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7-29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称产后出血。一般多发生在产后两小时内,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的预后因失血的多少、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有差异,如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

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属于中医的“产后血晕”范畴。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这些原因可共存、互为因果或相互影响。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导致血晕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两证。虚者属阴血晕亡,心神失守;实者为瘀血上攻,扰乱心神。

1.血虚气脱:产妇素体气血虚弱,产时失血过多,以致营阴不夺,气失依附,致血晕。

2.瘀阻气闭:产后胞脉空虚,感受风寒、寒邪乘虚而入胞中,寒凝瘀滞,气血运行失度,扰乱心神,而致血晕。

辨证治疗

1.血虚气脱

[证候]产时产后流血过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烦闷,甚昏不知人,冷汗淋漓,眼闭口开,手撒肢冷。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治法方药]益气固脱。方用参附汤。主要药物:人参、附子。阴道下血不止,加姜炭、黑芥穗;若病人神识昏迷,难以口服药物,可行鼻饲。

2.瘀阻气闭

[证候]产妇分娩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少腹阵痛拒按,突然头晕眼花,甚至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唇舌紫黯,脉涩。

[治法方药]行血逐瘀。方用夺命散加减。主要药物:没药、血竭末、当归、川芎。

适宜技术

1.针灸疗法

(1)针人中、眉心、涌泉。虚者灸百会、隐白。可用于治疗产后血崩,昏迷不醒。

(2)针刺至阴穴0.1~0.2寸,由中等刺激逐渐加强刺激,留针5~10分钟。

(3)在宫口开大6厘米以上时,针刺双侧合谷穴,直刺0.5~1寸,捻转得气后,每隔20~30分钟行针一次,强度逐渐加大,留针至胎盘娩出。据报道本法能加速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在不使用药物引产、手术侧切、胎头吸引、人工破膜的情况下接诊分娩161例,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针刺组加用上术针刺疗法,分别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结果针刺组的78例中,产后出血量少于150毫升的为76例,多于150毫升的为两例;对照组的83例中,产后出血量少于150毫升的为69例,产后出血量多于150毫升的为14例。由此可见,针刺双侧合谷穴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

(4)取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穴,出血加隐白、大敦;心悸怔忡加神门、郄门。上穴针刺用补法,并灸。

2.外治法

(1)将铁器烧红淬醋中,以熏其鼻孔,促其苏醒。

(2)醋韭煎:韭菜切细纳入瓶中,注热醋,以瓶口对产妇鼻孔(《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门·产后血晕方论》)。

产后血崩,气随血脱,昏迷不醒的情况下往往服药不及。不论虚实,首应采取急救措施,可因时因地制宜选用上法。

3.国家推广技术

产后出血简易防治方法(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提供)。

(1)按摩产妇乳头预防产后出血:事先教会产妇家属,在胎儿娩出后,用双手捻动产妇乳头,捻动乳头能刺激内源性催产素释放,促进子宫收缩,方法简便,不用花钱,能使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1/2。

(2)经脐静脉向胎盘端注射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将缩宫素10~20U稀释于20毫升0.9%氯化钠溶液中,于胎儿娩出后经脐静脉注入。药物达胎盘附着部,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使子宫收缩,能使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25%。

(3)经阴道或直肠给卡前列甲酯栓防治产后出血:在胎儿娩出后,由助手将卡前列甲酯栓一毫克,送入阴道前壁下1/3处,用手指按压两分钟使药栓全部溶解;直肠给药组,以相同剂量经肛门置入直肠内。卡前列甲酯栓是国产前列腺素,有比缩宫素更强的缩宫作用,能使第三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能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

预防和调护

(1)加强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妊娠期间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疾病及时治疗,或住院待产,做好防治产后出血的准备。

(2)正确处理好分娩3个产程,防止滞产,勿过早揉捏子宫或牵拉脐带。有产后出血倾向者,在胎盘娩出后,应常规给予宫缩剂,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及有无残留。

(3)手术切口和软产道裂伤,应即按解剖层次缝合和修补。

(4)分娩后在产房或手术室观察两小时,仔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送回病房仍须严密观察全身情况及宫缩情况。定期轻揉子宫,推出宫腔积血。鼓励产妇早解小便。(摘自《妇产科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