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应科学评估制药用作物安全性

时间
2007-04-16

被誉为“植物制药厂”的基因改良农作物,在加快种植步伐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它们是否会引起全球粮食与食品的安全问题,再次在美国引发了一场争议。

“植物制药厂”再掀波澜

所谓“植物制药厂”,是指通过转基因生物技术,从经过基因改良的农作物等植物中提炼出药用蛋白质,进而生产出如胰岛素、抗凝血剂、血液替代品等药物和疫苗。这些植物犹如生物制药工厂。

几年前,科学家就已从植物中获取了胰岛素、制霍乱疫苗的蛋白及抗淋巴癌的抗体。另外,科研人员还从植物中提取了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酶和其他化学品。

鉴于容易形成经济规模且具有成本低的优点,生物制药商普遍看好从植物中收获药物的方法。不过,由于采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植物制药厂”的概念一出现,就被卷入了由来已久的转基因技术安全性争议之中。

制药商认为,“植物制药厂”可以用很经济的方式满足医疗药用蛋白,好处多于风险,而且风险还可以控制。但是,批评者虽然承认其优点,却指责转基因作物的污染以及其对食品的潜在危害难以防范,认为其风险可以控制的说法缺乏科学根据。

最近,美国农业部对一个制药用水稻项目的处理,使这场争议在美国再度掀起波澜。

3月底,农业部批准了位于加州的维特亚生物科学公司在堪萨斯州种植药用水稻项目的申请。根据项目设计,一种基因改良的水稻可以产出从人类母乳和体液中才能提炼出的两种蛋白质。从这种成熟水稻中提炼出的两种蛋白质可被用作补充营养的物质,用于治疗痢疾等疾病。但是,在经过公开的辩论后,农业部又不得不撤回了对该公司的项目生产许可。

当美国水稻联合会表示,该公司的制药水稻将严重影响美国乃至全球水稻的安全,会造成美国水稻业的重大经济损失。从转基因作物的有关规定和公众关注的安全问题来看,都是不能容忍的。

开发商:安全风险可控

在这场公开辩论中,“植物制药厂”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似乎是支持者和反对者均认同的,而争议的焦点则在于:目前“植物制药厂”的风险是否可以控制。

反对者认为,生物制药开发商所说的风险可以控制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生物制药开发商在宣传“植物制药厂”好处的同时,也承认农作物制药的风险要大于工厂制造药。其安全风险一方面在于,制药作物含有潜在的、有毒性的药物和化学品,特别是它们外形看上去与普通作物相似,这就有可能使它们在收获季节被误以为是正常的粮食作物;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制药农作物的花粉和种子需要被控制在特殊的生长环境中,一旦扩散就会污染其他农作物、野生植物品种以及生态环境。

不过,开发商强调这些风险可以得到控制。为此,他们已和农业部制定并实施了对制药作物的围堵政策和措施,包括对这些作物采取自花传粉的方式,以降低其花粉与种子经由风和昆虫途径污染其他农作物的可能性。同时,他们还提供了有关这些农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的监测资料。美国农业部生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泰勒也表示,“在制药作物这一系统中,我们已经采取了额外措施来隔离与控制所种植的这些作物的。”

一家已向美国农业部申请种植制药用红花植物的加拿大SemBioSys公司认为,利用自花传粉技术,他们准备就能产出人体胰岛素的红花植物在美国和智利进行田间试验。该公司总裁安德生·巴莫说,从红花植物收获提取药用蛋白的新方式,与制药厂的工艺相比,成本可望降低70%%,而且很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他特别强调,由于药用蛋白的提取工作只在植物收割后才进行,这些红花植物在种植期内绝对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权威人士:尚需科学证据

对于以巴莫为代表的生物制药开发商的言论,包括制药农作物圈内的一些生物遗传学家也不敢苟同。他们认为,制药农作物的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仍需要充分的科学证据。

诺曼·艾斯德教授是加州大学生物技术影响中心负责人,也是全美制药农作物的权威专家,并被认为是美国公正、可信的农业生物技术评论家。他相信,未来在大田里控制此类作物基因漂移的有关工作是可行的,不过,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

对于这种植物自我传粉方式,艾斯德说,目前还不能排除这类植物之间发生基因漂移的问题。一到收割季节,这类植物种子的流动是很容易的事情,有意或无意的种子交叉情况也可能出现。一旦流失的制药作物种子再被播种的话,它们会在新的田地里快速生长,其势头可能盖过其他自然作物或者野生植物品种。制药作物的这种生产药用蛋白的特性能否会被一直保持,是否会危害人类健康,这些问题也许要等到有人出现相应的健康问题时才会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很低。

艾斯德认为,利用基因改良作物制药并不是件坏事。他提出,目前有关植物种植的试验应该在温室大棚里进行而不是在大田;同时,种植这类植物也并不一定非要选择农作物,也可以选择如康乃馨花卉等其他植物。

批评人士:需要评估机制

实际上,3月份出现的药用水稻项目只是冰山一角。目前,美国农业部已经批准了100多个有关“植物制药厂”农作物应用项目的申请,申请种植的制药作物包括玉米、大豆、大麦、水稻、红花和烟草等。

本来,对“植物制药厂”问题持中立观点的人士认为,平衡“植物制药厂”经济效益与公众安全方面的问题应由政府来裁决。但是批评人士说,美国农业部的项目审查是由更多的“政府的科学专家”来进行的,这样的评估机制很不科学。

批评人士说,有关安全风险的评估机制并没有足够的公众以及其信赖的专家参与。最令人不安的是,面对“植物制药厂”的风险,美国农业部似乎拒绝了公众有科学依据的安全方面的关注。农业部目前的政策是允许开发商以商业机密为由,保留其涉及制药植物风险的有关资料,直到正式的风险评估完成之后,才让公众了解和发表看法。其实,这样的举措更导致一些关注制药植物的农场主和食品商的不安。种植水稻的农场主特别想知道这些特种农作物会不会出现基因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评估小组中政府聘请的科学家常有这样的偏见,不愿意让没有技术知识的人参与,并帮助他们进行制药农作物的风险评估。这实际上造成的局面是,“政府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判定制药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这是因为他们总将自己设计并限制在不透明的评估系统之中,难以全面了解情况。不仅如此,他们在决策时也总是采纳自己认为有效的证据。

有识之士认为,对待制药用农作物的安全风险问题,实际上也是人们对待新科学问题的态度,需要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在人们认知很少的初期,要重视包括反对意见在内的各种意见,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科学的证据,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制药用农作物是解决人类健康和医疗问题的一个新途径,如果不能科学地解决有关安全风险问题,它将很难早日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