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二十、陆×,男,25岁,农民。

因恶寒发热3天,咳嗽胸痛1天,于1978年9月25日住院。入院前3天起,恶寒发热,鼻塞,头痛,2天后咳嗽时左侧胸痛,发热增高。

体检:体温39℃,急性病容,神清,血压17/9kPa,胸廓对称,左下肺叩诊稍浊,语颤增强,呼吸音减低,心率较快,无明显杂音。化验:血象中白细胞4.1×109/L。胸部X线透视示左下肺炎。

住院后中医诊治:恶寒发热4天,有汗不解,咳嗽时左侧胸痛,口渴喜冷饮,纳呆,大便秘结,4天未解,舌苔薄黄,脉滑数,风温之邪犯肺,肺热传于大肠,治以清解通腑。用金银花30g 鱼腥草30g鸭跖草30g 野荞麦根60g 黄芩15g 细柴胡9g 广郁金9g 生大黄9g后下。1日服药2剂。另用黄连5g研末装胶囊,分3次吞服。并用黄芩甙3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服药第2天大便解,热退至37.9℃,停用黄芩甙静滴,前方去生大黄,加连翘15g,甘草5g。第3天热退至36.9℃,咳嗽咯铁锈色痰,胸痛减轻,舌苔薄黄质红。邪热未清,再以前方去细柴胡,改每日1剂。服3天,咳嗽少,胸痛减轻,肺部体征消失,纳增,胸部X线复查,肺部炎症已基本消散。于10月5日病愈出院。

按:该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典型的大叶性肺炎,中医辨证属风温犯肺,肺热较盛,移热于大肠而便秘,肠中积热更使肺热壅盛,故用药着重于清热,并以通腑。如大便解,第2天热即下降,其他症状亦好转。继续清解,肺部炎症较快消散,疗效是明显的。肺与大肠相表里,治疗此类病证往往清肺与通腑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