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玉治疗帕金森病验案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09-10-22

韩培海 高思山 马继文 山东省青岛巿黄岛区中医院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约为1000/10万,本病以中脑黑质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缺失、残留黑质和蓝斑区出现路易小体为病理特征。患者由于多巴胺合成减少,对纹状体抑制减弱,Ach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相对性亢进,而引起运动减少、动作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一系列胆碱能增多症状。现将李富玉教授治疗本病经验介绍如下。李富玉,主任医师,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科主任。

肾虚血瘀是主要病机

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生命活动及生理运动之原动力,肾虚则五脏六腑皆虚,五脏六腑虚弱又可致肾之更虚,肾虚久可致瘀,肾虚血瘀是老年病的发病基础。也是帕金森病的发病基础,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肾虚血瘀贯穿于帕金森病的全过程。

益气补肾、

活血通络是治疗大法

“肾虚血瘀”是帕金森病的发展趋向,其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于此,治疗应采用补虚与祛邪兼顾的“益肾祛瘀”治法,补肾活血法以补肾填精益脑为主,活血化瘀为辅,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典型临床验案

何某某,男,75岁,四肢抖动7年余。现病史:诉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抖动,后逐渐波及左下肢及右侧肢体,并出现行走困难,生活难自理,经医院诊为“帕金森病”,给予“多巴丝肼”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生活不能自理,遂来中医科调理。既往史:冠心病7年,高血压病史15年。体格检查:血压:140/90mmHg(服药后),精神可,面具脸,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舌红有瘀点苔白,脉细弦。

中医诊断:震颤

辨证:肝肾亏虚,瘀血内阻

西医诊断:帕金森病

治则:平肝熄风,滋阴补肾

方药:葛根100g,川芎30g,丹参100g,地龙20g,杜仲20g,当归30g,僵蚕20g,黄芪100g,合欢皮30g,赤芍20g,女贞子20g,香附20g,防风15g,天麻20g,水煎服,每日4次,共服20剂。

2008~7~23日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四肢不自主抖动明显较前减轻,肌肉较前松驰,僵直较前缓解,行走较好转,偶有胸闷、气短,无心前区疼痛,纳眠可,二便调。查血压:150/95mmHg,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视病情守上方加枸杞子30g,钩藤20g(后下),余药同前,继服15服,每日4次。

2008~08~14日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四肢、嘴唇不自主颤抖较前缓解,仍感左侧肢体僵直较右侧重,身体较前舒适,纳眠可,二便调。现仍规律服用“美多芭”。查BP:130/85mmHg,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视病情守上方加五味子10g,继服15服,每日4次。

患者经上述治疗后,静止性震颤较前明显好转,步态较前好转,面部表情较前丰富,生活能自理,二便调。上方做成丸剂,长期服用。

按语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颤证”、“震颤”、“颤振”、“掉”等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医药对本病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认为其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多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逸不当等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致。其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其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亏虚,其中以阴津精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患。

西医治疗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没有一种药物和外科手术能明确阻止疾病的发展,故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治疗目标是尽可能维持病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但西医治疗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早期缺乏可行的治疗药物;二是中晚期治疗药物存在严重副作用及并发症;三是疗效难以达到满意程度。这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使医生颇感棘手。

李富玉教授首选以葛根50g、川芎30g为主药,认为葛根具有疏通经络,改善肌张力之效,其次葛根又可升阳举陷,有引药上行之目的,凡头面部疾病均可用两药配伍应用。两药合用可活血化瘀,用量宜在30g以上。其次选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杜仲等药以补益肝肾精血,壮肾阳;其中五味子含五味子酚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水平,减轻细胞膜结构的损伤。中药抗氧化的研究现今人们倾向认为氧化应激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残存神经元进一步损害的重要原因,抗氧化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试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活血化瘀药用当归、丹参为主药,丹参既可活血化瘀,又可安神、养血之功,使活血而不伤血,丹参含丹参酮I、IIA、IIB异丹参酮、甲基丹参酮等,具有拮抗自由基的作用。以虫类药物加强通络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