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导航微创治疗:新技术蕴含大市场

时间
2007-12-05

介入诊疗技术、药物诊疗、手术诊疗并称为临床三大诊疗技术。其中,介入诊疗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个临床医学新领域,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的优势,因而备受临床医生的欢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MR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冷热消融技术(Thermal ablation)以及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中使用的各种导管相继问世,促进了介入性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非血管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可应用。在这一领域,可以看到众多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厂商的身影。

近年来,核磁共振(MR)介入治疗更是成为介入治疗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势。“磁共振导航微创治疗系统已在支持多模式导航、基于3D序列高精度成像等多项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专利认可。今后,潜在市场巨大。”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磊博士如是说。

优势明显

赵磊介绍说,“磁共振介入”是指在磁共振引导和监控下利用磁兼容器械、设备进行的介入操作。“磁共振导航”是将手术导航系统结合到磁共振扫描机上,先利用磁共振快速成像序列对靶区实时连续成像,然后借助计算机处理,把手术器械如穿刺针的影像及其虚拟进针路线投射到实时图像上,随时了解并调整穿刺针的行针角度与位置,既能确保穿刺病变的准确性,又使复杂的操作直观化、精确化。

哈佛医学院的Ferenc Jolesz博士曾形象地描述这一新技术的特点,传统的外科手术是医生手、眼、脑的配合,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人们尝试利用影像导航手术过程。从全球来看,磁共振成像导航介入必将成为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同时,“磁共振导航”充分利用磁共振良好的组织解剖结构分辨能力和病变与正常组织的高对比度,通过快速成像技术对手术过程与疗效进行全程实时监控,术中对靶区实时成像,随时了解并判断穿刺治疗针与病灶周边重要血管、神经等器官的位置关系、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及有无出血、病变治疗后的形态、信号变化等等,以达到实时监控手术疗效的目的。

廊坊市人民医院磁共振导航介入诊疗中心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该中心曾为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做右肾占位穿刺活检术。术前,患者右腰部有肿物,伴有全程血尿间歇性发作已经有2年多的时间了,采用磁共振导航技术,该患者的实际手术过程仅为30分钟,一次性成功穿刺取出活检组织,且手术中无出血,术后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

与传统的X线或CT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相比,磁共振成像明显占优:具有高组织对比度与空间分辨率,能多参数、多平面任意角度成像,对流动组织的敏感性更高,极大提高了图像的组织对比度与清晰度,使医生在微创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更清楚、准确地了解治疗区域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与动态治疗效果。

多方受益

对于患者来说,常规的诊疗手术,如经皮穿刺活检、囊肿、血肿和脓肿的抽在磁共振实时图像的指引下,更加安全,精确度高,能实现微创甚至是无创,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而对顽固性神经痛进行神经根阻滞与损毁、椎间盘突出的旋切与臭氧治疗,可大大减轻病人的手术创面和手术时间,手术效果更好。

对肿瘤患者而言,这一系统的优势尤其明显。多数肿瘤患者发病时往往已经比较晚,患者的情况已经不允许接受常规的手术治疗了,这时候采用肿瘤内放射粒子与化疗粒子局部植入,或使用氩氦刀冷冻、激光、射频、聚焦超声等热治疗技术对恶性肿瘤进行间质消融等微创治疗方式,就成为了患者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虽然微创手术费用不菲,但是新技术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治疗时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住院天数和一些常规手术后药物的使用,因此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能为患者节约不少治疗费用。

对于医院来说,采用这种技术产生的效益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磁共振导航微创治疗系统”通过对医院医疗资源的进行整合,能给患者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节约其就医时间和费用;同时由于整个系统具有无创、安全、精确等优势,也能为医院带来竞争优势,增加医院的收入,实现患者、医院双赢的结果。此外,由于这一系统涉及医疗多学科技术的开发与融合,对医生素质的要求很高,因此应用这一系统,可提升医生的临床能力和学术水平。

同时,磁共振系统无放射线损伤,通过磁共振导向穿刺活检与微创治疗,避免了X线与CT导向介入治疗的放射线辐射对病人与医生身体的损伤,真正实现了安全、无创。

正是由于这一技术和传统技术相比优势显著,磁共振成像领域聚集了GE、西门子、飞利浦等众多跨国巨头,他们着力发展超导(又称高场)系统;在低场磁共振成像领域,日本公司成为市场的主导,如日立公司。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发展也很快,如东软、新奥博为的产品都已经走出国门,出口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