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28、何杰金氏病

陆××,女,44岁

1988年初,发现右颈肿块,曾在华山医院做鼻咽活检,病理报告:慢性粘膜炎。经抗炎治疗,右颈肿块未见明显消退。做右颈淋巴结吸取,病理报告:何杰金氏病。于1989年12月15曰起用化学药物及放射治疗。自1989年7月起服用中药调治至今,患者健在,未见复发。

1989年7月3日初诊:自化疗及放疗后,口舌干燥,纳食欠香,大便干结,出汗,头颈酸痛。苔薄,津少,脉细带数。结合临床病史辨证为气阴两虚,阴虚则内热,津液亏损。拟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增液生津,兼以清热解毒。

一、基本方:经病案整理,第一阶段自初诊至1991年12月,以下列药物轮换服用

益气养阴;黄芪15g 太子参15g 鳖甲30g 生地15g;

增液生津:沙参15g 石斛15g 天花粉15g 玄参15g;

清热解毒:银花10g 半枝莲30g 白花蛇舌草30g 土茯苓30g

二、加减法:

耳鸣加桑寄生15g 牛膝15g 磁石3og;

头晕失眠加合欢皮12g 夜交藤30g 枣仁9g;

胆区疼痛加郁金15g 虎杖15g 金钱草15g;

头颈疼痛加葛根15g 地龙15g;

胃纳不振加六曲12g 生山楂15g 炒谷芽、麦芽各15g。

服上药后,患者自觉一般情况较好,病情稳定,上述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继服上药治之。

1992年1月9日来诊,患者因肝区疼痛,经B超检查,发现胆石症。偶感头颈部疼痛,仍予中药调治,至1994年初因胆结石手术,停服中药一段时间。

1992年1月至1993年12月,因肝区疼痛,时感上腹部痞闷不适,口干,睡眠欠佳乏力。舌苔薄,舌质偏红,脉弦细。辨证为气阴不足,肝郁气滞,湿浊内阻。治以益气养阴,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处方:黄芪30g 太子参30g 生地15g 金钱草15g 虎杖15g 郁金15g 忍冬花30g 白花蛇舌草30g 木香10g 砂仁3g 地龙15g 生山楂15g 六曲15g 磁石30g 枣仁15g

1994年4月2日来诊,因胆囊手术,曾暂停服中药一段时间,感觉颈项部板紧,疼痛不适,左耳前胀痛,故要求继服中药调治。

本例近7年来坚持服中药治疗,何杰金氏病基本稳定。一度因胆结石手术,未服中药治疗,而感觉不适,症状又现,惟恐疾病复发,要求继服中药调治。

按:由于经放化疗治疗后,伤阴耗气,损阴灼津,出现气阴亏虚、律液枯槁。故处方始终以黄芪、党参、生地、鳖甲为主药,益气养阴,补益耗损之气阴。阴虚则内热,见多汗、脉数之象,故以沙参、玄参、石斛、天花粉生津润燥以滋润脏腑,使大便得畅,调整脏腑功能; 配以清热解毒之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等祛除余毒之部。此药经实验证明有抗癌的功能,故而扶正祛邪,调整机体免疫机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放疗后的不良反应,控制疾病复发,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