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显像监测引导切除脑胶质瘤

时间
2006-05-10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诊断科与神经外科的专家们,在多年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显像监测技术引导切除脑胶质瘤获得成功。近日,他们对2004年10月~2005年6月间经其采用该技术实施的40例脑胶质瘤(经CT或MRI检查确诊,并均在术后经病理检验证实)手术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该技术对肿瘤定位准确,有利于提高脑胶质瘤全切的成功率及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且该技术安全、可靠。

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3.5%,手术是治疗该肿瘤的主要方法。但脑胶质瘤细胞侵袭性强,易侵及周围正常组织间隙而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所以难以被完全切除,导致复发率较高,且手术易损伤正常脑组织,导致发生手术并发症。因此,能否对该肿瘤准确定位以及是否能将其完全切除,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以往对脑胶质瘤的定位,主要取决于施术者对患者肿瘤影像资料的理解,而开颅后对于皮层下病灶的定位,主要依靠施术者的观察(局部脑沟是否变浅,脑回是否膨隆)和触摸(有无硬、软或囊性感),以及脑针穿刺有无阻力和落空感等。然而,这些间接征象,都无法显示患者病灶的整体轮廓。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高性能计算机为基础的神经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地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三维解剖结构及病灶的空间位置等,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但是,神经导航系统不能监测及避免手术中因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移位、变形而产生的误差,而且该系统过于昂贵和复杂。

唐都医院的专家们在治疗脑胶质瘤时应用的新技术,是利用SONOSITE便携式彩色超声仪的低频或高频探头,对患者的脑胶质瘤进行多方位探查,进而根据病灶不同于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回声特点,来明确病灶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在对患者的脑胶质瘤,特别是体积较小、位置较深和脑表面无明显变化的脑胶质瘤进行切除时,该技术可以准确引导手术入路,使施术者尽量缩小组织切开范围,或避开功能区皮质和深部重要结构,从而减少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同时,该技术可以让施术者在手术中实时监测病灶切除程度,判断有无病灶残留。尤其是该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实际边界,从而帮助施术者尽量完整地切除病灶。

该院专家在其采用这一技术实施的40例脑胶质瘤手术中获得以下经验:利用SONOSITE便携式彩色超声仪低频探头探测范围广的优势,可以较好地了解范围较大、位置较深或边界不清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而利用高频探头则可以了解病灶内部细微结构等,并可在术中实时探查、了解残余病灶的大小,监测病灶的切除情况;病灶被大部分切除后,有时不易区分水肿带与残余病灶,此时应进行多切面、多次超声探查,在超声引导下尽量全切病灶;术中使用的过氧化氢、止血棉等会干扰超声的图像质量,影响术中对残余病灶的探查,对此施术者应特别注意。

该院专家认为,超声显像监测引导脑胶质瘤手术对肿瘤的定位准确、可靠,可提高脑胶质瘤全切的成功率,并能减少手术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是一种快速、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