻,脉濡,辨证:热痹渐化,筋骨得养,拟:清解祛痹,强壮筋骨。

生石膏(先)30g 忍冬藤30g 黄芩10g 炒苍术、白术(各)20g 羌活10g 当归15g 川续断20g 西河柳30g 宣木瓜15g 防己10g 络石藤30g 牛膝15g 生草10g 红枣15g

上方增损一月,测血沉33mm/h-18mm/h,抗“O”800u/L,两膝关节酸痛,起立行走均明显好转,重返外埠工作。

按语:患者风湿性关节炎,两膝关节肿痛反复,伴发热,经用西药治疗,症状好转,低热未解,患者因感受外邪后来即时治疗、外邪乘虚而入,出现两锁骨及两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患者对激素治疗有顾虑,故前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见两膝关节肿大,触痛,皮肤炽热感,故诊断为热痹,治疗以清解祛痹通络,生石膏、忍冬藤、西河柳、草河车等加减月余,低热退,热痹损伤津液,故予生地,天仙藤等滋补阴液,强壮筋骨,服中药的同时递减强的松,三月后停服激素,使患者遂渐康复,返外埠正常上班。

案十一, 徐×,男,14岁,学生

初诊:93年2月23日。

左骶髂关节疼痛1年半。

患者92年8月因左足跟疼痛,赴沪去××医院诊治,诊断为骨关节结核。口服抗痨药:利福平,肌注链霉素等,低热已退,足跟疼痛未除,逐步加剧至左骶髂关节,前来本院中药治疗,即刻测血沉151mm/h,X光摄片示:左骶髂关节结核,步履困难,舌苔薄腻,脉濡。

辨证:肾气亏耗,骨骼受损。

治疗:温肾养骨,温经化痰瘀。

自拟方:鹿角霜10g 熟地15g(砂仁拌) 生黄芪30g 川续断20g 功劳叶15g 川牛膝15g 炒白术15g 云茯苓15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0g 络石藤30g 白芥子9g 生甘草10g 红枣15g 14帖

诊断:左骶髂关节结核(西医)

骨痨(中医)

二诊:93年2月18日。

左骶髂关节疼痛松解,中脘不适,时有恶心,纳差。舌苔薄腻,脉濡。

辨证:骨骼久损,脾运乏力。

治疗:温经养骨舒络,健中和胃助运。

鹿角霜15g(先煎) 熟附块6g 熟地15g(砂仁拌)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川续断20g 川牛膝15g 络石藤30g 杭白芍15g 砂仁3g(后下) 佛手片6g 姜半夏10g 淡干姜3g 生甘草10g 大红枣15g。此方加减用药56贴。

三诊:93年4月19日。

前投温经养骨,舒络,健中和胃助运之剂,中脘不适已除,左骶髂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因在外地求学,由家属代诊。拟补肾壮骨,健中和胃。

熟地30g 川续断20g 生黄芪30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葎草30g 泽漆30g 姜半夏10g 淡干姜3g 杭白芍15g 生甘草10g 红枣15g

上方加鹿角霜15g 潞党参15g 服药6月。

四诊:93年10月6日。

叠进补肾壮骨,健中助运之剂,左骶髋关节疼痛已除,步履渐复正常,8月17日本院X光摄片示:左骶髂关节结核较前好转。血沉6mm/h,守法进步10月。

五诊:94年8月29日。

经投上者,自觉症明显消失,步履如常,X光复查左骶髂关节结核,局部软组织肿胀不显。舌苔薄,脉濡。

辨证:骨骼渐充,经络逐畅。

治疗:补肾壮骨,健脾以资巩固。

大熟地30g(砂仁拌) 鹿角霜15g 川续断20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川牛膝15g 葎草30g 泽漆30g 宣木瓜15g 菟丝子10g 白芥子10g 生黄芪15g 潞党参15g 佛手片6g 红枣15g 14帖

按语:骶髂关节结核属骨痨范围,其病虚证为多见,此患者无瘘口,故以内服药为主,史老治疗骨痨,审证求固,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虚髓少,痰瘀凝聚隧缝,治疗以温经逐邪,仿阳和汤之意,扶正益肾以壮骨。由于患者脾胃欠佳,运化失司,一度出现脾虚失运,恶心纳差症状,故在补肾壮骨同时调理脾胃,和胃助运以补后天之本。辨证施治,前后治疗七月,疗效显著,血沉由151降至6mm/L,X光摄片复查证实(病灶稳定),患者继续升学求知。

案十二, 何×,女,43岁,店员

初诊:94年9月2日。

两手指掌腕关节肿大变形,晨僵,两膝关节屈伸困难四年。

患者两手指掌腕关节对称性肿大,纳差,泛酸,两肘关节屈伸115°,两膝关节屈伸140°,血沉42mm/h,RF(+),免疫球蛋白正常,舌苔薄腻,舌质中光剥,脉软。

辨证:痹邪留恋,筋骨二损,脾胃虚弱,胃气不和。

治疗:祛痹舒络,补益肝肾,佐以健中和胃。

自拟方: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米仁30g 桂枝6g 防己10g 络石藤30g 皂角刺10g 白僵蚕10g 乌梢蛇10g 钻地风15g 九香虫10g 姜半夏10g 淡干姜3g 补骨脂15g 川续断15g 宣木瓜15g 红枣15g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西医)

痹病(湿痹)

医嘱:增强四肢关节活动,注意保暖。

二诊:94年11月4日。

经投祛痹舒络,补益肝肾,健中和胃56剂,两手指掌腕关节僵硬改善,两肘膝关节屈伸困难未除,舌苔薄腻,舌质中剥,脉濡。

辨证:痹邪留恋,筋骨失养,阴液亏损,脾胃已和。

治疗:祛痹舒络,强壮筋骨。

炒苍术、白术(各)30g 防己10g 络石藤30g 紫丹参30g 川续断20g 杜仲15g 杭白芍20g 生米仁30g 制川乌10g 白花蛇10g 生黄芪30g 蜈蚣粉3g(分吞) 红枣15g 天冬、麦冬(各)15g 生草10g

上方增损服用4月。

三诊:95年3月3日。

两手指腕关节僵硬改善,两肘关节屈曲渐伸,两膝关节胀痛好转,舌苔薄,脉弦。

辨证:痹邪渐化,真阴逐复,筋骨得养拟原方进步。

上方加川桂枝6g 麻黄3g 九香虫10g 佛手片6g 大生地15g 减天冬、麦冬 制川乌 蜈蚣粉 连服6月。

四诊:95年9月1日。

进祛痹舒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剂,两腕关节肿大渐消,两肘关节屈曲渐伸,两膝关节肿痛时作。舌苔薄腻,脉濡。辨证:痹邪渐化,筋骨得养,拟守法进步。上方加刘寄奴15g 千年健15g 川杜仲15g 生芪30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羌活、独活(各)10g 宣木瓜15g 去杭白芍 生地 佛手片 九香虫

此方增减,服药3月。

五诊:95年12月1日。

两手指掌腕及两膝关节肿痛,晨僵明显改善,两肘、膝关节屈伸较前便利,肿痛时有反复,舌苔薄腻,脉濡。

辨证:痹邪留恋,肝肾二虚,经络阻隔,拟补益肝肾,祛痹通络。

川桂枝15g 川续断15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蚕炒30g 白僵蚕10g 白花蛇10g 生黄芪30g 宣木瓜15g 络石藤30g 紫丹参30g 羌活、独活(各)10g 佛手片6g 生甘草10g 红枣15g 30帖

按语:此痹病临床症状较为顽固,难以控制,史老将该病出现肘、膝关节屈曲难伸,关节肿大疼痛时,采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法,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二虚则关节屈伸不便,善用补骨脂,骨碎补,杜仲之类,加虫类祛痹之剂如白花蛇,蜈蚣等,舒筋通络,结合患者舌苔学剥,有阴虚之证,方用生地,天冬麦冬之品,滋阴不碍胃,以健中和胃,使药到病除。

案十三, 王××,男,34岁。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初诊:90年8月10日。

脊柱强直僵硬作痛15年,加剧二年。

患者近二年来脊柱强直僵硬作痛日益加剧,双目只能平视,抬头低头均困难,有强直性脊柱炎15年,HLA-B27(+),血沉正常。舌苔薄腻,脉濡。

辨证:肾督二亏,骨骼久损。

治疗:益肾养督舒络。

自拟方:制首乌15g 羌活、独活(各)10g 川续断20g 杭白芍20g 杜仲10g 白花蛇10g 白僵蚕10g 桑寄生15g 川牛膝15g 炒延胡10g 海风藤15g 木防己10g 红枣15g 炙龟版15g 10帖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西医)

骨痹(中医)

医嘱:避风寒湿,坚持适当活动。

二诊:90年8月18日。

药后脊柱僵硬,强直疼痛渐减,尿红,尿常规示:RBE100,有血尿史,舌苔薄腻,脉细,辨证:痹邪久留,骨失所养,血热妄行,拟祛痹养骨,凉血敛络。

木防己10g 豨莶草15g 川续断20g 川杜仲15g 羌活、独活(各)10g 生地炭15g 蒲黄炭15g 大蓟、小蓟(各)15g 侧柏炭15g 旱莲草15g 红枣15g 此方加白茅根30g 麦冬15g 白花蛇15g 去蒲黄炭,侧柏炭,服药14贴。

三诊:90年9月1日。

服上药血尿已止,脊柱僵硬强直作痛减轻,两髋关节僵硬疼痛,腰酸,舌苔薄黄腻,舌质淡,脉细,辨证,肾督二亏,痹邪阻络,拟益肾补督,祛痹舒络。

制首乌15g 生黄芪30g 川续断20g 陈胆星10g 炒苍术、白术(各)15g 生米仁30g 全当归20g 白花蛇10g 白僵蚕10g 地鳖虫15g 羌活、独活(各)10g 杭白芍15g 淮牛膝15g 地鳖虫10g 红枣15g

上方加鹿角霜10g 八月札15g 威灵仙15g 去制首乌,白僵蚕70贴。

四诊:91年12月8日。

叠进益肾补督祛痹通络之剂,颈项腰脊板滞作痛大减,两髋关节酸痛僵硬,家属代诊,予原方进步。

鹿角霜15 川续断20 粉葛根30 杜仲15 杭白芍15 羌活独活(各)10 制川乌10 川桂枝6 乌梢蛇10 地必虫10 淮牛膝15 炒苍术白术(各)30 红枣15

此方加减服药52贴,病情稳定,随访三年病情未向深发展。

按语:强直性脊柱炎,属骨痹。审证求因,所见症状,予补益肾督,祛痹舒络之剂,症壮逐渐改善,结合患者血尿,原方加白茅根,僵蚕,生地,白芍清利止血之品疗效明显,用药14贴血尿止,继续投温阳督脉,补肾祛痹之剂治本以资巩固疗效。临床以辨证为主进行治疗,史老师治疗该病经验丰富,本着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温养督脉,益肾壮骨合祛痹通络,履履见效。

案十四, 凌××,女,42岁,工人。

初诊:94年1月5日。

左侧肢体肌肉跳动,抽搐四年。患者近四年来,左侧肢体突发性震颤,伴抽搐,发作时间达4~24小时,影响工作和生活,发作次数逐渐增多,发病时无口吐白沫,神志清楚,发病后感神疲乏力,平时大便秘结,少寐。否认脑外伤史。93年在“411”医院检查,TCD示:脑血管功能失调可能。脑CT扫描示:未见异常改变。舌苔薄腻,舌质红裂,脉细。形体消瘦,营养中等。

辨证:肝血不足,瘀阻脉络,肝风妄动,神不守舍。

治疗:养血柔肝化瘀,熄风安神。

自拟方:潼蒺藜15g 生黄芪15g 杭白芍15g嫩钩藤30g 石决明30g 紫草10g 蚕砂(包)30g 大生地30g 水牛角(先)30g 羚羊角粉(分)0.6g(吞) 龙齿(先)30g 白茅根30g 红枣15g

诊断: 中医:血虚生风,西医:脑供血不足。

医嘱:劳逸结合,忌情绪激怒。

二诊:94年4月30日。

前进上药63剂,左侧肢体颤抖频发,平均每周一次,时间达3~24小时,夜寐欠安。93年3月TCD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C段,大脑前动脉及左侧椎动脉供血不足。舌苔薄,舌质红,脉濡。

辨证:肝风内动、肝血不足、肝肾阴亏。

治疗:养血祛风、滋补肝肾。

潼蒺藜15g 明天麻10g 杭白芍15g 全当归15g 红花10g 石决明30g 嫩钩藤30g 全蝎(去头足)3只 熟地30g 地龙干10g 云茯苓15g 羚羊角粉(分吞)0.6g 枸杞子10g 薄荷叶6g 红枣15g

三诊:94年6月29日

叠进60贴养血祛风滋补肝肾之剂,左侧肢体颤体明显减少,发病间隔2-3周一次,时间减至3-12小时,头目眩晕。停药一月,肢体颤抖又告发作。舌苔黄腻,舌质偏红,脉弦滑,辨证:肝血不足,肝风易动,拟养血平肝熄风。

潼蒺藜15g 全当归15g 杭白芍15g 石决明30g 嫩钩藤30g 地龙干10g 白僵蚕10g 珍珠母30g 全蝎(去头足)3只 羚羊角粉(分吞)0.6g 白蒺藜30g 红枣15g

四诊:94年8月24日

连续服上方50贴后,左侧肢体颤抖月余未作,腰脊酸楚。舌苔薄腻,脉濡。辨证:气血渐和,肝风逐平,拟凉血柔肝熄风。

生地30g 当归15g 白芍15g 石决明30g 僵蚕10g 陈胆星10g 嫩钩藤30g 杜仲15g 冬桑叶9g 菊花9g 地龙干10g 全蝎(去头足)3只 羚羊角粉(分吞)0.6g 红枣15g

上方加减,服药13月。

五诊:95年9月11日。

左侧肢体颤抖明显减少,持续月余,二月未作,发病时间最短一次3小时,呈阵发性。能坚持工作,夜寐欠安,舌苔薄腻,舌质偏红,脉濡,辨证:肝火渐平,阴液不足,治疗:平肝熄风,活血化瘀。

冬桑叶9g 菊花9g 石决明15g 白僵蚕10g 地龙干10g 嫩钩藤30g 杭白芍20g 全当归15g 熟地15g 羚羊角粉(分吞)0.6g 全蝎(去头足)3只 天冬、麦冬(各)15g 大生地15g 粉葛根15g

六诊:96年1月22日。

服上药4月余,左侧肢体颤抖次数大减,发作时间亦减,夜寐渐安,腰脊酸楚已减,舌苔薄,脉濡滑。辨证:肝风渐平,血虚酸滞,拟养血化痰,平肝熄风。

全当归15g 杭白芍15g 姜半夏10g 白僵蚕10g 明天麻10g 生地30g 麦冬15g 钩藤30g 地龙干10g 石决明30g 全蝎(去头足)3只 炙甘草10g 14帖

按语:患者肢体颤抖,其属肝风妄动,反复发作四年,少寐,发病前无明显诱发因素,发病频数,时间长,难以忍受,十分痛苦。史老予以养血柔肝化痰熄风安神之剂,全当归,潼文利,杭白芍为养血之品;川芎,散红花,白僵蚕,地龙干等以活血化瘀通络;嫩钩藤,石决明,天麻,全蝎,羚羊角粉等为平肝熄风;加冬桑叶,薄荷,菊花为清阳之品,并予生地,天冬麦冬以滋阴;陈胆星,姜半夏为化痰,长期服药无碍无脾胃,患者少寐予以龙齿,珍珠母等安神,经审证用药,患者颤抖逐渐消,舌质红裂较为正常,阴液得充,心得安宁,经疗二年,症状明显好转,患者感到十分满意。

案十五, 梁×,女,37岁,职员 诊断:湿疹

初诊:95年10月21日。

四肢肤表湿疹,外发10余年。

患者一年四季反复出现四肢肤表湿疹,脂水内蕴,皮肤奇痒难忍,无明显诱发因素。曾西医(用药不详)治疗,湿疹外发反复。皮肤色素沉着,舌苔薄,脉濡。

辨证:风热挟湿,蕴于肌表。

治疗:养血祛风而化湿热。

自拟方:全当归15g 大生地30g 杭白芍15g 地肤子30g 白薢皮30g 白芷6g 生黄柏6g 炒苍术15g 六一散(包)15g 大麦冬15g 大胡麻10g 白蒺藜30g 苦参15g 红枣15g 14帖

外洗方:苦参30g 蛇床子30g 葎草30g 明矾3g(冲) 生甘草15g 地肤子30g 14帖 浓煎外洗。

诊断:湿疹(西医)

湿疹(中医)

医嘱:忌于搔痒,忌海鲜及辛辣之品。

二诊:95年11月8日。

两臂项部及两足肤表湿疹药后好转,舌苔薄脉濡。辨证:营血渐充,风热湿邪逐化,拟养血凉血,化湿而祛风热。

全当归15g 大生地15g 杭白芍20g 地肤子30g 白癣皮30g 白芷6g 炒苍术15g 川萆薢15g 紫草10g 川杜仲15g 淮牛膝15g 云茯苓15g 净蝉衣3g 红枣15g 14帖

外洗方(同前) 14贴,浓煎外洗。

三诊:95年12月2日。

经投养血凉血祛风热之剂,颈项及两腿足湿疹外发虽减未除,腰脊酸痛,脱发较多,舌苔薄,脉濡。辨证:风热渐化,肾气不足,拟益肾养血凉血而祛风热。

大熟地30g 大生地15g 粉丹皮15g 黑山栀10g 地骨皮15g 地肤子30g 白薢皮30g 海桐皮10g 净蝉衣3g 白芷6g 六一散(包)15g 红枣15g 14帖

外洗方(同前) 14贴,浓煎外用。

四诊:95年12月26日。

前进益肾养血凉血祛风热之剂,脱发体止,且新发渐生,项部及肢体湿疹逐渐减少,奇痒,舌苔薄腻,脉濡。辨证:肾风不足,风热渐化,治疗:原方进步。

熟地30g 制首乌10g 山茱萸肉10g 生地15g 淮山药15g 云茯苓15g 粉丹皮15g 地肤子30g 白薢皮30g 全当归15g 白芷6g 马勃3g 海桐皮9g 炒白术15g 红枣15g 14帖

外用方(同前) 3贴,浓煎外涂。

患者96年3月16日特来上海相告,湿疹已愈,脱发休止。皮肤虽高渐化。一年后家属再次感谢,湿疹未复发。

按语:湿疹系皮肤病顽症之一,西药用激素治疗,停药后易复发,患者湿疹十余年,色素沉着,此起彼伏。史老以养血祛风,佐以清化湿热,疗效满意,治疗二月余,症情改善,皮肤奇痒渐减。局部结痂或隐退,患者脱发,予原方中增补肾之品,用药一月余,症状消失。湿疹治疗以内服合外洗联合治疗,疗效明显。

案十六, 陆××,女,77岁,教师。诊断:糖尿病,湿疹。

初诊:95年7月29日。

全身湿疹外发半月。

患者近一月来全身皮肤湿疹外发,奇痒,搔之渗水,局部红肿,皮疹红色成片,不堪入眼,不思饮食,口干少津、精神萎软。素有糖尿病二十余年,血糖17.2mmol/L,因右股骨骨折,卧床休息,家属抬担架前来门诊: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脉弦滑。

辨证:风热蕴于肌肤,脾虚生湿,津液亏耗。

治疗:疏风清热,健中化湿。

自拟方:炒白术15g 藿香、佩兰(各)10g 姜半夏10g 黑山栀15g 佛手片6g 川厚朴花6g 大麦冬15g 14帖

外洗方:蛇床子30g 葎草30g 地肤子30g 白鲜皮30g 生甘草15g 明矾(冲)2g 16帖

其中同二贴浓煎外涂,余14贴煎后外洗。

诊断:湿疹,糖尿病。

二诊:95年8月12日。

药后一周,臀部湿疹消退,同时结合西药注射胰岛素血糖降至5.9mmol/L,第二周下肢湿疹消失,臀部未出现湿疹,肛门湿疹未消净,皮肤奇痒,家属代诊:予滋肾泻火,而清利湿热。

龙胆草9g 生地、熟地(各)15g 大麦冬15g 黑山栀10g 川黄连3g 生黄柏6g 淡竹叶6g 木通3g 土茯苓30g 全当归15g 白薢皮30g 天花粉30g 六一散(包)15g 14帖

外洗方(药同前)16贴,用法同上。

三诊:95年8月26日。

经投滋阴清利湿热之剂,全身湿疹消失,要求巩固,家属代诊。拟原方进步。

龙胆草9g 淡黄芩10g 黑山栀10g 生地30g 北沙参30g 淮山药30g 全当归15g 川黄连3g 白薢皮30g 地肤子30g 玉米须30g 天花粉30g 14贴

按语:患者糖尿病20余年,近来血糖17.2mmol/L,全身湿疹外发,奇痒,抓之渗液,局部红肿,此为糖尿病湿疹,皮肤感染。治疗颇棘手,史老用辨证与辨病相合之法,各取所长,控制血糖同时,加强滋阴清利湿热之剂,采取内服与外洗的方法,治疗一月后,湿疹消失。查示:肺结核病灶吸收。舌苔薄,舌质裂,脉弦滑。

辨证:肺气渐充,清肃失令,拟滋养肃肺健中。

大麦冬15g 百部30g 山海螺(先煎)100g 鸭跖草30g 葎草30g 泽漆30g 马兜铃10g 野百合15g 炒白术15g 炙款冬6g 淮山药30g 云茯苓15g 红枣15g 14帖

随访:95年11月30日。患者自94年11月26日求诊后:低热清退,至今一年来作,时有咳嗽,体重增加,精神大振。

按语:患者肺TB活动期,住院时低热持续不解,由病友介绍,前来中医专科门诊,予滋阴肃肺化痰健中治疗2月余,约76剂,低热逐渐消退以至退净,一年未发,且体重增加,史老抓着患者舌质红光为肺阴不足之要点,辨证施治,投麦冬、南北沙参、野百合、山海螺等润肺生津化痰,同时加鸭跖草,另外重视健脾,培土生津以资生气血,扶正祛邪,辨证与辨病相结核,疗效显著。

案十七, 金××,男,41岁,干部。腰脊疼痛,逐渐上延至颈椎3月。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初诊:腰脊疼痛,逐渐上延至颈椎3月。

患者14年前,腰脊酸痛,两髋关节活动欠利,未引起注意,近四年感腰脊强直逐渐加剧,向上延伸,加剧三月颈项板滞,活动受限,疼痛加甚,两耳鸣响,外院X光摄片示:脊柱竹节样改变,符合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阳性,血沉46mm/h,脊柱生理弧度消失,抬头及颈项转动欠利。舌苔薄腻,脉软滑。

辨证:肾督两亏,骨骼受损,痹邪阻络。

治疗:益肾养督,祛痹舒络。

自拟方:熟地(砂仁拌)20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羌活、独活(各)10g白花蛇10g 川牛膝15g 粉葛根15g 二蚕砂(包)30g 宣木瓜15g 红枣15g 鹿角霜15g 7贴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西医)

骨痹(中医)

医嘱:忌潮湿,增强颈项及腰部转动。

二诊:94年9月16日。

前进益肾养督,祛痹舒络之剂,自觉颈项,腰背僵硬,板滞松解,两耳鸣响,舌苔薄,舌质紫,脉软滑。辨证治疗:疗同前。原方进步。

原方加生黄芪30g 老荆梗1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姜半夏10g 鹿角霜易鹿角胶5g(烊化) 去川杜仲 56帖

三诊:95年6月23日。

叠进上方加减56贴,颈项腰脊疼痛有减,左髋关节疼痛,头晕耳鸣已除,舌苔薄,舌质紫,脉濡。辨证:肾督渐充,痹邪逐化,瘀滞阻络。拟益肾善督,化瘀祛痹舒络。

鹿角胶(烊)6g 熟地30g 黄芪30g 杜仲15g 川续断20g 乌梢蛇10g 刘寄奴15g 羌活、独活(各)10g 地鳖虫10g 络石藤30g 宣木瓜15g 炒苍术、白术(各)30g 蜈蚣粉3g(分吞) 红枣15g 28贴

四诊:95年9月1日。

患者药后左髋关节酸痛,僵硬明显改善,唯项背,腰脊强直,活动欠利,舌苔薄腻,舌质暗红,脉濡,血沉28mmol/L。辨证:肾督二亏,筋骨失养,痹邪深入,拟益肾养督,祛痹舒络,原方进步,原方加功劳叶15g 杭白芍20g

按语:强直性脊柱炎,以脊柱僵硬,强直,疼痛并逐渐向上延伸为典型症状,患者诊断明确,中医谓骨癌,或称筋骨痹,肝主筋,肾主骨。筋骨二损,则失于滋养所致,病在脊柱,脊柱为督脉所循,督脉虚损,痹邪凝滞阻于督经。督脉为一身之阳脉,督脉阳虚,失于温煦驱邪,使筋挛骨弱,痹邪久之化痰成瘀,痹邪留恋,乃成顽痹。史老宗以温阳补督脉,使督脉强壮而达驱顽痹,益肾壮骨,乙癸同源,筋脉得养,使腰脊颈项僵直、僵硬、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经治疗一年,病情好转,血沉降至正常,控制疼痛进一步发展,乃中医药治疗该痹之长,应加以推广。

案十八, 陈××,男,41岁,职员。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初诊:90年8月25日。

项背腰椎强直,两髋关节僵硬10年。

患者10年前自觉两髋关节酸痛,逐渐累及腰骶,上行胸颈椎,身体转侧困难,血沉47mmol/L,HLA-B27(+),摄片示颈、腰椎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改变。舌苔薄腻,舌质紫,脉细滑,形体消瘦,抬头,低头,颈部转动困难。

辨证:肾督二亏,痹症留恋。

治疗:益肾养督,祛痹通络。

自拟方:熟地(砂仁拌)15g 鹿角霜(先)15g 制首乌15g 川续断20g 羌活、独活(各)10g 牛膝15g 桂枝6g 白花蛇10g 地鳖虫1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红枣15g

诊断:筋骨痹(中医)

医嘱:加强颈腰部活动,保暖,劳逸结合。

二诊:90年12月22日。

上方加减服药3月,腰脊疼痛及左髋关节僵硬好转,颈项板滞强直。舌苔细腻,舌质偏红,脉沉细。辨证:督脉虚损,经络阻隔,拟养督祛痹通络。

鹿角霜12g 川续断20g 骨碎补15g 生黄芪30g 地鳖虫10g 白僵蚕10g 羌活15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米仁30g 川牛膝15g 陈胆星10g 桂枝6g 白花蛇10g 杜仲15g 红枣15g

三诊:叠进养督祛痹通络之剂168贴,颈项板滞稍减,左髋关节明显改善,腰骶部疼痛缓解,两肩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腻,舌质淡红,脉细数,继予养督健脾通络。

熟地(砂仁拌)20g 鹿角霜15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川续断20g 海风藤30g 钻地风30g 金钱白花蛇1条(研吞) 地龙干10g 当归10g 生黄芪30g 茯苓15g 杜仲15g 红枣15g 佛手片6g

上方加减服药326贴。

四诊:92年9月16日。

药后腰骶疼痛消失,背脊板滞,两肩关节酸楚。舌苔薄腻,舌质暗红,脉细,督经虚损,痹邪留恋,原方进步。

鹿角霜15g 杜仲3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米仁30g 姜半夏10g 陈胆星9g 淡干姜3g 佛手片6g 络石藤30g 金钱白花蛇1条(研吞) 地鳖虫10g 川牛膝15g 川续断20g 红枣15g

96年4月随访,症情稳定,血沉25mmol/L,追踪随访2年,现康复治疗。

按语: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病变后期,出现“尻以代踵,脊以代头”骨痹,肝主筋,筋失所养,四肢时有拘挛,颈项板滞,颈部活动受限,督脉虚损,加外邪风寒湿入侵,内舍肝肾,经治疗病情未纵深发展,疼痛僵硬板滞,经补益肝肾,养督通络之剂,症状改善,疼痛消失,体重增加,血沉下降,免疫球蛋白均属正常,患者服药能坚持,痹邪祛除,经投补肾养督扶正,症状日渐改善,92年至98年随访,病情稳定,目前中药康复治疗。注意护脾,加大枣,利水不败胃,利水不伤阴,活血化瘀,滋阴肝肾,标本兼顾,疗效明显,随访2年,病情稳定,病家及其家属深感中医药的威力无穷。

案十九, 洪××,男,41岁,工人。两手指掌腕关节肿痛,两足趾跖踝关节作痛反复二年。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初诊:95年8月19日。

两手指掌腕关节肿痛,两足趾跖踝关节作痛反复二年。

患者四肢诸关节肿痛,晨僵,两肘关节屈伸不便,两肩关节上举,后展受限,四肢关节畸形,两手指掌关节畸形明显,关节僵硬,有类风关史5年,最近外院检查RF(+),1:320,血沉56mm/h,舌苔薄腻,舌质淡暗,脉细。

辨证:痹邪深入,筋骨二损。

治疗:祛痹搜邪,强壮筋骨。

自拟方:净麻黄3g 川桂枝6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白僵蚕10g 九香虫10g 全当归20g 金钱白花蛇1条(研末) 川续断20g 刘寄奴15g 潼蒺藜15g 枸杞子10g 络石藤30g 木防己10g 大麦冬10g 红枣15g 此方加减54贴。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西医)

痹病(筋骨痹)

医嘱:忌潮湿,避风寒。

二诊:95年10月14日。

服上药后两手指掌腕关节,晨僵,肿大明显好转,右肘关节渐能伸直;舌苔薄腻,脉濡。辨证:痹邪渐化,筋骨得养,治疗:守法进步。

木防己10g 络石藤3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白僵蚕10g 乌梢蛇10g 宣木瓜15g 全当归15g 杭白芍30g 云茯苓15g 功劳叶15g 枸杞子10g 红枣15g

此方随证加减52贴。

三诊:96年2月24日。

迭进祛痹搜邪,强壮筋骨之剂,两手指掌腕关节僵硬肿大缓解,消退,基本已复正常,右肘关节已能伸直,近一周感两侧颞颏关节酸痛,张口闭合困难,舌苔薄腻,脉濡。辨证:痹邪深入,筋骨失养。治疗:守法进步。

川桂枝6 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米仁30g 全当归15g 左秦艽10g 络石藤30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川羌活10g 杭白芍2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米仁30g 五加皮15g 生甘草10g 14帖

四诊:96年4月13日。

停药一月,两手腕,掌,指关节肿痛又反复,僵硬,纳谷一般,舌苔薄腻,脉濡。辨证:痹邪留恋,筋骨失养。治疗:祛痹益肾壮骨。

川桂枝6g 络石藤30g 羌活、独活(各)10g 刘寄奴15g 熟地15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钻地风15g 全当归15g 生黄芪30g 川续断20g 杭白芍2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米仁30g 五加皮15g 生甘草10g

上方加减,连续服药二月。两手指掌腕关节肿痛消退僵硬已除,两膝足关节活动自如。颞颌关节开合好转。

按语:患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5年,曾在外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反复,自95年8月19日始,院入史老专科门诊治疗后,双手指掌腕及两膝关节肿痛明显消退,僵硬改善,颞颌关节开合便利。停药月余,症状又复发,再次来本院中医专科治疗,投补肾壮骨祛痹之剂,诸关节疼痛,僵硬改善,可见此疾病之顽固,需长期中药以补肝肾为主进行治疗以巩固疗效。不仅使病家了解该病的反复发作特点,同时告知我们后生要有一个认识,痹病的治疗需耐心。

案二十, 姚××,男,41岁,驾驶员。两手指掌腕肘肩关节肿痛,僵硬半年。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

初诊:95年2月10日。

两手指掌腕肘肩关节肿痛,僵硬半年。

患者两手诸关节肿大,疼痛,僵硬逐渐加重,握方向盘时感乏力,颈项板滞,两颞颌关节开合不利,时感头晕,有高血压史5年,舌苔薄腻,脉濡,BP22/14Kpa。

实验室检查:95年1月20日测RF1:80(+),粘蛋白27,血沉26mm/h,抗核因子(+),IgG13.23g/L,IgA3.7g/L,IgM1:30g/L。

辨证:肾督二亏,痹邪阻络,肝阳上亢。

治疗:益肾养督,祛痹舒络,平肝潜阳。

自拟方:炙龟版15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川续断20g 川杜仲15g 粉葛根15g 羌活、独活(各)10g 嫩桑枝15g 络石藤30g 木防己10g 炒苍术、白术(各)20g 全当归15g 蜈蚣粉(分吞)3g 石决明30g 羚羊角粉(分吞)0.6g 红枣15g 14帖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西医)

痹病、眩晕(中医)

医嘱:保暖,忌海鲜。

二诊:95年2月24日。

药后两手诸关节肿痛,僵硬好转,两颞颌关节开合渐利,头目眩晕,BP18/15Kpa,舌苔薄,脉濡。辨证:痹邪留恋,筋骨失养,肝阳上亢。治疗:祛痹舒络,强壮筋骨,平肝潜阳。

川桂枝6g 净麻黄3g 防己10g 皂角刺10g 忍冬藤3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杭白芍20g 绵茵陈30g 络石藤30g 全当归15g 补骨脂15g 宣木瓜10g 羚羊角粉(分吞)0.6g 金钱白花蛇(研吞)1条

三诊:95年5月9日。

两手诸关节肿痛稍有反复,头晕已除,双目视物欠清,舌苔薄腻,脉濡,BP16/11Kpa。辨证:痹邪留恋,肝肾二虚,肝阳渐平,治疗:补益肝肾,祛痹舒络。

潼蒺藜15g 枸杞子10g 川杜仲15g 山茱萸肉、炒苍术、炒白术(各)30g 左秦艽10g 木防己10g 络石藤30g 净麻黄3g 杭白芍30g 石决明30g 明天麻10g 谷精草10g 夜明砂(包)5g 红枣15g

四诊:95年8月24日。

两手指掌腕关节疼痛消失,僵硬改善,两手活动渐利,复查血沉13mm/h,RF(+),抗核因子(+),舌苔薄腻,脉濡,BP16/12Kpa。辨证:痹邪渐化,肝阳已平,肝肾虚弱,拟祛痹滋养,通络潜阳。

木防己10g 络石藤30g 桑枝30g 羌活1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潼蒺藜15g 枸杞子10g 明天麻10g 石决明30g 冬桑叶9g 白菊花9g 全当归15g 红枣15g 28帖

两手指掌腕肩及颞颌关节酸痛虽减未除,食冷饮后腹泻,舌苔薄腻,脉濡。辨证:痹邪渐化,脾运乏力,拟健脾助运,祛痹通络。

炒苍术、白术(各)30g 焦六曲30g 老苏梗10g 川厚朴花6g 佛手片6g 络石藤30g 木防己10g 嫩桑枝15g 杭白芍15g 枸杞子10g 钻地风15g 姜片10g 红枣15g

此方加减服药三月。

六诊:95年12月22日。

经投上药:两手腕指掌诸关节及颞颌关节酸痛,活动不利均改善,头晕已除,大便溏薄较前好转,BP:18/12kpa,舌苔薄腻舌质淡暗,脉濡。辨证:痹邪渐化,经络得舒,脾运失司,拟以祛痹舒络,补益肝肾。

木防己10g 络石藤30g 生米仁3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黄芪15g 川续断20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佛手片6g 杭白菊20g 潼蒺藜15g 枸杞子10g 砂仁(后下)3g 14帖

七诊:96年4月22日。

前进祛痹舒络补益肝肾之剂,服药4月,两手腕关节疼痛改善,头晕消除,血压正常,大便溏薄。辨证:痹邪渐化,脾虚失运,拟以祛痹舒络,健中助运。

炒苍术、白术(各)30g 络石藤30g 海风藤15g 焦六曲30g 蚕、砂(各)30g 砂仁(后下)3g 宣木瓜15g 佛手片6g 杭白芍15g 杞子10g 红枣15g 14帖

随访二年,患者病情稳定,血沉5mmol/h,RF(-)。

按语: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高血压,症状明显,两手腕及颞颌关节酸痛,僵硬,头目眩晕,BP20/14-20/12kpa,身为司机,影响工作。经用祛痹通络,平肝潜阳治疗14月,症情改善,尤其是两手腕关节僵硬,肿痛好转,血压复正常,临床实验检查血沉,RF正常,且胜任工作,疗效满意,随访两年,病情稳定。

案二十一, 陈××,男,42岁,干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初诊:94年5月18日。

两手指掌腕关节僵硬,肿大2年,左时关节屈曲难伸半年。

患者两手诸关节肿大,逐渐僵硬,以晨起为甚,左肘关节屈曲难伸加剧半年,一月前在市一住院检查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拒绝西药治疗而出院,RF1:8(+),双手指掌腕关节对称性肿大,握力,左肘关节屈曲成130度,舌苔薄腻,脉濡。

辨证:脾虚挟湿,风热阻络,筋骨失养。

治疗:健中化湿,而祛风热。

自拟方: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米仁30g 净麻黄3g 桂枝6g 忍冬藤30g 知母10g 当归15g 白花蛇1条 羌活10g 络石藤30g 防己10g 地鳖虫10g 生甘草10g 红枣15g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西医)

痹病(风热挟湿型)中医

医嘱:加强两手锻炼。

二诊:94年6月17日。

前进上药35剂,两手指掌腕关节晨僵改善,肿大渐消,左肘关节屈伸困难,时有头晕耳鸣,舌苔薄腻,舌质中剥,脉濡。辨证:痹邪留恋,筋骨得养,肝肾二虚,拟补益肝肾,祛痹舒络,强壮筋骨。

熟地15g 枸杞子10g 潼蒺藜15g 桂枝6g 防己10g 络石藤3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米仁30g 羌活10g 黄芪30g 蜈蚣粉(分吞)3g 白僵蚕10g 大秦艽10g 灵磁石10g 红枣15g

上方增减56剂。

三诊:94年9月9日。

左肘关节僵硬强直改善,屈曲160度,头晕耳鸣减轻,舌苔薄,舌质淡,脉濡。辨证:痹邪渐化,肝肾二虚,拟守法进步。

原方加全当归15g 木瓜15g 嫩桑枝15g 去大秦艽,灵磁石 42帖

按语:患者痹病,辨证分型为湿挟风热,湿为痹病之要因,其时关节屈曲130度,两手诸关节僵硬肿大,投化湿祛风热通络,佐以补肝肾之品,治疗4月,诸症明显改善,史老在临床注重审证求因,善用炒苍术、白术、生米仁,化湿通络,疗效较显。

案二十二, 虞××,女,38岁,职员。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初诊:94年4月27日。

两手指掌腕关节肿大,僵硬,隐痛反复二年,伴低热起伏。

患者92年始双手指关节对称性肿大呈梭状指,左手腕关节僵直,低热起伏。舌苔薄白薄,舌质边有齿痕,脉软。

实验室检查:血沉78mm/h-108mm/h-68mm/h,RF(+)ANF(+)。

X光摄片(片号83972)示:两手小关节(间隙)均有轻度变窄,以腕关节明显,关节面模糊,双手指间关节软组织肿胀,骨质略稀疏,但未见破坏。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痹邪留恋,筋骨失养,心肾二亏,脾失健运。

治疗:祛痹补益心神,健中助运。

自拟方:净麻黄3g 生米仁30g 络石藤30g 鸭跖草30g 川桂枝6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炙远志6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枸杞子10g 菟丝子15g 砂仁(后下)3g 淡干姜3g 姜半夏10g 制川厚朴6g 红枣15g 7帖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西医)

痹病(中医)

二诊:94年5月4日。

两手指掌腕关节肿痛,僵硬,项背板滞,低热起伏,纳差,舌苔薄腻,脉濡。辨证:痹邪留恋,经络阻隔,拟祛痹舒络。

净麻黄3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地30g 生米仁30g 全当归15g 蚕砂(各)30g 杭白芍15g 鸭跖草30g 天冬、麦冬(各)15g 络石藤30g 鸡苏散(包)15g 红枣15g

上方加乌梢蛇10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宣木瓜15g 地骨皮15g 去天冬、麦冬。服药30帖。

三诊:94年6月8日。

药后症情未明显改善,血沉123mm/h,RF(+),舌苔薄腻,脉软。辨证:痹邪留恋,外敷重袭,筋骨失养,拟清解祛痹舒络。

淡黄芩10g 忍冬藤30g 生石膏(先)30g 净麻黄3g 桂枝6g 炒苍术、白术(各)20g 紫草10g 白花蛇舌草30g 麦冬15g 杭白芍15g 淡竹叶6g 连翘15g 木防己10g 红枣15g 生甘草10g 此方加鸭跖草30g 生地15g 地骨皮15g 去连翘服药一月。

四诊:94年7月6日。

两手诸关节僵硬肿大好转,低热渐退未净,舌苔中腻,脉濡。辨证:痹邪留恋,肝肾二虚,拟祛痹舒络,补益肝肾。

川桂枝6g 香薷3g 薄荷叶(后下)6g 藿佩(各)10g 防己10g 络石藤30g 炒苍术、白术(各)20g 制川厚朴6g 地骨皮15g 胡黄连10g 宣木瓜15g 川续断20g 补骨脂15g 红枣15g

上方加减服药87帖。

五诊:94年9月28日。

经投上药,低热已除,两手诸关节肿大僵硬好转,复查血沉68mm/h,舌苔薄腻,舌质偏红,脉细。辨证:痹邪渐化,筋骨失养。治疗:祛痹舒络,强壮筋骨。

川桂枝6g 防己10g 络石藤3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生米仁30g 全当归15g 生地30g 川牛膝15g 杭白芍15g 川续断20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生草10g 红枣15g 50帖

六诊:95年2月22日。

叠进祛痹舒络,强壮筋骨之剂,两手指掌腕诸关节僵硬肿大及僵硬已消,低热未起,舌苔薄腻,舌质紫,脉濡,血沉37mm/h。辨证:痹邪久留成瘀,筋骨得养,拟祛痹化瘀,益肾通络。

防己10g 络石藤30g 当归15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皂角刺10g 生米仁30g 嫩桑枝15g 白僵蚕10g 川牛膝15g 川续断20g 川杜仲15g 补骨脂15g 骨碎补15g 红枣

随访4年,患者两手指掌腕关节肿痛时作,无僵硬,无低热,病情稳定。

按语: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血沉123mm/h,且有低热,予中药清调祛痹通络,强壮筋骨,并重用黄芩、鸭石草、生石膏、六一散等。由于病久入骨成瘀,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同时,主化瘀之品如皂角刺、全当归,逢暑热之际,增香薷、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前后服药5月低热消失。血沉降至65mm/h,病情稳定后徐图化湿祛痹,补益肝肾,低热未复发。随访4年情况良好。

案二十三, 王××,女,59岁,职员。两手指掌腕关节疼痛1年余。

初诊:90年3月21日。

两手指掌腕关节疼痛1年余。

患者83年因两手腕、膝关节疼痛,曾住龙华医院,该院X光摄片示:腕、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伴退行性变化。中西医药联合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出院后停服青霉胺后,腕膝关节疼痛又告发作一年余。测血压125mm/h,类风湿因子(RF)阳性。见两手腕,膝关节对称性肿大,活动困难,舌苔薄,舌质淡暗,脉细。

辨证:痰瘀阻络,痹邪深入,筋骨失养。

治疗:活血化瘀,祛痹补肝肾。

自拟方:全当归30g 生黄芪30g 熟地15g(砂仁拌) 川羌活30g白僵蚕10g 地鳖虫10g 川续断30g 川牛膝30g 络石藤30g 木防己10g 制乳香、没药5g(各) 蜈蚣1条 红枣15g 14帖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西医)

痹病,筋骨痹(瘀阻型)(中医)

医嘱:劳逸结合,忌海鲜。

二诊:90年5月2日。

两手腕及两膝关节疼痛好转,晨硬明显,肢体麻木。舌苔薄,舌质红,脉滑。

辨证:痹邪深入,筋骨二损,气血失和。

治疗:祛痹活络,调和气血,补益肝肾。

川桂枝6g 木防己10g 羌活、独活10g(各) 白僵蚕10g 络石藤30g 钻地风15g 白花蛇10g 柴丹参30g 杭白芍15g 首乌15g 生米仁30g 川续断30g 淮牛膝15g 红枣15g 14帖

三诊:90年8月22日。

经投祛痹活络调和气血补益 肝肾之剂,续服82帖,右手腕疼痛已除,两手腕活动已利,两膝关节肿大明显改善,近一月来咳嗽频作,痰黄量多,舌苔薄,舌质淡,脉细。

辨证:痹邪渐化,肝肾不足,肺失宣散。

治疗:守法加宣肺化痹。

原方加炙百部30g 山海螺30g 地鳖虫10g 14帖

四诊:90年9月14日。

药后咳嗽已瘥,腕、膝关节酸痛时作,舌苔薄,舌质暗红,脉细。辨证:痹邪留恋,肝肾不足,拟补益肝肾,祛痹通络。

大熟地15g(砂仁拌) 生黄芪30g 川续断20g 白花蛇10g 淮牛膝15g 柴丹参30g 炒苍术、白术20g(各) 生米仁30g 木防己10g 绵茵陈30g 红花10g 桃仁泥10g 地鳖虫10g 红枣15g

五诊:91年6月1日。

上方增损220帖,两腕,膝关节肿痛消失,唯左下肢抽搐时作,行走轻便,血沉49mm/h,舌苔薄腻,舌质暗淡,脉濡。辨证:痹邪已祛,瘀滞络脉,肝肾二虚,拟化瘀通络,补益肝肾。

全当归15g 生黄芪30g 紫丹参30g 生地、熟地15g(各) 生米仁30g 络石藤30g 川续断30g 嫩桑枝15g 木防己15g 生甘草10g 红枣15g 14帖

按语:患者五旬又六,女性,患腕、膝关节肿痛,活动欠利,舌苔薄,舌质暗,结合血沉125mm/h,RF(+),X光摄片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退行性变化,此属痹病,其筋骨痹,内合肝肾,因83年曾有类似证状发生,治疗后停服青霉胺,证状又告发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投以化痰瘀,祛痹通络,补益肝肾之剂,随症加减,治疗1年2月余,症状改善,逐渐消失。病情好转,唯左下肢抽搐,随访三年腕、膝关节肿未作,下肢抽搐未休止。该病可能以骨质增生为主,患者随年龄增长,可引起缺钙所致。继续服用中药补肾壮骨通络,抽搐逐渐改善。

案二十四, 茅××,男,53岁。 两足背红肿,疼痛逐渐上延腰背6月。

初诊:95年11月17日。

两足背红肿,疼痛逐渐上延腰背6月。

患者今年4月,右侧锁骨酸痛肿大,项部板滞,一月后右趾肿痛上延足背红肿,腰脊痛,在曙光医院住院检查,血HLA-B27(+),血沉100mm/h,抗“O”1530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出院后两足背红肿反复。舌苔薄腻布不均,舌质紫。

辨证:热痹留恋,筋骨失养。

治疗:消解祛痹,益肾养督。

自拟方:寒水石3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羌活、独活(各)10g 淡黄芩10g 忍冬藤30g 皂角刺10g 刘寄奴15g 川牛膝15g 川续断20g 络石藤30g 千年健15g 红枣15g

另:新广片×2盒,取10片水泛调之,涂患处。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西医)

骨痹,热痹(中医)

二诊:95年11月24日。

服上药后两足背红肿作痛好转未除,颈项腰脊疼痛,两踝膝关节肿大,两肩关节活动受限,低热起伏,时有泛恶,大便日解2~3次,舌苔薄腻,舌质偏红,脉濡。

辨证:热痹留恋,肾督二亏,脾虚挟湿,胃失和降。

治疗:清解祛痹,化湿和中。

生石膏(捣)30g 生甘草10g 淡黄芩1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忍冬藤30g 草河车15g 鸭跖草30g 川续断20g 制狗脊15g 姜半夏10g 姜竹茹10g 千年健15g 皂角刺10g 红枣15g

另:新广片×10盒:1.内服2片,3次/日;2.外用用法同前。

三诊:95年12月1日。

经投前药,两足背,踝膝关节红肿渐消,右肩关节活动受限,低热已退,血沉91mm/h,脉濡,舌苔薄。辨证:痹邪渐化,脾失运化,拟清解祛痹舒络。

生石膏(先捣)30g 黄芩10g 忍冬藤30g 防己1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茵陈30g 川牛膝15g 羌活10g 肥知母15g 皂角刺10g 生地30g 千年健15g 红枣15g 7帖

四诊:95年12月8日。

两足背及踝膝关节瘀肿已消,疼痛虽减未除,低热消退未作,脉濡,舌苔薄,辨证:痹邪留恋,筋骨失养,拟益肾养督而祛痹邪。

制首乌15g 川续断20g 制狗脊15g 羌活、独活(各)10g 忍冬藤30g 淡黄芩10g 防己10g 炒苍术、白术(各)30g 皂角刺10g 千年健15g 川牛膝15g 绵茵陈15g 红枣15g 7帖

按语:患者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明确,出院后出现足背及踝膝关节红肿疼痛且延至腰脊,伴低热,中医辨证为热痹,史老予清热祛痹通络,用忍冬藤、草河车、寒水石、生石膏、淡黄芩之药,合祛痹之品如炒苍术、白术、千年健、皂角刺、绵茵陈等。患者足背红肿服药奏效迅速之后予健脾益肾,患者低热,足背踝膝关节红肿消退后未复发,徐图益肾之剂祛痹治本是史老治疗痹证的宗旨。

验方

1.骨痨汤

组成:鹿角胶3~9g 大熟地30g 炮姜炭3g 川桂枝6g 白芥子9g 嫩桑枝30g 生甘草9 葎草30g 泽漆30g 红枣15g

主治:骨痨初中期及阴疽无阴虚症状者。

功能:益肾温经散寒,化痰瘀,抗痨。

用法:水煎2次,温服。

按:本方源于阳和汤,方中鹿角胶补精髓,壮元阳而疗虚痨,熟地滋肾填精,桂枝、炮姜、白芥子、桑枝温经化痰瘀而散阴寒,甘草、大枣和诸药而益脾,并用具有解毒化痰作用的葎草、泽漆两药,现代药理学证实有抗结核功效。本方治疗骨关节结核,疗效明显。

2.温阳祛痹汤

组成:熟附子10g 炒白术15g 川桂枝5g 川羌活10g 炙甘草10g 贮木瓜15g 五加皮15g

主治:风寒痰痹,深入关节,屈伸不利。

按:见不少病员冬天重衣不温,有的虽在盛夏常穿长袖衣,畏寒畏风,故特立此方施治以来,效果良好,本方以附子温阳,助桂枝、白术以化表里之寒湿,羌活去风湿,木瓜、五加皮强筋通络去风湿。

3.愈疡散

组成:海螵蛸500g 白芨250g 甘草250g 春砂仁30g

制法:共研细粉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出血。

功效:止痛止血,胃酸过多,愈合溃疡。

用法:每次3g 开水调吞,或装入胶囊内吞服。

按:本方以海螵为主,制止胃酸过多,止痛止血收敛溃疡,白芨佐以止血敛肌,略加砂仁理气止痛,以减弱蛸芨粘涩之性,甘草协和诸药,以达到溃疡愈合目的。

医论

史济柱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经验

摘要:病因病机

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是全身性疾患在脊髓神经系统的表现,祖国医学称之为痿痹。本病多因劳倦过度,七情内伤,或禀赋不足,房事不节,肾气亏耗,正气不足,阴寒之邪挟痰入侵,凝聚于骨缝隧道之间,以致气血耗损,久则伤及肝肾,经脉失其温煦濡养,发为痿痹。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局部供血不足导致脊髓软化等而致截瘫。

临床表现

胸椎结核合并截瘫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完全性截瘫临床表现为两下肢随意运动功能丧失,脊髓损害平面以下皮肤浅、深感觉消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不完全性截瘫临床表现为两下肢痿软不能站立,步履及活动受限,脊髓损害平面以下皮肤痛觉消失或迟钝,排尿费力或尿潴留,便秘。全身症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热、盗汗、消瘦、乏力、胃纳不振等。

治疗方法

史老认为,胸椎结核合并截瘫应责之于肝肾二脏。自拟补养肝肾为主的“骨痨起瘫汤”随证应用。

骨痨起瘫汤组成:大熟地30g 淮牛膝、川续断、菟丝子(各)15g 苁蓉、知母、黄柏(各)10g 宣木瓜10g 晚蚕砂30g(包煎),广地龙10g 葎草、泽漆(各)30g。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若两下肢时有痉挛抽搐者,上方加全蝎3只,蜈蚣2条,羚羊角粉2g(分吞)。小溲癃闭者,加肉桂3g。胃纳不振者,加潞党参15g 炒白术10g 砂仁3g(后下)。倘椎旁有脓肿则加皂角刺100g。

结语

胸椎结核所致截瘫机理复杂,虚为其本,痿痹乃其标。骨痨起瘫汤组方精当,具补肝益肾,填精生髓、强壮筋骨之功。治疗期间患者须卧硬板床,病除后尚须服骨痨起瘫汤6月以巩固。

史济柱治脊髓空洞症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年8期18~19页

摘要:脊髓空洞症以运动、感觉、营养三大障碍为主,并呈进行性发展。脊髓空洞症的中医治疗首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识其机要,方能效如桴鼓。治疗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论治。脊髓空洞症之病因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关系较为密切。气血失和为病之标,治疗宜急则治标,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缓宜治本,以益肾填精、养肝健中为主,或标本兼顾。

临证用药,既选用大熟地、炙龟版、鹿角片、补骨脂、潼蒺藜、枸杞子、山茱萸肉、杭白芍等益肾填精、滋阴补阳、涵木养肝之品;又有全当归、紫丹参、参三七粉、络石藤、地龙干、蜈蚣粉、宣木瓜、骨碎补等养血活血、逐瘀通络、强壮筋骨之剂;兼备潞党参、炒白术、云茯苓、老苏梗、春砂仁、大红枣等健脾养胃之辈,并常重用陈胆星,认为能除久病顽痰,具温化痰瘀之功。

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各种原因瘘管72例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本文所称瘘管包括现代医学所指各种原因所致的瘘管与窦道不愈合。我们应用内外结合治疗各种原因形成的瘘管7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一、临床资料

1.材料说明:本组72例瘘管患者均治疗三个月以上,主要来源于:第一为肺结核胸改术后切口不愈合或脓胸形成瘘管,有的并发有支气管胸膜瘘。第二为骨关节结核冷脓疡溃后或骨髓炎化脓穿溃后形成窦道。第三为软组织结核窦。

2.性别年龄:72例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7岁,30至50岁者最多。

3.瘘管分类及部位:脓胸瘘5例,胸腰椎结核瘘33例,颈椎结核瘘3例,四肢关节经核瘘27例,软组织核瘘1例,骨髓炎瘘3例;瘘口部位腹股沟8例,腹部23例,髋部13例,膝关节4例,胸胁部6例,腋下3例,前臂1例,颈部2例,颌下1例,臂部6例,腿部4例,锁骨下1例。

4.瘘管情况及全身症状:瘘管多数为脓水清稀,肉芽生长不良或无肉芽生长。瘘孔一个或数个不等,瘘管的大小深浅各有不同,大致椎体结核和脓胸的瘘管较长,四肢关节的较短,有的脓胸或椎体结核的窦道纡曲而长,可以从腹股沟或臀部开口。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但如瘘管较长,脓水较多,合并混合感染者,往往有低热、消瘦、食欲不振、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治法方药

内治以扶正败毒为主,外治以化管祛腐生肌为法。

(一)内法:扶正败毒汤加减

基础方:生黄芪30g 制黄精30g 全当归10g 云茯苓10g 川续断15g 连翘15g 生甘草10g

加减方:气虚者加党参10g;血虚者加杭白芍15g;胃纳不佳者加炒白术10g 砂仁3g 佛手片6g;肝肾亏者加熟地15g或制首乌15g;结核性加葎草30g 泽漆30g;并发支气管胸膜瘘者加败酱草30g 白芨3g。

(二)外治

1.化管祛腐

(1)白降丹,红升药,用于瘘口较浅者。

(2)化管条:白降丹,红外丹面糊搓成条,用于瘘口较深者。

(3)闭管膏,用于瘘管过深者。

闭管膏方:乳香10 没药10 天虫10 蝉蜕10 白芨30 儿茶15 煅龙骨30 象皮10 象牙屑10 蜂房15 血竭30 刺猬皮15 黄蜡10 麻油1000g 煎熬成膏备用

2.祛腐败毒生肌

(1)黄外药 (2)五二丹 (3)七三丹 (4)九一丹 用于瘘管基本化除,肉芽渐生,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上述药物。

三、疗效

72例中痊愈者69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治愈率占95.8%,有效率占2.8%,总有效率98.6%,无效率为1.4%。

四、讨论

(一)通过72例瘘管的疗效分析,骨关节结核瘘管虽愈合,原发病灶不稳定,我们在腐蚀瘘管的同时,内服扶正败毒汤,使原发病灶稳定,骨质得到较快的修复。

(二)对瘘管应有辨证的看法,瘘管既有实的一面,也有虚的一面。瘘管存在疮口不敛,必须去除瘘管,这是实的一面,瘘管有深浅大小之异,浅的瘘管我们用白降丹、红升等腐蚀(重的用白降丹,轻的用红升丹),较深的则用化管条插入,过深的另用闭管膏注入,这样才能达到化除瘘管的要求。这些情况都属于虚证范畴,内服汤药以扶正败毒为主,并根据不同脓证辨证进行加减,使在局部瘘管未处理前能加强体力,清解邪毒,为消除瘘管做好准备。

从临床实践对五痹、五脏痹的认识

摘要:《内经》“痹论”对后世关于痹症的辨证治疗,不但在上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在临床诊治中有的已列为准则。关于五痹和五脏痹的细致分类及与三痹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有一定的体会。

一、五痹是根据人体受邪部位皮、肌、筋、骨、脉分类;三痹是根据病因分类。它们的病因都是风、寒、湿,因此三痹和五痹是同种疾病的不同分类。而五脏痹是各种痹症深入侵犯内脏的表现。现代医学属于风湿病和某些结缔组织病变结合痹症分析,各类痹症既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又是一种疾病的一或数个症状的表现,各类痹症可能包括现代医学的各种风湿病及某些胶原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等。

二、120例类风湿关节炎符合“五痹”症状情况

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五例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根据皮麻、肌木、筋挛、色变、骨重等五痹症状的分析,具有关节僵硬肿大拘挛、活动不利等症状,符合“筋痹”“骨痹”者52例,具有肢节拘挛,软组织肿大变形,而骨尚未见异常,符合“筋痹”者31例,具有皮肌麻木,肢节拘挛,行动不利,符合“皮、肌、筋、骨痹”者2例,具有肌木、筋挛、骨重,符合“肌、筋、骨痹”者3例;具有肌木、筋挛,符合“肌、筋痹”者4例;具有肢节拘挛,骨重不举,伴有骨骼畸形,既符合五痹中的“筋骨痹”症状,又符合五脏痹中的“肾痹”症状者22例;具有骨重不举,又伴有脊柱强直畸形,符合“骨痹内舍于肾”症状者5例;另一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风湿性关节炎,又伴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具有筋挛、骨重、肢节游走性疼痛和上气而喘、胸闷心悸等,符合“筋、骨痹”、 “行痹”、 “心痹”症状。

(二)29例风湿性心脏病符合“五脏痹”症状情况

2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中二尖瓣闭锁不全和狭窄者13例;单纯二尖瓣狭窄者8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均有闭锁不全和狭窄者1例;二尖瓣闭锁不全和狭窄同时伴有心源性肝硬化者6例。这些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有的伴有房颤,心功能大致在Ⅱ-Ⅳ级间。五脏痹症状分析,其中合并具有“肺痹”症状者21例,合并伴有“肝痹”症状者6例;合并伴有“脾痹”症状者2例; “心、肝、肺、脾痹”等症状均有者5例。根据病史及体征考虑为结体组织病变,初步诊断为“系统性硬皮病”伴“干燥综合症”,并得活检病理证实,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基本上符合“皮麻颊满喘咳而呕”“皮痹入肺”的入脏死证。

(三)系统性硬皮病符合“皮痹入肺”的入脏五症1例。说明二个问题:第一,无论五痹或五脏痹都不是单指一种病,而且多种同类病的辨证依据。第二,五痹和五脏痹可以在一个患者身上出现一种痹的症状,也可以出现二、三种痹的症,甚至五种都有。

辨证治疗急性胰腺炎81例疗效观察

摘要:诊断依据

一、症状 突然发作的脘腹痛,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发热,并有暴饮暴食史等,体征:上腹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有压痛及肌卫。

二、血、尿淀粉酶 尿淀粉酶或血淀粉酶512单位以上。

辨证分型治疗

一、气滞夹积 治以理气清热,通里化积:老苏梗、炒枳壳、黄芩、姜半夏、白芍、生大黄(各)9g 大腹皮10g 软柴胡、制川朴(各)6g 元明粉5g。

二、肝胃实热 治以疏肝清热,通里攻下:老苏梗、软柴胡、黄芩、胡黄连、白芍、姜半夏、元明粉(各)9g 姜竹茹10g 枳实、生大黄(各)15g 川厚朴6g。

三、肝胆湿热 治以清泄肝胆湿热,荡涤肠胃积滞:老苏梗、黄芩、生栀子、炒枳实、胡黄连、白芍各9g 绵茵陈30g 姜半夏、生大黄(各)10g 软柴胡6g 元明粉5g。

四、气滞血瘀 治以疏泄活血、化瘀攻下。老苏梗、黄芩、赤芍、桃仁泥、五灵脂、红花、姜半夏(各)9g 生大黄、炒枳实(各)15g 软柴胡6g。

五、结胸坏死 治以泻热通结,软坚逐水:生大黄、红藤、生米仁(各)30g 败酱草15g 元明粉10g 甘遂3g 生黄连6g。

临床资料

本组81例,男性23例,女性58例,年龄自16~88岁,均有上腹较剧疼痛,呕吐泛恶,多数患者有发热,少数患者有黄疸等症状,尿淀粉酶500单位以上者23人,1024单位58人。

疗效分析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腹痛缓解天数为1~11天,平均3.7天;热退在0.5~12天之间,平均为3.5天;尿淀粉酶恢复正常为1~11天,平均3.7天。

讨论

一、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胰腺炎,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菌素、抑制胰酶活化药及镇静解痉药物等,在祖国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我们采取了以通利攻下为主的治疗方法,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提高了疗效,特别是对于出血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中为主,大大减低了死亡率。

二、胰腺既不属于五脏,也不属于六腑或奇恒之腑,但其功能类似于腑,所以当以腑证论治,腑以通降为顺,不通则痛。故大致为大柴胡汤的适应证。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关键在泻,泻下之后,腹痛止可缓解,退热止呕,疗效明显。而方药中生大黄、元明粉实为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三、针刺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快速进针得气后电麻仪留针1小时,每日1~3次;针刺舌下金津、玉液放血,更有立止剧痛的良效。

史济柱运用补肾化痰法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经验

摘要:胸腰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病变出现寒性脓肿(以后称脓肿)压迫椎管内脊髓或胸、腰神经根时并发截瘫。沪上名医史济柱用中医补肾化痰方法消除脓肿,防止截瘫并发,有很丰富的经验。

1 病因病机,肾虚寒痰内蕴化热成脓 中医对本病称为流痰、龟版痰、穿骨流疽等,属于“骨疽”“虚损”范围,肾气虚弱,或外受损伤诱发该病,多发于青壮年。此乃肾水耗损,骨骼失于滋养,阴寒之邪乘虚而入,久之化痰,痰浊凝聚隧道骨缝,使气血流行不畅,痰浊内蕴,暗耗肾气,肾阳虚弱,难以温化痰浊,日久化热,热则肉腐,肉腐化脓,骨质日益侵蚀破坏,正气虚弱则正不胜邪。邪盛深及正元,如此循环终致虚证,故病变中见虚实挟杂,但以虚证为本,实证为标的病症。

2 治疗原则,补肾化痰,扶正败毒 本病属虚,病在骨,宜扶正补肾,寒痰内蕴阻络,宜温化寒痰败毒,自拟“骨痨汤”主治,由熟地、补骨脂、骨碎补、生黄芪、全当归、黄精(各)15g 皂角刺、川芎、生甘草(各)10g 葎草、泽漆(各)30g组成。综合此方具有补肾扶正,化痰败毒之功。根据临床出现肾阴、肾阳偏衰之候,以骨痨汤加减,肾阴虚者加龟版、生地;潮红明显加知母;肾阳虚者加鹿角胶(或霜或片)、附子、肉桂等;脓肿未溃者重用黄精、皂角刺;脓肿溃破者外用八二丹、五五丹药线插入引脓液外流,促进伤口闭合。

史济注治疗结核性脓胸形成瘘管的经验

摘要:一、病因病机

结核性脓胸形成瘘管是全身性疾患在局部的表现。全身症状表现为赢瘦、低热、盗汗、纳呆等;局部则瘘口脓液淋漓,久不收敛。史老认为本病多因劳倦过度,七情内伤或禀赋不足,房事不节,肾气亏耗,正气不足,外邪乘虚内侵,留居于胸,日久化腐为脓,穿溃肌肤形成瘘管,迁延不愈致气血耗损,正虚邪实。

二、治疗方法

史老认为瘘管者形之于外,必根于内,治疗应以内外相辅,以内治为主,整体治疗须贯穿始终。根据正虚邪实之病机,自拟扶正败毒汤随证应用。

扶正败毒汤:生黄芪30g 全当归15g 云茯苓10g 制黄精30g 川续断15g 连翘15g 生甘草10g 葎草30g 泽漆30g。水煎,日服1剂,若遇感冒发热则暂时停服。共奏扶正败毒之功。

外治法:(1)化管条插入瘘管内,表面以消毒纱布覆盖,每日更换1次 (化管条药物组成:白降丹、红升丹等份,面糊成条,如火柴梗粗细,风干备用)。(2)全身情况改善,瘘管脓液减少,则注入闭管膏,促使瘘管闭合(闭管膏:乳香10g 没药10g 僵蚕10g 蝉衣10g 白及30g 儿茶15g 煅龙骨30g 象皮10g 象牙屑10g 蜂房15g 血竭30g 刺猬皮15g 黄蜡10g 麻油1000g 煎熬成稠厚液状。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收敛,促使瘘管分泌物吸收,加速新肉生长之功效)。使用时嘱患者平卧,用50ml注射器将闭管膏徐徐注入瘘管内,以满溢为度,表面以消毒纱布覆盖,隔日1次,注前以生理盐水冲洗瘘管。

三、注意事项

(1)结核性脓胸形成之瘘管,较为深长。全身症状尚未改善,脓水较多的情况下,切勿急于收口。此时若见瘘口缩小,或暂时闭合,乃为假象,若收口有反复外溃之可能,应及时扩疮剔除瘘口周围之腐肉,使脓毒排出畅通无阻。如患者全身症状好转,兼瘘口脓水基本消失,瘘口肉芽由苍白变为红润,并逐渐低陷成凹形,斯时乃收口之机。瘘口敛后尚须继续服扶正败毒汤3~6个月,以资巩固。(2)当全身情况好转、脓液逐渐减少,瘘口开始缩小时,须停用化管条,以直径为0.2~0.3cm之硅胶管,插入瘘管深处,直至不能向内推进为度,外端须盘曲并用胶布固定,覆盖消毒纱布。每日更换硅胶管1次,直至脓液基本消除,乃注入闭管膏,促使愈合。(3)若瘘口愈合,日后复又外溃,应及时扩疮使脓毒排出畅通,并作瘘管造影以探明深度,外治仍用化管条。

史济柱治疗红斑狼疮验案三则

摘要:史济柱认为,红斑狼疮的中医病机,以热毒兼风、湿、痰、瘀为标,以阴液亏耗或阳气衰弱为本。其治应采用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利湿或化痰瘀,配以滋阴生津或温补肾阳等法。

史济柱治疗骨与关节结核的经验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96年3期103~104页

摘要:骨与关节结核,属中医“骨痨”范畴。

1 辨证求因 明辨虚实

骨痨属“阴疽”,好发骨与关节,多损伤筋骨,酿成脓疡(流痰),形成瘘管,经久难愈,轻则残废,重则危及生命。其发生发展与“肾”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肾强则髓充而骨易合,骨质坚强则外邪不易侵袭;肾虚则髓少而骨失所养,骨质疏松则痨毒痰瘀乘虚深入骨缝隧道之间,阴寒之毒挟痰瘀凝聚,蚀骨损络,气血失和,经络阻隔遂成本病。故骨痨既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肾亏髓空之虚,又有风寒痰浊,痨毒瘀滞凝聚之实,日久则可寒邪化热,阴转为阳,或阴水愈亏,虚火愈旺致血肉腐坏,酿成脓疡,脓水淋漓不尽,又累及气血俱虚。骨痨证属虚实挟杂,以虚为本,变化多端,从整个病程发展来看,可分为初、中、后三期,大体上表现为始为寒,久为“热”,临床辨证应为局部为主,参合全身情况。病变中期全身可伴阴虚或阳虚的表现。病变后期又可出现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的症状。遣方用药应以辨证为基础,因人制宜,随症加减。

2 益肾温经 壮骨固本

治疗骨痨注重益肾温经的方法,处方中常选用鹿角胶、川桂枝、炮姜、大熟地、炙龟版、山茱萸肉等药,以益火之源、填精生髓,以期充实肾脉,温通经络,达到壮骨固本之目的。史师认为,益肾壮骨既要滋阴生髓,又要温通补阳。骨痨毒之初期,非大温大热之剂不能化。中期,症状以阴虚或阴虚火旺为主,则益肾以滋阴为主,配合和营通络之剂,如全当归,杭白芍,紫丹参,嫩桑枝等。慎用温热之品,并可酌加地骨皮,肥知母,粉丹皮,黄柏之类。而其它患者则应以益肾温经为主治疗贯穿始终,伴有阳虚,则更宜温通补阳,可应用熟附块、肉桂、补骨脂、菟丝子之类。史师认为,运用益肾填精生髓始能强壮筋骨,使骨质固密,补阳温经通络方能从速化痰败毒,瘀散络畅,使气血调和。

3 兼顾脾胃 生化有源

骨痨以虚为本,故治疗时应始终照顾脾胃。常以益肾法补先天不足之亏,健中法益后天失调之损。方中常选用潞党参、炒白术、生米仁、广陈皮、云茯苓、姜半夏、春砂仁等药健脾补中。益肾健脾在治疗骨痨中具有主导地位,病变后期,出现气血两虚症状时,健脾养胃则更显示出其重要性。

4 组方遣药 推陈出新

在阳和汤基础上自创史氏骨痨方与史氏消散膏(外用)取效满意。基本组成:鹿角胶9g 大熟地30g 炮姜6g 白芥子、嫩桑枝(各)15g 川桂枝6g 葎草,泽漆、生黄芪、生薏苡仁(各)30g 广陈皮6g 潞党参15g 生甘草10g 红枣15g。以益肾温经,散寒化痰。若脊椎结核酌加炙龟版30g 川杜仲15g 川续断20g 制狗脊15g;胸椎结核伴截瘫可酌加晚蚕砂、络石藤、宣木瓜各30g 骨碎补15g 白僵蚕10g;伴阳虚症状酌加熟附块9g 肉桂6g 补骨脂、菟丝子(各)15g;伴阴虚或阴虚火旺症状则去鹿角胶、川桂枝、炮姜之类,可合知柏地黄汤加减;伴胃纳不香,可去大熟地,酌加制首乌20g 炒白术、云茯苓各15g 春砂仁3g;伴气血两虚可合八珍汤加减。史师在史氏骨痨方中融入葎草、泽漆大剂投入是用其抗痨,起到加强疗效的作用。

在治疗各期骨痨时,还常配合应用斑蝥蛋。再配以补五脏,安心神的鸡蛋,具有扶正消解的作用,斑蝥蛋的制备与服法:在鸡蛋顶上挖一小洞,放入斑蝥7个,隔水蒸熟,去斑蝥,吃鸡蛋,每天1个,连服30~40个。可用六一散30g煎汤代茶饮之。

5 内外兼治 提高疗效

骨痨中后期,形成漏管或窦道,脓水淋漓不尽,经久难愈。史师推崇内外兼治,应用外治法直接作用于患部,常应用其自创史氏消散膏局部外贴,以消瘀散毒。消散膏由藤黄、乳香、没药、甘松、国樟(各)240g 山萘200g 细辛90g 松香、清药肉(各)2000g调制而成。形成漏管或窦道后,则可先后应用白降丹、五五丹、八二丹等散剂粘附药线,插入漏管或窦道,以拔毒祛腐,敛疮生肌,如漏管或窦道壁组织较厚,史师常应用三品一条枪腐蚀之。三品一条枪由白砒45g 明矾60g 雄黄7.5g 乳香4.5g调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