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酒者身心俱损

时间
2004-05-19

“10年前,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有应酬,免不了要喝酒,就从那时开始,我就掉进酒缸出不来了。而且酒量越来越大,甚至达到每天要喝两瓶半白酒的程度。原来人家都说我脾气好,但随着酒量加大,脾气变了,动不动就和人吵架,脑子也不清醒,糊里糊涂总忘事。妻子苦口婆心地劝了我不知多少次,让我别喝了,我也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下决心戒酒。可酒瘾一上来,就什么都忘了,非喝不可,而且喝少了还不行。这些年,我就是在不断向妻子下保证,又不断喝酒中度过的。我特别痛苦,感觉自己没救了。”在北京安定医院中国药物依赖治疗中心(下称“中心”),记者听到一位病人这样向中心主任郭松描述自己的病情。

1、酒依赖是一种病,并非“品质”问题

郭松主任告诉记者,这位病人是典型的酒依赖。酒依赖是长期反复饮酒而引起的一种对酒渴求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强迫性、连续或定期大量饮酒,为的是要体验饮酒后的心理效应,或为了避免由于断酒所引起的不适感。酒依赖患者不但饮酒量大,饮酒速度快,而且为避免家人对其饮酒的干涉,或为防止断酒后的不适感,常有藏酒行为。晨起饮酒是酒依赖的典型症状。因为经过一夜,患者体内酒精含量明显降低,早晨醒来立刻会体验到戒断症状(心慌、出汗、肢体震颤、易激惹、感知异常、幻觉等)和强烈的心理渴求(心瘾)。

郭松主任提醒说,并不是所有“好喝两口儿”的人都有酒依赖,只要能控制自己的酒量就不能被认为是酒依赖,这一点要注意。在经常喝酒的人中,只有10%~12%是酒依赖者。

酒依赖在许多人看来是道德品质问题,其实,它是原因比较复杂的疾病,患者也有戒酒的愿望,但无法控制自己对酒的渴求,他们总是处于戒酒、饮酒的矛盾中,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体验的。

2、酒依赖有遗传倾向

据郭松主任介绍,尽管酒依赖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目前国际公认的原因有两条: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他说,在整个人群中,有4%~5%的人带有与酒成瘾有关的遗传基因,他们对酒精特别敏感,比没有这种基因的人患酒依赖容易得多。这部分人一定要控制自己饮酒的量,如果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酒安全剂量:每天饮白酒不超过100毫升,或葡萄酒不超过200毫升,或啤酒不超过1000毫升),就要警惕酒依赖。同时,环境因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如果一个带有与酒成瘾有关遗传基因的人从来没喝过酒或很少喝酒,那么他不会患酒依赖。而没有这种遗传基因的人如果总是喝酒,也有患病的可能。

3、酒依赖患者身心俱损

郭松将酒依赖的危害进行了总结:首先,酒精对消化系统的损害最为直接,可造成胃肠道溃疡,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其次,由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第三,长期过度饮酒可诱发高血压、高血脂、中毒性心肌病。此外,还可发生骨质疏松、免疫功能下降等。需强调的是,酒精对患者神经系统的伤害很大,常导致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判断力下降、痴呆、幻觉、妄想、末梢神经炎、共济失调等情况。酒精对神经系统的伤害,会使患者发生人格改变,表现出玩世不恭、多愁善感、冷漠、不讲道理,从而失去个体的社会功能,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可以说,只要饮酒史足够长,上述危害在每个酒依赖患者身上都会出现。

4、怎样摆脱“酒瘾”

酒依赖或“酒瘾”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戒酒治疗也要从这三方面入手。由于酒依赖是极易复发的慢性疾病,治疗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郭松指出,现代医学认为,“酒瘾”是人的大脑结构或神经递质的传导出现问题所致,所以戒酒并非只靠毅力就能解决的。脱酒治疗是戒酒的第一步,主要是采取各种方法帮助患者从每天大量饮酒过渡到停止饮酒,消除戒断综合征。治疗多选择与酒有交叉耐受特性的药物,如安定。脱酒治疗相对比较容易,而戒酒成功的关键是克服心理渴求。酒成瘾像其他成瘾性疾病一样,有“心瘾”,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消除心瘾。因此,酒依赖的复发率很高。

针对患者的心瘾问题,国际上有一种称为“戒酒互助会”(简称AA)的治疗方法。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10多个国家建立了这样的组织,许多酒依赖者通过这种互助式的戒酒方式得到了康复。接受治疗的患者首先要承认自己存在不能节制饮酒的问题,并希望戒酒。在互助会里,嗜酒者相互讨论酒给自身带来的问题和戒酒的方法,并由戒酒成功者为希望戒酒者提供帮助。互助会内会员们彼此提醒和辅导,了解酒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分析自己在心理和行为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完全戒酒的目的。互助会特别强调在自己戒酒后要主动帮助别人,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审视自己。同时,其他酒依赖者的惨状也是对自己的提醒,可有效地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

有资料表明,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复发率在60%左右,而药物加心理的治疗方法可使复发率降到40%左右。

郭松最后强调,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做其家属的工作,使他们能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鼓励和帮助患者戒酒。