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补兼施治愈复发性口腔溃疡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12-29

考希良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学“口疮”、“口破”、“口疡”、“口糜”、“口疳”等范畴。笔者认为本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致湿热蕴毒,伏藏于内,或外感湿毒,湿热浊毒流注,火毒循经环络上攻所致。如《诸病源候论·口舌症候》谓:“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患病日久,湿热浊毒耗气伤阴,损人气血,出现虚实夹杂证候。故治疗应攻补兼施。

贾某,女,57岁。因“反复口腔溃疡20余年,加重2年”于2010年8月19日初诊。患者自述年轻时就出现口腔溃疡,表现为口腔内局部几个小溃疡。数十年来经中西药物治疗反复难愈,经常发作。绝经前发作呈周期性,多于月经前、后发作,一般每月一次,劳累时加重。自8年前绝经后口腔溃疡发作较前频繁,且无周期性,此起彼伏,疼痛剧烈甚则影响进食。最近2年来口溃疡尤为加重。发作则满口糜烂,疼痛难忍。症见:溃疡满布口腔,颊黏膜、上颚、舌、唇上皆溃疡,最小2mm×3mm,最大10mm×6mm,部分融合成片,色白,边缘充血明显,张口及言语则疼痛加重,口气臭秽,乏力。患者自述口腔溃疡加重的几天前胸膈烦闷,大便2天1次,色质正常。查体咽喉红肿糜烂。舌体小而红,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细数无力。西医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为口疮,证属湿热毒蕴,气虚浊泛。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益气托毒。处方:大青叶20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生甘草20克,炙甘草10克,黄芪45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白及15克。4剂,水煎服,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

4剂后患者来电述口腔溃疡疼痛明显缓解,已不再出现新溃疡面,进食时仍稍有疼痛。效不更方,嘱再服药8剂。来电告知已无口腔溃疡,原溃疡面均已愈合,且无新生溃疡。随访至今,仅复发一次,嘱其依原方抓药,依然有效。

按:本例患者病机属于湿热毒蕴,气虚无力托毒外出。患者湿热中盛,内蕴化毒,循脾经上注于口窍,熏灼气血,腐败肌肉黏膜,故表现在外出现口腔溃疡;湿热毒盛,故口气臭秽;正气耗伤则乏力,舌体小,边有齿痕。苔黄腻,脉细数无力也为湿热气虚之象。方中大青叶、生甘草清热解毒,由于口腔溃疡病发部位的特殊性(口腔与外界相通,易遭受病毒的感染侵蚀),用大青叶抗病毒可断其病因来路。薏苡仁、土茯苓清热利湿化浊。炙甘草、黄芪益气健中。生黄芪,味甘,性平或微凉。为“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重用生黄芪既能补脏腑之虚,尚能祛脏腑之滞,且可托毒生肌收口,与白及相伍共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促进疮面愈合,配当归乃当归补血汤,具益气活血养血之效。白芍配甘草乃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且能缓急止痛。全方直中病机,故而有效。处方时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并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例如患者热毒炽盛则生甘草用量宜重于炙甘草,如中焦气虚为主,可以生炙各半或者炙甘草重用,因炙甘草具有补中益气之功;芍药甘草汤宜常规使用,甘缓止痛,且能敛阴,促进黏膜的恢复。黄芪宜重用,至少45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低下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