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

时间
2004-11-30

恶性肿瘤的转移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原发性瘤增殖,瘤细胞侵袭毗邻基底膜和基质及正常细胞,瘤细胞在循环系统中存活并进入靶器官的微血管中增殖或形成微转移灶,肿瘤间质内新血管生成使转移瘤快速生长等。因此,有效的抗侵袭、抗转移药物是抗肿瘤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医药预防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中药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诱导细胞凋亡

针对转移的肿瘤细胞多具有低免疫性原性和逃避功能的特点,中药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黄芪、党参、茯苓等补益中药可诱导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产生,并提高相应细胞因子活性;淫羊藿多糖能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bcl-2和C-myc基因以及mRNA蛋白表达下降。活血化瘀中药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丹参酮阻滞HL-60细胞进入S期,抑制DNA的合成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莪术中的榄香烯能阻滞肿瘤细胞从G2/M期进入S期并诱发其细胞凋亡,对肿瘤有确切疗效。剧毒中药雄黄可通过诱导荷瘤(L-1210和H22)小鼠的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等多种因素发挥抗肿瘤作用。

改变细胞黏附

增加肿瘤细胞之间的间质黏附,降低肿瘤细胞与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异质黏附,是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的又一种有利措施。研究发现,由苦参、沙参、人参等组成的冲剂可抑制肺癌患者黏附分子和循环内皮细胞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通透性,阻断肿瘤细胞的黏附,从而减少转移的形成。

降低血液黏稠度

肿瘤患者存在着血液黏稠度高、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等病理改变。

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改善血液高黏高凝状态,从而抑制肿瘤转移,如三棱、莪术、当归、川芎、红花、青皮、水蛭、穿山甲等对实验动物血液的高黏状态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丹参等可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纠正局部缺氧状态,使抗癌药物深入瘤体而充分发挥作用。

调整免疫监控能力

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的,从当归、猪苓、丹参、香菇等多种中草药中提取的多糖类中药活性成分,对移植性肿瘤Lewis、Ec、Hep、S180、B16等瘤株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药多糖已被证明有广泛的抗癌谱;富含多糖类化合物的中药还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活动,巨噬细胞激活后生成的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通过诱导白细胞聚集和细胞毒作用而起到抗肿瘤转移、侵袭的作用;中药多糖还能通过诱导内源性的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

分化、诱导作用

肿瘤细胞的分化治疗可替代或补充传统细胞杀伤治疗。异黄酮是一种天然植物雌激素类化合物,有广谱抗肿瘤生长、分化诱导和化学预防作用。异黄酮的典型代表化合物金雀异黄素的作用机制与酪氨酸激酶抑制有关,有多种诱导细胞分化和化学预防作用;其他异常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大豆、葛根等植物中,也具有明显的分化、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前激肽释放酶激活剂(PKA)、蛋白激酶(PKC)等有关。

总之,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其不良反应较低,疗效也相当于化学合成药物,有些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的正在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阶段。可以预测,中医药在抗肿瘤转移、侵袭治疗方面将打开一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