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中药需慎选

时间
2004-04-07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中医大夫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高血压病患者,在服用了几剂中药后,眩晕、头痛等症状大大减轻,可血压却没有明显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治疗高血压,通过辨证论治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从而达到降压目的。但是如果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用了1、2味有升压作用的药物,结果导致升降抵消、事与愿违。因此,在辨治高血压病的过程中,应优先选用那些经药理研究证明有降压作用的中药。

目前已知的有70多种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其中,天麻、钩藤、菊花、罗布麻、羚羊角可有效改善眩晕。柴胡、龙胆草、夏枯草、莲子心可缓解急躁易怒。独活、杜仲、桑寄生、巴戟天、怀牛膝能明显减轻腰膝酸软。丹参、酸枣仁、五味子、柏子仁能改善心悸失眠。半夏、天竺黄、制南星、来菔子可有效控制呕吐痰涎……应优先选和这类既符合中医随症选药原则,又符合中药药理研究果的药物。

对于经药理研究证实具有升压作用的中药,如枳实、枳壳、青皮、西红花、麻黄、白鲜皮、蓖麻子等,则最好不要使用。

对于传统的中药,只要不含有升压作用的药物,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便可灵活选用,配伍得当则事半功倍。如天麻配钩藤治疗肝阳上亢,知母配黄柏治疗阴虚火旺,栀子配豆豉治疗心烦不安,枸杞配菊花治疗肝虚目涩,杜仲配怀牛膝治疗腰膝酸软等。

在辨治高血压病的过程中,应努力开拓用药新思路、发掘药物新用途。如黄芪可以补气升阳,过去因惧怕其升高血压,很少将其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不仅能降糖、降脂、降压,还可改善冠脉供血,提高免疫机能,因此可以用于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症。例如,将生黄芪用于舒张压高、脉压差小的病人,能降低舒压,还能增大脉压差,并可明显改善病人的气短、乏力、胸闷等症状。三七可以化淤止血、活血定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降压、降糖、降脂、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因此也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

在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上,西医强调个体化治疗,中医则注重辨证论治,可谓“异曲同工”。同时,中西医都主张采取综合治疗,即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双管齐下,以求增强疗效。

对于高血压病来讲,降血压是本,改善由于血压升高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是标,临床用药应“急则治共标,缓则治其本”。比如,当眩晕发作不能站立时,当头痛难忍上冲头顶时,当失眠严重彻底不寐时……应首先考虑如何迅速缓解症状,然后再集中力量降压,其效果往往比较明显。

由于高血压病人需长期服药,因此选择药物时除考虑疗效之外,还应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即避免使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马兜铃科植物青木香、广防己等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其中含有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久服可能伤肾,因此在遣方用药时最好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