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时间
2004-09-16

河南省上蔡县中医院在2000年6月~2003年7月间,对60例艾滋病(AIDS)患者使用虚实并治且以补虚为主的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取得总有效率86.7%的满意效果。

艾滋病(AIDS)是艾滋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后天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由数月至半年,最长可达10年之久。由于上蔡县是HIV/AIDS的高发区,病源较多,故对HIV/AIDS救治工作开展较早。

研究人员将60例诊断为AIDS及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的患者分肺胃阴虚型(18例)、脾胃虚损型(26例)、脾肾两亏型(9例)、热盛痰蒙型(7例)4个证型进行中医药治疗。其中,肺胃阴虚型以参苓白术散、百合固金汤加减合生脉饮,或六味地黄丸治疗。脾胃虚损型以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温胆汤加减,并配服香砂六君子丸。脾肾两亏型以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或同时服用金匮肾气丸或十全大补丸等。热盛痰蒙型以安宫牛黄丸、钩藤饮加减。每日1剂,日两次。

结果表明,受治艾滋病患者中有52例全身症状或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总有效率为86.7%。说明中医药治疗AIDS及ARC,确实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且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中医药治疗AIDS的关键是必须遵循虚实并治以补虚为主的原则,即《内经》“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不同病期攻补偏重不同。早期患者辨证属毒热较盛,肺胃气阴两虚,可给予清热解毒之品如金银花、连翘、黄芩、田基黄、蒲公英等,但同时还要养阴润燥益气,佐以祛邪而不伤正的药物,如生地黄、沙参、麦冬、天花粉、太子参等。中期患者肺脾气虚,应以补益脾气药为主,如黄芪、党参、山药、枸杞子、甘草,适当加入淡渗利湿之品,如茯苓、白术、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等。中晚期AIDS患者应补脾肾,温阳益阴,如菟丝子、五味子、山茱萸、熟地黄、杜仲等药,宜补而不宜泻。艾滋病患者虚证虽可表现在气血阴阳的不足,但其中气虚,阴津亏损更为突出,虽有热证却多呈虚热征象。机会性感染早期也可见邪热毒邪入侵,但切不可寒凉过甚。补虚扶正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调整免疫功能,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AIDS的治疗应着重于早、中期患者,即有轻度症状或有血象改变的早期患者,或中期ARC者,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对晚期AIDS患者出现感染时,因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已趋衰竭,即使使用扶正补剂,也往往是“虚不受补”,患者常很快死亡。再者,晚期患者随病情加重而血瘀证加重,正如中医所说“久病人络”之表现,治疗中适当加入丹参、牡丹皮、当归、川芎、赤芍、姜黄等活血化瘀之品对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十分有效。

研究人员指出,用中药治疗AIDS尚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且确实能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所以,临床上要坚持使用中医药治疗AIDS,且应深入研究,多方探讨,总结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