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锌可降低儿童腹泻发病率及病程

时间
2007-08-16

腹泻仍然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细菌和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很高。在发达国家,食物传播的肠道感染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占绝大多数。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迁延性、慢性腹泻占腹泻病的9%左右。由于肠吸收能力受损,持续的腹泻会影响宏量和微量营养素的吸收,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急、慢性腹泻常导致锌缺乏,含锌的口服补液盐能有效缩短病程和降低发病率。目前,有关补锌和微生态治疗在婴幼儿腹泻的防治策略中,成为除补液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环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向全球推荐5岁以下急性或慢性腹泻患儿每天口服10~20毫克锌,持续10~14天。

腹泻与锌缺乏间形成恶性循环

一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增加儿童对胃肠道感染的易感性,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带来负面影响,其中锌缺乏易致腹泻是和锌参与肠道水和电解质的转运、小肠渗透性、肠细胞酶的功能,增强肠道组织的修复,增强局部免疫,以控制细菌过度生长和早期病原菌清除等有关。

一般来说,腹泻时由于营养物质快速通过肠道,肠吸收黏膜的损伤和特殊运输载体的损失,可引起吸收不良。另外,腹泻时小肠处于一种分泌状态,妨碍或减少营养素的吸收。急性腹泻时,血清锌和铜较正常组分别下降13.1%和12.8%,标准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后进一步下降22.6%和22.4%,这表明严重和较长时间的腹泻会引起血清锌和铜的下降。腹泻时粪便中锌丢失增加,迁延性腹泻时丢失更多,表现为血清、血浆及组织中锌降低,慢性或迁延性腹泻比急性腹泻时锌降低更明显,而且血清锌水平与病程有关。摄入减少和丢失增多导致锌营养状态恶化,后者又导致发育迟缓和腹泻发病风险增加。当饮食中锌摄入较低时,小肠的锌吸收代偿性增加,但仍不能维持正常水平,尤其是急性腹泻期有锌吸收障碍的患者。除了上述病理生理学状态,细菌性腹泻也可导致营养素消耗,因为细胞残片、肠细菌的增殖和未消化的固体可以吸附矿物质,包括锌,并降低其生物利用率。因此,腹泻时饮食摄入减少、小肠吸收不良、胃肠道丢失增多等可引起血锌的降低,而肠黏膜再生需要的锌因缺乏或不足,导致病情的延续。这样,在腹泻和锌缺乏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含锌补液可缩短腹泻病程

标准口服补液已成功地用于防止腹泻患者脱水,降低腹泻病死率,但仍需要给予药物辅助治疗以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部分患者还需要用抗生素。标准口服补液是急性腹泻的主要治疗手段,含锌的标准口服补液配方正在研制之中。通过标准口服补液补锌的研究表明,其可缩短急、慢性腹泻病程,减低对标准口服补液的需求,减少排便次数,减少粪便排出量,减轻症状,使病程超过1周的患儿发展为慢性腹泻的危险性降低43%~47%,且与患儿的营养状态、病毒或细菌感染无关。在急性腹泻的治疗中,结合标准口服补液补锌依从性良好,也不影响标准口服补液的服用,还能减少抗生素和抗腹泻药物的使用。1219例6~35个月急性腹泻患儿口服含锌的口服补液,腹泻的次数和水样便的比例明显低于不含锌的标准口服补液治疗者,而呕吐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差异。一项对1792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锌治疗有效性的三盲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补锌后7天腹泻治愈率高于安慰剂组,但呕吐也较为常见。研究表明,补锌治疗安全、无副作用。

一般认为,急性腹泻时补锌可缩短病程,减少持续7天以上的可能性,减轻症状,如大便次数和粪便排出量的减少,使未来2~3个月中腹泻发病率下降;慢性腹泻时补锌也能缩短病程,控制症状,减少死亡率。

补锌可降低婴幼儿腹泻发病率

锌对婴幼儿腹泻预防作用的研究近年来亦有所报道。国外研究人员Bhandari等为评估日常补锌对儿童严重及复发性腹泻发病率的影响,在2482例6~30个月龄的儿童中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受试儿童被随机安排每日接受葡萄糖酸锌(婴儿10毫克,年龄较大者20毫克)或安慰剂,历时4个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补锌组所有腹泻病的发生率低12%;严重腹泻发生率低23%;持续性腹泻发生率低31%。每天补锌能减少重症和慢性腹泻的发病率,而这是与腹泻有关的导致营养不良与死亡的两个主要因素。Brooks等将1665名2~12个月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治疗组每周服用1次锌制剂(70毫克),共12个月。结果治疗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