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剂研究进展

时间
2004-11-16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十多年来,输液剂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经批准上市的新品种达100余种;输液产量从1990年的6.34亿瓶增加到2003年的35亿瓶,输液剂的种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满足了临床治疗的需要。下面对国内输液剂的进展做一简介。

电解质输液

等渗氯化钠和复方氯化钠中氯的含量高于血液,大量输注会引起酸中毒。为了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电解质输液组成与细胞外液相同的乳酸钠林格输液应运而生并已得到广泛应用,已经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由氯化钠、氯化钾、乳酸钠和葡萄糖按不同比例配制的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3B、-MG3和M3A均为有效的维持输液剂。而由氯化钠、乳酸钠和葡萄糖组成的复方电解质葡萄糖-R4A则适用于不需补钾或有钾潴留可能性的患者。以上产品的开发,适应了各种疾病及患者在治疗中的不同阶段对电解质的需要。

糖类输液

葡萄糖输液既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也大量用作药物的稀释剂和载体。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输注后血糖波动较大,需依赖胰岛素才能代谢等。所以,近年研制的果糖及转化糖输液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果糖代谢主要依靠不依赖胰岛素调控的果糖激酶,因此,更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能量补充,并可从多方面弥补肝炎患者的葡萄糖利用障碍。转化糖输液是果糖与葡萄糖按1誜1比例配制而成,输注后血糖升高虽较单纯葡萄糖快,但峰值低,且达峰后能持续较长时间才缓慢下降,可防止血糖的激烈波动和蛋白质降解,其引起钠、钾离子丢失也显著低于单纯葡萄糖。

氨基酸输液

我国氨基酸(AA)输液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目前已从营养性扩展到专科性系列产品。在营养性输液方面,有符合Rose模式的复方氨基酸-11等;有符合人乳或鸡蛋模式的14-AA、18AA等。在特殊用途输液方面,已上市的有多种:

创伤用。创伤应激状态下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导致负氮平衡,故输液中需增加具有降低蛋白分解和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支链AA含量。14-AA-800及14-HBC中的支链AA分别占35.6%和45%。

肝病用。根据肝功能障碍患者血浆中支链AA及苏氨酸下降而芳香族AA和蛋氨酸上升的情况,设计了增加支链AA,减少苯丙氨酸、蛋氨酸的输液,临床证明都具有良好的苏醒和降血氨的作用。

肾病用。肾衰病人血浆中必需AA和组氨酸浓度普遍下降,非必需AA和血尿素氮量增加。为此,科学家研制了含8种必需AA和组氨酸的氨复命9R及肾必安等,它们具有能减少血尿素氮,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婴幼儿用。婴幼儿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对营养的摄取量又大。含有18种AA,并含适量电解质或牛磺酸的小儿复方AA,适用于低体重儿、创伤手术等超高代谢小儿,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血容量扩充剂

近年开发的血浆代用品中,聚明胶肽是牛骨的降解明胶多肽配成,无凝血障碍,也不会在网状内皮系统蓄积。琥珀酰明胶则以牛胶原经水解和琥珀酰化后配制而成,含钙、钾量低,本品静滴T1/2为4小时,大部分在24小时内经肾脏排出,大剂量应用不影响凝血机制和肾功能。此外,人们也研制了具有载氧能力的氟碳人造血液,并已有多例临床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治疗型输液

临床上治疗重症患者时,常将药物小针剂加入葡萄糖等输液中供用,其操作繁琐且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大,因此,要求加快发展治疗型输液的呼声较高。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提高了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据统计,2001年~2003年经批准上市的治疗型输液新品种达60多种。治疗药物输液不但使用方便,还显示出一些其它优点:用于心绞痛等治疗的葛根素葡萄糖输液的研制成功,克服了原葛根素小针剂需以50%丙二醇为溶媒而造成血管刺激和过敏反应的缺点;抗感染药阿奇霉素葡萄糖输液的不溶性微粒检查能符合药典规定,避免了以前将阿奇霉素粉针按说明书溶于5%葡萄糖液的过程中造成的严重微粒污染;抗肿瘤药米托蒽醌葡萄糖输液的使用,可减少化疗药物粉针临时配液时对医护人员潜在的危害。

近年批准生产的治疗型输液新品种主要有氨基糖苷类的西索米星、依替米星等;喹诺酮类的加替沙星、帕珠沙星等;抗病毒药更昔洛韦、膦甲酸等;抗凝血及溶栓药双嘧达莫、奥扎格雷等;镇痛药奈福泮、曲马多等;止血药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脑血管病用药尼莫地平、长春西汀和烟酸占替诺等。

此外,在脂肪输液方面,先后投产的有莫脱利匹特及Intralipos等。鉴于少数患者使用长链脂肪乳后会出现器官组织脂肪浸润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近年还研制了中/长链脂肪乳,其特点是所含中链三酰甘油易于氧化水解,对外围组织供能较多,更少引起脂肪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