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盘鲍养殖技术过关

时间
2004-07-06

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家863项目“皱纹盘鲍杂交及杂种优势的产业化应用”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总体水平达国际领先,关键技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我国皱纹盘鲍杂交及杂种优势的产业化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皱纹盘鲍是国际市场最畅销的健康食材之一,是我国北方黄渤海区出口创汇的重要海产品,有海洋动物“软黄金”之称。但养殖的皱纹盘鲍与其他养殖贝类一样都是野生家养型,在高密度、集约化、长周期养殖过程中,由于基因型的分离和自然选择等原因必然会出现种质衰退现象,使养殖群体的经济性状不稳定、群体抗逆性和生长速度降低。此外,皱纹盘鲍的生长周期长,因而养殖的风险很高。

海洋研究所主持的国家863“皱纹盘鲍杂交及杂种优势的产业化应用”课题,经过两年的努力,采用遗传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皱纹盘鲍新品种。

皱纹盘鲍种内杂交方法,优化了杂交苗种潮间带养殖工艺流程,每亩放养健康杂交苗种1.0~1.2万个,养成周期为16~20个月,较常规苗种缩短了6~12个月;成活率达到85%~92%,较常规苗种提高40%~50%。

项目共培育皱纹盘鲍家系36个,培育出“中国红”新品系,筛选出生长速率和抗逆性显著提高的4个群体和15个家系,并对部分家系的能量代谢和养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腹足类家系。

首次利用杂种优势进行皱纹盘鲍产业化养殖,在国内的行业普及率几近100%,2002~2003年为市场提供苗种4687万只,约占同期我国皱纹盘鲍养殖所需苗种的1/3以上,苗种和养成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40亿元,利税20多亿元,创造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